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一、定义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n 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自然界中风性善行数变的特性相似,故古代医家从广义角度来认识风病,遂取类比而称之为“中风”。从其发病突然角度称之为“卒中”n 脑血管病(或称为脑卒中)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在死亡因素中脑卒中占第二位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日本1982年发病率占第一位,而以后则退居第二位,我国14个城市的死亡率统计,脑卒中占第一位。n 二概述n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即使现代也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中。有关中风方面的记载最早始于内经。在内经中,依据不同的症状表现和发病的不同阶段而有着不同的记载。二概述n 主证:仆击,大厥,昏厥,偏枯,偏风,身偏不用,痱风等不同名称。n 病因:外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内因:阳虚者发,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晕厥,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则反生,不返则死。此外,还认识到本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