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由于学前儿童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又被称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 0-6 岁儿童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内容1 、描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2 、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各种因素3 、解释和评价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个别差异4 、介绍和阐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和活动设计类型.三、学前儿童语言教
2、育的意义1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2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3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4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新纲要),2001 年。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 2012 年 5 月23 日 (1)听与说 目标 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目标 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目标 3:具有文明
3、的语言习惯。 (2)阅读和书写准备 目标 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目标 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 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全语言教育理念的核心:语言是完整的、整合的、不可分割的。全语言教育的理念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启示1、改变单纯的语言教育2、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和内容应是完整的3、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应是真实的、形式是多样的。 一、完整语言教育观完整语言教育观强调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全面性和完整性,主张教育活动是真实的、完整的交流情境。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是完整的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是全面的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上真实的形式多样的 二、整合教育观 把儿
4、童语言学习看成一个整合的系统,充分意识到儿童语言发展与其他智能、情感等方面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 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他们对每一个新词、每一种句式的习得,都是整个学习系统调整、吸收与发展的结果。离开了儿童发展的其他方面,语言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 与此同时,儿童语言学习的每一点收获,都对他们的其他方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语言的发展。 二、整合教育观1 、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2 、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3 、语言教育方式的整合 三、活动教育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观,是指以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幼儿语言教育过程,帮助幼儿学习语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观具体体现在教育过
5、程之中,要求教师更多地提供幼儿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鼓励儿童以多种方式操作语言和发挥儿童在操作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等方面。 三、活动教育观1、为学前儿童提供充分的操作语言的机会2、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3、注意发挥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二、三种语言获得理论 强化理论 模仿理论 生成转换语法理论 要求:掌握每一种语言获得理论的代表、主要观点,并尝试运用这些理论去解释儿童语言的学习。 强化理论 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 :行为主义学派 主要观点: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强化等概念来解释语言的获得。 操作性条件反射(工具
6、性条件反射):是指对动物(包括人)的自发操作行为(反应)进行强化(如肯定、表扬、给予食物或关注等)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 模仿理论(也称社会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Bandura) 主要观点:儿童学习的语言,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和模仿,对儿童语言发展起重大作用的是社会语言的范型。 生成转换语法理论 创始人:乔姆斯基 (Chomsky) 生成转换语法理论是当前影响最大的语言获得理论。 是一个最有活力、最有影响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当代的每一个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都不可能无视它的成就和影响。 生成转换语法理论主要观点 1、儿童大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
7、(LAD),包含: 一套包括若干范畴和规则的语言普遍特征。 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 2、LAD 的活动具有一个临界期。过了这个 临界期,LAD 就会退化。 迄今为止的所有理论还不能把儿童语言的获得过程和机制阐述到至善至美的地步。 第一节 0-3 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语言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语言准备期(0-1 岁)语言形成期(1-3 岁)语言发展期(3 岁以后)请思考:语言活动的发生发展三个过程的每一个具体过程? 一、01 岁:语言准备期 1简单音节阶段 (03 个月) 2连续音节阶段(48 个月) 3学话萌芽阶段(912 个月) 1简单音节阶段 (03 个月) (1)听觉较敏锐,具有
8、一定的辨音水平 (2)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多为单音节 2连续音节阶段(48 个月) (1)经常发出连续的音节 (2)辨调能力增强 3学话萌芽阶段(912 个月) (1)近似词增加,开始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 (2)真正理解成人语言,并把语音和实体建立对应关系 二、13 岁:语言形成期 1单词句阶段(11.5 岁) 2双词句阶段 (1.5 2 岁) 3简单句阶段(23 岁) 1单词句阶段(11.5 岁) (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 (2)词义笼统,一词多义 (3)以音代物,词性不确定 2双词句阶段 (1.5 2 岁) (1)词汇量急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 (2)双词句为主,增长速度较快 3简单句
9、阶段(23 岁) (1)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 (2)词汇量迅速增加 (3)句法结构逐渐完善 (4)语言理解能力继续提高 三、03 岁儿童语言的教育 P26 (一)用正确规范的口语与婴儿交流,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 (二)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婴儿在生活中运用语言 (三)开展早期阅读 (四)开展语言游戏 学前各年龄段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 第二节 3-4 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一、 3-4 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一) 语音的发展特点 P28(二)词汇的发展特点 P29(三) 语法与句子发展的特点 P29(一)语音的发展特点 儿童学习语音的过程,先后有两种不同的趋势:语音扩展阶段语音收缩阶段。 34
10、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 (二)词汇的发展特点 34 岁幼儿一般可掌握 1000 左右的词汇,首先掌握的生活中最常用的一些词汇。 (三)语法和句子发展的特点 幼儿掌握语法结构,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流,模仿成人说话而进行的,幼儿这时处于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发展时期。 幼儿开始产生词序策略,从句子结构中理解词义。 这阶段,幼儿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 能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 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关联词; 能用简单的话讲述图片内容; 能大声清楚的念儿歌;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即兴讲故事和描述图片上的内容,复述时能说出主要情节,并能正确运用新学
11、的词汇。 二、34 岁儿童语言的教育 P30 (一)教师讲解示范规范的发音,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 (二)营造生活化的语言氛围,提高幼儿的词语敏感性 (三)增强“亲子式交谈”沟通情感,引导幼儿用语言与人交往 (四)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丰富语言经验 P32 在与幼儿交谈中,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 1在具体的情景下,围绕人、事、物(操作材料)展开交谈 2耐心倾听幼儿的表达,善于鼓励,及时反馈 3使用“儿向语言”而非“小儿语” 儿向语言 国外有关文献中把成人同幼儿自然交谈的话语称为儿向语言(简称 CDS),即儿童化的语言。他们指出,儿向语言是一种动态的话语,成人要了解交谈对象当前的语言水平和认知
12、能力,在交谈中以略高一些的语法、语义和语言内容与其进行交谈。教师使用的儿向语可以是对幼儿语言的重复、扩充和评价,必须是幼儿能理解或经解释能够理解的规范的语言样板,而不是小儿语(以音代词、叠音代词等)。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幼儿从动作交流到口语交流,从字词交谈到句子交谈,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在最近发展区迅速地、不断地得到提高。 第三节 4-5 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一、 4-5 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P331 、语音 P332 、词汇 P333 、语法和句子发展的特点 P34 (一)语音发展的特点 45 岁幼儿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发育较小班时期更趋完善。 具备了控制发音与听音的生理条件,如坚持以
13、普通话教学,并用科学分方法让幼儿进行反复的语言实践,幼儿就能握汉语中的全部语音。 幼儿 语音意识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主要表现为: P33 页。 (二)词汇发展的特点 P33 45 岁幼儿掌握的词汇量大幅度增加,质量上明显提高。 幼儿在掌握对物体的整体认识和名称的基础上,转入对事物各部分的认识,同时掌握各部分的名称。 仍然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占多数。 对数词和量词掌控仍感困难。 对抽象的时间概念词仍难以掌握。 (三)语法和句子发展的特点 P34 45 岁幼儿按句法信息进行反应的能力不断提高,受词序的影响逐渐降低。 二、45 岁儿童语言的教育 P34 (一)突破方言干扰音,重点突破进行正音训练 (
14、二)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多看多听多说,丰富词汇 (三)在教学活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四)早期阅读(指导要点 P35-36) 1阅读游戏化,引发幼儿阅读兴趣 2注重方法,指导幼儿连贯阅读 3关注阅读过程的评价,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第四节 5-6 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P36一、 5-6 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一)语音发展的特点 P37(二)词汇发展的特点 P37(三)句子和语法的发展特点 P37 (一)语音的发展特点 P37 5 6 岁幼儿已经具备了健全的听音和发音器官,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其建立了言语 视觉 调节、听觉调节的语言自我调节机制。 能有意识地对待自己的语言,大部分幼儿
15、会在成人的引导下反复练习发错的音,个别幼儿偶尔会出现回避、借故或歪曲的做法,对于故意模仿他们发错的音会非常生气,也会经常挑剔周围人的发音,有时还会纠正、评价他人的发音,对于相声、小品中的演员故意发错的音会兴奋的笑个不停或故意模仿。 (二)词汇的发展特点 P37 56 岁幼儿的词汇已经相当丰富,词汇总量可以达到 3000-4000 个。词类范围扩大,对词义的理解也更为深刻了。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这一时期幼儿的概括能力明显提高,能够掌握更多概括性词语。 1幼儿掌握的词汇丰富,词汇量较大 2幼儿能较好地理解词义,并正确地运用词汇 (三)句子和语法的发展特点 P37 句子结构完整,出现大量的复句。连贯
16、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 能用清楚的、连贯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和别人交谈时,用词较恰当,能够完整地复述较长的故事,能看图编故事,还能围绕一个主题编故事。 大部分幼儿都使用完整句。幼儿使用的复合句多于简单句 。 幼儿谈话的内容广泛,想象丰富。 二、 5-6 岁儿童语言的教育 P38(一)教会幼儿控制呼吸,培养幼儿准确的言语表情(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学前儿童正确理解词义1 让词和 词所反映的事物同时出现2借助有关材料来提供词汇的直观信息3引导学前儿童联系上下文或根据自己已有经验理解词义(三)精心设计语言教育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早期阅读(指导要点 , P40-
17、41 ) 第五节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一、 正常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常见问题 P411 、幼儿语言发展有明显的个体差异2 、发音准确度低3 、词汇相对贫乏,理解能力较弱 积极词汇:幼儿已经理解又能正确运用的词汇 。 消极词汇:幼儿不能理解或者已经理解但不会正确运用的词汇。4 、口吃思考:对于上述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应该如何对待?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依据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 (三)依据语言学科的性质特点 (四)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和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 (五)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
18、六)依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特色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思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反映当前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价值观和教育目标取向。 其次,要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第三,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二)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三)语言学科的性质特点 (四)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和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 3 岁前的儿童:提高儿童运用句子的表述能力是这一阶段语言发展的重点。 3-4 岁的儿童发音不清,词汇贫乏,语音和词汇方面的教育是这一阶段语言发展的重点。 4-
19、5 岁的儿童是词汇大量积累的阶段,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增加和提高,引导儿童将消极语汇转变为积极语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是这一阶段语言发展的重点。 5-6 岁的儿童发音基本没有问题,同时积累了相当的词汇,培养儿童围绕一定的中心说一段话,发展儿童的连贯性语言是这一阶段语言发展的重点。(五)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六)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特色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综合性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生活化 纲要中规定语言领域的目标是: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纲要中规定语言领域
20、的内容与要求是: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幼儿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
21、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 2012 年 5 月23 日(1)听与说 目标 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目标 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目标 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2)阅读和书写准备 目标 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目标 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 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五)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 1、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情感态度的培养2、重视支持性语言环境的创设 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方面。(1) 创设开放而平等的语言学习环境。(2) 鼓励儿童在各领域活动中扩
22、展语言经验。(3) 满足儿童语言学习的个别需要。3、关注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4、重视学前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 1、层次结构(纵向) 2、分类结构(横向) (一)层次结构目标 (纵向)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总目标( 终期目标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二)分类结构目标(横向) 倾听行为的培养目标 表述行为的培养目标 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目标 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目标 1、倾听行为的培养目标倾听行为的培养目标具体如下: 认知目标懂得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要注意倾听。 情感、态度目标喜欢听,并积极有礼貌地听别人对自己说话。
23、 能力与技能目标能集中注意力、有礼貌、安静地倾听;能听懂普通话,能分辨不同的声音和语调;能理解并执行别人的指令。 2、表述行为的培养目标表述行为的培养目标具体如下: 认知目标懂得用适当的音量说话,有积极的表述愿望。 情感、态度目标喜欢与他人交谈,在适宜的场合积极、主动、有礼貌地与人交谈。 能力与技能目标会说普通话,发音清楚,语调准确,能运用恰当的语句和语调表述意见和回答问题。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讲述图片和事件。 3、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目标具体如下: 认知目标懂得文学作品中运用的是规范而又成熟的语言;阅读和聆听文学作品能增加知识,明白事理,并能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美。 情感、态度目标乐意聆听和阅读文学作品,积极参与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能力与技能目标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体会文学语言的美,积累文学语言;初步了解文学常识,会区别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及其构成要素;能用动作、语言、美术、音乐等不同表现方式,积极反映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会编构故事,表演故事以及诗歌、散文的欣赏与仿编活动等。 4、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