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简答题.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42509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简答题)1、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意识,尽管他们表现各异,特点不同,但都根源于物质,都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或机能。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别的什么都不存在。(2 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无限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又以他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离开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性,是空洞的抽象;离开客观实在性的多样性,会变成纯粹的虚无。只有坚持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统一,才是对世界本来面目的真实反映。(2 分)2、怎样理解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历史客观必然性的关系?(12 分)第一,人的自觉活动的开展、自

2、觉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1 分)第二,人的自觉活动的目的、意志同历史发展总结果之间的差异是永恒存在的,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与历史发展总结果接近的趋势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在自觉活动中可不断掌握并运用社会规律;(2 分)第三,社会规律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具有可选择性,这使得社会历史的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1 分)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哲学认识论的区别是什么?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2 分)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1 分)第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 分

3、)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 分)人民当家作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1 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 分)5、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 分)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 分)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

4、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1 分)第二,是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基础和根据,是理解其他范畴和规律的钥匙;(1 分)第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 分)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的根本分歧。(1 分)7、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 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变动性中的统一。(2 分)8、为什么说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人的自我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

5、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2 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结合在一起的。(2 分)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1 分)第二,是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基础和根据,是理解其他范畴和规律的钥匙;(1 分)第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 分)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的根本分歧。(2 分)10、怎样理解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历史客观必然性的关系?第一,人的自觉活动的开展、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2 分)第二,人的自觉活动的目的、意志同历史发

6、展总结果之间的差异是永恒存在的,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与历史发展总结果接近的趋势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在自觉活动中可不断掌握并运用社会规律;(2 分)第三,社会规律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具有可选择性,这使得社会历史的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1 分)11、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3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意识,尽管他们表现各异,特点不同,但都根源于物质,都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或机能。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别的什么都不存在。(2 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无限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又以他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离开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性,是空洞的抽象;

7、离开客观实在性的多样性,会变成纯粹的虚无。只有坚持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统一,才是对世界本来面目的真实反映。(3 分)12、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说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基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本身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 分)我国原有的政治上层建筑已经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因此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以适

8、应经济基础进而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3 分)1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第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2 分)第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重要特征;(2 分)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和创新性的特征。(2 分)14、为什么说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第一,人的存在和人的属性表现在实践之中;(2 分)第二,实践是人的生命之根和立命之本;(1 分)第三,人的本质是实践中生成的;(2 分)第四,实践使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1 分)1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2 分)第二,是其

9、他规律和范畴的基础和根据,是理解其他范畴和规律的钥匙;(2 分)第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 分)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的根本分歧。(1 分)16、怎样理解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历史客观必然性的关系?4第一,人的自觉活动的开展、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2 分)第二,人的自觉活动的目的、意志同历史发展总结果之间的差异是永恒存在的,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与历史发展总结果接近的趋势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在自觉活动中可不断掌握并运用社会规律;(2 分)第三,社会规律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具有可选择性,这使得社会历史的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2 分)

10、17、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 分)第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和作主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2 分)第三,坚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2 分)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有那些?()马克思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1.5)()马克思哲学是是严谨的科学体系(1.5)()马克思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1.5)总之,马克思哲学是以哲学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1.5)19、怎样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

11、,但多中寓一、异中有同、差别中有一致(分)世界是有差别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不是统一于精神,也不是统一于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者某种结构、属性(分),而是统一于提取一切事物共同本质的物质性(分)20、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根本分歧是什么?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辩证法承认联系,而形而上学否认联系(分);()辩证法承认发展,形而上学否认发展(分)()辩证法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二者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矛盾(分)()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的变化,发展的动力揭示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分)()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的范畴之

12、中。(分)5()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分)21、怎样理解唯物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否定观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辨证统一基础上的一种辨证的否定观(分)()辩证法否定观是通过事物内在矛盾运动进行自身的否定,实现自我运动和自我发展(分)()辩证法否定观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变化的联系环节(分)22、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他包括那些内容?思维和存在(或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2 分)他包括 2 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2 分)(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世界是否可知的,思维能否认

13、识或正确认识世界,这个问题是在的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 分)2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内容和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4)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24、简述真理标准的辩证法?(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即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与不确定的辨证统一,这就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2 分)(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作

14、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这一点也是绝对的(3 分)(3)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不能完全驳倒或证实现存的一切认识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2 分)25、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6在(2 分)(2)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出发,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历史唯心主义史观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认为思想动机是社会

15、发展的决定力量,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2 分)(3)历史唯物主义从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出发,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心主义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为英雄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2 分)26、怎样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1)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而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着,为社会发展提供最基本的条件。(3)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力量。2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

16、征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1.5 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1.5 分)(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1.5 分)(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1.5 分)28.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2 分)第二,是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基础和根据,是理解其他范畴和规律的钥匙;(1 分)第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 分)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的根本分歧。(2 分)2

17、9、如何理解真理的辩证性?(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2 分)(2)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无数相对真理之和构成了绝对真理(2 分)7(3)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深化的、每一个真理性的认识作为相对真理都是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通向绝对真理的一个阶梯(2 分)30、简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同一性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矛盾斗争性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的趋势(2 分)(2)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2 分)(1)矛盾

18、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矛盾双方总是处在对立统一的过程中,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2 分)31简述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1)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1.5 分)(2)人类社会发展是规律决定性和主体能力性相统一的(1.5 分)(3)人类社会发展即显示出统一性,有显示出多样性(1.5 分)(4)人类社会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论述题)1、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于:第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9、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3 分)。第二,价值规律具有以下作用:首先,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其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3 分)。第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这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由于科技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日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获得更多的盈利,企业才能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活

20、力,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4 分)2、试运用真理绝对性和真理相对性辩证统一关系的原理说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一,相互区别,二者是同一真理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是有性别的。第二,相互统一,表现为: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相互转化,人类真理性的认识过程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5 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正确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质和规律,正确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具有真理的绝对性,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完全揭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内容,因此,马克思主义也具有真理的相对性也需要发展。(5 分)3、试用普遍

21、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分析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答:联系的定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2 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3 分)。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

22、,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联系实际论述(5 分)4、试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我国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3 分)(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要求,

23、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加强社会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2 分)(3)先进文化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先进文化是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在现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主导地位,但仍然存在落后腐朽文化并阻碍社会进步。只有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全人类文明的进步。(5 分)5、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说明我国加快推进以

24、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性。9答: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哲学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3 分)这一原理是我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群众观点是指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分)结合我国民生问题展开论述(4 分)6、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2 分)首先,必

25、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做任何事物之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努力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力求对它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3 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3 分)总之,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必须把发挥意识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6、,把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坚持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否认客观规律的意志决定论,也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决定论。(2 分)7、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答: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2 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为此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同时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以及与生活资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3 分)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

27、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而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超额剩价值。因此,各个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竞相采用先进技术。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以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所有的资本家都因此获得相对剩余价值。(3 分)8、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答:认识的反复性是指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10完成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3 分)认识的无限性是指由于客观世界和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3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28、,也经历了不断反复和深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还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4 分)9、试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关系原理说明我们为什么必须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答: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相互包含的。真理的绝对性包含着真理的相对性;相对性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第二,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相互转化。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5 分

29、)马克思主义是是真理正确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具有真理的绝对性因此必须坚持。(2 分)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给出每一个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方案,因此又具有真理的相对性,所以马克思主义需要发展。(3 分)10、试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答: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内容:第一,体现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变革以及发展方向。第二,生产关系依据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而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6 分)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是基本相适应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不可能是完善的

30、,而且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使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矛盾。表现在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化程度过高;政府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货币存在以及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些矛盾构成了改革的内在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4 分)11、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原理,谈谈如何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2 分)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一方面,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2 分)另一方面,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 分)结合实际(4 分)12、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说明我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