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山医学院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2003级医学影像本科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试卷(A) 答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统分人 复核人 得分 一、概念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得分 阅卷人 1. positive contrast media 阳性对比剂(positive contrast media)是一种密度高、吸收X 线多,原子序数高、比重大的物质。X线照片上显示为密度高或白色的影像。 2. partial volume effect 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二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相互重叠时,所测得的CT 值不能如实反映 该单位体素内任何一种组织真实的CT值,而是 这些组织 的平均
2、CT 值,这种现象称部分容积效应(partial volume effect)。 3. M-mode ultrasonography M型(M-mode)超声诊断法系利用一 维声束显示界面回声和活动的超声诊断方法。 4.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通过计算机处理,对被观察的CT 扫 描体积进行数学线束透视投影,每一线束所遇密度值高于所选阈值的像素,被投影在与线束垂直的平面上重组成像。 5. CT值 亨氏定义水的CT值为OHu ,其它不同密度组织都与它进行比较。 物水 CT值1000 水 6. high resolution CT, HRCT 高分辨力扫
3、描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是通过重建图像时所采用的滤波函数形式等的改变,获得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CT图像的扫描方法。 7. signal to noise ratio 图像信噪比是指图像中的信号能量与噪声能量之比。 8. CT angiography CT血管造影 (CT angiography;CTA)是利用CT容积扫描技术,采集流经血管内腔对比剂信息的血管成像技术。 9. 回波链长度 回波链长度(echo train length;ETL)是指每个TR 时间内用不同的相位编码来采样的回波数,也称为快速系数。 10. multislice CT 多层螺旋CT(m
4、ulti slice CT;MSCT)是指X线管每旋转一周,可完成多层面的容积数据采集并重建出多个层面的图像的扫描方法,也称为多排CT。 第 2 页 共 8 页 得分 阅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在磁共振成像序列中, SE 序列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它是 90 RF激励脉冲开始,继而施加一次或多次 180 相位重聚脉冲,产生回波信号。 长TR和长TE产生 T2加 权像,长TR和短TE 产生 质子密度 加权像。 2. 有机碘制对比剂的过敏实验的五种方法分别是: 静脉注射 ; 口服试验;眼结膜试验 ;舌下试验 ; 皮内试验 。其中 静脉注射 实验方法最可靠和最常用。 2. MRA
5、的成像方法有 时间飞跃 、 相位对比 、对比增强 等。 相位对比 法一般不用于快速血流血管。 3. 多层螺旋CT的发展优势包括: 同层厚时的扫描速度提高; 检测效率提高 ; 图像后处理质量提高 ; 同层厚时X线剂量减少 ; 对比剂用量减少 。 得分 阅卷人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在 题后的括号内填上答案, 认为正确者,添“” ; 认为错误者,添“”) 1. MRI的空 间分辨力越高,其 图像质量越高。( ) 2. 原子序数高、密度高的对比剂为MRI的阳性对比剂。( ) 3. CT透视和X线透视原理一样,曝光的同时看到图像。( ) 4. 脑CT灌注成像主要用于发现早期的脑梗塞灶。( )
6、 5. 在诊断影像质量管理中,出现意外问题时,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 )。 第 3 页 共 8 页 得分 阅卷人 四、简答题(50分) 1. B超检查有哪些检查方式?并解释 。(5分) 1)连续平行检查法:在体表某一平面上,不改变探头与体表的角度,仅改变探头在体表的位置,在一定的范围内平行地移动探头,显示一系列平行的切面图像,这种方法称连续平行扫查法。 2)立体扇形检查法:在体表某一位置上不移动探头,仅改变探头与体表的夹角,在一个立体的扇形范围内获得各个顺序的断面图像,这种方法称立体扇形扫查法。 3)追踪检查法:为确定某一结构或病变的全貌或毗邻关系,常可在显示这一结构后沿某一方向滑动探头,连续
7、地观察其走行、方向、连接部位等,或显示某一结构或病变后为观察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可在该区域持续显示的情况下旋转探头,观察其来源、毗邻关系等,这种方法称追踪扫查法。 4)十字交叉检查法:在完整地显示病灶后,以相互垂直的两个切面显示病灶的空间结构及位置,并用来定位,这种方法称十字交叉扫查法。 2. 胸部的CT普通检查方法(说明病人体位、扫描层厚层距、图象显示的窗口技术)。(10分) 体位和扫描范围 病人取仰卧位,双臂上举,以减少肩部组织及双上肢产生的线束硬化伪影。扫描前先摄取胸部正位定位图,在定位图上选取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隔角,由上至下逐层连续扫描。亦可俯卧位检查,排除肺的后部因通气不足和肺血分
8、布的影响而造成的炎症假象,可更好地观察肺的后外侧部位。 CT扫描前要训练病人屏气。因 为如果每次 扫描屏气不是在同一呼吸相的同一位置,容易导致漏层扫描和重复扫描。 扫描层厚层距各为810mm 。图象显示的窗宽:肺窗10002000Hu,纵隔第 4 页 共 8 页 窗200400 Hu。窗位:肺窗-600-800 Hu,纵隔窗+3050 Hu。 3. 脑的MRI 检查平扫方法(线圈、体位、序列、成像平面选择)(10分) (1)线圈 头部线圈。 (2)体位 仰卧,头先进,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上肢置于身体两侧或双手交叉于胸腹前,使病人体位舒适。头部置于线圈头托内,通过定位线调整头的位置,使矢状定
9、位光标位于面部中线,横断面光标平行于双眼外眦,固定头位。进床使检查部位进入磁体中心位置。 (3)扫描 常规扫描方位及图像类型:常规采集矢状面T1WI、横断面T1WI和 T2WI,必要时行矢状面T2WI和冠状面T2WI ,其中横断面是最基本的方位。 扫描方法:首先用快速成像序列获得矢、冠、轴三方位定位像,然后在定位像上设定不同方位的成像。 以横断位及冠状位图像做为定位像设定矢状面成像,在冠状位定位像上使矢状层面与大脑纵裂及脑干平行;在横断面定位像上使矢状层面与大脑裂平行;最后在矢状位定位像上设定视野(FOV)。矢状面的相位编码方向采用前后向。以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做为定位像设定横断面成像,在冠状位
10、定位像上使横断层面与双侧颞叶底部连线平行;在矢状定位像上使横断层面与前、后连合的连线平行;最后在横断定位像上设定FOV。横断面的相位编码方向采用左右向。 以横断位及矢状位图像做为定位像设定冠状面成像,在矢状位定位像上使冠状层面与脑干平行;在横断面定位像上使冠状层面与大脑裂垂直;最后在冠状定位像上设定FOV。冠状面的相位编码方向采用左右向。 成像序列:常规选用SE序列进行颅脑 的T1WI 成像。SE序列信噪比高,灰白质对比佳,对解剖结构的显示是其他序列无法代替的。成像时间一般为23min 。 常规选用FSE序列进行颅脑的T2WI成像。FSE序列扫描速度快,同时继承了SE序列的对比特点,成像时间一
11、般为35min。 第 5 页 共 8 页 4. 分别说明CT和MRI 对比剂的增 强机制(5分) CT用对比剂的增强机制:其为含碘的有机化合物,密度高,吸收X线多,所到达的部位显示为高密度结构。 MRI对比 剂的增强机制:MRI 对比剂本身不显示MR信号,MRI对比剂通过 与周围质子相互作用来影响T1和T2弛豫时间,一般是使T1和T2时间都缩短,但程度不同,二者中以一种为主。 5. Seldinger 穿刺插管技术所使用的器械,及其操作过程。(10分) Seldinger 穿刺插管技术常使用的器械有:心导管、导引钢丝、扩张器、穿刺针等。 操作步骤为:常规消毒穿刺处皮肤并局部麻醉;在穿刺处皮肤做
12、23cm小切口;穿刺 针经切口刺入搏动的动脉,当刺入血管腔内时,抽出针芯可见搏动性血液自针尾喷出,此时立即插入长约2030cm 的导引钢丝,将套针沿导引钢丝退出,将扩张器经导引钢丝尾端插入血管腔内,扩张导引钢丝周围皮肤、皮下组织及血管穿刺孔;退出扩张器,顺导引钢丝将导管鞘插入血管;抽出导引钢丝,再将导管经导管鞘插入,导管尾部连接针筒,缓慢持续地或间断地注射肝素生理盐水,以防导管内血液凝固;导管头端插至造影部位时,先注射少量对比剂,透视证实导管头端位置正确无误后,即可注入对比剂进行造影检查。检查完毕,退出导管,局部加压15min 止血,用纱布包扎伤口,嘱病人卧床休息。 6试分析影响CT 图像质量
13、的变量因素。( 10分) (1)算法的选择 常用的有标准算法、软组织算法和骨算法等。 (2)CT分辨力 CT的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是判断CT 机性能和图像质量的两个指第 6 页 共 8 页 标。它们互相制约,密切相关。像素小,数目多,提高了空间的分辨力,图像较清晰。但在X线总能量不变的条件下,每个单位容积所获得的光子数却按比例减少,使密度分辨力下降,使密度差异较小的组织难以显示。若需保持原来的密度分辨力,就需要增加X线量。 (3)噪声 扫描噪声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探测器因素,如探测器的数量和灵敏度、像素大小、扫描层厚等;X线量及算法选择等因素,如管电流、扫描时间等;电子线路及机械方面、重建
14、或重组方法的选择以及散乱射线等也会引起噪声。组织噪声是由各种组织平均CT值差异所致。 (4)部分容积效应 部分容积效应与CT扫描层厚和被检组织周围的密度有明显关系,当评价小于扫描层厚的病变时,要考虑其CT值是否有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薄层扫描、小扫描视野及大矩阵等,可减少部分容积效应。 (5)伪影 设备原因 由于探测器、数据转换器损坏或传输电缆工作状态不稳定,接口松脱,CT机使用前未作校准、球管不在中心位置、球管极度老化或探测器敏感性漂移等原因引起伪影,常见有环状、条状、点状、同心圆状伪影等。 病人原因 来自病人方面产生的伪影有:运动伪影;线束硬化伪影;被检组织密度所致部分容积效应及周围间隙效应等伪影,算法选择不当也可致伪影产生。 扫描条件不当 (6)窗口技术 (7)扫描技术参数 曝光剂量、层厚、层距、 视野等。 第 7 页 共 8 页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