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 9 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1 (2015四川文综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的说法与题干所要表达的思想毫无关系,故 A 项错误;题干中卡莱尔所发出的感叹并不是要描述社会财富激增的社会现象,而是想表达社会财富急增之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故 B 项错
2、误;题干并不能表现出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对立现象,故 C 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卡莱尔所提到的“整个国家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这句话可知其想表达出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却逐渐缺失的观点,故 D 项正确。【答案】D2 (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2)17 世纪 60 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 18 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故 A项错误;中
3、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 B 项错误;随着 18 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 C 项错误;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变化,故 D 项正确。【答案】D3 (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3)由表 1 可以推知,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表 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2 -比例 78% 74%
4、72%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从表 1 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 1 不符,故 A 项错误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 B 项正确;从表 1 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故 C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表 1 内容
5、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B4 (2015浙江文综21)下图是美国 18211920 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美国历史上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向美洲移民是必然,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39 至 1945 年) ,不符合题干时间,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在欧洲战场,美国不受影响,- 3 -因而很多欧洲人为躲
6、避战火而移民到美国,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为了开辟市场,向美洲移民,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5 (2015山东文综40) (16 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 1740 年, “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 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材料二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摘目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章
7、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 议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 义时代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版)第一编 1500 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年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 年(一)优势的基础第十章 科学革命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一、政治革命的格局二、英国革命三、启蒙运动四、美国革命五、法国革命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 年
8、版)(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6 分)(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 4 -“优势地位”的。 (6 分)【考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3)史学理论史学观念(全球史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可得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据材料一“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 ”可得出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3)依据材料二中“第一编 1
9、500 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年;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 1914 年”可以看出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结合材料二中“(一)优势的基础”可以看出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答案】 (1)贡献: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6分)(3)说明: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
10、步确立的。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 ,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 (6 分)6 (2015天津文综13) (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34 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 ,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
11、礼仪之争透析(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 (6 分)材料二 1901 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 5 -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2)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6 分)【考点】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天朝上国自居;第一次工业
12、革命(2)八国联军侵华;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 (1)第一小问内容,由材料一中“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可以概括出双方争执的内容主要为座位次序;第二小问心态,由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第三小问背景,根据所学知识,此时英国刚刚进行完第一次工业革命。(2)第一小问地位,由材料二中“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 ,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处于屈辱的服从地位;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这个时期的世界背景来看,即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其影响的角度来考虑。【答案】 (1)内容: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 。 (2 分)心态:以天朝上国自居。 (2 分)背
13、景 :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 (2 分)(2)地位:屈辱的服从地位。 (2 分)原因:19 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木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分)7 (2015安徽文综37) (30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在 1619 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 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剥削者。表 2 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表 2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6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
14、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材料三 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损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类。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8分)(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 (12 分)【考点】 (1)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3)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1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解析】 (1)依据材料一“1619 世纪中叶”这一时间限定,参照“表 2”中所给事件,可以看出“重大事件”主要是英国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和工业革命时期在经济发展、殖民扩张方面的表现,分析出这个线索之后,结合所学知识,第一小问大事,可以补充“无敌舰队“之战、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18 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等等;第二小问理由,分别从开始确立海上霸权、开始工业革命、推动”蒸汽时代- 7 -“到来、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等方面归纳。(3)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从英国侧重殖民方式和直接的经济入侵、美国侧重利用优势经济资源以相对和平的方式进行发
16、展;第二小问启示,可以从经济发展中心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变化、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国家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的关系等角度分别归纳。【答案】 (1)大事:1588 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 (2 分)理由: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有利于其海外扩张; (2 分)大事:1785 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2 分)理由: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 (2 分)(3)不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和不平等贸易,在 19 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4 分)美国:利用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谈判协商,在二战后的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4
17、 分)启示: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世界经济日益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 利益,追求互利共赢。 (4 分)8 (2015北京文综37) (36 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材料二 16 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 18 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 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12 分)【考点】 (2)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
18、;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析】 (2)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其中的历史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政治方面,英国通过殖民确立了世界政治优势;二战后,使用英语的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二 战后,使用英语的美国也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导者。文化上,英语文化随着殖民者的铁骑扩展到全球,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强化了英语的国际语言地位。【答案】 (2)原因:英国由单一民族语言演变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近代以来英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8 -政治:英国通过殖民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政治优势。二战后,美
19、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技术和经济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成为“世界工厂” 。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主导者。文化:英语文化首先在英属殖民地传播,并逐渐扩展到全球。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强化了英语文化的优势地位。 (12 分)9 (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1)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
20、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考点】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如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内容,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
21、可。【答案】评分说明:论证 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一等(129 分)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二等(85 分)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世界近 现代史史实予以说- 9 -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 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 40 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22、。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10 (2015江苏单科23) (15 分)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 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李庆余
23、美国现代化道路材料三 1921 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 15 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杜君立历史的细节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4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2 分)- 10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
24、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 (9 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考点】 (1)两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3)两次工业革命【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 “到 1914 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并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分析,得出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 、 “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得出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据材料一“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
25、 、 “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得出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据材料一“1914 年”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2)据材料二中“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得出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 ,据材料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得出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3)结合所学,从大机器生产的人性、非人性或兼而有之等角度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如据材料一中“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据材料二“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 ,据材料三“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
26、”等得出大机器生产的人性,如据材料三“15 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得出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答案】 (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2 分)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2 分)(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 。 (1 分)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1 分)(3)略。 (9 分)11 (2015广东文综39) (27 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1819 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