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和谐拆迁 妥善安置 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随着国家重点工程、区域性交通枢纽、城东生态新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伍家岗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面临着繁重的拆迁安置任务。目前,全区需征地8000 亩,搬迁企业 75 家,搬迁村居民 2482 户 11920 人。伍家岗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出“和谐拆迁、合理补偿、集中安居、充分就业、托底保障、留地发展”的工作模式,在较好解决被征地农民民生问题的同时,为城市建设和项目落户腾出了发展空间,使征地拆迁工作成为促进发展的“ 和谐工程” 。一、和谐拆迁,推行阳光操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公平、公正、公开,大力营造支持拆迁的和谐氛围,让被征
2、地农民参与拆迁全过程,基本形成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工作机制,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是政策公开透明。在所有拆迁项目中都将拆迁安置相关的政策法规、补偿标准、建设规划、项目情况、安置条件等详尽地编入安置手册,做到被拆迁户每户一册。- 2 -同时,把房屋丈量、确认产权、腾房签约、补偿金额、优惠办法等拆迁安置信息全部公布于众,让群众通晓政策、充分知情。二是群众工作细致。充分理解被征地农民为城市发展作出的贡献,从细致入微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尊重群众的合理诉求,消除群众的疑虑,向群众讲清征地拆迁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相关政策,尽最大努力争取群众最广泛的理解、认可和支
3、持。同时,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和实际利益,把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解决实际困难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和督促基层工作人员与拆迁对象换位思考,以情感人,赢得了被征地农民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三是拆迁办法科学。探索推行“指挥部+村+拆迁公司” 模式,指挥部由建 设局、国土分局、 乡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其他专班人员组成,负责拆迁项目的指挥和协调。各村在择优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拆迁公司协助拆迁的同时,坚持拆迁的“ 实施主体不变、补偿标 准不变、各项责任不变” ,村级组织 要承担补偿政策落 实的责任。这既有利于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也尽可能地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村级组织也有精力更好地为被征地农民做好协调服务
4、,从而保障了拆迁工作平稳、有序、快速推进。四是监督管理严格。建立了信访、投诉、举报监督- 3 -制度,从纪委、监察局、审计局、信访办、公安分局、司法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监督巡查组和信访维稳组。监督巡查组严肃工作纪律,规范拆迁程序,严把规划设计、招投标管理、资金使用、工程质量、责任追究“五道关口”,对侵害被征地农民利益、贪污腐败等行为坚决查处。信访维稳组积极畅通信访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有访必接,逐一核实,限时答复,并指派法律工作者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坚持群众参与、民主决策,征地补偿费使用方案、安置补偿方案、安置小区规划建设及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项,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才能实施,从而将拆迁安置
5、工作最大限度地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二、合理补偿,确保失地不失利区委、区政府严格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了公平、合理、优惠的补偿安置政策。为了减少中间环节,所有针对个人的现金补偿,以银行存折的形式发放给被征地农民个人。一是合理利用土地和集体资产补偿经费。土地补偿费的 70%留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乡“双代管”中心征地补偿资金社会保障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全额用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剩余的 30%土地补偿费连同村集体建设用地、厂房和基础设施等补偿费用,全部用于留地安置项目投入,发展集体经济,- 4 -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明确规定土地补偿费不得用于村级办公开支和偿还债务。二是合理发放
6、安置补助费。安置补助费主要以户口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基础,对发放的对象、方式和范围进行了严格界定,充分考虑在校大中专学生、现役义务兵、婚迁人口、非招工招干因素“农转非 ”人员、应享未享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员、服刑劳教人员等对象的合法利益,并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历史已安置人员、外来承租人员、无地“空挂 户” 等对象予以排除。在经过严格的程序确认后,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均享受 1.45 万元的安置补助费,基本保证了近期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下降。三是合理确定青(鱼)苗补偿标准。对青(鱼)苗严格按分级分类标准进行补偿,地类按其承包经营合同予以确定,蔬菜地套种其他作物的给予适当补偿。四是合理进行房屋搬迁安置。
7、变“分散” 为“集中”,按照家庭常住人口人平 40 平方米以内且不超过住房合法面积的标准,采取“ 以房换房” 方式置 换,提供多层集中安置房,其申购价格低于还建安置房的直接成本价,拆迁住房合法面积大于还建安置房面积的部分按原住房核算价格增加 25%予以补偿。变“ 暗补” 为“明补”,按同时期同价的原则,将还建安置房与拆迁房每平方米的差价部分直接补给被拆迁户。针对伍家乡近年受城市规- 5 -划控制,村民不能报(改)建房屋的实际,对违章建筑如期拆迁的按合法建筑补偿标准的一半予以补偿,对没有违章建筑及迅速搬迁的被拆迁户,实施分档期鼓励早迁,调动了被拆迁户的搬迁积极性。对人多房少且符合建房条件但因城市
8、规划控制一直未能扩建的,补足人均 40平方米的标准,其差价按直接成本价计算,充分照顾困难群众利益。五是合理调整过渡期临时安置补助费。由原来按被拆迁户每人逐月发放,调整为按被拆迁房住房建筑面积核算,一次性计发 6 个月以上的补助费,直至群众拿到安置房钥匙后的 3 个月,满足了过渡期间群众的租房和装修的需求。三、集中安居,确保失地不失所结合城市规划,改变过去“上山进湾、靠后安置” 的方式,防止浪费土地和重复搬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建设,选择临近主干道等位置较好的地段规划建设 9 个村民集中安置小区,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经济适用、便利节能、环境优美的城市型居住小区,实现了被
9、征地农民居住方式和居住环境的同步城市化。一是选择户型多样。全区村民集中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达 52.4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 4207 套 45.3 万平方米,可安置被征地农民 3846 户 1.5 万人。安置房的规划建- 6 -设坚持高标准、多样化,设计方案反复征求被拆迁户意见,既有多层式又有小高层,并设计有建筑面积为60、90、120 平方米左右等多种户型,鼓励被拆迁户选择多个小户型,除用于个人居住外还可用于出租增加收入。二是物业管理配套。按照城市新建小区标准,水电、煤气、宽带全部入户,保安、保洁、保绿一应俱全,还配套建设了物业用房、活动中心、幼儿园、卫生室、红白喜事馆、便民超市、室外停车场等
10、公用设施,小区公共资产经营性收入全部用于聘请物业管理公司和支付小区运行维护费用,被征地农民可免费享受规范便捷的物业管理服务。三是住房分配公平。小区户型选择、分配方式、入住资格认证、物业管理规定均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安置房分配采取“先抽 顺序、后抽房号 ”两次抽签的方式进行,由公证处全程监督,并可根据被征地农民各自需求,在 15 日内向村民代表组成的安置房分配小组提出申请,自行协商换房。目前,9 个村民集中安置小区已全面动工,年内将建成 12 万平方米,首批宜万铁路 108 户搬迁户已陆续入住共强村东城花园。村民集中安置小区的兴建,抓住了被征地农民搬迁安置的关键矛盾,发挥了综合效益,全区可节
11、约利用土地 2000 多亩,为村级集体经济留足- 7 -了发展用地,拓展了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的空间,同时也为城市新区建设与发展赢得了更多的土地资产。四、充分就业,确保失地不失业按照“服务 有组织、 输出有基地、就业有岗位、求职有技能、创业有门路、权益有保障”的总 体目标,统筹城乡就业,将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纳入政府年度计划和城市就业体系,广辟就业渠道,逐步实现充分就业。一是延伸平台促就业。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平台,推进农村就业社区化试点,加快设立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使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像城市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一样“有 处找、有人管、有 钱办” 。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各类
12、基础台帐和用工信息库,提供就业援助、就业推荐、就业指导等免费服务,促进被征地农民尽快实现就业。特别是针对被征地农民零就业家庭建立了“ 一户一卡” 的专门台 帐,落实就业优惠政策,确保“动态 清零” 。人力资源市 场实现了城乡通开,每年坚持举办被征地农民专场招聘招生会和“十送新农村”活 动,招聘招生会开到了村, “送政策、送培 训、送岗位、送项目、送服务”等活动送到了 户。二是转移培训促就业。按照“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培训、就地转移” 的思路,把被征地 农民的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其就业的突破口,积极开辟引导性的观念培训、谋生型的技能培训、个性化的订单培训和开发性的- 8 -创业培训。通过采取财政
13、补助、社会筹资相结合的办法,将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全部免费培训一次,确保每人至少掌握一门贴近市场需求的初级专业技能。目前已完成培训 18 期 2400 多人,就业率在85以上。三是提供岗位促就业。按照“一户一岗、户户有岗”的目标,鼓励引导工业园区、用地单位、项目业主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对推荐或接收转移培训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凭劳动合同给予适当奖励。各级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或“以钱养事 ”项目优先安排给被征地农民,通过招募村级后备干部、农技服务员、村级财务助理、社会管理工作者、治安联防员、公益服务员、环境保洁员等为被征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同时,依托国家级外派劳
14、务基地,积极为被征地农民提供海外劳务机会。四是全民创业促就业。对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和倾斜,帮助办理税费优惠、小额贷款和创业基金,支持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涌现出一批资产过五百万的被征地农民创业明星。五、托底保障,构筑多重安全网积极构建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大病医疗救助为主体,村级福利保障、社会救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采- 9 -取多种方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即征即保。一是建立基本养老保障网,确保老有所养。在全市率先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社会保险试点,被征地后家庭人均占有耕地 0.3 亩
15、及以下的,依据不同年龄段划分为两个类别,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115%或参照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标准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养老保险,达到退休年龄的从缴费次月即享受退休待遇。目前,首批 4327 名被征地农民已先期进入城镇社会养老统筹,1503 人已经开始享受养老统筹待遇。对属于五保户对象的被征地农民,统一纳入乡福利院实行免费集中供养。二是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网,确保困有所保。建立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城市规划区内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被征地农民,按规定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年人均收入低于 1200 元的农村特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逐步提高标准。三
16、是建立基本医疗救助网,确保病有所医。通过深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基本解决了被征地农民“ 看不起病” 的问题 。全区 1.52 万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参合率超过 98%,享受大病医疗救助政策的 300 多人,救助金额- 10 -30 多万元。四是建立社会救助网,确保难有所帮。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进被征地农民增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 两免一 补” 政策,深入推 进助学工程, 发展慈善公益事业,举全社会之力关注被征地农民群体,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子女教育、生产生活安置等方面的困难。六、留地发展,建立长效机制当前,城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着大量公共性社
17、会经济职能。留地发展作为一种开发性安置方式,既可通过开发性项目建设按照城市规划发展二、三产业,解决部分被征地农民就业,又可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向被征地农民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为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过渡创造条件。伍家岗区乡村两级抓住重点工程建设机遇,以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村级发展用地,确保土地保值增值。2007 年累计申报 28 个项目,争取村级发展预留地 22宗 836 亩,并通过招商引资、资产盘活和资金循环,实现 30%的村年经常性收入突破 100 万元,有效解决了一批关系民生的饮水难、出行难、就业难、创业难等问题。共联村有效利用争取来的项目发展用地兴办村级经济园,先后引进了新天利塑料包装、悦新食品、楚天汽车超市、东风商用车 3S 店、长安铃木 4S 店、千里马工程机械等 48 个项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007 年一举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