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海岸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45754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口海岸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口海岸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口海岸学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口海岸学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口海岸学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口海岸概论复习题一、概念题1 海滩(beach ):以波浪作用为主在海滨塑造的松散沉积物堆积体,范围从平均低潮线向陆至暴风浪有效作用地点为上限,是海岸环境中动力最活跃、地形变化最显著的地带;主要由砂和砾石组成,按其物质组成,可分为沙滩、砾滩和沙砾滩等,海滩物质一般上部较粗,滩坡坡度较大,下部物质较细,滩坡平缓。2 潮滩(tidal flat):潮滩是潮流带来的泥沙在潮间带堆积而成的宽广、平坦的滩地,随潮汐涨落而交替淹没和出露的泥质或沙质滨岸堆积体,又称潮坪;广泛分布于纬度低于 70-75 度的地区(高纬地区潮差小、细颗粒泥沙来源少、常处于冰冻条件) 。3 水下沙坝(subaqueous ba

2、r ):在 破 浪 带 内 的 水 下 沙 脊 堆 积 体 , 其 走 向 与 海 岸 近 于 平 行 , 并 且 很 少 露 出 水 面 , 这 种 堆 积 地 貌称 水 下 沙 坝 。 水 下 沙 坝 可 有 多 条 , 其 位 置 与 波 浪 发 生 局 部 破 碎 处 相 当 。 水 下 沙 坝 在 无 潮 或 潮 差 小海 岸 发 育 最 好 , 其 发 育 与 演 变 和 暴 风 浪 作 用 有 密 切 关 系 。 当 暴 风 浪 向 岸 传 播 过 程 中 , 在 破 波 点 附近 常 出 现 向 海 回 流 , 在 破 浪 处 产 生 向 岸 向 海 水 体 与 泥 沙 的 相

3、 向 运 动 , 泥 沙 堆 积 在 交 汇 点 , 从 而 形成 沙 坝 。4 海岸沙丘 (coastal dune):受风的作用,海滩沙质物在海岸形成的风积地貌。当其上长有植物时,其拦挡风沙作用使逐渐发育成一条沙丘带它们形成一条高出高潮水位若干米的屏障。风暴潮可冲毁这些沙丘,如植被也遭破坏,则沙丘形状将改变,并而向内陆移动,分布范围随之 扩 大 , 由 此 可 造 成 沙 埋 灾 害 。5 盐沼(salt marsh):以生长在被含盐水体浸润(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耐盐的草本或草本植物为主(可能含一些低矮灌丛)的自然地理单元,分布在大约从平均小潮高潮位到平均大潮高潮位,其向海方向与光滩接壤,

4、那里波浪的强度、潮水淹没的持续时间和频率等因子成为先锋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而在向陆方向,耐盐性植物无法与陆生物种竞争。红树林区域,由于其的冠阻挡阳光到达地面,盐沼植被极少可见。 6 红树林(mangrove swamp):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南部潮间带上,主要包括树和灌木并混有一些藤蔓植物、棕榈树以及蕨类植物。可发育于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及潮汐或波浪占优势的海岸环境,在波浪弱且地势平坦的潮汐海岸发育更好,特别是半咸水的河口湾和三角洲。广泛出现在淡水环境中,可以沿着河岸向内陆延伸很长的距离,在红树林潮沟中行走要比在盐沼或潮滩的潮沟中行走更加困难和危险。有助于海岸的防护。7 大潮(spring ti

5、de)与小潮(neap tide):由以太阳,月亮为主的天体引力变化引起的地表水体周期性升降的现象叫潮汐,当地日月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农历初一,十五) ,日月对地球的引力叠加而使地球水质点受到的引力最大,这时地球上的高潮最高低潮最低,潮差最大,称为大潮;当地日月三者构成直角三角形时(地球处于直角顶点)(农历初七,二十二) ,地球水质点受到的引力最小,这时地球上的高潮位最低,低潮位最高,两者的垂直距离最小,称为小潮。大小潮的周期是 14.8 天。但真正达到最大及最小潮差的时间比原时间有一定滞后。8 强潮海岸(Macrotidal coast)与弱潮海岸(microtidal coast) :据

6、Davies,将大潮潮差小于 2 米、大于 4 米的海岸分别归于弱潮、强潮海岸,而介于之间的为中潮海岸。弱潮海岸广泛分布于面向开敞大洋的海岸、南北极以及内陆海(地中海、红海等)沿岸。强潮海岸多见于伸入陆地的海湾如杭州湾。9 Coast (海岸?),Shore (海滨?):coast 泛指陆地与海洋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Shore 指自低潮线向上直至波浪所能作用到的陆上最远处或最大上冲流之间的地带,又称海滨。10 海岸带(Coastal zone)从海岸地貌学观点,这是一个受潮汐、波浪作用的地带。据我国 1985 年版的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规定的海岸带范围为:陆地部分自岸线向

7、内延伸 10 公里左右,向海方向到1015 米水深线附近。但从海岸动力学观点来看:海岸带范围是,其下界是浅海波浪能够起作用的海底,其上界是激浪作用的上限。11 潮间带(intertidal zone)介于平均大潮高潮位与平均大潮低潮位之间,海水周期性淹没和退出的浅滩地带。潮间带一般多指由潮流作用塑造的淤泥质潮间浅滩。淤泥质海岸潮间带由粉砂和粘土沉积物构成。沙砾质海岸的潮间带即前滨,主要由波浪作用形成。12 近滨(near shore)低潮线与破波带外缘之间的地带称为近滨,是近岸带的一部分,地貌上以一系列大致平行且较为连续的沿岸砂坝和槽谷为特征。13 前滨(fore shore)界于高潮位与低潮

8、位之间或高潮时波浪上冲流达到的界线和低潮时回冲流所达下限之间的斜坡。包括从滩肩至低潮位的潮间海滩。属于潮间带。14 后滨(back shore )正常高潮位至海滩上界范围内的海滩,它通常是在大的风暴潮受波浪的影响。属于潮上带。向海与“前滨”交界,向陆延伸到自然地理要素明显改变的地方15 丁坝(grony)一种人工与岸线垂直或高角度相交的线性实体结构工程。主要是为了保滩。往往修筑在侵蚀性的岸段或被预测将要发生侵蚀的岸段。一般底宽 2 到 5 米,长数十米至数百米、高度略小于底宽。16 防波堤(breakwater )修建在岸外的实体结构,由块石或混凝土构成。主要是防止波浪侵袭的,保护港口或河口、

9、泻湖的入口,也可以为波影区的海滩提供保护。一些是钩状,一端与大陆相连,另一种是筑于岸外,与岸线平行。17 三角洲(delta) 河流流入海洋的时候,因水流扩散等因素导致流速降低,其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发生堆积,形成向入口方向的三角形堆积体称为三角洲。它由水下部分和陆上部分两部分组成。水下三角洲指位于低潮线一下的部分,是陆上三角洲向海推进的基础。沉积物特征向海逐渐变细。陆上三角洲位于位于低潮线以上,又称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发育受制于包括河流流量、输沙量、潮差、以及河口几何形态等在内的的许多因素。现代的人类活动也会对三角洲的发育产生一定影响。18 泻湖(lagoon)是一种由于海湾被沙洲所封闭而演

10、变成的湖泊,所以一般都在海边。这些湖本来都是海湾,后来在海湾的出海口处由于泥沙沉积,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继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因而成为湖泊。瀉湖具有防洪护岸的功能,也是天然的养殖场。其向海一侧的沙洲往往称为天然的防波堤,19 潮汐汊道/潮汐通道(tidal inlet) 海洋与瀉湖之间潮水进出的通道称为潮汐通道,又称为潮汐汊道。也有将连接外海和半封闭海湾(或河口湾)的通道称为通道统称为潮汐通道。外海与瀉湖中的水体、泥沙、营养物和浮游生物等通过潮涨、潮落不断进行交换,对瀉湖的水下地形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由于水流扩散,在潮汐通道的向陆和向海一侧分别形成涨潮三角洲和落潮三角洲。潮汐通道的稳定性主要取

11、决于纳潮量、大潮平均最大流量和沿岸输沙量等参数。世界上许多海港利用潮汐通道作为进出海港的深水航道。20 堡岛/障蔽岛/沙坝(barrier island )与海岸平行,其间被瀉湖隔开的长条状沙质或砂砾质堆积体称为堡岛,又称为岸外沙坝、离岸坝或屏蔽岛。堡岛一般位于高潮位以上,外侧为开放海,内侧是封闭或半封闭的半咸水瀉湖,两者之间常以一个或多个潮汐通道相连接。21 涨潮三角洲(flood delta) 河流入海时,水面展宽,流速降低,泥沙沉积从而导致三角洲的形成。涨潮三角洲物质较细,口门内受波浪作用小,一般面积较大,形态平坦浅滩上有若干水道。其沉积结构以平行交错层和槽状交错层为特征,但三角洲的不同

12、部位,地貌形态和沉积层序均有所不同。22 落潮三角洲(ebb delta) 河流入海时,水面展宽,流速降低,泥沙沉积从而导致三角洲的形成。落潮三角洲受波浪及沿岸流的影响,生长受限且形态复杂。常呈新月形或上凸的浅滩。由于受波浪潮流等影响显著,其垂向层序变化非常之大。23 潮流脊(tidal ridge)一般说来,潮流脊形成区域海水深度不大,潮流流速较强并有丰富的沉积物来源。潮流流向平行与沙脊,在沙脊之间的深槽中产生螺旋形环流,该环流使得底层水流从深槽中心流向沙脊上部,从而使泥沙也从槽底被带向沙脊上部,导致槽底刷深而沙脊则进一步堆积增高,甚至出露水面形成沙洲。24 波纹/波痕(ripple)非黏结

13、性物质(主要是松散的砂质沉积物)在水流、波浪或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波脊与波谷相间的微地貌形态,称为波痕,又称为波纹、沙纹。波痕广泛出现在河床、潮间带、潮下带以及风成沙丘的表面。25 沙波(sand wave)泥沙运动达到一定强度后,床面会出现波浪起伏的形态,并随水流缓慢移动,称为沙波。沙波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尺度,迎水坡长而平,背水坡短而陡。26 海滩补沙(beach nourishment)保护海滩或人造海滩的一种有效而经济的方法,新填成的海滩起着缓冲器的作用,保护海崖和海岸免受波浪的严重侵蚀。一般所用沙源大都取自毗邻的滨外,通过管道把滨外的泥沙直接抽取到海滩上。用于补沙的物质也可以是从海滩向陆

14、方的泻湖区抽送或输运而来,也可以从附近的沙丘或其他内陆沙源运来。所填沙粒的粒级当然必须与被补充的海滩沙的颗粒粒级相适应。27 砾石(gravel/shingle)砂(sand)粉砂(silt) 粘土(clay)的粒径范围单位 mm 256(砾石)2(砂)0.0625(粉沙)0.0039(粘土) 0.00049(胶体)28 侵蚀(erosion/recession/retreating)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指地球的表面不断受到风、水的磨损。在这个过程中,陆地除了被侵蚀之外,蚀出的物质还会被带走并堆积,其主要堆积于海中。29 堆积(accretion/deposition/sedimentation

15、/progradation)搬运过程中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30 波基面(wave base)波浪所能影响的最大深度,为波浪波长的 1/2。31 淤泥质海岸(muddy coast)淤泥质海岸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淤泥或粉砂,多分布在输入细颗粒泥沙的大河入海口沿岸。西欧的荷兰和中国的渤海湾沿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大多为潮流动力为主的海岸,并称之为潮滩。32 沙质海岸(sandy coast)陆地岩石风化或河流输入的砂、砾堆积在海边形成了沙质海岸。沙质海岸大多为海浪动力为主的海岸,并称之为海滩,海滩通常包括前滨和后滨。33 地壳均衡作用(isosta

16、sy):地壳是由密度较大的深部岩浆支撑着,高山和大陆漂浮在这种岩浆上,并处于平衡状态。地壳质量的过剩和不足是由各个柱体下面较重的岩浆面位置的高低来补偿。冰川的均衡作用,可使海平面发生变化。冰期时,冰盖下地壳负荷加大,引起地表沉陷,海平面相对上升;冰盖融化解除重压,导致地壳均衡反弹上升,海平面相对下降,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大气压力变化,也有这类效果。34 相对海平面变化(relative sea level change):包括全球性或区域性海平面变化,又包括由于差异性陆地升降而引起的局部海面升降。地域性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在全球海平面变化的背景上,叠加了地区性地面升降运动与当地水文、气象等因素的

17、影响效应后所表现出来的海平面升降变化。35 全球海平面变化(global sea level change):绝对海平面变化,主要是指各种构造运动造成的洋盆容积变化和由气候变化控制的冰川消长造成的海水体积变化引起的,36 生物沉积作用(biodeposition):淤泥质潮滩上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底栖动物。其中有一类滤食性动物它们吞食悬浮颗粒物,然后排出粘液状的粪便或假粪便的小球状残留无机物。通过这种方式,滤食性动物能促进大量悬浮细颗粒泥沙的沉降。37 贝壳堤(chenier ):是 由 海 生 贝 壳 及 其 碎 片 和 细 砂 、 粉 砂 、 泥 炭 、 淤 泥 质 粘 土 薄 层 组 成 的

18、 , 与 海 岸 大 致 平 行 或 交 角很 小 的 堤 状 地 貌 堆 积 体 。 形 成 于 高 潮 线 附 近 , 为 古 海 岸 在 地 貌 上 的 可 靠 标 志 。38 海滩均衡剖面(Equilibrium of beach profile):假设波浪传播方向与岸垂直,波浪在水下岸坡上的作用强度恒定不变,水下岸坡是均一的,整个岸坡由相同的泥沙颗粒组成。在海滩剖面塑造过程中,海平面是稳定的。海滩上的每点的泥沙只是来回摆动,不产生冲刷、堆积和净运移。波浪等水动力充分作用的条件时,形成的一个均衡的海滩剖面,自然界长期不变的稳定平衡是很难找到的。 39 沉降滞后(settling lag

19、):涨潮过程中,水质点 A 的流速逐渐增大,在 1 点处达到使颗粒 2 悬浮的临界流速(Critical velocity) 。悬浮颗粒在 C 点开始下沉,但在下沉过程中继续被水流向岸搬运,直至落淤到 5 点。40 侵蚀滞后(scour lag):落潮过程中,上述沉积颗粒不能被水质点(AA) 侵蚀, 原因是该水质点在回到 5 点位置时达不到使该沉积颗粒悬浮的流速(只有当它回到 3 点时才能达到这一速度) 。结果,该沉积颗粒只能被距离岸边更近的水质点 B搬运,到达 7 点开始下沉,最终却落淤到 9 点。二、论述题1、波浪和潮汐在近岸的变形在近岸带,当波浪从深水向岸传播进入浅水区时,由于受水深变浅

20、,地形变化以及底摩擦的影响,波长、波高、波速、波陡等波浪要素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完整的波浪向近岸入射变化过程,包括折射、绕射、反射。波浪浅水作用(wave shoaling):当波浪从深水向岸传播进入浅水区时,由摩擦作用能量耗散,波高波长发生变化。波浪折射:波峰斜射入岸时,近岸端较远岸端传播慢,因而波峰不断弯曲,向岸逐渐平行于等深线,波向线逐渐垂直于岸边的现象波浪绕射(wave difraction):波能沿着波峰线从波高较大的区域向波高较低的区域横向传递,主要出现在浅水区和播影区。波浪破碎:当波浪从深水向岸传播进入浅水区时,波能逐渐发生破碎或耗散,在浅水破波表现为孤立波,波峰轨道速度超过相速时

21、,波浪发生破碎。2、冰后期的海平面上升 P49最近一次冰期的鼎盛期出现在 1.52.0 万年前。自 1.5 万年前,气候开始转暖,海平面开始上升。据欧美科学家,1.5 万年前的海平面比现在低 130m 左右;国内的报道一般是 150160m 。末次冰期以来的海平面上升,总体上呈减速运动,即早期上升很快,而后逐渐减缓;时间过程线总体上表现为上凸型。但对于海平面上升过程存在着分歧,其一在于有些人认为,海平面的上升曲线是平滑的,而另一些人认为是波动型的。分歧之二:有些人认为海平面在约 6000 年前达到现在位置,6000 年来变化很小;另一些人认为,6000 年前,海平面比现在低,逐渐上升才到达现在

22、位置;还有一些人认为,6000 年前,海平面曾比现在高出几米,6000 年来,海平面呈下降趋势。但是任何地方的海平面变化记录都仅仅是区域性的,不能盲目地用区域性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来代替全球海平面变化。3、海岸湿地的(环境/生态/社会)服务功能湿地是地球上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被誉为是“地球之肾”。海岸湿地的功能主要有:1 为近海鱼类提供植物碎屑饵料2 是近海多种鱼类的产卵地和“育婴场”3 消能护岸、降低洪灾风险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如果没有湿地,海岸和河

23、流堤岸就会遭到海浪的破坏。4 过滤污染物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像芦苇、水湖莲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再现实生活中,不少湿地可以用做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地,这一过程能够提高水的质量,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5 补充地下水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生产提供水源。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为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水资源就会减少。6 迁徙鸟类提供栖息地湿地复杂多样的植

24、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沼泽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虽有利于一些植物的生长,却不是哺乳动物种群的理想家园,只是鸟类能在这里获得特殊的享受。因为水草丛生的沼泽环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 在湿地内常年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天鹅、白鹳、鹈鹕、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 燕鸥、苇莺、掠鸟等约 200 种。而且该湿地是西伯利亚和东北地区鸟类南迁越冬的中途站。7 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也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8 旅游价值、教育和科研价值湿地具有自然观光、

25、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波浪和潮汐作用为主的海岸地貌4、波浪和潮汐作用为主的海岸地貌 1 波浪作用为主的海岸地貌:堆积海岸包括:海滩,通常指由松散的沙、粗颗粒等物质组成,范围是从波浪作用的上界至低潮位;沿岸砂坝- 沿岸槽系统,当海滩沉积物从滩面离岸运移时,泥沙在岸外沉积下来形成沿岸砂坝,在沿岸砂坝的向岸侧是一条槽谷;沙嘴,当沿岸泥沙经岬角岸段进入湾口时,由于水流挟砂能力减

26、弱,部分泥沙堆积在岬角岸段,形成一端连接海岸,而另一端向海湾的湾口延伸的狭长堆积地貌;连岛砂坝,连接陆地与岛屿的砂坝,是海岸受到岸外岛屿屏蔽和封闭而形成的海岸堆积地貌。当岸外有岛屿时,外海波浪向岸传播过程中,由于岛屿的屏障作用,在岛后波浪力减弱,形成薄影区。沿岸泥沙流通过岛后的波影区时,因波浪能量降低,导致泥沙容量降低,产生堆积,并逐渐向岛方向延伸,形成连岛砂坝。侵蚀海岸包括:海蚀崖,高出海面的基岩陡崖。岸边激浪的强烈冲刷作用形成高度大致相同的凹槽,叫海蚀穴。海蚀穴顶的岩石因下部掏空而不断崩坠形成悬崖,叫做海蚀崖;海蚀平台,当海蚀崖后退的同时,在陡崖的前方留下一个向海微倾斜的基样平台,称为海蚀

27、平台。海蚀平台是随着海蚀崖后退形成的,因此海蚀平台的塑造过程实际上就是海蚀崖的后退过程。2 潮汐作用形成的海岸地貌潮滩:潮间带由潮汐作用为主的宽阔、平坦的松散沉积物堆积体,多数情况是指淤泥质潮滩。由波浪作用为主形成的砂砾质沉积通常叫海滩。潮沟:在潮间带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态。形成有很多因素影响,包括潮汐和波浪的特征、沉积物类型滩面坡度以及沉积物的固结度,沉积物搬运的总量不仅与水的潮量有关,还与植被和动物的活动有关。潮汐汊道和潮汐三角洲潮汐汊道指沟通冩湖和海洋的通道;潮汐三角洲出现在潮汐汊道的咽喉通道两端,其形成的动力机制是水流出咽喉通道后水面展宽,流速降低,导致泥沙沉积。潮流脊5、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28、因素:答:1、冰川的消长导致的洋盆中水量的变化;2、地壳构造运动导致的洋盆容积的变化;3、海水物理性质的变化包括海水温度及盐度的变化;另外还受天文因素、地球物理因素变化、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影响。6、海平面上升对河口海岸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海岸动力活动带向陆移动,导致海岸侵蚀、沙坝迁移、低地被淹以及河口港湾淤积。海平面上升,河口水位随之抬升,导致堤防高度不足而发生溢流,或因水位升高使水压力及滲透水压增加,发生溃堤的危险性增加。水位上升使河道水流排泄不畅,降低输沙能力,导致河床淤积和水质下降。如果河口发育沙洲或边滩,河口水位的升高将使其面积缩小(或完全淹没) 。河口水位

29、升高引起桥梁的净空减小,从而影响通航能力;海平面上升将使河口的潮区界、潮流界和盐水契向上游移动,河口区盐度增加将影响河口生态环境和生活、生产用水。海平面上升导致一系列因子(如海水透光性、水温、浊度、盐度等)的变迁,从而引起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盐沼、红树林(热带和亚热带)和珊瑚礁(热带)的破坏,原湿地中栖息的动植物,尤其是水禽将受影响。对护岸工程的影响:海岸保护设施有海堤、闸门、离岸堤、丁坝(突堤) 、人工岬及人工潜礁等。这些结构物功能的发挥都与海平面有关。海平面上升,它们的相对高度降低,工程贡献标准下降。由于海平面上升,使岸外水深增大,到达岸边的波浪作用加强,

30、海岸建筑物更容易遭受破坏。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对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区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全世界岛屿国家有 40 多个,大多分布在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尽管这些岛国人均国民产值普遍较高,但极易遭受海洋灾害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威胁最为严重,很多岛国的国土仅在海平面上几米,有的甚至在海平面以下,靠海堤维护国土,海平面上升将使这些国家面临淹没的危险。8、珊瑚生长的限制因子答:大尺度的自然因素(包括地址构造、海平面变化和温度)决定了珊瑚是否生长或在哪生长。海水的温度是决定珊瑚在全球分布的主要因子,通常适合珊瑚生存的水温上限为 3334 oC,下限为1718 oC;珊

31、瑚最适宜的生长范围在 10m 水深以内,其发育上限一般介于平均大潮低潮位和平均小潮低潮位之间,而其下限一般只能达到 2540m 水深;珊瑚可忍受的盐都范围为 3038,最高可达41。在盐度更高的极热地区与大河河口的低盐地区,珊瑚的生长就受到限制。9、海岸侵蚀的诱因答:当海岸的物质损失量大于补给量的时候,海岸就会发生侵蚀。若海洋动力作用增强或海岸稳定性降低,便会导致海岸侵蚀的发生或加强。海岸侵蚀的诱因包括:海平面相对上升导致的淹没和波浪增强;河流入海泥沙的减少;海崖侵蚀提供的泥沙的减少;由海岸沙丘提供的物质减少;岸外来沙减少;海岸采沙活动;由于岸外的水下沙坝迁移、海底植被小时或采沙等造成的到达岸

32、边的波能增强;附近岸段修建丁坝或促淤工程等造成的沿岸来沙减少;波浪入射方向变化(如水下沙洲、珊瑚礁、岛屿或沙嘴的发育或消亡)造成沿岸供沙减少;气候变化引起的波浪加强,例如风暴加强。10 描述水分子的组成及其结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 H 原子和一个 O 原子组成,如图所示:两个 H 原子的夹角约为 105。其中,H、O 原子之间存在着共价键,由一对共用电子对组成,又叫着氢键。11 写出你所知道的海水中的溶剂和溶质溶剂:H 2O溶质:Na + ;K + ;Mg + ;Ca + ; Fe3+ ; Cl- ;SO 42- ;CO 32- ; HCO32- ; NO3- ; NO2- ; 12 简单解释说明

33、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海水酸化的关系大气中不断攀升的二氧化碳水平是目前认为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然而由于这种温室气体溶解于海洋,形成碳酸,碳酸电离出来的 H+导致海水逐渐酸化构成当前相当难以解决的问题。其电离过程为: 。海水成微碱性,其 pH 值约 23332322 COHCOC 为 8.2。茫茫的海洋溶液也好似一个“缓冲器”。它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而 pH 值变幅较小,但是全球的二氧化碳浓度自工业革命以来正在一路飙升,导致海水不断变酸。海水变酸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海洋中某些动物将因不适应环境而大量减少甚至灭绝,从而导致食物链断节。其次海水变酸将导致大量的以碳酸钙为基质的地貌(如珊瑚礁)被溶解。目前

34、,阻止这种趋势的唯一方法就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13) 海水中的生源要素有那些?简单描述 N(或 C)在海洋体系中的循环过程:生源要素主要是氮(Nitrogen)、磷(Phosphorus)、硅(Silicon)。N 以溶解氮(N 2)、无机氮化合物(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有机氮化合物 (氨基酸)等多种形式存在;P 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其中无机磷有溶解态和颗粒态;Si 主要以溶解硅酸盐和悬浮二氧化硅两种形式存在。它是海洋植物,特别是海洋浮游植物硅藻类生长必需的营养盐。105HH氢 键14) 海水中盐度来源的主要途径有那些?海水中溶解有各种盐分,海水盐分的成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与地球的起源、

35、海洋的形成及演变过程有关。一般认为盐分主要来源于地壳风化产物及火山喷出物。另外,全球的河流每年向海洋输送5.5x1015g 溶解盐,这也是海水盐分来源之一。但是随着海洋勘测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海底沉积物的分解,大洋中脊的活动释放出大量的盐分物质,另外据研究深海黑烟囱释放的物质与海洋盐度成分相关。可能海洋盐分的主要来源于海洋内部物质的释放。15 描述近岸地下水排放对周围水域物质循环(通量)的影响:地下水向海排泄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重要过程,它可能是陆地污染物质和营养盐排放入海的重要通道,会对近岸的海域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地下水会携带污染物质和营养盐入海,从而影响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如引起赤

36、潮等 ),特别是海湾或泻湖等与外海水流交换不畅的小水体。(1)地下淡水的入海量可能不及地表河水入海量的 10 % ,因而 SGD 在全球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可能并不十分重要。但由于 SGD 具有可观的环境影响,所以引起了特别的重视。海岸带地下水中溶解物质的量往往高于地表河水,是海岸带区域物质循环和水体生态环境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子。(2)向海水输入 N、P 等营养物质是 SGD 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方面。由于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密度增大,海岸带地下水中的 N 、P 等营养物质普遍偏高,成为水体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如研究发现, SGD 向海湾输入的 N、P 通量数倍于地表水。不仅如此 ,地下水与河水

37、在输入的 N/ P 比值上也存在差异。在全球水平上, 入海河水的 N/ P 比值约为 18 ,接近浮游植物对二者的利用比值(16) 。由于 P 的循环比 N 快,海岸带水体中 N/ P 比值通常小于此值,即 N 为限制性营养元素。而地下水中由于P 易于被滞留于颗粒相, 使得 N/ P 比值远高于 18。若 SGD 向沿海水体输入的 N 、P 增加,势必将逐渐改变沿海水体原有 N/ P 比值和 N 为限制性营养元素的状况,不仅直接导致富营养化和浮游植物勃发,而且可能改变沿海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因此在沿海富营养化和赤潮的研究中, SGD 应该受到应有的足够重视。在这方面已经有学者将 SGD

38、输入的变化与赤潮的发生相联系。(3)沿海地下水污染也必定会通过 SGD 对海水及沉积物的环境产生影响,而 SGD 的存在使人们认识到先前曾提出的一种对重度污染的河口和湖泊沉积物进行现场治理的方法覆盖法是不可靠的。对水底沉积物的污染通常采用挖掘法,但该法难以避免挖掘过程中污染物的释放,且工程量往往太大。于是用未受污染的沉积物对污染区域进行覆盖被认为是比较可取的方法。但覆盖物难以阻挡 SGD 向海水的排放,在排放过程中,SGD 可携带被覆盖污染沉积物中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水。室内模拟实验表明,SGD 可使 Ni 、Cu 、Zn 、Cd 、Pb 、Mn 等金属元素通过覆盖物向上覆水体释放, 从而降低覆盖法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