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学基础中医学基础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是运用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以及养生康复等理论方法的一门医学科学。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保持着统一的整体联系 辨证论治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亦标示着机 体对病因作用的整体反应状态。症:症状、体征。病: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病 -疾病的全过程 症 -疾病的个别现象 证 -疾病的阶段性本质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形成的标志: 黄帝内经 体系的确立: 黄帝内经 、 难经 伤寒杂病论 、 神农本草经 魏晋隋唐: 脉经 -王
2、叔和 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 诸病源侯论 -巢元方 中医学第一部病理学专著宋金元: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明清:温补学派:张介宾、薛己、赵献可 -命门学说温病学派:吴又可 -戾气学说,吴鞠通 - 温病条辩 近现代:中西医汇通:唐宗海、恽铁樵、张锡纯中医科学化:陆渊雷、谭次仲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 藏象学说 气血津液 经络 病因发病 病机 治则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事物阴阳属性的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明亮、温热、活动、兴奋、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素问 .阴阳离合论: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
3、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素问 .金匮真言论: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 阳学说(一)阴阳的对立制约类经附翼 .医易: “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 (三)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素问 .天元纪大论: “ 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四)阴阳的消长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此长彼消 热盛伤阴,寒盛伤阳此消彼长 阴虚火旺,阳虚阴盛此长彼长此消彼消补气生血,补血养气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五)阴阳转化“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 、 “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五脏属阴,六腑为阳(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的生命活动 阴阳平衡;病态 阴阳失衡(三)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失调阴盛阴阳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 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阳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阳虚 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阳不制阴阳偏胜 阴偏胜阳偏衰 阴偏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