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在商朝参与司法并伪托神意断罪的是(A )。A.商王 B.廷尉 C.卜者 D.司寇夏朝的法制观是( A )。A.奉“天”罚罪 B.威侮五行C.禹刑 D.“昏、墨、贼、杀”2.西周王位继承实行( C)。A.父逝子继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禅让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C )。A.夏 B.商 C.西周 D .春秋3.周礼的根本原则是( A)。A.“亲亲”、“尊尊” B.同姓不婚 C明德慎罚 D.六礼4.西周在法制指导思想上的进步是( B )A.君权神授 B.以德配天 C.
2、法令由一统 D.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5.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 B )A.质剂(买卖契约) B.傅别(借贷契约) C.合同 D.券书(6.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公布成文法运动中,最早的是( A )A. 郑国子产铸刑书 B. 邓析私造竹刑 C.晋国范宣子铸刑书于鼎 D.楚庄王作茆门法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A )。A.郑 B.晋 C.齐 D.楚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B )。A.子产的铸刑书 B.法经 C.秦律 D.九章律 8.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人物是( B ) A.韩非 B.商鞅 C.吴起 D.李悝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C )。A.韩非 B
3、.商鞅 C.李悝 D.吴起9.秦简中关于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和文书程式的规定是(D )。A. 秦律十八种 B.秦律杂抄 C.法律答问 D.封诊式“律以正刑名,令以存事制”的观点出自(B)。B. A.萧何 B.杜预C. C.张斐 D.长孙无忌10.最早将“亲亲得相首匿”入律条的是( B)。 A.秦代 B.汉代 C.晋代 D.唐代11.把具律改为刑名,并置于律首的法典是(D )。A.法经 B.九章律 C.晋律 D.新律(曹魏改具律第六为刑名第一)12第一次将礼中的“服制”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A )。(“准五服以制罪” P115)A.晋律(泰始律) B.北魏
4、律 C.开皇律 D.永徽律春秋时期较早指定成文法的国家是楚国商鞅变法时,以法经 为基础,在篇名上改“法”为“律”,颁行全国,此即秦律 1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吏选任采取( C )。A.任子 B.察举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4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确立于(D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P127)15.依唐律,二罪以上俱发( A )。A. 以重论 B.各重其事 C.累计处刑 D.自首减免唐朝两税法的基本原则是(D )。A.量地计丁 B.量入制出C.夏秋计征 D.量出制入1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法典是(A )A.宋刑统 B.大明律 C.大清律例 D.唐律疏议元
5、朝官营外贸最主要的方式是(A )。A.“官本船” B.十三行C.“朝贡贸易” D.市舶制度17.清雍正年间在全国推广的赋役改革是( C ) A. 两税法(唐德宗时期) B.一条鞭法(明朝张居正) C.地丁合一 D.什一而税.大清民律草案依照了(D )。A.英国式民法 B.法国式民法C.美国式民法 D.德国式民法清朝文字狱判刑绝大多数比照(C)。A.谋反 B.谋叛C.谋大逆 D.大不敬18.清末修订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是( B)。A.公司律 B.大清新刑律 C.法院编制法 D.大清民律草案英国(根据中央五口通商章程)获得在华领事裁判权是于(A)。A.1843年 B.1864年C.1900年 D.1
6、943年19.中国历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宪法是(D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袁记约法 D.贿选宪法(1923年直系曹锟).临时约法规定的立法机关是(B)。A.责任内阁 B.参议院C.参政院 D.参议会20.南京国民政府“训政”的核心是( A )。A.以党治国 (“训政保姆” ) B.五权宪法 C.民有、民治、民享 D.三民主义21.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民法的原则是( B )。A.民商法分立 B.民商法合一 C.民刑法分离 D.民刑法合一22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土地立法的中心内容是(B )。A. 没收地主土地 B.减租减息 C. 废除封建性土地制度 D.平均地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7、的政权组织形式是(C)。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工农代表大会制度C.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人民民主政权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是(C)。A.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D.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23.解放战争时期,揭开土地改革运动序幕的文件是( B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五四指示 C.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D.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24.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 C )A.法律和国家一起出现 B.原始社会就存在法律 C.在原始社会法律和道德是不可分的 D.先有法律,后有习惯法25.以下哪个是对法经
8、的正确描述:( C )A.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 B.法经共有五篇。C.法经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的思想。 D.具律部分类似于现代刑法分则。26.汉朝的法律形式有( B )A.律、令、比、式 B.律、令、科、比C.律、令、式、课、程 D.律、令、格、式2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D )A.具律 B.盗律 C.杂律 D.厩律28秦朝强制男性犯人服筑城一类的劳役,女性犯人服舂米的劳役,此种刑罚称作(B )。A隶臣妾 B城旦舂 C司寇、作如司寇 D鬼薪、白粲(祭祀)29.汉代在刑罚适用原则上( B )A.以身高区分责任能力(秦) B.老幼减免刑罚 C
9、.不得自言 D.准五服以制罪(西晋泰始律)30.将刑名与法例两篇合为名例律的是 ( D )A.九章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31唐律规定,不同国家侨居中国的外国人相犯,处理的原则是适用 ( B )A 当时国际通例 B 唐朝的法律 C 各族外国的法律 D按具体情况分别论处32下列所列罪名中,哪个不是唐律的六赃罪:( A )A盗窃 B 窃盗 C 受财枉法 D受所监临33.达到礼法合一的高度结合的律典是( C )A.开皇律 B.泰始律 C.永徽律(唐) D.大业律34下列选项中,将奴隶制五刑由轻至重排列正确的是( C )A大辟、宫、剕、劓、墨 B墨、劓、剕、大辟、宫C墨、劓、剕、宫、大辟
10、D剕、大辟、宫、墨、劓36.宋朝关于犯人推翻原口供、司法机关重新派人审理的制度为( A )A.翻异别推制 B.上谳制 C.申诉制 D.录囚制37.明初立法指导思想是是( D )A.德主刑辅 B.明德慎罚 C.德刑并用 D.重典治吏3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 B )A.袁世凯统治时期 B.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期 C.曹锟任总统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39配有律疏的法律是( D )。A大中刑律统类 B贞观律 C唐六典 D永徽律40汉代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这一事件导致了下列哪一项法律制度改革?( B )A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通
11、过请示皇帝,给有罪贵族官僚优待) B汉文帝废除肉刑C汉文帝确立“官当”制度 D汉景帝规定“八议”制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正确的? (A B D E )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 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 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 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
12、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E“论心定罪”主要是关注行为人的主观动机是否合乎儒家教义2.“三不去”是指已婚妇女在三种情况下可不被夫家休弃,即( B C E )A.别籍异财,不去 B.有所取无所归,不去 C.与更三年丧,不去 D.恶疾,不去 E.前贫贱后富贵,不去3.明代增设的刑罚有( AB C )A. 充军 B. 枷号刑 C. 廷杖刑 D.凌迟 E.宫刑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较秦汉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确立于这一时期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制度是( B C D )A.春秋决狱(汉代) B.准五服以制罪(西晋泰始律) C.八议 (曹魏新律) D.死刑复奏制度(北魏)5.大清新刑律的特点有(B C
13、D )A.是一部 诸法合体 的法典 B.采用西方刑法典的结构C.确立新的刑法制度及西方刑法原则 D.抛弃了以往的传统旧律结构6中国早期法制的特点有( C D )A成文法 B公开 C不成文 D不公开刑名7西周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A B C D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六礼” C“七出”、“三不去” D“同姓不婚”8属于汉朝法律形式的有( B C )。A法律答问(秦朝) B律 C决事比 D廷行事(秦朝) 9下列哪几位律学家为晋律做注,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与晋律具有同等效力?( A C )A张斐 B王植 C杜预 D董仲舒10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
14、要的法典。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B C )A唐律疏议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法律注释(唐高宗诏令19人参与) B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C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 D唐律疏议对唐代的武德律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武德律为唐代立法开端) 11明代的法律指导思想有(C 、 D )A礼法合一 (唐) B德主刑辅(汉) C明刑弼教 D重典治国 其他制度:存留养亲(北魏)、官当(北魏律与南朝陈律其他原则:矜恤老幼、残疾;区分首、从;区分公、私犯罪;数罪并罚;涉外案件处理原则12大清现行刑律的特点有(B 、 C )A改律名为“刑律” B取消大清律例中的六律总目C纯属民事性质的条
15、款不再科刑 D删除妨害国交罪13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早期社会政治法律观的正确表述有(A B C )。A“天讨”、“天罚”是最基本的官方政治法律思想B“天讨”、“天罚”直接构成早期神权政治法律理论的基础C以天意来解释行使权力、实施法律和刑罚的终极依据,以增强政权和国家法律的威慑力量D以德配天,明德慎罚(西周时期)14.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包括( A B C D E)A.首创“八议”、“官当” 制 B.确立“准五服以制罪”C.确立“重罪十条” D.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 E.区别律与令的不同15.唐代的“三司推事”中的“三司”是指( A B E )。A.大理寺 B.刑部C.尚书省 D.门下
16、省 E.御史台16属于唐朝刑法适用原则的有( A、B、C、D )A类推 B自首 C累犯加重 D同居相为隐17下列选项中,对明大诰的正确表述有(A B C D )。A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主持编纂 B以判例形式出现C是带有特别法性质的重刑法令,是律外之法D共四编,处刑多重于明律,处刑残忍18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包括( A B C D E )A.首创“八议”、“官当”制 B.确立“准五服以制罪”C.确立“重罪十条” D.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 E.区别律与令的不同19秋审处理的结果分为( A B C D )A.情实 B.缓决 C.可矜 D.留养承祀 E.立决 20清末修律“礼法之争”的“法理派”
17、代表人物是( A、 D )A.沈家本 B.劳乃宣 (礼教派) C.张之洞(礼教派) D.伍庭芳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包括(B C D )。A.依靠贫农 B.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C.没收垄断资本 D.保护民族工商业 E.团结中农三、任选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 )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亲亲得相首匿”) B按包庇罪论处C与其丈夫同罪 D按其丈夫之罪
18、减一等处罚2秦律规定:凡携带所借公物外逃,主动自首者,不以盗窃论处,而以逃亡论处。如隶臣妾在服刑期间逃亡后又自首,只笞五十,补足期限。这一规定体现了秦律的哪一刑罚适用原则?( C )A区分故意与过失的原则 B累犯加重原则C自首减轻处罚原则 D区分公、私罪原则3关于法经的叙述有:法经的作者是郑国子产;法经中的具法概括了盗、贼以外的各种犯罪行为和刑罚;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杂法、捕法多属于诉讼法的范围;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其中正确的有:( C D )A B C D4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下列关于春秋决狱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
19、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是仅仅依据汉律审案B实行“论心定罪”的原则,根据犯罪人主观动机是否符合儒家“忠”、“孝”的精神,来决定犯罪人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C 以春秋经义决狱的原则在汉代已经代替了传统的司法和审判D春秋决狱与司法擅断存在一定的联系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B C )A.“礼法结合”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B.夏商时代的法律制度明显受到神权观念的影响C.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到汉代中期以后被儒家发挥成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策略D.清末修律使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没有受到冲击 (清末礼法之争)
20、6.下列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哪些是直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 A C D )A.汉代的春秋决狱 B.明代的“九卿会审” ( 司法公正 )C.魏律规定的“八议”制度 D.晋律和北齐律确立的“准五服制罪”制度7.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 B C D )2004司考真题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B.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C.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D.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
21、,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8.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生了许多发展变化,对后世法律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哪些表述正确揭示了这些发展变化?( A B D )A.北齐律共12篇,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B.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C.北周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 (北齐律)D.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官当”制度9.清末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中设有一种特殊的审判机构,即“会审公廨”。下列关于这一机构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 )A.会审公廨是1864年清廷与欧洲列强协议建立的 ( 1868 )B.在会审公廨中,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C.在会审公廨中,凡中国人
22、与外国人间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D.会审公廨设在租界内10.中国南宋规定户绝指家无男子承继。按照南宋的继承制度,若出现户绝,立继承人的方式有哪些?( A D )A.“立继” B.“祖继” C.“嗣继” D.“命继” (答案来源见课件)11三宥之法指的是( A B C)。A过失 B弗知 C遗忘 D故意 ( 注:见第30页,西周刑罚适用制度)12西周时期将审理案件称为( A B)。A断狱(刑事案件) B听讼(民事案件) C定分 D止争13西汉武帝时期确立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D)。A与民休息 B宽省刑罚 C礼法并用(唐朝) D德主刑辅14正式规定官当制度的法典分别是(A C )。A北魏律(扩大
23、了官当制度的适用范围) B北齐律C陈律 (规定的官当制度更为系统) D晋律15唐律的特点是(A B C D )。A“礼法合一” B科条简要,宽简适中 C立法技术完善 D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16唐律将“十恶”按照性质划分为(A C )。A威胁、损害皇帝人身、权力、尊严的犯罪 B严重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手段残忍的犯罪 (无关)C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犯罪D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犯罪 (封建社会秩序)17下列选项中,对明大诰的正确表述有(A B C D )。A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主持编纂 B以判例形式出现C是带有特别法性质的重刑法令,是律外之法D共四编,处刑多重于明律,处刑残忍18下列选项中,有关大清新刑律的正确表
24、述是( A B C D)。A受到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的反对B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C分为总则和分则两编“十恶”划分为3类:1、威胁皇帝;2、破坏封建伦常;3、破坏封建秩序D由此引发了“礼法之争”,展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巨大差异四、名词解释八议魏制新律时,以周礼中的“八辟”为依据,规定了“八议”制度,“八议”首次入律。自此,历朝历代相沿不改,“八议”成为封建法典的最基本内容之一,所谓“八议”,是指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和减刑的规定,即“议亲”、 “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录囚制度上级司法机关对在押囚犯的复核审录
25、,以检查下级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审理是否有失公正,并纠正冤假错案;汉代录囚有皇帝录囚、刺史录囚及郡守录囚。皇帝录囚,此事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刺史录囚,朝廷派往地方的刺史从事录囚活动,以平反冤狱。刺史之制始于汉武帝时,按规定,刺史于每年秋冬季节到郡国巡察,成为“行部”。刺史行部的主要任务是“省察治状”,这当然包括审核狱讼情况,东汉时仍沿袭此制。两汉时期,通过皇帝、刺史及郡守的录囚活动,使一些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也有利于提高地方司法官明法慎刑的自觉性,从而使当时的司法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并对后世司法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春秋决狱在审判案件时,遇到有关伦常的问题,而现行法律无明文规定,或虽有规定却有碍伦常
26、,则以儒家经典春秋所载的有关事例及其所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亲 属 相 隐 ; 尊 敬 尊 长 ; 原 心 定 罪 。 春秋决狱在运作中容易产生流弊,在某种程度上为“擅断论”提供了不实的依据。春 秋 决 狱 首 先 进 入 司 法 领域 , 进 而 通 过 决 事 比 的 方 式 进 入 立 法 领 域 。官当是法律允许贵族官僚用官品和爵位抵当徒流罪的一项法律制度,是封建等级特权原则在法律中的又一具体体现。作为一项制度正式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和南陈。从“八议”到“官当”,能够享受减免刑罚特权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而“官当”后的损失则被控制在最低限度内。“官当”制度明确细致、便于在实践
27、中掌握实施,是对“八议”以外一般官吏的特殊保护,而“官当”与赎刑的结合,则使这种保护更加严密。在这一时期,由于高官显爵几乎被世族贵族大地主所垄断,因此,“官当”成为保护犯罪的贵族官僚地主逃脱刑罚制裁的手段。“官当”制度确立以后,隋唐宋的封建法典均予以沿用。明清法律中虽未明确规定“官当”之制,却代之以罚俸、革职等一系列制度,以继续维护封建官僚的等级特权。训政孙中山提出的“建国三时期”包括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期。其训政时期的任务是教导百姓正确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国民政府自1928年始,打着训政的旗号实行长达20余年“训政”,实行独裁,背叛孙中山建国理论的实质。准五服以治罪中国礼治中
28、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亲 属 相 犯 , 以 卑 犯 尊 者 , 处 罚 重 于 常 人 , 关系 越 亲 , 处 罚 越 重 ; 若 以 尊 犯 卑 , 则 处 罚 轻 于 常 人 , 关 系 越 亲 , 处 罚 越 轻 。 亲属相奸,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亲属相盗,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有犯,则关系越亲,处罚越轻。翻异别勘宋 代 重 视 口 供 而 规 定 的 一 项 制 度 。 宋 代 , 人 犯 否 认 口 供 , 事 关 重
29、 大 案 情 的 , 由 另 一 法 官 或 者 司 法 机 关 重审 , 称 为 别 勘 。 其 实 质 是 司 法 机 关 自 动 复 审 , 虽 有 时 因 多 次 翻 异 别 勘 而 影 响 审 判 效 率 , 但 从 总 体 上 说 能够 杜 绝 冤 假 错 案 发 生 , 同 时 也 是 宋 朝 统 治 者 慎 刑 精 神 的 表 现 。 别 推 : 因 犯 人 翻 供 , 所 关 情 节 重 大 , 一 般换 法 官 审 理 ; 别 移 : 换 司 法 机 关 审 理 。 专 门 勘 验 官 , 专 门 勘 验 格 式 , 法 医 学 。公 审 公 廨 又称会审公堂.英、美、法三
30、国驻上海领事馆借小刀会起义之机,要挟清政府同意,在外国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构。即:凡涉及外国人的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的诉讼,若被告系有约国人,由其本国领事裁判,若被告为无约国人,也须有其本国领事陪审,甚至租界内纯中国人之间的争讼最终也须外国领事观审并操纵判决。在实际上,所谓“会审”只是空有其名,审判的主动权完全被外国领事所控制,中国官员往往仅被当作象征性的陪衬。会审公廨制度的确立,是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扩充和延伸。五、简答题1.简述汉代的春秋决狱。答:春秋决狱是以春秋经义附会法律作为断案的依据。此制由汉帝武帝时董仲舒首创。其要旨为:“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
31、;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即听狱必须根据案情事实,追究行为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其刑责;首晋者从重惩罚;主观上无恶念者从轻处理。在当时法律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以春秋经义决狱是司法审判上的一种补充。2.北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答:北齐律确立了“重罪十条”,为后世改为“十恶”所本;北齐律合刑名、法例为名例篇,置于律首,将律典的篇目减为十二篇,这种体例也为隋、唐、宋所沿用;还确立了死、流、徒、杖、鞭五刑,为隋唐笞、杖、徒、流、死的五刑体系奠定了基础。北齐律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著称,是一部上承汉魏律之精神,下开隋唐律之先河的重要法典。3.简述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施
32、政纲领的主要内容。答:1937年8月,中共中央公布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后,各根据地都先后公布了施政纲领。这些施政纲领都具有抗日根据地根本法的性质,其主要内容围绕着抗日、团结、民主三大中心任务。在抗日方面,针对国民党政权妥协投降的反动政策倾向,明确规定抗日民主政权的总任务是团结边区各社会阶层.各抗日党派,发动一切力量,抗战到底;在团结方面,强调一切抗战党派.团体.军队团结合作,在政权建设中贯彻“三三制”,调整各抗日阶级的利益;在民主方面,规定一切抗日的人民都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六、论述题1.西周礼和刑的关系。1.礼与刑是西周法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以礼为主,以刑为辅。从礼与刑的作用上
33、看,礼主要是确认和维护贵族内部权力及财富再分配的既定秩序,也用以防止被统治者犯上作乱。礼通过教化“禁恶于未然”,刑是惩治已然犯罪的手段;礼作为行为规范,主要属于道德范畴,部分兼及法律范畴,礼主要是借助舆论的力量使人就范,但若严重违礼,即构成犯罪,须惩之以刑出礼入刑,刑是礼的必要补充,用刑正是为了有效地维护礼,而刑的制定和执行又必须贯彻礼的原则。从礼和刑的适用来看,“礼不庶人,刑不上大夫”,一直是西周以来古代法制的一条重要原则。2.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答:清末修律表现出封建性与买办性相结合的基本特征。具体说来,清末修律还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它是清朝统治者为维护摇摇欲坠的反动政权的需要,在保持君主专
34、制政体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没有真正的民主形式,但其后期规定的主要法典由资政院加以审议的程序,与独裁擅断的封建立法程序相比,已经有所不同。在当时历史形势的逼迫下,清政府提出了以“参酌各国法律”、“务期中外通行”的立法指导思想,制定了既要维护封建制度,又要满足洋人要求的修律方针。清末修订的法律,内容上表现为封建主义传统和资本主义法律新成果的混合。一方面坚持“首重尊王”及封建纲常不可“率行变革”,肯定君主专制统治和家族主义;另一方面,又标榜“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和“原本后出最精确之法理。”改变了沿用两千年的“诸法合体”的基本法典的编制原则,明确体现了实体法与程序法,刑法与民法.商法的分工,编订
35、了法院组织法,制定颁布了若干行政法规,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主要受到日本近代法律的影响。七、逗比重点1.(夏伤)天讨、天罚,王权神授;三种死刑昏、墨、贼;监狱又称園土、夏台、钧台;夏慎行思想“与其杀不辜,宁行不经”;奴隶制五刑墨、劓 、 剕 、 宫 、 大 辟 。2.(稀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五礼“吉 ( 祭 祀 ) 、 凶 ( 丧 葬 ) 、 军 ( 行 兵 仗 ) 、 宾 ( 迎 宾 客 ) 、 嘉 (冠 婚 ) ”;向 当 事 人 宣 读 判 决 书 为 读 鞠 , 读 鞠 后 , 犯 人 可 以 要 求 上 诉 再 审 , 为 乞 鞠 ; 买 卖 ( 质 、 剂 ) 、借 贷 契
36、 约 ( 傅 、 别 ) ; 老 幼 皆 免 刑 罚 , 亲 亲 尊 尊 , 区 分 故 意 与 过 失 、 惯 犯 与 偶 犯 , 三 宥 ( 过 失 、 弗 知 、遗 忘 ) ; 礼 不 下 庶 人 , 刑 不 上 大 夫 ; 一 夫 一 妻 , 同 姓 不 婚 , 父 母 之 命 媒 妁 之 言 , 六 礼 (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 七 出 ( 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 、 三 不 去 ( 有所娶无所归(无娘家可归的)、与更三年丧(曾为公婆守孝三年的)、前贫贱后富贵) 。3.( 蠢 秋 ) 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运动郑国子产铸刑书,第二次晋国赵鞅铸刑鼎
37、,楚国仆区之法;立法公开化,成文法思想确立。4.(站国)魏李悝法经(盗、贼、囚、捕、杂、具),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典的体例和基本原则,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5.(禽国)法律形式律(法律)、令(诏令)、式(程序);立法指导思想轻罪重刑;刑罚体制生命刑、身体刑、劳役刑、财产刑、身份刑、流放刑、耻辱刑;公室告(告外人)与非公室告(告家人,不予受理)。6.(汗朝)录囚制度;春秋决狱,法律儒家化秋冬行刑;九章律,法律形式律、令、比、春秋经、法律注释著作、科;减刑,尊老怜幼、亲属相隐、有罪先请。7.(围巾南北朝)曹魏魏律,西晋晋律(张杜律,张 斐 杜 预 ),北朝北魏律,北朝北
38、齐律;留存养亲,九品中正制,死刑奏报;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官当,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 曰 不 道 、 七 曰 不 敬 、 八 曰 不 孝 、 九 曰 不 义 、 十 曰 内 乱 ),准五服以治罪。8.(碎朝)开皇律(篇章体例更加简要、刑罚简明宽平,确立封建制五刑、创设了“十恶”制度、继承并发展了维护贵族官僚特权的法律制度),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死刑复奏;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9.(糖朝)指导思想礼法合一(德 主 刑 辅 、 礼 法 并 用 , 立 法 要 宽 简 , 保 持 法 律 的 稳
39、 定 性 , 强 调 执 法 严 明 ),七杀(谋、故、斗、误、过失、戏、劫杀)六脏(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坐赃),类推制度,保辜制度(对伤人罪的后果不是立即显露的,规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内对被害方伤情变化负责的一项特别制度。在限定的时间内受伤者死去,伤人者承担杀人的刑责;限外死去或者限内以他故死亡者,伤人者只承担伤人的刑事责任)。10.(怂朝)增设刑罚,立法指导思想变化,编赦;宋代司法制度变化(翻异别勘、鞫谳分司制)。11.(冥朝)明大诰重典思想、明刑弼教,重其所重,轻其所轻;明代新刑罚(枷号、充军)。12.(倾巢)律例合一,会审制度;清后期领事裁判权(正式确立于1843年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和虎门条约,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强迫中国与之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一种司法特权。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