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研究和阐述在临床如何应用针灸的方法治疗疾病的一门课程。是对中西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临床各科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运用中西医知识诊察疾病,以获取病情资料,针灸治疗学,以中医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为特色,对于各种不同的症候进行分析归纳,明确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机及标本缓急。,以经络腧穴学和刺灸学知识确定针灸处方(穴位和针灸方法),或补、或泻、或平补平泻、或补泻兼施),,通经络,行气血,调脏腑,和阴阳,针灸治疗学,总论,各论,针灸治疗原则,针灸治疗作用,针灸处方,特定穴的临床运用,头面躯体痛症,内科病症,妇儿科病症,皮外伤科病症,五官科病症,急症,其他,针灸治疗原则,教学目标:
2、,掌握: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熟悉:三因治宜,是根据八纲的理论,结合疾病的病位、病性,确定治疗大法的基础。 即用针法,还是用灸法,或是针灸并用;用补法,还是用泻法,或是补泻兼施。灵枢官能:“用针之服,必有法则。”,概述:,针,灸,天枢: 针刺活血化瘀,适用于治疗胃肠瘀血、痛经、闭经; 艾灸益气止血,适用于治疗胃肠出血、月经过多、崩漏。关元、肾俞、带脉、三阴交四穴: 针刺清下焦、利湿热,用于治疗赤带; 艾灸温下焦、祛寒湿,用于治疗白带。补泻手法的不同,治疗效果也不相同: 补合谷、泻复溜可以发汗;反之,泻合谷、补复溜则可以止汗。 补照海、泻申脉治疗失眠;反之,泻照海、补申脉却治疗嗜睡。,素问
3、 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指正气不足,“实” 指邪气有余。灵枢 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灵枢 九针十二原:“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 。,一、补虚泻实,虚则补之、虚则实之:针对虚证的治疗原则;盛则泻之、邪盛则虚之:针对实证的治疗原则。,补虚扶助正气 泻实祛除病邪,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灵枢九针十二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虚则补之”、“虚则实之”:是指虚证的治疗原则是用补法,适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弱性病证。,(一)虚则补之:,肢软无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肌肉萎缩,便溏,尿频或
4、遗尿,以及身体素虚、大病久病后气血亏损等。,补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选用偏补的穴位:对五脏虚证多用背俞穴和原穴,也可用五输穴的生克补泻法选取相应的穴位 二是针灸方法的选择:针和灸皆可补可泻,但灸法偏于助阳,针刺放血偏于泻。 三是针灸手法的选择:虚证当用补法:偏于阳虚、气虚,针用补法加灸;血虚针用补法,也可用灸,但阴虚一般不宜用灸法;阴阳两虚则灸补为上,如灵枢官能所言:“阴阳皆虚,火自当之。”达到振奋脏腑的功能,促进气血的化生、益气养血、强身健体的目的。 此外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针灸并非万能,六部脉小、阴阳气血皆不足的病症,当首先用甘味药物补益
5、。,“陷下”: 一是指脉象。灵枢九针十二原:“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其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 灵枢禁服:“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此之“陷下”主要指脉象沉伏。唐王冰注曰:“脉虚气少,故陷下也”。明张介宾注曰:“沉伏不起也” 。故脉之“陷下”主要见于血寒或气虚之证。 二是指脏器。灵枢经脉说:“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是说实证相应的脏器可见隆起,虚证相应的脏器出现下陷。,(二)陷下则灸之,“陷下则灸之”:本意是说对脉象沉伏不起,或脏器有下陷者皆宜用灸法。,灸法,脾气虚,肾气虚,元气不足,胃肠下垂,肾下垂,凹陷及虚软(气海、关元),“陷下则灸之”,属于虚则补之
6、的范畴。陷下即气虚下陷,也就是说气虚下陷的治疗原则是以灸治为主。,“盛则泻之”、 “满则泻之”、“邪盛则虚之”都是泻损邪气的意思,可统称为“实则泻之”。即实证的治疗原则是用泻法。,(三)实则泻之,正气未衰,高热、中暑、昏迷、惊厥、痉挛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痛等实热病证,大椎、合谷、太冲、委中、水沟、十宣、十二井穴,针用泻法,或点刺出血,清泻实热,本虚而标实正气已衰退,先行补虚而后泻实,臌胀病,一味泻实或单纯补虚,虚实同治攻补兼施,例如:,一是针灸方法的选择:一般多针少灸,或不灸,除毫针外,三棱针、皮肤针也较为常用。 二是针刺补泻手法的选择:实证当用泻法。灵枢寿夭刚柔说:“有刺营者,有刺卫者刺营者
7、出血,刺卫者出气。”所以对病在卫分的实证多用毫针浅刺出气,对病在营血的实证则必须刺后出血,以泻血分之邪。 三是选用偏泻的穴位:多选用四肢末端和头颈部的穴位,如十二井穴、十宣、水沟、耳尖、太阳等。,泻法应注意以下几点:,素问针解篇:“宛陈则除之,是出恶血也。”王冰注云:“宛,积也;陈,久也;除,去也。言络脉之中血积而久者,针刺而除去之也。”指出由络脉瘀阻而引起的病证,应以点刺出血,属于“实者泻之”的范畴。,(四)宛陈则除之,闪挫扭伤毒虫咬伤,肌肤红肿热痛、青紫肿胀,三棱针点刺出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病情较重者,可以施行点刺出血后加拔火罐,适用于病久入络,及跌仆损伤、毒蛇咬伤、丹毒、腱鞘囊肿、小儿
8、疳疾等病症。,一是针具的选择:一般多用三棱针或皮肤针,也可刺血后加拔罐。 二是穴位的选择:一般多选局部络脉瘀阻处或反应点,及尺泽、委中、十二井、十宣等,如治疗痹证日久入络者,灵枢寿夭刚柔:“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再如痔疮,可挑刺腰骶部的反应点出血。,运用刺血法应注意以下几点:,“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并非病证本身无虚实可言,而是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甚明显或虚实兼而有之。 病变脏腑、经脉本身一时性的气血紊乱,而不涉及其他脏腑、经脉,属本经自病。,(五)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灵枢禁服:“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经刺。” 难经六十九难:“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
9、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治 按本经循经取穴,以原穴和五输穴最为适宜。 当针下得气后,再行均匀地提插捻转(即“平补平泻”)手法,使本经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一是如何辨病在本经:内经记载对比人迎脉、寸口脉大小的不同,来辨别病在何经的方法已较少使用,但仍有深入研究的价值。现在临床一般根据经脉的循行及“是主是动所生病”来判定病在何经。 二是针刺补泻手法的选择:一般用平补平泻法。 三是穴位的选取:一般以五输穴和原穴最为常用。,注意以下几点:,补虚泻实既是针灸治疗原则,又是针灸治病的重要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无实实,无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为甚病。”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补泻反则病益笃
10、。”都明确指出补泻不可误用,勿犯虚虚实实之戒。对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之证,针灸应补泻兼施。,总结:,灵枢经脉:“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是针对热性病证和寒性病证制定的清热、温寒的治疗原则。,二、清热与温寒,清,以寒治热,温,以热治寒,正治,灵枢 经脉:“热则疾之。”灵枢 九针十二原进一步解释说:“刺诸热者,如以手汤。”,(一)热则疾之,风热感冒,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浅刺疾出,清热解表,伴有咽喉肿痛,三棱针少商穴点刺出血,加强泻热、消肿、止痛,灵枢 经脉:“寒则留之。”灵枢 九针十二原:“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二)寒则(温之)留之,阳虚或寒盛针刺不易得气,留针候气,加艾施灸,助阳散寒,适用
11、于风寒湿痹为患的肌肉、关节疼痛。,若寒邪在里,凝滞脏腑,则针刺应深而久留,或配合施行“烧山火”复式针刺手法,或加用艾灸,以温针法最为适宜。,寒邪在表,留于经络者,艾灸施治最为相宜。,在临床上热证与寒证的表现往往是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如有表热里寒或表寒里热,有上热下寒或下热上寒等,所以温热清寒的治则应灵活掌握。 若寒热相间,当温清并用。 如素体阳虚又外感风热之证既有发热、咽喉肿痛等风热表证,又有脘腹冷痛、大便泄泻等里寒证。 外清手太阴、阳明表热毫针浅刺曲池、合谷、列缺、外关、大椎 内温足太阴、阳明之寒足三里、中脘等穴,针用补法或用灸法。,针灸治病要分标本主次、轻重缓急。治病分标本缓急,就是要抓
12、主要矛盾。 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表示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以及病变过程中正邪矛盾双方的主次关系。,三、治标与治本,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病有盛衰,治有缓急。”对于任何一种病证,是先治标,还是先治本,还是标本同治,要根据病证的轻重缓急而定。 一般情况下,本是主要矛盾,治病当先治本;若标急于本,当先治标。 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说:“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说明如能灵活运用标本理论知道针灸临床,就不会贻误病情。,灵枢标本曰:“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大小便不利,治其标。” 如: 高热抽搐者,先以大椎、水沟、四关等穴退热止痉,再从本论治。 肺结核咯血者,应取
13、鱼际、孔最、膈俞等穴以止血为先,血止后再以多方多法治其本。,(一)急则治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在一般病势不急的情况下,病在内者治其内,病在外者治其外,正气虚者固其本,邪气盛者祛其邪。 “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治其病因,症状可解;治其先病,后病可除。,(二)缓则治本,脾肾阳虚五更泄泻,灸气海、关元、命门、肾俞、脾俞,温补脾肾之阳,女性脾胃虚弱伴月经量少、色淡,月经周期正常,脾胃虚弱为本,月经症状为标,取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公孙,补益脾胃,(三)标本同治,四、三因制宜,(一)因人制宜,如妇人以血为用,在治疗妇人病时要多考虑调理冲脉(血海)、任脉等。如体质虚弱、皮肤薄嫩、对
14、针灸较敏感者,针刺手法宜轻;体质强壮、皮肤粗厚、针感较迟钝者,针刺手法可重些。正如灵枢逆顺肥瘦所言:“体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如:在寒冷的地区,治疗多用温灸,而且应用壮数较多;在温热地区,应用灸法较少。,(二)因地制宜,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难经七十难:“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
15、取之。”,(三)因时制宜,精神疾患多在春季发作,故应在春季之前进行治疗;乳腺增生患者常在经前乳房胀痛较重,治疗也应在经前1周开始;针治疟疾则应“先发如食倾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例如: 头痛和目赤肿痛多与肝火上炎有关,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多因心和小肠有火造成,脱肛、子宫脱垂皆由中气不足引起。,五、局部与整体,标幽赋:“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才不会出现头痛仅医头、脚痛仅医脚的片面倾向。,(一)局部治疗,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二)整体治疗,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和俞募穴,治疗局部和邻近病变,治疗头面、躯干、脏腑等全身的病变,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百会气海关元,(三)局部与整体同治,(一)同病异治,六、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二)异病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