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拔罐疗法意外应急预案,莱城区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拔罐俗称“拔罐子”、“吸筒”,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具有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虽然拔罐的好处很多,但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难免会出现意外情况。,拔罐意外,1正常反应,2异常反应,3异常反应的预防及处理,首先,酒精棉球别碰罐口。拔罐前,要先将罐中的空气排出后才能形成负压使用。有的人用投火法,即用棉球或
2、纸蘸上酒精后投进去,但这比较容易起火。=在家可用闪火法,用棉球蘸些酒精或白酒,把棉球点燃,用镊子或钳子夹着放入罐中,三五秒后立即拿出来,这样玻璃罐中氧气迅速消耗,形成真空,就可以直接拔罐了。如果燃烧时间太长,空气会重新进去,没有负压产生,就拔不起罐;若时间短了,空气没有消耗尽,同样拔不起罐。,无论用何种方法将罐吸于体表,由于罐子的负压吸引作用,局部软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发热、温暖、凉气外出、舒适感等,有的病证立即或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除。当然,上述感觉并非全部出现,依个体反应的不同,出现的多寡显隐有别。留罐到一定时间(数分钟至十多分钟),或闪罐、走罐多次后,局
3、部的软组织呈现潮红、紫红色(瘀斑色),或出现丹痧(小点状,紫红色疹子),起罐后皮肤的这些变化可能维持一至数天。这些,都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中医和西医可根据局部的反应情况来诊断和辅助诊断疾病。中医认为,拔罐区出现水泡、水肿、水气过多者,揭示患湿气证。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证;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瘀血证;皮色不变,触之不温者,提示患虚寒证;微痒,或出现皮纹,提示患风证。有关刺络拔罐吸出的液体,可表现不同的病情。一般认为:鲜血显示病情较轻,黑血或瘀块显示瘀阻较重,黄水显示湿热证,清水显示寒湿,血水往往出现在治疗的开始阶段或疾病即将痊愈阶段。至于出血量多少,
4、亦可提示病情的轻重及转归。有些患者开始治疗时,出血量少甚至不出血,这是瘀血阻塞严重或风气盛的表现,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瘀血逐渐被吸出,出血量才渐渐增多,但随着病情的好转,出血量又会渐渐减少,直至吸不出血。,西医认为,拔罐区若出现微细出血,可作为诊断发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猩红热、斑疹伤寒等)的依据之一,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疹前期都发生毛细血管的损害。若出现印痕黑晕,其中有出血之紫斑,而且相互重叠,则为斑疹伤寒的阳性反应,这种反应较变形菌微生物凝集反应或立克次体凝集反应平均可提早2天出现,且阳性率高;出现很多大水泡,提示有水液潴留,肢体有不明显的肉眼难以观察出现的水肿症;呈现粉红色或无色斑,提示患
5、有神经痛或高血压症;呈现深紫色斑,并且在紫红色的印痕中间常出现黑褐色斑纹者,提示患有肌肉风湿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若治疗过程中这些印痕或斑纹逐渐减少,则提示病情减轻、好转或痊愈。,上罐后,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紧张,疼痛灼辣难忍,数分钟即起水泡(也可能患湿气证),或于施术局部的远端感觉发凉、发麻、疼痛等,均属异常反应。引起异常反应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1)病人心理反应过度。(2)罐子吸力过大。(3)施术时失误、灼伤皮肤,或皮肤本来就有伤口。(4)所涂药物的刺激过强。,3异常反应的预防及处理,(2)虽然拔罐的刺激不像针刺那样强烈,但毕竟是穴位刺激。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各人对刺激的反应程度强弱不
6、一,故对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酒后的患者最好不要施术,尤其不要在反应强烈的穴位,如合谷、太冲等穴施术。环境气温不要太低,尽量不让患者有寒冷感出现。,3异常反应的预防及处理,(3)上罐后要多询问患者的感觉,多观察罐内的皮肤变化情况。如果病人诉说吸拔太紧,有疼痛或烧灼感觉(涂药罐、敷药罐出现轻度灼痛感属正常现象),可一手持罐,另一手的食指或拇指指尖轻轻压一下罐口缘的软组织,使软组织与罐口边缘间形成一个极小的缝隙,若是用气嘴罐者,可稍旋松气栓螺帽,让少许空气进入,以减小罐内负压。如果是施行密排罐者,应检查是否罐距太近,是否需调整。如果经上述处理后仍有不适,应脱罐检查。假若局部皮肤起泡,也应起罐。起
7、罐后,涂以甲紫药水,并加以包扎,以预防感染。,3异常反应的预防及处理,(4)在施行针罐法时,如针口过于胀痛,或酸胀痛感向他处传感,难以忍受,应起罐调整针的深度或刺向,待反应减轻后再进行拔罐。(5)在施术过程中,如果出现晕罐现象,切勿惊慌失措,应把病人的衣服纽扣解开,给热开水喝(可加些糖),注意保暖。经上述处理后,仍未能缓解症状时,应立即起罐,让病人去枕平卧。如果反应仍加重者(如昏厥、低血压),应把枕头垫于脚下,使成头低脚高位,同时以指甲缘切按患者人中穴或十宣穴,或用指尖揉按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对出冷汗多或冷汗不止者,可用艾条温灸涌泉穴或百会穴。经上述办法处理后倘若昏厥、低血压仍不能纠正者,
8、可考虑应用中枢神经兴奋剂或输液。,拔罐起水泡的原因与处理,1、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拔罐起水泡的原因与处理,2、留罐时间有点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3、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拔罐起水泡的原因与处理,4、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
9、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内痰饮水湿的情况。水泡比较明显,数量较多,色白,周围皮肤温度不高则为寒湿证;水泡不太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者浑浊,周围皮肤温度较高则为湿热证。6、连续几次在同一部位拔罐, 在原有的罐口弧形线上, 容易起泡; 在贴过膏药,搽抹过活血止痛外用药物,做过热敷,红外线照射,电疗,药物渗透等的部位拔罐, 容易起泡.,拔罐后起水泡的一些处理方法,1 如果是烫伤,水疱不大,按一般的烫伤处理即可,不必特殊治疗,多可自行恢复好转。拔罐起泡怎么处理,拔罐后起水泡的一些处理方法,2、如果水泡较大且伴有疼痛,可在常规碘
10、酒和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在水疱的边缘刺入将水抽出来,外涂碘伏,红霉素软膏等预防控制感染。日常合理饮食,保持局部清洁,避免不良刺激,必要时应用阿莫西林等预防控制感染,具体应遵循临床医师的指导,拔罐后起水泡的一些处理方法,如果水泡不是很大,水泡没有破溃者,也可用以下中医外敷小验方进行治疗:1、食盐1份,凉开水2份。将盐放入水中,搅匀后将纱布浸入,然后敷于烧伤烫伤处,随时更换。2、生大黄适量。将大黄研成细粉,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用纱布包好,每日换药1次。另外,起水泡的部位尽量不要用手触碰,穿宽松点的衣服不要让衣物贴在患处,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若在拔罐过程中,突然感觉心慌、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微弱,或出现血压下降、肢体厥冷、二便失禁、休克等症状,应立刻停止拔罐,将已经拔上的罐取下,协助患者平平躺,头部稍低,注意保暖。轻者静养片刻,喝点温开水,即可恢复。重者以指掐或针刺合谷、足三里、人中、内关等穴位,或是以艾灸百会、涌泉、关元、气海等穴,如仍不缓解时,必须配合其他的急救措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