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填空题1. 人口的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2. 作为与人口问题息息相关的学科之一,人口地理学的研究应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人口现象和人口过程,人口-自然资源和人口-生态环境 ,人口-社会经济系统,人口 科技文教系统。3.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人口总量的变动受两个因素制约,一是自然增长,二是人口迁移。4. 人口地理学的核心的研究内容是人口的分布,包括人口城镇化和人口迁移。5. 三分法把人种分为蒙古利亚人种、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6.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基督教分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教派。7. 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
2、素有:地形、气候、水体和土壤、地质和矿产资源。8. 人口迁移通常被称为人口的机械变动;人口再生产则被称为人口的自然变动。9. 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提出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他划分的五个阶段是高位静止阶段、早期扩张阶段、后期扩张阶段、低位静止阶段和绝对衰减阶段。10. 单一的民族国家有蒙古、日本、朝鲜等,少数民族所占比重极少。11. 世界人口的地域分布形成具有显著的趋向性,趋向暖湿地区、低平地区和岸边。12. 人口的质量,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13. 人口地理学核心的研究内容是人口的分布,包括人口的城镇化和人口迁移。14.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分别是亚洲东部、南亚、
3、 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15. 分析死亡人口的指标主要有人口粗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和标准死亡率。16. 一个国家或地区去在某一时期内人口总量的变动受两个因素制约,一是自然增长,二是人口迁移。17. 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伊斯兰教分成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教派18. 人口地理学的研究,对于促进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9. 单位面积土地承载力主要取决于 3 个因素:气候生产潜力、人的经济技术投入和人均消费水平。20. 人口地域分布的趋向性包括有趋于暖湿地区、区域低平地区以及趋于岸边。21. 用人口年龄金字塔描述人
4、口年龄结构有三种基本类型:增长型、稳定性、缩减型。22. 影响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城镇化和非农业水平以及性别。23. 人口迁移的度量指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人口净迁移率、人口总迁移率。24. 人口再生产是人口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辩证统一的过程。25. 人口和人口地理演变过程的特点有人口增长缓慢、人口数量周期性的巨大波动和人口分布的凝固和突变。26. 195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种族问题的声明中,提出三大人种的划分,即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和高加索人种。27. 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定时期范围,跨越在一定时期范围一定界限的移动,这里包含了时间、空间和行为
5、三要素。28. 人口迁移是人口的机械变动;人口再生产是人口的自然变动。29.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个时期内人口总量的变动受两个因素制约,一是自然增长,二是人口迁移。30. 人口的素质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31. 度量和分析人口年龄结构的指标和方法有:人口比重、老少比、抚养比、年龄中位数、人口年龄性别金字塔。32. 人口再生产类型划分为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33. 二战后,拉美、亚洲_、非洲是迁出地区,而西欧、北美是迁入地区。三、选择题1、 (B )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芬兰2、下列
6、哪个国家属于年轻型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A ) A. 阿曼 B. 中国 C.德国 D.日本 3、下列是单一的民族国家是(D )A、美国 B、加拿大C、比利时 D、蒙古4、下列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族是( C )A、希腊语族 B、伊朗语族C、土耳其语族 D、日耳曼语族5、单位耕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是指 ( A )A、营养密度 B、比较密度 C、人口密度 D、农业人口密度6、不属于人口地域分布的度量指数的是(D )、广狭度 B、接近度 C、集中指数 D、均衡指数7、当代世界范围内多种人口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是( C )A 人口素质 B 人口结构 C 人口数量 D 人口分布8、从起源阶段以来,人类的绝大部分
7、就一直集中分布于亚欧大陆南半部和( A)A 非洲 B 北美洲 C 欧洲 D 南美洲9、一个地区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农业人口数量表示(B )A 人口密度 B 农业人口密度 C 营养密度 D 比较密度10、单位耕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是指 ( B )A、人口广狭度 B、人口营养密度 C、人口比较密度 D、人口接近度11、以下哪个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是 ( A )A、印欧语系 B、汉藏语系 C、闪含语系 D、南岛语系12、我国人口分布的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是( A )划定的。A、胡焕庸 B、陈传康 C、刘明光 D、李四光13、以二胡、马头琴为主要乐器,一那达慕为传统节日的民族是 ( A )A. 维吾尔族
8、B. 藏族 C. 朝鲜族 D. 蒙古族14、下面的国家中属于单一民族国家的是(A )A朝鲜、日本、韩国 B.蒙古、中国、冰岛C.芬兰、德国、俄罗斯 D.日本、美国、俄罗斯15、人口转变五个阶段是谁提出的(C )A.兰德里 B.诺特斯坦 C.布莱克 D.寇尔16、关于人口身体素质的地区差异的几个方面不包括以下哪一项?(B )A 发病率 B.身高 C.体重 D.残疾率17、 人种对我国西北影响较大, 人种对我国华南地区有影响。 ( D )A 尼格罗 欧罗巴 B 欧罗巴 尼格罗 C 蒙古 欧罗巴 D 欧罗巴 蒙古18、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信徒多分布在( A ) A、西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东北地区
9、 D、西南地区 19、我国已步入“显著老龄化型”的省份是( B ) A. 广东 B.重庆 C.北京 D.浙江 20、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人口发展高峰期是在( B )A、 1949-1953 年 B 、1 949-1957 年 C、 1958-1961 年 D、 1962-1973 年21、以下哪个国家不是单一名族国家?(D )A、蒙古 B、日本 C、朝鲜 D、加拿大22、_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多种人口问题的主要结症所在。 ( B )A 人口素质 B 人口数量C 人口结构 D 人口分布四、简答题影响人口性别结构的因素有哪些?(1)出生婴儿性别比和性别偏好。出生婴儿性别比是基本稳定的,而且在一般情况下
10、,总是男性对于女性。 (2)两性死亡率或保存几率的差异。男性死亡率在一般情况下均高于同年龄的女性,越往高龄,差别越大。随着年龄增长,同年龄的性别比呈连续下降趋势,中年后尤为明显。 (3)人口的年龄结构。由于低年龄组性别比通常都高于高年龄组,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对总人口的性别结构影响很大。 (4)人口迁移。迁入人口中男多于女者,将使迁入区性别比上升,反之则下降;迁出区人口中男多于女者,将使迁出区性别比下降,反之则上升。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积极意义有哪些表现?(1)推动了产业非农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发展,使其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速度。 (2)满足了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 (3)为
11、内地疏解过重的人口压力和发展经济开辟了广阔途径。(4)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1)各地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东南半壁人口高度密集,西北人口远为稀疏。(2)人口分布明显趋向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少。(3)人口主要分布于较为低平的地区,人口密度与地面海拔高程呈密切的负关。影响人口性别结构的因素?答:人口的性别结构受到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制约。具体说来,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性别结构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出生婴儿性别比和性别偏好;两性死亡率和保存几率的差异;人口的年龄结构; 人口迁移人口地域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1)人口分布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人口
12、地域分布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归根结底受社会生产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区域结构特点所制约。 (2)人口分布是扩散和集聚的对立统一。人口的扩散和集聚是构成人口地域分布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影响着人口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形态。 (3)人口分布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人口分布主要受生产力水平的影响,而反过来,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又是影响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布局特点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是?答:(1)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法律和人口政策:鼓励生育和节制生育;婚姻家庭状况与生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医疗卫生事业水平对生育状况有着巨大影响;教育和性别平等;文化教育水平的
13、提高,妇女就业的增加,娱乐和户外活动的普及,都有助于降低生育率。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人口地理学得到了新的蓬勃发展,其特点是什么?空间人口学的兴起;实用性的加强;重视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日趋广泛。人口出生率的地区差异有哪些?(1)乡村高于城市;(2)少数民族高于汉族;(3)经济、文化落后地区高于发达地区;(4)人口迁入区高于人口迁出区;(5)计划生育抓得松的地区高于抓得紧的地区简述拉文斯坦人口迁移的 7 条规律 。距离对迁移的影响 迁移呈阶梯性 迁移流与反迁移流 经济动机为主性别与迁移关系 经济发展与迁移 城乡居民迁移倾向的差异 简述
14、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提出的人口转变的五种模式及其各自特点 。(1)高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基本被死亡率低消,人口增长极为缓慢。 (2)早期扩张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速。 (3)后期扩张阶段。在死亡率继续下降的同时,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人口增长势头趋缓。 (4)低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均降至低水平,人口出现零增长。 (5)绝对衰减阶段。出生率极低,死亡率因人口老龄化而回升,人口出现负增长。简述人口地域分布的一般规律。答:人口分布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发展越快,生产方式和生产布局变化越大,人口地域分布的变动越明显.人口分布是扩散和集聚的对立统一。农业社会人口分布趋于扩散,工
15、业社会趋于集聚,后工业社会为扩散和集聚并存。人口分布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人口分布主要受生产力水平影响,反过来,作为社会经济现象,它又是影响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布局特点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态系统逐渐失衡给自然界和人类两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蒙上了阴影,其具体表现主要有哪些?答: 环境污染 废料激增 气候恶化,海平面上升 土地退化 植被减少 物种消失简述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对迁出地的影响:一方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但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迁出地的人力资源流失。对迁入地的影响: 增加迁入地的人口数量,弥补迁入地的劳动力短缺,改变迁入地的人口结构,但也可能会产生环境和资源的压力简述人口文化素质主要受哪几
16、个因素的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对人口文化素质的需求程度以及培育这种素质的社会能力。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发达国家依靠雄厚的财力、物力可以使几乎所有适龄人口达到比较高的学业阶段,从而保证了国家总体文化素质的高水平。城镇化和非农业化水平。城镇人口密度高,分布集中,有利于儿童就近入学,也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投入产业比;乡村正好相反。性别差异。男性的平均文化素质高于女性,在一些发达国家这种现象有所改变。五、论述题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及影响答:(1) 人口迁移与流动指的是人的居住位置发生了跨某一地区界限的空间移动。 (2) 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大;国家政策允许人口流动;我国人口
17、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3)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获取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查条件,推动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就业困难,事业人数增多。对迁出地影响: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年轻劳动力减少,留守儿童和老人增多。影响人口地域分布的主要因素。答:(1)自
18、然环境:地形。世界人口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比较低平的平原和丘陵地带,随着海拔高程的上升,人口密度迅速下降。气候。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机体,而且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一般来说,温带气候由于水热条件较为适中,是最适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人口最为稠密。水体。水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一,江河湖泊等天然水体为人们或者提供了水源,或者提供了方便的交通,世界人口稠密区都分布在天然水体附近。土壤、地质和矿产资源。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物质基础,地质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基性岩、喀斯特地貌等地质条件下的人口分布比较少;矿产资源的作用日益明显,在某些地区其开发往往成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
19、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特点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则人口密度越大。生产布局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促使生产布局不断变化,对口分布产生巨大影响。历史、社会和政治因素社会方面:交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状况,生产活动方式的影响。历史政治方面:那些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增值延续的时间长,人口密度比较高;还有某一历史时期的人口迁移政策也会影响人口分布。什么是人口红利?近期有专家预测:2013 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趋于消失。倘若中国人口红利真得消失,那会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会构成什么重要的挑战? 我们又如何应对呢?试谈一下你的观点。答:(1) 、人口红利
20、,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2) 、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会构成的挑战有:劳动力减少。如:“老龄化” 、 “民工荒”等资本投入增长率放慢。出现资本投入报酬递减现象。经济增长会有一定程度的减速。(3) 、应对措施:1)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过去过度依靠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生产率驱动型的轨道上来。2)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放开二胎。如:单独二孩政策3)完善劳动力市场,消除城市和区域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4)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期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完善
21、资本市场,实现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建立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5)适时推迟退休年龄,延长人口红利期。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哪些?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人口再生产包括人的生产、婚姻、生育、死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她们与年龄结构有直接的关系。在相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下,青少年人口比重大的,必然人口死亡率低,出生率高;老人人口比重大的,必然死亡率高,出生率低,这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制约的。由于人口出生率是育龄妇女比重与其出生率的乘积,因此该比重就成了对当前人口再生产形势影响最大的年龄结构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适龄人口的规模和比重及其与被抚养(从属)人口的比例关系上。
22、所谓劳动适龄人口,国际指的是 15-64 岁,以上和以下即为被抚养人口,他们之间的比例就是抚养比。众所周知,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社会生产劳动基本是由劳动适龄人口承担的,但他们所创造的的财富,被抚养人口也要分享一部分。对于老人,这是过去劳动的补偿,对于儿童这是一种提前支付。两者之间应该要比例适当,否则都对经济发展不利。如果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过低,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相差过于悬殊,就难以积累;但如果比重过高,社会又无法充分满足他们的就业需求,也会成为消极因素。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处在不同的生育发展阶段,对社会环境会有不同的要求和影响。社会的物质消费结构、各类文化教育设施的配置、医疗保健工作的重点以及住
23、宅、交通建设等,莫不以年龄结构有关。当年龄结构发生变动时,有关的一切社会职能都要随之作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二,简答 1,简述古典经济学中的代表人物及其人口经济理论 答: 威廉 配第 的人口经济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 认为人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人口和土地构成了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两个条件。 一个国家的财富生产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人 口。 大卫李嘉图 的经济理论。他发现工资规律自动调节着工人的人口数量。但是其实,这 种工资规律是不存在的。 资本的增加会比人口的增加来得快, 资本的增加会超过人口的增加。 马尔萨斯 的人口经济学思想。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加依赖于食物增加的观点。 基本思想 是:如没有
24、限制,人口是呈指数速率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线性速率增长。只有自然原因,灾 难,道德限制和罪恶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 物的减少。 3, 人口迁移的意义是什么? 1.人口迁移改变了区域人口分布和人口构成, 人口迁移对各国人口自身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人口总数、人口性别与年龄构成和人口再生产三个方面。 2.人口迁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人是知识和文明的载体。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人类发 展了适合当地条件和特点的经验、技术和文化。 3.人口迁移促进了种族、 民族的同化和融合, 使各民族、 种族融合并形成新的民族成为可能。4,简述中国人口地域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 人口分
25、布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 人口分布扩散和聚集的对立统一 人口分布 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 人口分布主要受生产力水平影响;而反过来,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又是影响生产力发 展和生产布局特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5,简述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不仅覆盖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中主要的、已经成形的概念、体系、逻辑和 理论,而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主线,将人口发展过程与资源配置、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 战略等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以此形成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协调 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6、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推进经济、 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 展道路,保证永续发展。 6,人口遥感的估算方法有哪些 住单元法 基本原理:估算人口数=居住单元数每户平均人口数 多光谱遥感影像分析法 基本原理:利用多个传感器同时获得的多光谱影像,根据每 一个传感器分别对应于可见光谱与红外光谱中某一特定波段的光辐射,不同波段的影像 有不同的解译地面景物的功能,从而判释出居住区。 土地利用密度法 基本原理:在城市,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具有不
27、同的人口容量,因而 人口密度不同,利用这一原理课估算人口。 7,城市人口预测的几种模型 一元线性回归法人口自然增长法指数函数法幂函数法多元回归模型法马尔萨 斯人口增长模型Logistic 人口预测模型 还有宋建人口预测模型 指数平滑法 BP 神经网络模型 GM(1,1)灰色模型法 8,人口转变理论 人口转变是指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 (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曾长率)的过渡。 人口转变理论: 法国人口学家兰迪的“3 个序列”第一序列即原始阶段;第二序列即中间过渡阶段;第三序列即 现代阶段。 美国人口学家诺特斯特 3 个阶段“高低高”阶段
28、;过度阶段;“低低低”阶段。 经济学家汤普逊 3 个阶段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 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和出 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 三 论述 1, 试论述中国目前的老龄化问题 中国老龄化现状决定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地区经济文 化差异大等国情不同于其他国家。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老年绝对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明 显快于发达国家、老龄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地区之间老龄化状态差别较大。计划生育 政策是我国人口老龄话过快的主要原因。 人口老龄化影响就业结构的变化,冲击经济发展。2.人口老龄化会引起产业结构、消费 结构的变化,虫儿影响我国经济发展。3.老龄话问题提高
29、了社会负担的系数(劳动人口与被 抚养人口的比例) 【一是现行养老保障体系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 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 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造成在本已较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下, 养老金缴费者急剧减少和领取者大量增多, 养 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支付压力逐年加大。养老负 担急剧加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 面窄, 只在城镇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 绝大多数农村老龄人口还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因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医
30、疗保障体制不适应老年群体迅猛增加的要求。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的主体, 据统计,60 岁以上老人余寿中约有 23 时间为带病期。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 布不均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小,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个人负担费用上涨过快。老年人口 总量的迅速增长,对医疗资源的消费和占用越来越大,而支付能力有限,这将给我国医疗保 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 三是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不适应老年人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不断增多的高龄、病残、独 居老人。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约有 3250 万老人需要不同形 式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但社会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的总数只有 084,而发达国家约为 7。这表明,我国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加强。 四是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要求。 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 企业退休人员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 ,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都将进入社区,对其实行 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已成必然。 这就要求社区承担起健全老年工作机制、 培育和发展老年群众 组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老年活动项目、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老年人参 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等任务,迫切要求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但我国的社区建设 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社区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 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都亟待快速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