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 FDI 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摘要: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受 FDI(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旦外资大批撤出,地区产业经济将可能出现萎缩。很多地区普遍关注的难点就是如何增强地区吸引力和稳定性。本文探讨选择何种方式促使外资在本地生根,使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关键词:外资企业 电子信息 产业集群 东莞 一、基于 FDI 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一)群体迁入型 即政府以政策措施吸引某一家大型跨国公司进入,或某一跨国公司因为偶然的因素发现这个地区的优势而随后迁入,如果该地区的要素条件适合该企业的生产,则会引发原来的或新的下游配套企业投资该地区,从而
2、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增强集群效应。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亚洲国家或地区都具有这种群体迁移的特征,在新的投资地能够快速产生集群效应。 (二)定向嫁接型 “定向嫁接”是指在具备坚实基础、具有成群条件甚至已经产生地方产业集群的区域,定向引进外资,形成集群内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紧密的产业关联,同时可以拓展地方产业链或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往往具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与更大的市场能力,在技术、创新、知识传播以及理念方面也具有优势,其可以促进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产业合作,提高地方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市场能力。 (三)空间扎堆型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引资,吸引跨国公司的不断进入,当外资企业在某
3、一区域达到较大数量规模后,也会产生集聚效应。FDI 在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区域聚集特征,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此模式多是因为发展中国家进行强化开放、获取先进技术的手段。由于这些外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纺织服装业等;它们之间缺乏产业联系以及必要的价值链关系。但是,跨国公司的空间扎堆蕴含着生成产业集群的机遇,一旦条件成熟,就有可能形成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并迅速成长和发展。 基于 FDI 产业集群的形成并不拘于某一固定模式,而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且三种形式之间具有交叉。例如,在期初可采用扎堆式引资,形成 FDI 的空间扎堆,由最初的杂乱到专业化,再到
4、本地企业的引入,初步形成集聚效应,进而更容易实现外资企业的群体迁入;或者空间扎堆的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本地产业集群的发展,之后通过定向嫁接式引资,推动地方产业集群的技术改进和产业升级。下文以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探讨 FDI 如何推动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及地方如何使外资具有稳定性,从而使地方产业集群能可持续发展并具有竞争力。 二、基于 FDI 的产业集群动力机制: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实例分析 (一)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概况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市第一支柱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明显。据统计,东莞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超过 3000 家,规模以
5、上企业就有 1604 家,占广东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总数的32.6%,占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总数的 8.1%。进入本世纪,尽管受到世界经济增长减缓等因素影响,但是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近十年来,东莞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 30%以上,高出全市工业平均增长速度近 10 个百分点。在20002010 年间,产品制造业年均增长率在 30%以上,比同期工业增长速度高近 10 个百分点。 (二)内外企业有效互动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演进 第一阶段:外资首度进入东莞,引发孵化效应。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早期,东莞市利用自己处于改革开放
6、的前沿地带、靠近香港的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以及土地和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大量引进“三来一补”型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以出口加工贸易的模式参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分工并得以快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在短时间内促使地方人力资本存量急剧增加,从而引发孵化效应。 第二阶段:电子信息产业初显集群效应,驱动外资大量进入。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东南亚遭受金融危机,各大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向大陆开始大规模转移;东莞各级地方政府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加大引进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资本的力度。在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过程中,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大规模迁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阶段:大规模外资引发竞争效应和示范
7、效应。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迁入”直接诱导了当时国内处于蓬勃发展的家电、电子产业在东莞的投资,也吸引了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资本的跟进(ODM 和 OBM) ,尤其是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国际电子信息资本在东南亚的生产基地部分向东莞集结,如诺基亚、东聚、京瓷、美能达等跨国电子信息企业追加了在东莞的投资规模,这些因素引发了当地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 第四阶段:区内外竞争加剧,推动本地企业和外资企业加强合作。目前,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已基本形成了港澳台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三来一补”企业和本地企业投资等多资金来源的局面已成为具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三)内外企业有效互动
8、的形成机制 1、显著的区位优势是东莞吸引 FDI 的基础条件 东莞地处珠三角开放地区,位于穗、深、港“经济走廊”的中心。正是这种优越的地缘位置与人文环境,使得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得以迅速的发展,因而有利于东莞在吸引 FDI 方面获得更多的机遇。 2、产业发展环境为内外企业提供竞争合作平台 一是政府通过整合市内各种资源,推动企业经营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提升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二是建立并逐步完善服务体系,降低外资企业的经营成本,加强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的沟通与联系,促进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三是创造透明公正的投资制度环境,减少外资企业的交易成本和进入的制度障碍,增加对 F
9、DI 的吸引力。 3、地方人力资本是内外企业达成合作的关键因素 外资企业进入东莞后,本地企业能够通过不断地向外资企业学习,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不断地创新,缩小之间的显著差距,突出自己的优势,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实现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4、内外企业竞争与合作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影响 随着国内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剧,利润空间也在不断减少,无论是对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的本地企业还是对外资企业来说, “竞争对手”的概念将远远超出东莞本地的范畴。然而,位置上的接近性会产生直接而且较强的竞争压力。另外,由于长三角地区、环渤海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削弱了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多年积累的优
10、势,本地企业和外资企业都面临着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挑战。这些因素可能在降低成本和提供配套产品或服务的产业链合作上,促进本地企业与外资企业加强进一步合作;同时推动地方产业网络向创新网络演进。 三、结论与启示 从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实例可以看出,外资的确能够成为地方产业集群的重要主体。但是,外资是否能够对地方产业集群具有持续的推动力,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集群外部效益和地方制度成本的影响、以及本地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融合方式与程度。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可以得出三点启示。一是集群成长路径没有固定的模式,而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且三种形式之间具有交
11、叉。二是外资企业的分工体系越来越细,这为本地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成长空间。但是,由于本地企业创新不足,始终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因此本地企业应加强创新力度,通过不断地学习,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从而不断地向价值高端移动。三是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不仅要看重经济增长的速度,更要看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潜力。 参考文献: 朱华晟. 基于 FDI 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以浙江嘉善木业集群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4(3) 蓝庆新. 论全球价值链下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5) 廖蔚雯,张静.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比较研究J.金融经济,2007(14) 谢光亚,周琦.跨国公司与北京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关系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0) 麻昌港,张劲松.基于新钻石模型的集群演化模式和趋势研究: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J.特区经济,2010(10) (陈权,1987 年生,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尧新华,1985 年生,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