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解第三十六课:阳明病篇 阳明湿热上焦证:栀子豉汤证(一) 阳明共邪:“ 热” 更善夹杂 1. 湿阳明病湿热证(分三焦) 2. 瘀阳明病瘀热证 3. 宿便、宿食阳明病里实证 阳明病湿热证候 关键 1. 舌苔:多是厚腻苔,色黄 2. 脉象:多数滑脉 3. 满闷湿热内阻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宋76 ) 存在错简:“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并非第76 条内容,而是与第74 、75 条相关。 脉经单独列为一条: “ 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下懊,属栀子汤;若少气,栀子甘草汤;若呕,栀子生姜汤;若腹满者,栀子厚朴汤。” 成无己版本、金匮玉函经、孙本伤寒论、宋版伤寒论“ 辨发汗后篇” 修正: 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宋76 ) 此条讲“伤寒”误治,传变阳明病湿热证候的上焦证(栀子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