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手小拓整理1st高中历史 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字体事宜:黑体字加重为题目 或者 重点记忆黑体字为必备知识点宋体字加重为需要理解的知识点楷体字为帮助理解的知识点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夏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商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王权+神权西周分封制 实质:授民授疆土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秦(1) 统一的基础群雄割据 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
2、法。(2) 统 一: 时间:前 221 年; 人物:赢政。(3)确 立: A. “皇帝”: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4) 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汉汉初郡国并行制度,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3、奠定了基础。宋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 收精兵:“三衙” 、枢密院、原则;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隋唐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 、枢密院管军政、 “计相”管财政。写手小拓整理2nd(3)元:一省制(中央) ,行省制(地方)明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清清朝的军机处(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2)雍正设立军机处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B.影
4、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 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 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 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 权是君主 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3.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1)财政上, “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
5、4)军事上, “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 “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 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秦汉:三公制度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 ;明成祖设内阁清朝又设军机处 5.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
6、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 设 内阁 省府县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 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 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 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 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 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
7、写手小拓整理3rd用。(2)消极作用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 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 缓 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 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爱琴文明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
8、室陵墓、线形文字 B、尚武好战黑暗时代:300 年城邦时代1.城邦的定义:前 8前 6 世纪,一种国家形态2.城邦殖民原 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影 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1. 发展历程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民主制:前 594 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 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3. 实质:城邦居民内部的少数男
9、性公民的民主4. 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一、政制发展1. 共和制(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2. 帝制(1)元 首 制: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建立(2)君主统治:公元 3 世纪,戴克里先二、法律制度1.十二铜表法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
10、贵族利益。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组成: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写手小拓整理4th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政体 君主立宪 总统共和 民主共和 共和制(专制)特点 责任内阁 三权分立 过程曲折 专制、军国主义纲领文件 权利法案 1788 宪法 人权宣言 领导者 杰斐逊
11、 俾斯麦元首 女王 总统 总统 总统实权掌握者 首相 总统 总统 宰相(此表非常重要) 英国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1215 年大宪章:给王权设定了界限2.斯图亚特王朝复辟3.1688 光荣革命4.1689权利法案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 1721 年,罗伯特沃尔波成为第一任首相2.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3. 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三、民主化趋势:1832 年议会改革法,扩大的选举范围,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正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美国一、联邦宪法的制定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弊端暴露制定:17
12、87 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 宪法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发展:1789 年制定出宪法的前 10 条修正案二、联邦制的巩固1. 1787 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政体为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但州权主义观念仍很活跃。2. 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巩固了联邦的统一。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1.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3.两党操纵着美国生活的政治选举。法国一、共和国的建立1.法国大革命1789 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1791 年 9 月,制宪议会颁布
13、 1791 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2.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792 年 9 月,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二、政体的曲折发展1.1804 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2.1848 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3.1852 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1875 年 1 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共和国,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学习建议:法国政体的确立非常曲折 但同时又是考试重点 一定要多加记忆!写手小拓整理5th德国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1.统一的背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意志境内各地经济连成一体2.统一的方式:王朝战争3.统一的标志:187
14、1 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4.统一的意义:结束割据局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特点1.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帝国宪法正式颁布2.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三、 “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1.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2. 1919 年 8 月,魏玛共和国建立(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3. 20 世纪 30 年代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 鸦片战争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贸易逆差1839 年虎门销烟1840 年 6 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1842 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5、南京条约3.影响: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年,英法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联合发动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三、 清政府的变化1.权力结构: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2.思想:官员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奕訢、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四、 太平天国一、 运动的兴起1. 背景:人祸(外国侵略者及清政府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 、天灾(自然灾害)2. 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3. 开始:1851 年金田起义二、太平天国的全盛(1856 年) 全盛时期的事件:1.
16、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政府对峙)2. 北伐西征(军事全盛)3. 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建立四同社会评价: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的环境,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二、 天国的衰败1.天京变乱(由盛转衰)2.重建领导核心3.天京陷落(1864 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3)沉重打击了外国
17、侵略者的势力。写手小拓整理6th三、 中日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一、 甲午中日战争1、 原因:A、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形成侵略朝鲜、夺取东北、占领中国、征服世界的扩张政策。B、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以“朝鲜改革案”纠缠2、 过程:丰岛海战黄海决战 1894 年3、 结果:马关条约 18954、 影响:A、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深入内地;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被迫大举外债。B、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中华民族危机严重。C、极大刺激西方列强。 “三国干涉还辽”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军事改革。E、中国各界救亡图存。二、义和团运动1、
18、起因:A、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B、19 世纪末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2、口号:“扶清灭洋”3、清政府政策:镇压招抚镇压4、影响:义和团体现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推动了清政府的改革。三、八国联军侵华1、 原因:A、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B、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2、 过程:A、1900 年,列强组织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B、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发布“剿匪谕旨” 。3、 结果:1901 年签定辛丑条约4、 影响:辛丑条约是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重苦难,使馆区成为侵华大本营。五、辛亥革命一、背景:1
19、、社会背景: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2、组织基础:A、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标志兴起。B、同盟会 1905 东京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主张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后发展为三民主义二、爆发:武昌起义 1911 年1、1911 年 10 月 10 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发难。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国号“中华民国” ,政体“五族共和”。2、影响:武昌起义使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三、高潮:1、中华民国建立:A、1912 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B、颁布临时约法 ,规定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
20、。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C、名义上为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统一。2、1912 年,宣统帝下诏退位,260 多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大权在握;立宪党和旧官僚的支持。五、意义: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创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四、 五四运动背景1、 一战后,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1915 年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2、 民族矛盾:1918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北洋军
21、阀的黑暗统治。过程写手小拓整理7th1、 爆发:1919 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游行2、 高潮:上海 “三罢”3、 初步胜利:A 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 B 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C 释放被捕学生。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马克思主义一、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A、圣西门主张实行实业制度,是“工业社会最早的预言家” 。B、傅立叶和欧文主张建立合作组织。二、 共产党宣言 1848 年
22、三、内容: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宣言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宣言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的原则三、意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二、巴黎公社1871 年 3 月 18 日凌晨,革命开始。 2、措施:政权建设: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往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
23、行八小时工作制。公社还通过了其他方面的改革法令,如用世俗教育全面代替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等。3、经验教训:教训: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能发动广大农民。经验: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他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产。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二、 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建立自己的权力机关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承认临时政府是俄国合法的全国政权。四月提纲: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
24、要求,继续参战。列宁回国发表四月提纲,出俄国无产阶级要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四月提纲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七月事件:7 月,临时政府使用武力镇压革命,布尔什维克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越来越多的地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权转到布尔什维克党手中,起义时机日渐成熟了。十月革命:11 月 6 日,彼得格勒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在攻打冬宫的战斗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大会宣布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的组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25、土地法令宣布立即无偿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意义:写手小拓整理8th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成功的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它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南陈北李(南方陈独秀 北方李大钊)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共一大召开。出席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张国焘、李达等 13 人,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
26、表马林等也出席。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大会还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1922 年,中共二大上,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新民主主义革命1、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 年1927 年)A 国民党一大:1924 年
27、 1 月。大会对俄三民主义重新解释,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B 北伐失败: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干涉中国革命,并在革命队伍里寻找新的代理人。C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D 7 月 15 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南昌起义: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等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井冈山的斗争:A 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湘鄂边秋收起义
28、。B 1927 年 10 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正确道路的开端,中国革命的策略从此发生了转变。长征:A 1934 年 10 月,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北上长征。B 1935 年 1 月,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 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3、抗日战争时期:防御阶段(1937、71938、10):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持阶段(1938、101
29、945、8):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召开的中共七大,号召全党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反攻阶段:(1945、8)4、解放战争时期:和平斗争时期:(1945、81946、6)1945 年 8 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双方于 10 月 10 日签署了双十协定武装斗争阶段:(1946、61949、9):1946 年 6 月底,中共经过 8 个月的作战,共歼敌 71 万余人,至 1945 年 2 月,国民党全面进攻不得不停止。全面进攻失败后,蒋介石发动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共采取避敌主
30、义、诱敌深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粉碎了重点进攻。1947 年 6 月,中共转入战略反攻。写手小拓整理9th1948 年秋,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1949 年 4 月,国共和谈破裂,4 月 21 日,发动渡江战役,23 日解放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从此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
31、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建立一、 新中国的建立1、准备: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事宜。2、开国大典:1949.10.13、性质特色: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4、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性质:1954 年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A、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巩固革命建设成果。B、反映过渡时期要求,反映建设社会主义的愿望。C、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奠定基础。D、
32、1957 年初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年宪法确立1957 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趋于停顿;文革时名存实亡;新时期恢复发展。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1954 年宪法确立;1956 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7 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遭到破坏;文革时陷于瘫痪;文革后恢复1982 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主要形式:政治协商。职能的变化:建国初,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后成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五、民族区域自治1、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
33、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2、法律保障:共同纲领规定1954 年宪法更明确规定。3、自治区的建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六、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文革的根本原因:极“左”思潮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平反冤假错案 首要环节 胡耀邦主持2、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3、法制建设加快:A、颁布 1982 年宪法逐步建成完备的法律体系。B、1989行政诉讼法 ;1999行政复议法 。C、1997 年十五大将“以法治国”确定为政治改革重点;1999 年将“以法治国”写入宪法。基层民主选举1、地位:直接选
34、举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写手小拓整理10th2、法律保障:198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3、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4、意义:贯彻了“依法治国”的精神,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七、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 一国两制1 九条方针:1981 年,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2 一国两制:80 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并存,是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3 宪法保障:1982
35、 年宪法正式确立:1984 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正式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二 香港、澳门回归香港回归:1997、7、1 日回归。澳门回归 :1999 年 10 月 20 日回归三、 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1、1979 年,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真正停火2、三通限制放宽 3、形成“九二共识”:即一个中国 5、提出八项主张6、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到世界一、 “冷战”的兴起(1)政治: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 年,杜鲁门公开宣称与苏联和社会主义对抗,标志冷战正式开始。从此出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2)经济:马歇尔计划:即 1948 年提出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
36、计划” ,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苏联成立“经互会”对抗。(3)军事:为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控制,1949 年成立北约。为对抗北约,1955 年苏联和东欧民主国家成立华约组织。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影响:A 美苏“冷战“关系压倒其他国际关系,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 B 两个超级大国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毁灭性核战争威胁下。C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D 两国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破坏世界和平。冷战中的“热战”1、 侵朝战争 2、侵越战争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一、欧共体的形成1967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加强科技合作4、影响:A 西欧经济发展,实力增强B 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C 政治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 美国霸权地位削弱,调整对欧政策三、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3、影响:A 向美国一边倒变为日美为核心的全方位外交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经济多极化挑战美国霸权。冲击两极格局。四、 不结盟运动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