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评价探索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更是惊人,连接国内全部特大城市和 93%大城市的高速公路网络已初步形成。高速公路建设在对沿线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文章主要针对在公路建设中对环境的影响及评价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评价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穿越不同的省、市、县,对现有的行政区划、城镇布局、农田用地
2、、排水灌溉系统、林场及水产养殖区等造成分割,从而影响到路线两侧的人际交往、信息传递、生产原料供应、农田生产和居民生活,还有可能占用灌溉或养殖业的水域,影响农副业生产及自然环境。 1.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公路的建设是带状工程,涉及面广,对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如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气候异常、噪声、废气和尘土等。建设初期,由于大量边坡的开挖和填方会形成面积巨大的裸露边坡,同时对区域环境内的原有动植物群落造成破坏,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随后与之相伴的坡面土壤侵蚀、山体坍塌、滑坡、河流阻塞、水污染等灾害,不仅影响道路的安全和水土资源的保护,而且危及周边地区环境及公共设施的安全。公路建
3、设过程中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尤其是裸露的边坡,靠自然界自身的力量恢复生态平衡常常需要较长时间,而陡峭的岩石边坡往往留下永久的伤痕,不能自然恢复。公路运营后,路体分割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公路附近的动物容易被汽车撞伤、压死,而且由于汽车、噪声的影响及废气等有害物质的产生,会使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空气、水、土壤) 逐渐恶化,引起生物发育不良,繁殖机能减退,疾病增多,抗病能力下降,从而造成种群数量减少,有时甚至可能会影响整个生物群落。 1.2 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大,公路建成后,在加速农牧产品、矿产、林业产品的输送,推动商品交换、信息交流、劳动力流动及农牧业的综合开发
4、的同时,也使沿线各地区的土地功能发生变化,将单一的农业用地、开发用地或商业用地转变成了为多行业提供服务的特殊用地,促进了沿线土地资源的开发。公路建设不仅使这些农田永久性地失去了农业生产能力,而且“黄泥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沿线农田作物的生长。另外,公路建设还会造成一定数量的居民住房拆迁,使沿线居民人口结构及需求发生变化,改变了原有居民的联系及交往方式,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 1.3 对地质、水文方面的影响 在公路施工时,由于填方和挖方对地表扰动较大,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尤其是隧道的进出口及仰面坡的开挖,对局部山体稳定不利,可能会引发塌方、滑坡、软土层滑移等地质灾害,还可使土表裸露、土质
5、松软,增加水土流失量,造成河流、沟渠淤积、积水淹漫农田。临时施工用地在机械碾压、人员踩踏下,土壤结构会发生变化,造成一定时期内土壤的肥沃度难以恢复。公路在穿过平原和低洼地时,大多以填方筑堤的方式来建路基,因而造成许多排灌渠道体系被截断,特别是原来多渠道分散排涝改变为集中到桥涵口排出,从而影响了排灌系统的正常运行,雨季有些地段会因排水不畅而产生内涝现象。 1.4 对水土资源方面的影响 山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公路建设由于其线形技术标准高,建设中开挖填筑、架桥挖隧、取土弃土等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水资源造成影响,并由此带来水土流失问题。 二、 环境保护的对策 公路建设应尽可能与自然景观协调,
6、尽可能保护自然状态的地貌,尽可能减少土地资源消耗。不仅如此,公路通过城区、村镇、居民区的路段必须设置防噪音墙;走向若须穿越文物古迹、名贵树木、人文景观、自然保护区等,必须进行绕道设计布局;穿越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必须设置动物安全通道。 1) 合理确定线路走向。公路一般都会穿越城镇密集地带,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未来交通需求,本着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尽量避让基本农田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选择最佳路线走向,做到符合公路功能要求与减少建设用地的合理统一。 2) 选择最佳路基设计方案。深挖高填路基可与高架桥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佳路基设计方案,既最大限度地保存耕
7、地面积,又能减少对当地生态平衡的破坏。此外路基设计应与周边地区洪涝灾害特点相结合,充分考虑沿途地区地形地貌及排洪特点,防止产生阻洪、内涝及水土流失。 3) 因地制宜建设绿化工程。环境的绿化不但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减噪、防尘、降低尾气污染、净化空气、保护水源等生态保护作用,还能起到美化环境、增添景色、悦人眼目等综合效果。绿化植被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草皮、乔、灌木品种,采取“露、透、封、诱”相结合的绿化方式,这样不仅可达到绿化目的,也有利于栽培管理,节省养护费用。 4) 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根据公路所经过地区的不同地形、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采取工程、生态等多项措施,确保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排水
8、、导流等方法,凡与路线交叉的灌溉渠道,均要设置桥涵或其他过水建筑物,以确保灌溉水流畅通。要防止泥沙进入渠道,以满足当地泄洪要求。对于公路多处高填深挖的地段,要根据不同的工程条件,采用挡墙、护墙、浆砌片石等措施。为防止水土流失对农田的影响,在高填路基的坡脚处要设置护脚墙或挡渣墙,用于稳定坡脚和拦蓄坡面泥沙;在取土区两侧设置排水沟,以减少集水面积,降低土壤侵蚀,取土后采取复垦绿化措施。施工中对取土场、施工便道、施工场地、路基基底和桥梁桩位植被和土壤进行异地移植和存放,施工完成后用其回铺场地地表或路基边坡。 三、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
9、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31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侧和估计。我国目前只做前两项工作。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是通过对公路建设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以提出合适的清除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由于公路是大型基础性公共设施,所以修建公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将是多方面和深刻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评价拟建公路可能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和采取的对策。 32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活动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预测并评价其未来影响范围和程度,为合理定线
10、提供依据。 通过损益分析,提出可行的环保措施并反馈于设计,以减轻和补偿公路建设项目活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公路建设项目的生产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为路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环保规划提供依据,为决策者提供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科学依据。 33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国际通行的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文物和珍稀动植物保护及公众参与等。 34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期限 我国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一般以“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的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 m 为范围,特殊情况下,可
11、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我国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分施工期和营运期两个阶段,预测评价以项目竣工投入营运后第 7 年和第 15 年为特征年。 35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线长面广的特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般采用点线结合,以点带线,突出环境敏感点、敏感区域的评价方法,对大气、噪声环境采用模拟计算和类比分析法,对生态环境、水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则采用调查分析法。 36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保效果界定 一个有效的运输系统应当是其所产生的社会净效益最大,即用最少的资源成本取得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效果,同时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科学。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
12、评价,不仅可以为公路环保设计、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还为采取适合的环保措施提供了界定尺度,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环保措施的效果可在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综合两方面的因素来考虑: 一是处理环境污染的多少及保护环境空间的大小; 二是采取的措施能满足国家规定标准的程度有多大。 四、 结束语 为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从宣传教育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对环境保护进行实施,使我国公路建设、公路环境治理水平早日与发达国家看齐。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涉及面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公路建设中将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如何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对公路进行周密设计,并精心施工,严格验收,妥善解决公路建设中的环保问题,是今后公路建设中须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