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700-765),字达夫,沧州渤海(今河北沧县)人。二十岁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在梁宋一带过了十几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曾任封丘尉,安禄山之乱发生,他被拜为左拾遗,转监察御史,官至淮南、剑南西川节度使,最后任散骑常侍,死于长安。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雄浑悲壮”、“风骨凛然”是他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 蓟中作一名送兵还作,是诗人于天宝十载(751)以封丘尉身份送兵到北部边境后回程途中在蓟中所写。蓟中,指蓟城,故址在今河北卢沟桥北。 蓟中作 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注意三点:字音、断句、语气感情 1、请找出诗中写了哪些主要意象?2、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请找出诗中写了哪些主要意象?明确:沙漠、塞垣、边城、黄云2、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一幅边塞寒苦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暗淡无光的景象。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