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小年、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春灯节,元宵节是中国汉族的民俗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 一 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但是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之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演变成了民间盛大的节日。汉文帝时,正式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元宵节的由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所以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发展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元宵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