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基础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尤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理念的巨大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挖掘,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师生关系的重建,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使每个学校和教师都面临新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必须面对挑战,更不可能等做好一切准备后再进行改革。怎么办呢?立足于校本、立足于生本,群众性的教科研活动是突破改革瓶颈的一条有效途径。从目前学校教科研发展的现状来看,无论是认识的程度、研究水平和对教育教学的实际作用,都是不平衡的。根据学校实际,在认识和策略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问题一:“简单化”与“两张皮”现象。在我们这样基层的学
2、校中,还是有很多老师“简单化”的把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以下简称教研)完全等同起来,认为教育科研就是给传统的教研活动贴上教育科研的标签,只做表面文章,把教育科研课题作为点缀品来证明自己在改革,实际上仍然固守着传统做法,说不客气一点,并无任何实质性的改变。还有些教师把教育科研高看成从理论到理论的空头研究,未能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甚至把教育科研与教研对立起来,形成“两张皮”现象。这既影响了教研质量的提高,又影响了教育科研的普及与落实。“简单化”与“两张皮”现象折射出这些教师并不清楚教育科研与常规教研的辩证关系,因而不能正确对待和恰当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二:课题研究“脱离实际”与“脱离校本、师本和生
3、本”现象学校教科研的课题应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应关注校本、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世界。学校教科研的一大特色是具有校本、师本和生本特点。研究课题必须从本校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把日常教育、教学的问题转化为课题。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选题,从教师自身工作实践的矛盾和困惑中选题。所谓自下而上,就是关注身边、关注校本,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学校教科研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学研究的重要区别。问题三:学校教科研应注重内容和过程,而不是注重形式。研究内容也即研究的问题,是解决学校教师和学生教与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空泛的、不可操作的理论问题。注重过程是指把教科研过程看作教师、学生的成
4、长和发展过程,是教学的改革过程,新的教学理念的形成过程。教科研与专家的研究活动不同,专家的研究追求发现普遍性的原理,追求结果的科学性和普遍性。学校教科研是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即使一个研究方案解决不了,也不意味着研究的失败。因为,教师的教科研始终是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研究中得到了提高。问题四:学校要处理好龙头课题和局部课题的关系。在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初期,学校都希望通过一个龙头课题,全面带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什么是龙头课题?并不是大而全、高级别立项的课题。而是解决影响本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问题所形成的课题。这要求校长要有敏锐的问题意
5、识,能够找准影响学校全局的问题,并转化为课题。教师也要结合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课题,逐步形成学校的龙头课题,这样,学校就会有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就目前来讲,与新课改有关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性学习”、“参与式教学”、“综合课程”、“学校发展计划”等都可以成为学校的龙头课题。问题五:课题研究只追求立项、注重成果验收、发表和鉴定、更要注重成果的推广和分享。有些中小学追求课题立项的级别,追求国家级课题,要求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级别。结果热热闹闹挂牌、热热闹闹鉴定验收,注重对研究课题的包装,忽视研究过程,使教科研成为装潢门面的花瓶。所谓课题的级别并不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实质的影响,追求课
6、题级别也助长了教育研究中的不正之风。发表成果、通过鉴定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一环,但也不是学校教科研追求的目标。学校教科研的目的在于应用于本校,在于促进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教科研要重视研究过程的经验分享。教师有深度的积极参与,会产生各自不同的认识和体验,要给每一位教师提供充分表达经验、感受的机会。经验分享是一个互相学习过程,经验分享也是校本培训的最佳途径。中小学教师广泛参与的学校教科研是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色。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提出了大量的研究课题,使学校教科研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二、学校科研的特点就目前基层学校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我认为应该
7、有以下三个特点:应用性研究基层学校教科研一般都是应用性的科学研究,这是学校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因为学校研究的问题:一是研究学校现存的问题;二是围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科学化而进行的研究。这样就决定学校的教科研要回答解决问题的内容、要求、方法与规律。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学校工作与科研相结合,科研才能进行,这是学校工作的特点,所以在选题时都是研究学校存在的问题,这样科研就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密不可分。制定科研方案与工作计划统一起来,使二者“一体化”,工作科研“同步化”,科研成果与工作的检查、评价、总结“一致化”。这样才真正发挥教科研的价值,这样的学校教科研才有
8、生命的活力。教师的群体参与性研究教师是教育改革的生力军,有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教育科研的成功正是取决于教师的群体参与。发动和组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首先抓好一两个科研项目,领导牵头骨干领先做好引路工作,逐步扩大教师的参与面,这样便于工作领导,还有利于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又避免形式主义局面。三、我对教科研的认识与感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科研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很多学校的领导已经认识到教科研的过程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认识到了教科研在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很多学校初步确立了符合本校实际的教科研工作方针,即“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健全组织,加强培训;课题带动,行动研究;提高教师,服务
9、教学”的 32 字方针。我们觉得对于基层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有四条基本经验值得倍加珍视。第一、要以课题来带动。科研课题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理论走向实践的“门”,没有课题,理论无法走向实践;它是组织科研力量的“结”。有了课题才能把科研力量发动和组织起来,自发研究形不成合力;它是学校教改的关键“点”。有了课题,才能明确改革的重点,体现校长的教改意图。怎样的课题才能起到上述作用?课题必须来源于本校教改的客观需要,即从“问题”中提炼出课题;最好有一点综合性,宜在中观层面上选题,以便于教师分解出子课题而广泛参与;量力而行。只要认真搞,必能有突破。第二、要以理论来推动。科研而没有理论是不可想象的。这里包括两
10、层意思。一是要学理论。这种理论要科学、先进,体现改革的正确方向,还要有实践的品格,可遵循着去做。不要追时髦,玩辞藻,虚无飘渺、故弄玄虚的“理论”不可取。二是要有自己的理论概括,不能停留在对他人理论的一般诠释上,更要在应用层面上发展。因此,参与教育科研的老师要重视积累实例性资料,经常作理论概括,使学到的一般理论内化为自己深思熟虑、深信不疑的活生生的道理,这样的理论才能稳定地长期指导自己的实践。第三、要以实践为主。教师的全部任务就是教书育人,而教师工作是最富创造性的工作,只有以研究的心态与方式去工作,才能高质量完成教育书育人的任务,所以我们要倡导教师参加教科研。中小搞教科研,应当重在应用,要以大量
11、的教改实践为支撑。开几个研讨会,写几篇文章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我们采用行动研究,即为行动而研究,由行动者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第四,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教育科研追求理论创新当然无可非议,但一般来说,追求教育质量的提高更为直接和需要。课题研究成功与否,重点要看学生有多收获,他们的素质发展状况如何;还看教师水平提高了多少,看这项改革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以及专家同行的评价。四、“十二五”期间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主要目标和设想“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坚持“科研兴校”的战略,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以“十二五”课题的申报、立项、全面实施来推进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致力培养“科研型”教师,努力向“科研型
12、”学校的目标奋斗,不断扩大我们的优势,培植我们的特色,形成我们的个性,打造怀仁教育的品牌。为此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研究。推动群众性的教科研活动蓬勃开展。要大力宣传边工作,边学习,边研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之风。要研究和探索科研、教研相结合的教科研工作之路,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体系,逐步建立稳定而又规范的课题申报、过程监控、成果评价及考核激励等机制。全体教职工要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特点和工作实际,拟订“十二五”研究课题,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教科室要组织人员对教职工拟订的研究课题进行审核,确立校级课题,并加以规范管理,确保课题研究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