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案授课时间 2018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章节名称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分析与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及基本内容,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明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价值内核,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坚定价值观自信。学生能够 明确正确的价值取向,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切实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
2、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 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4.如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教学难点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2.坚定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原因。3.如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等课程资源准备 教材、多媒体、PPT主要内容、 逻辑结构、 课时建议本章主要包括三节: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这一节
3、教学重点应突出 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帮助学生分三个层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同时,让学生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进步的精神指引,意义重大。第二节“坚定价值观自信”主要讲述我们坚定核心价值观自信的重要依据,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厚的历史底蕴、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强大的道义力量。第三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主要阐明青年大学生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议教师在讲授中重点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导大学生顺利成才的重大意义,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深认识和理解,并增强践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依据本章的教学
4、内容与逻辑结构,可以依照教材内容以节为教学模块展开教学,每节教学时间安排 2 课时,共 6 课时。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发展。“社会主义”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其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必然贯穿新民主主义始终。在一定意义上,必然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我们经过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艰辛探索,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第二, “为人民服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
5、内容和精神动力。毛泽东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为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第三,推翻“三座大山” ,最终建立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明确中国革命的目的是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建立人民共和国。第四,集中体现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毛泽东提出了“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新
6、民主主义纲领,深刻、集中、高度地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针对性强,价值指向明确。第五,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纪念白求恩 为人民服务等光辉著作,号召共产党员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我们党胜利地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第一大历史任务。之后,我们党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转变。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
7、态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第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广泛深入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科学理论武器。第二,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面对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和一穷二白,我们党把走向繁荣富强作为国家建设的最主要目标,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上,我们党于1964 年 12 月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成为一面动员、凝聚、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旗帜。第三,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8、。在全社会道德领域除旧布新,涌现出了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一批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典型,在全国形成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等优良社会风气。第四,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展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两弹一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培育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培育了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典范。(3)改革开放新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9、,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科学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2006 年 3 月,在第十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褒荣贬耻、我国古代的“知耻”文化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
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2006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开始进行深入探讨。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011 年 10 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
11、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012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 ,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013 年 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
12、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十八大报告指出,到 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十八大报告提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共识”产生“合力” ,获得共识的基本路径就是能够将伟大实践、创新理论内化为人们内心的“价值认同
13、”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虽然只是四个词,却兼容并包。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 “民主” “文明” ,同样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和谐”则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核心价值观与我们的事业紧密相连。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有机联系。比如“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同时, “民主” “文明” “和谐”这些理念与几大建设不是简单对应,而是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体现了思想认识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14、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改革开放给“板结化”的社会以松动的空间,激发出社会的巨大活力,也正是以此为始,一个又一个传奇在中国大地不断生长。近年来,社会建设从提出到完善,成为“五位一体”格局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与问题也纷至沓来。在思想、文化、利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社会对“共识”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自充分的空间和自由。中国的改革始自对“自由”的尊重,从最初的“大包干”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对于人民权益的保护,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对于自由的保障,让整个
15、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了出来。而“平等”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那种平等,是构成法律基石意义上的平等,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平等,这个意义上的平等当然是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正”和“法治”体现了对当今社会诉求的回应。(3)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还是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主体,既包括政党和国家,也包括广大人民群众,但最主要的主体是个人,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三个倡导”涉及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个人是基础,社会要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 8 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
16、求。对于所从事职业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正是因为热爱,才能做到奉献。“人与人之间应该倡导一种爱的循环。 ”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企业爱国家。这种爱的循环能够拉近人的心,产生无穷的动力,正是倡导友善的一种体现。 “友善”是最紧密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它不像敬业等职业道德那样指向特定的成人群体,而是一个各级各类学校都可以也应该重视的无关年龄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基础性的价值观。3.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是紧密联系、互为
17、依存、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因此,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机统一的。只有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
18、上和精神上强起来,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这一重要思想观点,聚焦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我们党历来重视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全面进步是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列宁指出,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培养和教育劳动群众。我们党在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培养一代新人作为重要任务,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革命战争年
19、代,我们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就是要帮助劳苦大众认清苦难生活的根源,为摆脱压迫、实现解放而奋起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我们党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于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强化自觉、提升素质、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问题。核心价值观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聚焦的是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0、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被现实社会所塑造,又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题,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抓住了价值观建设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对核心价值观建设认识的深化和拓展。(3)探索把握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标准和要求。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当在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等方面有着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有自信,就是有着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作为新时代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 “四个自信”执着坚
21、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尊道德,就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具有善良的道德情感、正确的道德判断、自觉的道德实践;讲奉献,就是具有自觉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在尽责集体、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中体现自身价值;重实干,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知行合一,求实务实、有为善为,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求进取,就是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姿态,富有求新求变的朝气锐气,勤于学习、勇于开拓,以新的实践创造成就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22、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面对新征程新任务,持续深入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而深远。(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经过 40 年探索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延不断拓展,布局日益完善,内涵更加丰富。无论是作为一条道路、一个理论
23、体系,还是作为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需要有一套与其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提出和广泛实践,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思想理论、实践运动、社会制度层面进一步发展到价值理念层面。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只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既具基础性内在性又具目标性规定性的价值遵循来认识、来落实,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不断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我们的价值观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
24、自信、文化自信,为社会的有序运行、良性发展提供明确价值准则,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鲜明提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 ,彰显着目标的宏伟、前景的壮阔、历程的艰辛、使命的光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道德基础。伟大斗争需要众志成城,伟大工程需要坚定一致,伟大事业需要聚力推进,伟大梦想需要同心共筑,这就要求我们激发全体人民的信心和热情,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深培厚植、广泛践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25、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时代精神和广泛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一定能够铸牢理想信念、坚守价值追求、聚合磅礴之力,让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自信,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胜利抵达光辉的彼岸。(2)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观念碰撞激荡不断加剧,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长期积累的经济科技优势和话语强势,对外推销以所谓“普世价值”为内核的思想文化,企图诱导人们“以西为美” “唯西是从” ,淡化乃至放弃对本民族精神文化的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
26、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最本质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和说明中国,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不
27、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只有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思想精髓、精神基因、文化血脉,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 13 亿多人口、56 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 ,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
28、民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6.坚定核心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功能和独特作用,价值观自信是前提和关键。人们只有对自己的价值观充满自信,
29、在情感上认同、在心理上敬畏,才能在实践中更加笃定地践行。(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和独特优势,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源,也是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它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固有之本,具有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功能和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
30、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这为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引导和基本遵循。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既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腐朽文化;又要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与坚持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进行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相结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带有中华民族精神印记的基本价值理念赋予鲜活的时代内容。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融汇于人类价
31、值文明之中,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诉求,又体现人类共同的美好向往。(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从根本上说,一种价值观能否被价值主体坚信,取决于价值观自身的品格和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来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实践的优秀品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造、必须依据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实践体验这一基本原则,吸纳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融汇哲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理论智慧提炼而成的。依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目标追求和在实践中积累的基本经验,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价值理念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依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