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45686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实验二 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成果分析及讨论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 JP 可正可负。而总水头线(E-E )沿程只降不升,线坡 J恒为正,即 J0。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测点 5 至测点7,管收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Jp0。测点 7 至测点 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 P0,故 E2 恒小于 E1, (E-E )线不可能回升。(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 J 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 2.3 的

2、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有 如 下 二 个 变 化 :(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总降落趋势更显著。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任一断面起始时的总水头 E 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 A 为定值时,Q 增大,就增大,则 必减小。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 E 相应减小,故 的减小更加显著。(2)测压管水头线(P-P)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式中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管中水流为紊流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 Q 增大,H亦增大, (P-P)线的起落变化就更为

3、显著。3.测点 2、3 和测点 10、11 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测点 2、3 位于均匀流断面(图 2.2) ,测点高差 0.7cm,H P= 均为 37.1cm(偶有毛细影响相差0.1mm) ,表明均匀流同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测点 10、11 在弯管的急变流断面上,测压管水头差为 7.3cm,表明急变流断面上离心惯性力对测压管水头影响很大。由于能量方程推导时的限制条件之一是“质量力只有重力” ,而在急变流断面上其质量力,除重力外,尚有离心惯性力,故急变流断面不能选作能量方程的计算断面。在绘制总水头线时,测点 10、11 应舍弃。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 7)处形成真

4、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下述几点措施有利于避免喉管(测点 7)处真空的形成:(1)减小流量, (2)增大喉管管径, (3)降低相应管线的安装高程, (4)改变水箱中的液位高度。显然(1) 、 (2) 、 (3)都有利于阻止喉管真空的出现,尤其(3)更具有工程实用意义。因为若管系落差不变,单单降低管线位置往往就可完全避免真空。例如可在水箱出口接一下垂 90 弯管,后接水平段,将喉管的高程降至基准高程 00,比位能降至零,比压能 p/ 得以增大(Z) ,从而可能避免点 7 处的真空。至于措施(4)其增压效果是有条件的,现分析如下:当作用水

5、头增大 h 时,测点 7 断面上 值可用能量方程求得。取基准面及计算断面 1、2、3,计算点选在管轴线上(以下水柱单位均为 cm) 。于是由断面 1、2 的能量方程(取 a2=a3=1)有(1)因 hw1-2 可表示成此处 c1.2 是管段 1-2 总水头损失系数,式中 e、s 分别为进口和渐缩局部损失系数。又由连续性方程有故式(1)可变为(2)式中 可由断面 1、3 能量方程求得,即(3)由此得(4)代入式( 2) 有 (Z2+P2/) 随 h 递增还是递减,可由(Z 2+P2/)加以判别。因(5)若 1-(d3/d2)4+c1.2/(1+c1.3)0,则断面 2 上的(Z+p/) 随 h

6、同步递增。反之,则递减。文丘里实验为递减情况,可供空化管设计参考。在实验报告解答中,d 3/d2=1.37/1,Z 1=50,Z 3=-10,而当 h=0 时,实验的(Z 2+P2/)=6 ,将各值代入式(2)、(3),可得该管道阻力系数分别为c1.2=1.5,c1.3=5.37。再将其代入式(5) 得表明本实验管道喉管的测压管水头随水箱水位同步升高。但因(Z 2+P2/) 接近于零,故水箱水位的升高对提高喉管的压强(减小负压)效果不显著。变水头实验可证明该结论正确。5.由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测压管有 1、6、8、12、14、

7、16 和 18 管,称总压管。总压管液面的连续即为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其中包含点流速水头。而实际测绘的总水头是以实测的 值加断面平均流速水头 v2/2g 绘制的。据经验资料,对于园管紊流,只有在离管壁约 0.12d 的位置,其点流速方能代表该断面的平均流速。由于本实验毕托管的探头通常布设在管轴附近,其点流速水头大于断面平均流速水头,所以由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一般比实际测绘的总水线偏高。因此,本实验由 1、6、8、12、14、16 和 18 管所显示的总水头线一般仅供定性分析与讨论,只有按实验原理与方法测绘总水头线才更准确。实验四 毕托管测速实验实验分析与讨论1.利用测压管测量点压强

8、时,为什么要排气?怎样检验排净与否?毕托管、测压管及其连通管只有充满被测液体,即满足连续条件,才有可能测得真值,否则如果其中夹有气柱,就会使测压失真,从而造成误差。误差值与气柱高度和其位置有关。对于非堵塞性气泡,虽不产生误差,但若不排除,实验过程中很可能变成堵塞性气柱而影响量测精度。检验的方法是毕托管置于静水中,检查分别与毕托管全压孔及静压孔相连通的两根测压管液面是否齐平。如果气体已排净,不管怎样抖动塑料连通管,两测管液面恒齐平。2.毕托管的动压头 h 和管嘴上、下游水位差 H 之间的大关系怎样?为什么?由于 且 即 一般毕托管校正系数 c=11(与仪器制作精度有关) 。喇叭型进口的管嘴出流,

9、其中心点的点流速系数=0.9961。所以 h10 ,则6.为什么在光、声、电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常用毕托管这一传统的流体测速仪器?毕托管测速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容易理解。而毕托管经长期应用,不断改进,已十分完善 。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液、气流的测量(其测量气体的流速可达 60m/s) 。光、声、电的测速技术及其相关仪器,虽具有瞬时性,灵敏、精度高以及自动化记录等诸多优点,有些优点毕托管是无法达到的。但往往因其机构复杂,使用约束条件多及价格昂贵等因素,从而在应用上受到限制。尤其是传感器与电器在信号接收与放大处理过程中,有否失真,或者随使用时间的

10、长短,环境温度的改变是否飘移等,难以直观判断。致使可靠度难以把握,因而所有光、声、电测速仪器,包括激光测速仪都不得不用专门装置定期率定(有时是利用毕托管作率定) 。可以认为至今毕托管测速仍然是最可信,最经济可靠而简便的测速方法。实验六 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实验分析与讨论本实验中,影响文丘里管流量系数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哪个因素最敏感?对 d2=0.7cm 的管道而言,若因加工精度影响,误将(d 20.01)cm 值取代上述 d2值时,本实验在最大流量下的 值将变为多少?由式可见本实验(水为流体)的 值大小与 Q、d 1、d 2、h 有关。其中 d1、d 2 影响最敏感。本实验中若文氏管 d1 =1.

11、4cm,d 2=0.71cm,通常在切削加工中 d1 比 d2 测量方便,容易掌握好精度,d 2 不易测量准确,从而不可避免的要引起实验误差。例如当最大流量时 值为 0.976,若 d2 的误差为0.01cm,那么 值将变为 1.006,显然不合理。为什么计算流量 Q与实际流量 Q 不相等?因为计算流量 Q是在不考虑水头损失情况下,即按理想液体推导的,而实际流体存在粘性必引起阻力损失,从而减小过流能力,Q2105,使 Q 值接近于常数 0.98。流量系数 Q 的上述关系,也正反映了文丘里流量计的水力特性。文氏管喉颈处容易产生真空,允许最大真空度为 67mH 2O。工程中应用文氏管时,应检验其最

12、大真空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据你的实验成果,分析本实验流量计喉颈最大真空值为多少?本实验若 d1= 1. 4cm,d 2= 0. 71cm,以管轴线高程为基准面,以水箱液面和喉道断面分别为 11 和22 计算断面,立能量方程得则 052.22cmH 2O即实验中最大流量时,文丘里管喉颈处真空度 ,而由本实验实测为 60.5cmH2O。进一步分析可知,若水箱水位高于管轴线 4m 左右时,实验中文丘里喉颈处的真空度可达7mH2O(参考能量方程实验解答六4) 。(八)局部阻力实验1、结合实验成果,分析比较突扩与突缩在相应条件下的局部损失大小关系。由式 gvhj2及 )(1df表明影响局部阻力损失的因素

13、是 和 ,由于有v21d突扩: )(Ae突缩: 5.021s则有 21215.0)(AAKes 当 5.021或 7d时,突然扩大的水头损失比相应突然收缩的要大。在本实验最大流量 Q 下,突扩损失较突缩损失约大一倍,即 。 接近于 1 时,突扩的水流形态817.60.3/54jseh2d接近于逐渐扩大管的流动,因而阻力损失显著减小。 2.结合流动演示仪的水力现象,分析局部阻力损失机理何在?产生突扩与突缩局部阻力损失的主要部位在哪里?怎样减小局部阻力损失?流动演示仪 I-VII 型可显示突扩、突缩、渐扩、渐缩、分流、合流、阀道、绕流等三十余种内、外流的流动图谱。据此对局部阻力损失的机理分析如下:

14、从显示的图谱可见,凡流道边界突变处,形成大小不一的旋涡区。旋涡是产生损失的主要根源。由于水质点的无规则运动和激烈的紊动,相互摩擦,便消耗了部分水体的自储能量。另外,当这部分低能流体被主流的高能流体带走时,还须克服剪切流的速度梯度,经质点间的动能交换,达到流速的重新组合,这也损耗了部分能量。这样就造成了局部阻力损失。从流动仪可见,突扩段的旋涡主要发生在突扩断面以后,而且与扩大系数有关,扩大系数越大,旋涡区也越大,损失也越大,所以产生突扩局部阻力损失的主要部位在突扩断面的后部。而突缩段的旋涡在收缩断面前后均有。突缩前仅在死角区有小旋涡,且强度较小,而突缩的后部产生了紊动度较大的旋涡环区。可见产生突

15、缩水头损失的主要部位是在突缩断面后。从以上分析知。为了减小局部阻力损失,在设计变断面管道几何边界形状时应流线型化或尽量接近流线型,以避免旋涡的形成,或使旋涡区尽可能小。如欲减小本实验管道的局部阻力,就应减小管径比以降低突扩段的旋涡区域;或把突缩进口的直角改为园角,以消除突缩断面后的旋涡环带,可使突缩局部阻力系数减小到原来的 1/21/10。突然收缩实验管道,使用年份长后,实测阻力系数减小,主要原因也在这里。3.现备有一段长度及联接方式与调节阀(图 5.1)相同,内径与实验管道相同的直管段,如何用两点法测量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两点法是测量局部阻力系数的简便有效办法。它只需在被测流段(如阀门)前后

16、的直管段长度大于(2040)d 的断面处,各布置一个测压点便可。先测出整个被测流段上的总水头损失 ,有21wh21fjijnjj hh式中: 分别为两测点间互不干扰的各个局部阻力段的阻力损失;ji 被测段的局部阻力损失;jnh 两测点间的沿程水头损失。21f然后,把被测段(如阀门)换上一段长度及联接方法与被测段相同,内径与管道相同的直管段,再测出相同流量下的总水头损失 ,同样有21wh212fjijjwh所以 wjn4、实验测得突缩管在不同管径比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如下:510eR序号 1 2 3 4 5d2/d1 0.2 0.4 0.6 0.8 1.00.48 0.42 0.32 0.18 0

17、试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局部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1)确定经验公式类型现用差分判别法确定。由实验数据求得等差 相应的差分 ,其一、二级差分如)/(12dx令 )(y令下表i 1 2 3 4 5x0.2 0.2 0.2 0.2y-0.06 -0.1 -0.04 -0.182-0.04 -0.04 -0.04二级差分 为常数,故此经验公式类型为y(1)210xby(2)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系数令 210ii xby是实验值与经验公式计算值的偏差。如用 表示偏差的平方和,即(2)51 21012i iiini xby为使 为最小值,则必须满足0210b于是式(2)分别对 、 、 求偏导可得01(3)51 514

18、251351202 32151550 0i iiiii iiiii iixbxbyxy列表计算如下:i12/dxiiy2ix3ix1 0.2 0.48 0.04 0.0082 0.4 0.42 0.16 0.0643 0.6 0.32 0.36 0.2164 0.8 0.18 0.64 0.5125 1.0 0 1.00 1.00总和 513ix514.iy512.ix5138.ixi4i i 2iy1 0.0016 0.096 0.01922 0.0256 0.168 0.06723 0.130 0.192 0.1154 0.410 0.144 0.1155 1.00 0 0总和 51467

19、.ix516.iixy512364.iixy将上表中最后一行数据代入方程组(3) ,得到(4)0567.18.2.3164.0.5. 2021bb解得, , ,代入式(1)5.0b15.2有 )(.2xy于是得到突然收缩局部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为)/(15.021d或 (5).12A5.试说明用理论分析法和经验法建立相关物理量间函数关系式的途径。突扩局部阻力系数公式是由理论分析法得到的。一般在具备理论分析条件时,函数式可直接由理论推演得,但有时条件不够,就要引入某些假定。如在推导突扩局部阻力系数时,假定了“在突扩的环状面积上的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引入这个假定的前提是有充分的实验依据,证明这个假定是合理的。理论推导得出的公式,还需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这是先理论分析后实验验证的一个过程。经验公式有多种建立方法,突缩的局部阻力系数经验公式是在实验取得了大量数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