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PC机基本结构原理第二章: PC机基本结构原理n 硬盘:一、作用:记录各类数据程序和信息等,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二、分类: n 1、按盘径尺寸分类:常见的有: 3.5、 2.5英寸n 2、按接口类型分类:1)、 IDE:电子集成驱动器 2)、 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3) 、 SATA:串口硬盘接口4) 、光纤通道 接口第二章: PC机基本结构原理三、硬盘的硬件:第二章: PC机基本结构原理n 1、磁盘:是硬盘中用来存储数据的部分注:磁盘大部分是以铝合金制成的,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而数据就写在磁性物质上(最新的硬盘盘片采用玻璃材料)n 2
2、、磁头:进行读取或写入磁盘中的数据(二倍)注:磁头是磁盘与电脑中其它数字设备之间的传输接口MR磁头、 GMR(巨型磁阻磁头)、 OAW(光学辅助温式技术)第二章: PC机基本结构原理n 3、磁头支撑臂:是指支撑磁头用的三角形金属片(用一些重量轻的薄金属片所制成的,因此才可以很快在磁盘的内圈和外圈之间移动)n 4、磁头调节器功能:将磁头支撑臂的磁头移动到适当的数据读取位置n 5、磁盘旋转马达用途( 液态轴承马达 ):是旋转磁盘,使磁头在不同的扇区上读取数据,磁盘旋转马达必须提供稳定的旋转速度第二章: PC机基本结构原理四、硬盘主要参数:n 1、磁头数:磁头数的多少与硬盘体内的盘片数有关(二倍)n
3、 2、柱面: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每个柱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且从外缘开始编号,最外圈的磁道称为 0磁道)n 3、每磁道有 63个扇区,每扇区有 512字节关系:硬盘容量 =磁头数 *柱面数 *扇区数 *512第二章: PC机基本结构原理五、性能指标:n 1、容量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 MB)或千兆字节( GB)为单位, 1GB=1024MB。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 1G=1000MB,因此我们在 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n 2、转速:是硬盘内部电动机旋转的速度单位: RPM(每分钟旋转几圈)如: 4200rpm 、 5400Rpm
4、、 7200Rpm 、 10000rpm 、 15000rpm等n 3、平均寻道时间( Average Seek Time)是指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需要的时间。注:(这是衡量硬盘机械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在 ms左右)平均等待时间( Average Latency Time)是指相应数据所在的扇区转到磁头下的时间。注:一般在 1ms 6ms之间。平均访问时间( Average Access Time)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第二章: PC机基本结构原理n 4、数据传输速率:n 1)外部传输率 (External Transfer Rate ) 是计算机通过硬盘接口从缓存中将数据读
5、出交给相应的控制器的速率 。如: ATA66、 ATA100、 ATA133 ATA100中的 100就代表着这块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理论最大值是 100MB/s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 150MB/s,这比最快的并行 ATA(即ATA/133)所能达到 133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 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达到 300MB/s,最终 SATA将实现 600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n 2)内部传输率 (Internal Transfer Rate ) 是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内的速度 )
6、注:现在的主流硬盘大多在 70MB/s到 90MB/s之间 说明:由于硬盘的内部传输率要小于外部传输率,所以内部传输率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内部传输率才可以作为衡量硬盘性能的真正标准 第二章: PC机基本结构原理n 5、缓冲存储器:硬盘缓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系统前后级读写速度不匹配的问题,以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 6、 S.M.A.R.T:自检测分析报告技术(是一种避免数据流失或损坏的技术,一般被当作磁盘数据损坏流失的预警系统)7、 DFT( Drive Fitness Test,驱动器健康检测)技术是 IBM公司为其 PC硬盘开发的数据保护技术,它通过使用 DFT程序访问 IBM硬盘里的 DFT微代码对硬盘进行检测,可以让用户方便快捷地检测硬盘的运转状况。 第二章: PC机基本结构原理六、硬盘传输接口IDE /ATA: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