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语文班-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45045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语文班-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外语文班-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课外语文班-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课外语文班-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课外语文班-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记承天寺夜游中考习题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一)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选自水调歌头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加点的字。把洒问青天 (

2、)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3、请出与“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句。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 “闲人 ”指无所事事之人。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

3、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5、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二)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写出了水的 、 的特点,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2、体会甲乙两文分别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甲: ;1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赏月喜悦、复杂微妙的心情.2 语言有何显著特征?语言显著特征:悲凉、难言的显著特征.3 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文章的“月”正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 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断月色之明了, “水中藻、性交横”可以推见到月光之清4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呢?因为看到明月照进屋子里兴奋、喜悦,月色好似久违的老朋友,让

5、作者想到去寺里找张怀民,所以就去了寺庙游玩.5 作者“欣然起行”是因为“_”,表达了_;“寻张怀民”是由于“_”,作者的心理活动是_.作者“欣然起行” 是因为“ 月色入户”,表达了作者宽广豁达的胸襟;“ 寻张怀民”是由于“念无与为乐者”,作者的心理活动是对自己宦海浮沉的悲凉、失意、惆怅和悲愤之情.6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积水空明,藻荇交横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月光清澈透明,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 ”。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 “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

6、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 12 分)【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7、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7解释加点的词。 (4 分) 陶后鲜有闻 鲜: 濯清涟而不妖 濯: 亭亭净植 植: 相与步于庭中 步: 8翻译下面的句子。 ( 4 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_9甲文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心情(一)7答案 (1 )少(2 )洗涤(3)竖立(4 )走 评分4 分。每小题 1 分。8答案 (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 (2 )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 “水”中有

8、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评分 4 分,每小题 2 分,意思对即可。9 答案托物言志 壮志未酬的苦闷评分 4 分。 每空 2 分,意思对即可。(2010 年上海市)(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9 一 l1 题(8 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ng)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 分)lO.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

9、: 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第 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B第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D.第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9北宋 苏轼 10.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 11. B (2010 年福建省福州市)(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完成 912 题。(18 分)【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10、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 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1)沉鳞竞跃。译文: (2)相与步于中庭。译文: 12填空。(8 分)(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 “_”。乙文写景

11、的名句是 “_”。(4 分)(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的语句中。(4 分)(一)(18 分) 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2 (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 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

12、(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 3 至 6 题。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4用现代汉语翻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 分)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 4 个字概括为:。(3 分)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

13、者 的心境。(2 分)二、方言文阅读(10 分 )32 分 A 43 分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53 分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 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2 分,只要能扣紧“ 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62 分 旷达(答“豁达”也给 2 分;答 “怀才不遇”、 “愤愤不平”、 “乐观” 等给 1 分;答“闲适”、 “热爱自然”不给分)2010 年福建福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完成 912 题。(18 分)【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098 年竹。

14、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 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1)沉鳞竞跃。(2)相与

15、步于中庭。12填空。(8 分)(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_ ”。(4 分)(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 的语句中。(4 分)(2010上海市)(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911 题(8 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16、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 (2 分)全品中考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 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B、第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C、第 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D、第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二)(8 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

17、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注释:薜( b)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英英:声音和盛之貌。办:具备。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

18、景, (!分)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 分)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 分)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12(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山川 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 意思对即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答案:A(A 完备 B 它;其中 C 辞官;道歉 D 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评分

19、:共 2分。2 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 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 2 分。3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 分,作用 1 分,共 2 分。4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

20、品性、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 1 分,评价 1 分,共 2 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记承天寺夜游(山东枣庄卷)2007 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欣然起行” 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生产营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