1、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空间变迁及其影响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不断改变着城市空间。社会空间的变迁不仅反映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且也不断制造着新的社会关系。城市单位社会空间的生产变化、社会空间的分异与隔离、新城区的二元性时空压缩等既是社会关系变化的产物,也在影响着城市的未来。 关键词:城市化;空间;社会空间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city changes a process to be advanced quickly changing the city space. The social changes of space reflec
2、t not only the changes in social relations, but also the manufacturing of new social relations. City units social space production changes, social space differentiation and isolation, the new city of duality time-space compression such as social changes in the product, also affecting the future of t
3、he city. Key words: city; space; social space 中国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的扩张不仅表现为城市版图的不断拓展,也表现为城市物质空间面貌巨大变迁和城市社会空间的重新结构。社会空间的变迁不仅反映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且也不断制造着新的社会关系。亚里斯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物质空间城市化过程中社会空间的变迁及其影响,旨在探求城市空间转换后如何进行社会的凝聚与建构,实现由物质密度到精神密度
4、的均衡同构。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深入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大规模、高速度和政府主导的突出特征。这一进程既可抽象地表达为一系列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数据,也能具象地展现为不断扩张的城市版图。而在具体的社会生活空间中汇集了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体制内与体制外等诸多矛盾因素,铺展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繁荣与衰败,伤痛与新生错杂交互的民生画卷。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改变了空间面貌,原有生活秩序被不断改写,地方的“小传统”正像不断被蚕食的旧有空间一样日渐退缩,但也会以不同的状态在空间流动蔓延。人们在各种机制力量、特定空间中选择行动策略达致某
5、种平衡,社会秩序在空间变迁中不断改变着样态。现代化风险与社会转型风险在转型期“时空压缩”中汇集,和谐社会的构建由此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与挑战。因此,认真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空间变迁,不仅可以审视城市化进程中社会肌理的脉络与情态,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从人本的视角关照城市物质空间的建设,为建设幸福、宜居的城市空间提供参考。 近年来,在国内哲学、社会学、地理学以及城市规划学领域内, “社会空间”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人们习惯于从各自不同的学科出发使用“社会空间”一词建构自己的思想观点,进而以不同的方式阐释了“社会空间”概念的理论内涵。 社会空间理论代表人物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斐伏尔认
6、为“(社会的)空间是(社会的)产物” ,社会空间是由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生成的生存区域,空间中的移动和位置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再现,城市空间形态是人们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的投影。空间的形式与过程是由整体社会结构的动态演进所塑造,特定的社会结构产生特定的物质空间,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社会空间构成,其实是这一阶段社会主导阶层为追求自己的社会、经济目标而产生的空间结果。人们构建空间,同时被空间所重构。城市实体空间要素的某些变化往往会影响附着其上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 从而营造出新的社会空间。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城市社会空间又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既定格局,进而影响城市的未来发展。福柯更直接将空间视为权
7、力的容器, “全部历史是空间撰写的历史,同时也是权力的历史:从地缘政治的大战略,到居住的小策略,从机构的建筑如教室,到医院的设计,无不贯彻经济和政治的设置” 。列斐伏尔说, “社会空间就是社会存在的物化。 ” 我国在近年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社会空间也经历了巨大变迁。首先是单位社会空间生产的转换。单位是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一种主要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 90 年代,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中心,企业大规模占据城市中心区建立厂区和家属大院。城市人口主要在以国有而企事业单位为主的部门就业,单位是工作、居住、社会福利相结合的复合。 “单位的自足性使个体不需要也不可能在单位之外寻求社会支持” 。形
8、成了以血缘、地缘、业缘相互交杂的熟人社会,导致了单位式社会空间的再生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全方面的转型,这一转型直观表现为空间上的重构。市场化改革以来,随着单位制的解体,单位在组织社会生活上的影响力式微,单位社区福利下降,单位社区衰败,成为城市低收入者和下岗职工的聚群空间。同时,由于工业企业的郊区化发展,大部分工厂及其生活区迁往城郊,城市中心高档商品房聚集。单位社会空间的变迁同时也意味着旧的社会组织方式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态的消失。由单位认同联接的机械团结日益淡化,逐渐转化为多维复杂的社会空间。单位空间生产的转换,不仅仅是个体心理调适的问题,同时还包括一系列社会安排的改变,如社会
9、福利、社会管理、社会参与和社会认同等等改变。 其次是社会空间的分化与隔离。我国当前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资源重新分配,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空间分异现象日趋明显化,社会隔离与社会排斥现象日益呈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封闭社区模式正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居住区的主流。封闭社区大量出现,在城市中形成了一座座带有明显隔离标志的“孤岛” 。由封闭社区引发的社会隔离加剧。由于实行封闭式管理,本属于城市居民共有的公共空间变成了少数人的私人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土地批租制度或忽视对公共空间的保护,或缺乏有效监管,而公民则普遍缺乏公共空间维权意识,导致城市稀缺公共空间私有化的现象没有得到及时遏制,城市
10、更新中的社会公正与物权保护不足等问题。 公共空间是人们交往最有效的空间载体,是不同阶层相互交流的主要场所,可以被视为一种有益于社会流动的“社会资本” 。 由不同阶层的居民共享同一个公共空间来增进互相了解,从而提供一个社会安全阀。但封闭社区却忽视了它们的重要性,将沟通范围限定在社区内,并割裂整个社区与外界其它空间的关系,对城市空间的简化模式为“树形”结构。而空间的隔离加强社会中因经济、文化等已经形成的隔离,从而导致社会的隔阂,不同居民群体之间的隔离将会更趋严重,以至有可能在群体之间形成敌对心理,形成社会排斥,将会威胁到中国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 再者是新城区的时空压缩。随着我国近年的快速城市化进
11、程,城市的地域空间结构的变化显著,城市开始向周围地区拓展并逐步实现城市发展的“郊区化” ,新城区建设被作为目前许多城市为应对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扩张需求而选择的空间载体和手段,成为城市建设的重心。许多新兴城区成为我国社会转型的时空压缩区域,日渐消解并以转化的方式散布的乡土秩序,城市崛起的制度内外的新贵,城市改造中被迁离城市老区的城市的主人,主动与被动涌进城市的流动的过客,汇集在一个新旧错杂的空间。 城市化过程中村落解体以后,农民怎样融入与从前完全不同的城市空间生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农民被强制性地推进城市,而相应社会联结和依附组织的缺乏,使他们游移在城市边缘。城市更新也促使城市普通居民从
12、原有的依附单位中脱离,被强制性地带入城市的边缘空间。 “如果个人被剥夺了社会身份和社会功能,那就不会有社会,有的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社会原子,在社会空间中毫无目标地飘游浮荡” 。1 美彼得?德鲁克.工业人的未来M.余向华,张?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新城区的社会管理二元化的背景与传统导致社区、社会团体”这一中介缺失,原子化的个人其利益诉求和意见表达,从而使国家直接面对民众个体,个体直接面对国家和社会,其直接后果是政府直接面对民众的社会管理方式,两者间缺乏相应的对话平台和缓冲机制,公众的意见无法相对集中并通过有效的渠道与政府沟通,具体表现在现实社会中新城区社会失范风险集聚。 综上,我国
13、当下城市化进路中资本和权力的逻辑,过度追求经济性的城市化,城市发展更多体现了经济力与政策力的指引。但如果关照城市生活本身的肌理,不再把城市看作生产和制造的机器,而是将城市空间作为公共物品提供者,这样一种集体消费的逻辑必然要求我们改变单纯经济向度的思考,从社会空间的视角审视城市空间变迁,看到空间的重构对于中国社会转型中某些结构性因素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有意识的空间设计,再造社会空间,增加社会互动,积累社会资本。通过制度设计保证弱势群体的空间权利和社会平等。保护和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营造机会空间,增加社会交往、改善阶层关系,促进社会团结,降低政府治理的成本尤显得有意义。
14、参考文献: 1美大卫?哈维.希望的空间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李康,李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 3德齐美尔?乔治. 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社会学文选M ,林荣远编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 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白友涛、陈?畅.城市更新社会成本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7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 冯雷. 理解空间:现代空间观念的批判与重构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9 福柯?米歇尔. 规训与惩罚M ,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10 爱德华?苏贾. 后现代性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M ,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1 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 12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 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