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1.当代文学的概念:1949 年以后的大陆文学的史著,不仅仅是单纯的时间划分,同时有着现阶段对未来文学的新质的指认和预设的内涵。80 年代产生两分法2、历史分期及其发展状况三分法:十七年、文革、新时期19491978 19781989 90 年代末两分法:1949 1976 1976-十七年文学:总的倾向是还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表现在文学上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1949 年1966 年:战争文化心理文革十年:万马齐喑,百花凋零,四人帮的阴谋文学占上风正直文学只能
2、在地下进行。新时期:80 年代文学处于拨乱反正的过渡时代。恢复五四时期的文学传统是其最大特征。90 年代,由宏大的历史叙述,转向个人的叙述立场,特别是对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和主体确认。3、当代文学的性质(一)社会形态决定的中国当代文学(二)艺术规律调节的中国当代文学(三)世界文学影响的中国当代文学(四)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交的中国当代文学4、当代文学发展的两条线索(一)正确的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以及适合当代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学氛围,创作成果丰硕;(二)错误思潮,特别是左的错误造成文学运动的曲折,留下重大教训。5、学习方法:阅读史料、加强文艺理论的修养,了解外来文化;密切关注文坛变化,介入当下文学创作;加大
3、作品阅读力度几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史北大出版社、陈志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十七年小说:登记三里湾创业史铁木前传第一编 19491976 年文学第一节 17 年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一、第一、二次文代会的召开1949 年 7 月 2 日19 日在北平再召开,由郭沫若提议,党中央批准而召开。郭沫若作总报告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周恩来新的人民的文艺矛 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此次大会标志着新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意义:1.实现了革命文艺工作者空前大统一、大团圆2确立和制定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总方针和总路线,确立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3.
4、成立了文艺工作者自己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消极影响:1、在文艺指导思想上,完全肯定和照搬了解放区,文艺思想僵化2沿用解放区文艺的做法,因此对毛泽东思想知名的艺术与生活挂关系做出险隘的理解,具体说是由文艺服务于政治,到文艺自身于政策,服务于当前中心任务,忽略了文艺自身规律,导致创作中公式化概念化。3.由于把解放区文艺作为新中国文学艺术楷模,相比之下对国统区的文学成就估计太低,不能正确对待国统区出来的广大作家。第二次文代会 (略去)二、文学领域的批判运动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武训奇人,“行乞兴学”、清末奇人陶行知武训画传,主要宣传武训事迹;孙瑜拍摄,19481950 年上映。毛泽东对其批
5、判实质是:是一种文艺策略,而不是对其具体作品的实事求是的文艺批评。教训:A、开启了名为讨论,实为政治批判的文艺运动的先河;B、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学术、文艺问题与政治问题)影响: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评判关于红楼梦旧红学派与新红学派;旧:五四时期以前,评点派和索引派;新: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俞平伯对红楼梦的研究,作书籍红楼梦研究红楼梦简论李希凡与蓝翔A、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 批评俞平伯否定红楼梦的“反封建倾向”。B、评(红楼梦研究)评价:益处:对于在文学批评研究领域确立现实主义的地位,积极有益;对于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对资产阶级的唯心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地位,积
6、极有益。3、对胡风文艺思潮的批判胡风论民族形式问题强调五四文学传统和世界文学经验,反对把“民族形式”,险隘的理解为“民间形式”,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持批判态度关于论主观的短评以及论现实主义的道路,提出“主观战斗精神”,指出大众精神奴役的创伤,“知识分子不一定要接受人民群众的改造”,而应该是以自觉地“主观战斗精神”主动地搏击生活。强调主体重要性,明确提出了对于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和国统区文艺中心问题的不同看法。三、双百方针与文艺界反右斗争(一)双百方针提出:1956 年 5 月 2 日,毛泽东在有党外人士参加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这一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二)评价:“双百方针” 的
7、提出是积极的,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百花时代;”但在另一方面,“双百方针” 毕竟只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特定的历史情势下所提出的一项“具体政策”,它与人们所想象的某种“ 自由”尚有一段距离。知识分子思想自由的向往在随后的反右斗争中再度幻灭,但短暂的鸣放却也调动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对教条主义的尖锐批评,也使 50 年代中期的文艺呈现出空前的活跃,对马克思主义文学基本理论的再认识和重新阐发,显示了那一时代文学理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刚刚检讨了“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的朱光潜在一篇文章中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
8、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其所以如此,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老实说,从那时起,我们在心理上向共产党迈进了一大步。我们喜形于色,并不是庆幸唯心主义从此可以抬头,而是庆幸我们的唯心主义的包袱可以用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放下,我们还可以趁有用的余年在学术上替大家一样为心爱的祖国出一把力。(从切身的经验谈百家争鸣,文艺报,1957.1)(三)文艺界的活跃局面:1、新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李国文改造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2、理论探索:
9、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陈涌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刘绍棠写真实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生命核心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巴人论人情等。(四)全国的反右斗争1957 年 4 月初,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决定开展整风运动。止于 1957 年 10 月,全国就已划出右派分子 55 万人。(五)文艺界的反右运动,主要在两个方面展开: 1、也是最早展开的方面,是对“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的批判。2、第二个方面,就是对“双百方针”所鼓舞起来的“ 百花文学 ”的批判。除此之外,“再批判” ,把 1942 年在延安受批判的作家王实味、萧军、丁玲、艾青等人写于延安时期的作品进行再批判。(六)周扬的总结 1958 年
10、 2 月 28 日人民日报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1.把百花齐放以来文艺界出现的新现象称为“社会足以文艺路线和反社会主义文艺路线之争”;2.归纳了右派分子的观点(1)否定或偏低社会主义文艺的成就(2)说我们的文学不真实(3)说我们没有“创作自由”(新规范的重重束缚)3.“反右”实质和意义:打击和警告离经叛道者,保卫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文艺规范。批判的意义就在于把文学重新纳入到 1942 年建立的规范中。(六)结果:文艺界的反右运动,不仅意味着“双百方针”所曾允诺的“自由”的结束,而且,它更意味着 1949 年以后的中国文学的空间进一步逼窄,意味着左翼内部的更加激进的文艺指导思想开始取得更加稳固的
11、地位,并且在今后的文艺实践中,开始以更加急迫的姿态来进行其所构想的“社会主义文学” 的激进实践。 四、文艺大跃进与“两结合”创作方法(一)文艺大跃进。1958 年大跃进文艺大跃进1.1958 年民歌受到国家领导人关注,收集民歌成了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政治任务”。2.大跃进民歌(1)主题上,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美好生活,歌颂“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2)艺术手段,想象和夸张。3.大跃进民歌运动影响当时整个文坛。要求“文艺放出卫星来”。文艺大跃进开展,表现(1)对文学作品产量高度重视和追求(2)对作者数量的高度重视和迅速培养。4.文艺大跃进与“反右” 的关系,填补反右派运动
12、给文坛留下的荒芜空间,且高速人们,反右后文艺园地并未萧条,而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5.成果(1)明确了诗歌发展道路,新民歌,否定“五四”以来的心事,批判文学的欧化道路(2)产生了“两结合创作方法”关于“两结合”1.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2.“两结合”强调其中的 “革命浪漫主义”,主要功能之一是为原理生活真实的创作提理论支撑。政治权威要求文艺大唱赞歌,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则要求文学忠实现实,并对现实持怀疑和批判态度。3.这与苏联的文艺思想一致,叫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日丹诺夫要求文学表现英雄、理想和未来。4.“两结合”前,中国文坛倡导的正是这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实质上, “两结合”与此并
13、无不同。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的而非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取代,明确传达了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开启了中国争取独立的文化身份以及建立中国独立的文学时代的开始。5.大跃进的悲剧为这种新的创作方法提供条件,大跃进诗歌为这种理论提供了范本,因此催生了“两结合” 创作方法。5.“两结合”为文学回避矛盾、粉饰生活,拔高人物、神话英雄提高了依据,也为文学配合政治需要而虚构生活开了方便之门。五、文艺政策的调整(19601962)(一)背景1957-1959:政治上的反右,经济上的 “大跃进”运动,严重破坏刚刚恢复起来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加之国际形势变化,中苏关系恶化;自然灾害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
14、灾难。为克服困难,纠正错误,必须调整政策,1960 年冬季开始,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相应地,文学领域的政策调整也开始进行。(二)表现1、对文艺知道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进行纠正。2、围绕某些具体问题,或在报上公开讨论,或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新侨会议:1961 年 6 月,中宣部北京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广州会议:1962 年 3 月,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大连会议:1962.8,中国作协“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大连会议)邵荃麟:第一,现实主义是创作的基础,不同于“两结合”。通过强调现实主
15、义来克服前一时期对“浪漫主义” 的片面鼓吹。第二,要敢于正视生活中的矛盾,写出矛盾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苦性”。写好中间状态的人物。第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作家应当深入生活,独立思考。六、“左倾”思潮的升级对小说刘志丹的批判对李慧娘 及有鬼无害论的批判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围剿第二节 文革十年的文学思潮一、文学激进思潮与纪要 “纪要”所表达的,是本世纪以来就存在的,主张经过不断选择、决裂,以走向理想形态的“一体化”的激进文化思潮。这种思潮的“ 当代形态”的特征,一是提出有关“ 革命”,也有关文学的更纯粹的尺度,一是选择上的政治权力的强制性。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根本任务论:要努力塑造工农兵
16、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主题先行论:老干部等于民主派,民主派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要打倒。二、“文革文学” 的特征“文革”期间的文学,存在着不同的两个部分。一是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另一是秘密或半秘密状态写作、传播的作品。“文革文学”重要特征:政治的直接“美学化” ;文学写作“思维过程”的公式:个别(众多的)一般典型;象征方法的广泛运用;“典型化”的方法。重新构造“经典”八个样板戏文艺生产完全纳入政治体制中,样板戏表现为政治乌托邦想象虞大众艺术形式的结合第二章 十七年的小说
17、创作一、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一)农村题材小说的兴盛和演进在现代文学史上有深厚传统: 鲁迅:以俯视的目光,冷静描摹农村芸芸众生的麻木、愚昧落后的生存状态 30 年代左翼作家:打破沉闷,农民由自发反抗走向自觉斗争,如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沈从文:以恣情笔调,怀旧心态,记叙记忆中温馨、神秘的故乡山水人物 边城、萧萧赵树理:实行了民主改革的根据地农民生活和解放后的生活,追踪社会现实,紧跟时代步伐,迅捷反映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 新中国成立,秉承 40 年代解放区文学特色,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小说中也呈现出从发端到高潮的运动轨迹。50 年代初,李凖不能走那条路,率先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18、。1955 年,赵树理三里湾,我国第一部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三里湾尚缺乏激烈的矛盾冲突。后周立波山乡巨变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正面人物和阶级敌人的斗争初露端倪。柳青创业史在这方面有了更明显的加强。作品中人物阶级阵线分明,两种思想、两条道路、两个阶级的斗争从广阔而丰富的农村生活画面中凸显出来,成为情节进展的主要推动,以往农村题材小说中大量鲜活生动的日常生活情景受到严肃、紧张的政治斗争情景的挤压。(二)赵树理的小说1、概况(1)1943 年开始创作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作品,被誉为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其影响和文学地位由此确立下来。(2)1947 年,形成了
19、赵树理方向的提法:其一,要求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功利性,积极为政治服务,主要体现在其问题小说中。其二,要求文学创作走民族化和大众化的道路,具备鲜明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 (3)赵树理的问题小说:问题小说始于五四,赵树理的着眼点多是指出具体中国中的路线方针问题、政策问题、工作方法问题、干部作风问题等,与五四着重批判国民性有所不同。在小二黑结婚中初见端倪,自从李有才板话渐趋自觉。这个创作路子一直延续到新中国。2、代表作品三里湾 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内容:围绕三里湾农业合作社秋收、整党、扩社、开渠等工作,具体描写了三里湾四个不同的家庭合作化带头人、支
20、书王金生家,热衷于个人发家的村庄范登高家,富裕中农马多寿家,党员袁天成家的矛盾与变化,深刻揭示了农业合作社这场社会变革的意义、作用发展趋势以及这场变革对于农村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的影响。人物形象分析:小说塑造最成功的是落后人物范登高是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期间起过积极作用,到社会主义时期,一心走私有化道路,却又常以维护党的利益的面目出现。坚持走个人发家的道路,拒不入社;富裕中农马多寿,外号糊涂涂,政治上保守糊涂,但为自己谋利益时却十分精明能干。马家小院犹如一个封闭落后的“王国”,马多寿的老伴“常有理”蛮横无理,虐待儿媳菊英、管制儿子有翼,虚伪圆滑,老于世故;大儿子铁算盘极端自私,不管干什么都要算
21、一算,对自己有益就干,无益就走开。袁天成是一个脚踏在两条船上的人,在外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在家接受老婆的领导。老婆“能不够”是一个逞能自私而又愚昧无知的泼妇,是小说里落后妇女形象写得最成功的一个,村里人评价她“骂死公公缠死婆,拉着丈夫跳大河”。 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王金生,是解放初期广大农村优秀干部的典型。既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我牺牲精神,又有精明与细致的工作作风。立志钻研技术的王玉生、热情正直机智幽默的王满喜、克服缺点不断成长的知识青年范灵芝和马有翼等。三里湾具有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和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 (1)情节结构,故事性强,结构严密紧凑、情节连贯,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22、。结构上采用评书和中国传统小说的手法。 (2)人物塑造,善于通过人物语言行动以及对日常生活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同时善于以“绰号”来突出人物个性。 (3)语言,口语化,大众化,注重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 小说登记是赵树理建国后的第一个短篇小说。 表面上看是为宣传婚姻法而写,通过叙写母女两代人在爱情、婚姻上相似而又不同的境遇以达到歌颂的目的。 在歌颂的基调下再次提到解放区作品中经常提到的封建主义残余和新政权中的官僚主义问题。 小说锻炼锻炼(1958 年) 创作背景:1958 年农村“大跃进”运动,文艺界“ 两结合 ”,批判“ 修正主义文艺思想”运动。赵树理是一个自觉的农民代言人,对“大跃进”过程中实
23、际存在的问题不可能没有反应。1959 年写了公社应该如何领导农业生产之我见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 ,赵树理因这篇文章受批判1962 年大连会议,赵树理发言,说“60 年简直是天聋地哑”。 虽不被允许写,但依然曲折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1.批评老主任。老主任和杨小四处事方式的对比。(赵树理的创作动机)小说所描写的真实现实生活场景的意义大于作家所申明的主观意图。通过如何描写杨小四的“锻炼锻炼 ”可以看出。三个冲突:(1)杨小四用大字报形式批判社员;(2)杨小四把拾自由花改为集体摘花,社员出工变成了强制性劳动;(3)把小腿疼的单独拾花变成偷花,干部诱骗群众犯罪。2.农民的消极怠工和自私自
24、利。“小腿疼”“吃不饱”。3.干部粗暴专横欺侮农民。3、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1)现实主义创作A 对落后农民的描写,既看到了他们的弱点,又认识到他们的进步性,同时没有把自己的先进人物写成“高、大、全” 式的英雄,而是伟大与平凡的统一,这就是现实主义态度。B 赵树理创作不回避矛盾,掩饰困难,他敢于正视现实,直面人生,如实描写阴暗面。 C 还表现在反映生活的严格的、准确的时空性上,即他的故事时间地点都有明确的规定性,不可任意挪动搬迁,故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地方色彩。(2)他努力探索文学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使他的作品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特点:A 小说结构具有
25、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完全从传统小说、评书结构方法演化而来,努力保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按照故事发展的时序来叙述故事)和完整性(故事有头有尾) ,喜用扣子(故事中多种矛盾的组结点,或诸多事件的聚焦点)来增强情节的曲折性,引人入胜,如登记中的的罗汉钱,三里湾中的刀把地。 B 塑造人物主要方法是在说故事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语言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白描手法。C 语言具有特殊风格,十分重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众口头语的运用。我一开始写小说就是要它成为能说的 ,我写作用的语言,自然的多一点,加工的少一点。加工在什么地方呢?加工在更合乎说这上头。 (戴光中:赵树理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7 年版,p223-
26、244 )有个农村交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小飞蛾 。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艾艾,算到 1950 年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虚岁二十,周岁十九。庄上有个青年交小晚,正和艾艾搞恋爱。故事就出在他们两个人身上。(登记)大众口头语特点一是造成听话人的在场感。如登记开篇诸位朋友们:今天让我来说个新故事。这个故事题目叫登记。特点二是简洁、上口,合乎自然语流,一般来说多用短语、短句,限制使用多重的修饰语。如登记写一个武旦 一出场,抬手动脚都有戏,眉毛眼睛都会说话。唱金山寺,她装的白娘娘,拍哦来白罗裙满台跑。语言的使用上,注重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既避免采用文人书面语,也淘汰掉生僻的土语,吸
27、收通俗晓畅的方言、口语进入作品,如死受相跟团弄等,这类语言同山西的民情风俗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赵树理别具一格的自然、亲切、幽默、质朴的语言风格。三、柳青的创业史一、关于柳青:是在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作家。青少年即参加革命活动,1938 年到延安,在陕甘宁边区做文化工作。1947 年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1951 年完成第二部长篇小说铜墙铁壁,1952 年到长安县黄埔村安家落户,创作散文特写集黄埔村三年,1958 年中篇恨透铁,1960 年长篇小说创业史。他是把创业史作为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史诗来创作的。全书拟分四部,1959年发表了第一部,后因文革而终止了创作,1977 年又发表了第二部的上
28、卷,作家终未能完成创作的宏愿而辞世。二、创业史(一)主题柳青说: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第一部主要反映陕西关中平原由互助组发展到农业合作社建立的过程。紧紧抓住创业这一主题,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五种农民的创业史:(二)人物形象梁生宝:处于核心位置。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在他身上,表现了既积极工作、克己奉公,又朴实憨厚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成长中的实干家形象。口头禅有党的领导,我慌啥?表现了他的淳朴,写出了他的木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是他思想性格的核心,也是区别于以梁
29、三老汉为代表的老一代创业者的本质所在。小说就仅仅围绕这一性格核心,对人物进行了多侧面的刻画。有理想化的色彩。总之,这是一个完全摆脱了小生产私有观念羁绊的新人形象、英雄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了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和美学观念。 梁三老汉:是小说塑造最为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典型。旧社会创业失败(精神和心理及性格留下了创伤:本来很刚强,但失败使他认命了。不仅外表变了,而且性格变了,变得特别胆小怕事,成了一个屈辱的农民形象。)解放后分了土地,重新唤起了他创业的热情: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但儿子梁生宝合作化道路与他小农梦想相左,他便反对集体事业(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及顽固倔强的性格)
30、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 最后支持。(写其转变把握了现实生活的逻辑和人物性格变化的分寸感。)郭世富:富裕中农,他是蛤蟆滩最令人难琢磨的一个人。其人生理想是做一个五世同堂的家长,孔夫子和朱夫子两位老人的忠实后代。为此,他这辈子三慢一快:走路慢慢,说话慢慢,思量慢慢,做活快快。他决心面善一辈子,做天公地道的事情,和气生财,大道生财;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不识字的经济专家,精于心算,也精于在买卖中做手脚。有心与共产党较量,又时时提醒自己一辈子也不张狂,寸步要当心。他是老三老汉顶羡慕的人 中国农民的另一种典型:外善内奸。姚世杰:富农。其人生信条:好汉厉害,不在脸上,在心里头。他能干,
31、心狠,手辣。一方面他喜听借债人诉苦,另一方面在热心帮助困难户度春荒的幌子下干着纠集力量与共产党较量的勾当(如让王二直杠、梁大老汉加入他,挑拨白战魁找郭锁合买牲口,以此逐渐瓦解梁生宝的互助组等)。同时灵魂阴险、肮脏,如奸污妻侄女素芳并唆使她嫁祸于梁生宝。郭振山:蛤蟆滩第一个要紧人。从土改积极分子蜕变为既得利益保护者。他曾是被剥削者的领袖,积极斗争地主。但在成为富人以后,对互助组运动产生了抵触情绪。他有自己的发家计划,决心按人口平均,土地面积赶上郭世富,但绝不使自己的家业接近仇人姚世杰,这与他的政治性儿水火不容。一面对上级号召敷衍,一面又嫉妒梁生宝的积极,对他冷嘲热讽。(三)艺术成就1、将宏大的结
32、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2、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不同性格。 (不同人物之间,同意人物的前后变化)(四)对小说的评论60 年代初,讨论集中在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形象塑造哪个典型性更强一些?姚文元肯定了梁生宝,认为从梁生宝身上,看到了中国农民的历史道路 ,我们可以从分析人物性格的历史中,分析时代、分析环境,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观点,指出作品的教育意义或者有何局限性。邵荃麟和严家炎肯定梁三老汉更多一些。邵荃麟 1960.12文艺报:“ 创业史中梁三老汉比梁生宝写得好,概括了中国几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但很少人去分析梁三老汉这个人物,因此,对这部作品分析不够深。仅仅用两条
33、路线斗争和新人物来分析描写农村的作品是不够的。”严家炎与邵荃麟不谋而合。从中国农民的精神传统考虑,认为作品真实传达了普通农民在变革时期的矛盾、犹疑甚至对变革的自发反对。梁三老汉在艺术上的丰满以及他对中国传统农民在精神上的联系,是小说取得的最大成就。80 年代,由于农村政策的变化,对创业史的不同看法变得更加直接对立:是梁生宝的道路正确,还是蛤蟆滩三大能人的道路正确?对梁生宝和创业史的否定评价也就从根本上产生了。无论是过去有人把创业史当作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史诗,还是今天有人认为它反映了左的政策倾向,这两种评价其评价尺度都是一样的,即政治文学观念。所不同的是他们用了不同的政策做标准。(五)局限1.梁
34、生宝的形象不如梁三老汉生动。梁生宝的少言寡语、朴实木讷虽真实可信,却毕竟显得单薄;作家写梁生宝与徐改霞的恋爱关系,也明显给人以沉闷之感。2.夸大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简单化地用阶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配置人物。处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矛盾冲突时,把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般贫苦农民劳动致富的要求,一概当作资本主义倾向加以批;对富裕中农的描写,过分强调他们自私、落后的一面;对富农的描写,在批判的同时忽视了他们可能改造的另一面。3.当历史证明了梁三、郭世富的价值其实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农民的价值观,证明了合作化运动存在激进的偏颇时,作家依照当时的阶级理论来设计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褒贬人物的价值观念,就显得
35、比较简单肤浅了.(梁生宝是个悲剧英雄,有其道理,但其合理性在今天,即换了一套新的叙事话语来讲我们的故事)第二节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一、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发展(一)题材内涵1.当代文学史上,革命历史题材是个崭新而又为人熟知的题材领域。2.革命历史题材因其所具有的革命内涵而与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历史题材严格区别开来。它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具体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参与的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构成了革命历史小说叙述的主要对象。3.解放区文学中,出现一个高潮。如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刘白羽的短篇小说集战火纷飞等。这些作品是那一时期的当代生活,即现实
36、与历史还没有拉开距离,因此作品中几乎没有历史背景的交代,而是直接展示当下情境。但随着革命战争年代的即将结束和新的时代的开始,当年关于革命斗争的现实叙述,逐渐具有了历史的意味,而这一历史意味不光指历史的真实,更强 将要不但写出指战员的勇敢,而且要写出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战术思想,要写出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如何在人民军队中贯彻,这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历史的最有价值的艺术的记载。( 周扬 新的人民的文艺 周扬文集 第 1 卷第 529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版)可见,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一开始就在表现对象和思想内涵上有着较明确的规范,并由此同“历史小说”严格区分 。 (二)这一题材的意义它描写出了一
37、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成功地写出了人民如何战胜了敌人的生动的历史中一页。对于这样的作品,它的鼓舞力量就完全可以说明作品的实质、精神和成就。(冯雪峰论的成就及其重要性,文艺报1954 年第 14 期)这话概括了革命历史小说承担的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从意识形态方面说,它讲述革命之所以发生的必然性,人民由挫折、失败走向胜利的规律性,以及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推翻一切反动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合理性。情节模式:从灾难或失败开始,而以胜利告终。以艰巨的任务的完成、重大斗争的胜利,把昨天和今天连接在一起,把革命传统融入现实生活之中,构成历史的完整叙述,以加强胜利者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鼓舞后
38、来者以革命前辈为榜样,继续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这种革命的鼓舞和教育作用最为重要,为了实现教育功能,革命历史小说高扬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卓绝中的乐观主义、生死考验面前的坚贞不屈,构成了小说中常见的场景和主人公的性格核心。(三)革命历史题材小说良好的发展条件1.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为创作提供了素材;2.许多作家亲身经历了这些伟大斗争,为英雄立传的激情和责任感促使他们把笔触伸向那些可歌可泣的业绩;3.建国前在战争倥偬的岁月里作家没有足够的经历来从容进行艺术构思,建国后和平的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有力条件。(四)基本特点1.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上,追求民族化。吸收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章回体来构筑长篇
39、,对于其传奇性的挖掘等。2.追求史诗性。其具体内涵:历史真实、革命主题、英雄人物、崇高精神、庄重风格和作品宏大的规模。保卫延安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早被誉为史诗的长篇小说。之后,史诗成为对一部长篇小说的最高评价,史诗性成为作家创作长篇小说时普遍的思想和艺术追求,因此而催生了大量多卷本小说问世,从而把长篇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3.写法上运用现实主义方法,追求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二、梁斌的红旗谱(一)关于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省蠡县人。 20 年代后期读中学时,开始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抗战期间和 40 年代后期,在冀中主要从事文化宣传和地方政权工作。解放后在河北
40、文联主要从事文艺领导和专业创作。主要作品除红旗谱(1957)、播火计(1962)、烽烟图(1983)三部连续性长篇小说外,还有反应土地改革斗争的长篇小说翻身纪事。第一部红旗谱成就最高,被誉为描写农民运动的壮丽史诗。(二)红旗谱1.内容: 是一部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长篇小说。作品主要通过冀中平原锁井镇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描写,对中国北方农村和城市的阶级斗争及革命运动作了历史性的概括。2.主题:作品通过三代农民的苦难史、斗争史和革命史,概括了这个农民从自发反抗到自觉斗争的历史转折,展现了大革命到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图景。表现了农民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觉醒、成长的历史和他们在民主革命斗争中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也完成了以阶级矛盾为主线,以农民为主要同盟军的中国民主革命史的文学建构。2.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