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74859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暑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4*248 分)1 “一般古希腊城邦的行政官员都是义务职,他们也并不组成为某个行政首脑统一领导之下的政府 ,乃至也不形成对有关首脑的依属关系。 ”这是由于古希腊( )A建立了完整的权力监督机制 B公民大会拥有最高决策权力C行政官员内部矛盾冲突频繁 D实行了行政机关权力平衡制2雅典城邦曾经历了库隆暴动和庇色斯特拉托及其子的长期僭主统治,为防范僭主制,保护公民自由权利,克利斯提尼( )A将 400 人议事会扩至 500 人 B按地区原则划分基层组织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设“十将军委员会”统帅全军3在雅典城邦时期,人们认为抽签的结果是神意的表达,他们对神意怀有敬

2、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由此可知雅典( )A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 B直接民主制度排斥人文主义C文化传统深刻影响政治生活 D民主实质上是多数人的暴政4公元前 478 年,为对抗波斯人,希腊各邦以雅典为首建立起“提洛同盟” 。同盟各邦缴纳一定数量的贡金用于战备,结果这些迫不得已献出的贡金却为雅典一邦据为己有,把城市粉饰的金碧辉煌。希腊感到受了奇耻大辱,认为正遭到暴君的独裁统治。这说明( )A希腊各邦对外一致 B雅典对内实行民主C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D城邦利益高于一切5 十二铜表法又称“十二铜版法”或“十二表法” ,包括下列“约法十

3、二章”:由此可见, 十二铜表法( )A与习惯法完全一致 B强调人人平等原则C只规定了诉讼程序 D涉及内容广泛全面6恩格斯曾指出,(那时)罗马各行省的社会关系愈益接近首都和意大利的社会关系。极复杂的成分和民族凑合起来的居民分裂为简单的三个阶级:富人,没有财产的自由人,最后是广大的群众奴隶。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 B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C罗马法发展为万民法 D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7 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公正至上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确

4、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权力滥用8罗马法嫁资制度规定:“既不能忽略对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者妻子的父亲、丈夫的权益的保护,又须侧重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妇女的权益。 ”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A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B强调对男女平等的追求C优先保护妇女的权益 D蕴含着公平正义的理念9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指出: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凡是皇帝的批复中的命令,在审理案件时的裁决,在诏令中的规定,当然都是法律,所有这些统称宪令。由于它们是普遍的,无疑地对于一切人都有约束力。材料信息反映了罗马( )A法官按照皇帝的批复审理案件 B君主权力的逐渐加强C法官判案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 D法律形成了完整体系101

5、840 年改革后的英国议会最终以 271 票对 262 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借此有人认为“1832 年英国的议会改革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催化剂” ,此人得出上述结论是因为 1832 年议会改革( )A在对华作战问题上议会达成一致意见 B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席位C使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普选权 D大大提高了英国国王的权力11据史料记载,美国有一段时期货币贬值,在许多地方几乎不能流通,公共信用降到极点。政府当时无法获得资源,军队人员不足,难以为军队提供给养,整个国家体制严重失序。导致该情形出现的原因是( )A邦联体制导致中央权力弱小 B胡佛政府推行自由

6、放任政策C经济大危机扩展到各个领域 D “分权制衡”降低行政效率12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宪法修正案在获得国会或者全国性修宪会议的通过后,还需要获得四分之三以上的州的批准方能生效。这体现了( )A人民主权原则 B权力制衡原则C民主共和原则 D州权至上原则13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当政时,一方面推出反社会主义政党法,另一方面也加紧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立法工作。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A福利国家初现雏形 B两党政治逐渐成形C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D民主政治日益完善14富兰克林在制宪会议上说:“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 ”

7、这体现了( )A公平原则 B自由精神C妥协精神 D民主原则15英国史学家彼得在德国天才中写道:“德意志帝国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工业、科学与思想领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贵族与军事领袖,而他们的首领正是皇帝本人。 ”以下推断符合当时德国史实的是( )A帝国宪法规定的选举制没有实行 B帝国宪法没有赋予议会立法权C在政治体制上仍然是君主专制 D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的错位现象16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

8、想意在( )A使国家制度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B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C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目标D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17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中的民族革命。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 )A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B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18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

9、体”时代的到来。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符号,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影响了 20 世纪的世界格局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C大大推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191947 年,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做出了一系列承诺,包括放松价格管制、平衡政府预算、保持金融稳定、保持汇率在合理水平、降低和消除配额和其他贸易管制。这些承诺( )A加速了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B有助于市场化机制的运转C推动了西欧国家经济腾飞 D有利于美国控制整个欧洲20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出现过五波美国衰落论的浪潮。第一波源自 1957 年苏联卫星上天所引发的震撼

10、,美国人感到被苏联甩在后面的危险。第二波发生在 1960 年至 1970 年,美国陷入越战的泥潭第四波开始于日本的强劲崛起。到了 2012 年,衰落论出现了第五次浪潮。这说明( )A美国衰落是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必然条件 B反对霸权主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C美苏冷战和军备竞赛加速了美国的衰落 D战后美国霸主地位一直受到各方挑战21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肯尼思华尔兹在其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认为,美苏均势格局的出现不仅是因为世界上出现了两个实力大致均等的集团,更是因为在这两个集团中分别存在着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盟主对阵营的维护和体系成员的控制。在此,肯尼思华尔兹主要强调( )A美苏均势格局中存在着不均势 B

11、美苏为争霸而展开激烈斗争C美苏均势格局稳定了世界秩序 D两极格局中充斥着强权政治22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此时英联邦对英国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这表明( )A英国迫切靠拢欧共体的愿望 B法国借助欧共体牵制英国C英国放弃了传统均势政策 D欧洲一体化影响不断扩大231949 年联邦德国建立后,在与苏联以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中奉行强硬的政策。1969年社会民主党执政后,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 。西德对外政策的转变( )A受美苏冷战重心转移的影响 B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

12、分化C受苏联对外政策调整的制约 D体现出两极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242016 年 9 月,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有专家指出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G20)将取代七国集团首脑会议(G7) 。这表明( )A二十国集团成为新的世界领袖 B发达国家经济总量逐渐下降C全球治理需发挥新兴国家作用 D国际政治格局发生质的变化二、非选择题(25+12+1552 分)25 (25 分)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对考查当代全球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有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1947 年 6 月 5 日 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 经济计划。6 月底 7 月初

13、 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 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7 月 9 日 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 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 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8 月 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 双边贸易协定。9 月 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1948 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 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 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 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 签订双边协定。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 等编制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

14、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 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 菲利普 费尔世界:一部历史(1)欧美国家围绕“马歇尔计划”产生了诸多矛盾。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的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对 19471948 年,围绕“马歇尔计划”的诸多矛盾发展的主要结果进行归纳概括。 (13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15、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12 分)26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机构和框架,而只是变 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 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 变 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摘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7.(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

16、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特 别是进攻上海、华中和华南等地区,直接损害和严重威胁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在 华的经济利益和地位。面对日本的严重挑战,美国有一部分人主张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进行反击 ;另一部分人,由于同日本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并受孤立主义影响,竭力反对制裁日本。虽然英日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不断加深,但因受日益紧张的欧洲局势的牵制,英国在远东的实力和地位不断下降,在 处理对日关系中,不得不更多地仰仗美国。英国首相 张伯伦宣布,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英国决不对日本进行制裁。法国 则因国内政局 动荡,又忙于西班牙内战,无力顾及远东,因此它的对华政策是跟随英美。在上述背景之下,美、英、法等西

17、方国家 继续采取利己主义的两面手法。摘编自国际关系史第五卷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英、法三国的对日政策及原因。 (8 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对日政策的影响。 (7 分)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历史卷答案一、选择题(24*2=48 分)BBCDA BADDB ACABA BBCDD CCBC1.解析:选 B 据材料“春秋以前, 天被尊为最高神,是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春秋时期,祭神祀鬼虽仍是 国之大事 ,而 天之 爱民甚矣 ”可知由春秋以前尊崇鬼神到春秋时期专注人事,这 是因为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经济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宗法分封制破坏,人们更多关注社会现实,

18、政治演 变发展了天人关系,故 B 项正确。2.解析:选 B 材料中“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阐述的是西周分封制,故 B 项正确。3.解析:选 C “宪圣成王,左右绶刚鲧,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尹亿疆”内容里追忆了先王的功劳,同时“ 勔尹亿疆”则是肯定其在守卫疆土方面的作用,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体现的是宗法制,故 A 项错误, C 项正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强调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不涉及对边疆的守卫,故 B 项错误;“祖宗圣人,百世不迁 ”体现的是宗法制,故 D 项错误 。4.解析:选 D 材料中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使用 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反

19、映出西周分封制( 礼乐 制度) 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故 D 项正确。5.解析:选 A 皇帝的诏令必须通过御史大夫才能到达丞相手中,而丞相也必须经由御史大夫才能与皇帝取得联系,作为皇帝与丞相之间政令沟通的必由环节,这本身就是对相权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故 A 项正确。6. 解析:选 B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其中尚 书省始于 东汉时的尚书台,与中 书省和门下省原来都是皇帝的秘书侍从机构,主要是为了限制宰相的权力,发展到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符合材料“ 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 ,故 B 项正确。7.解析:选 A 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出现那种“事难画一,缓急不辨”局面,

20、究其原因就是“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导致的权力过于分散,故 A 项正确;明太祖罢丞相导致的是行政效率的低下而非提高,故 B 项错误;明朝罢 丞相之后出现的是专制皇权而非中央集权的加强,故 C 项错误 ;明朝废丞相后确实出现 君权空前强化的局面,但这在材料中却并没有相关的提及,故 D 项错误。8.解析:选 D 办事效率高在题目中并未体现,故 A 项错误;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不符合 题意,故 B 项错误;军机 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有 权力,但来自于君主的个人意愿,故 C 项错误;军机处的设 立和运行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强化,也符合材料主旨,故 D 项正确。9.解析:选 D 辛丑条约

21、的签约双方分别为中国和英、法、美、日等国,符合“各使”的情况,在谈判桌上的清王朝已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故 D 项正确。10.解析:选 B 三幅图片中当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也没有体现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 A 项错误;三幅图片都反映出面对西方列强入侵,晚清政府直接抵抗或者通过军事改革来实现自强,体现出统治阶级自救运动的不懈探索,故 B项正确;虎门销烟与晚清中国军事现代化无关,故 C 项错误;三幅图片的事件都没有民众广泛参与,故 D 项错误。11.解析:选 A 根据题目中“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体现了落后性, 资政新篇的第三、四部分内容体现了先进性,故

22、A 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反对对象是清王朝, 题目中并未体现这点,革命性不妥,故 B 项错误;其空想性体现在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上,故 C 项错误;资 政新篇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具备先进性,故 D 项错误。12.解析:选 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是伍廷芳的均势外交思想,均势外交是伍廷芳外交实践中积极实行的外交策略,他主张对外主动开放通商,主动利用美国“门户开放”政策,以争取在中国保持均势局面, 谋求民族利益,而不是竭力满足列强寻求市场的需要,故 A、B 两项错误,C 项正确;站在国际视野上阐释外交政策是对材料的重复,体现不出目的,故 D 项错误 。13.解析:选 A 材料中“晚清二十年”指 1

23、8921912 年, “通过和平手段改朝换代,移交政权”指的是清帝颁布诏书,宣布退位,标志着清政府的灭亡, 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转移,故 A 项正确;光 绪皇帝 亲政不符合材料中“改朝 换代” ,故 B 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是在武昌起义之后清政府土崩瓦解的背景下建立的,不符合“和平手段” ,故 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在 1949 年,是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结果,不符合“和平手段” ,故 D 项错误。14.解析:选 B 材料“民国来了” ,反映出清政府已经灭亡,故 A 项错误;由材料中的“民国” “总统” “内阁” “皇帝”等信息可知,隐含地刻画了民国时期各种势力的斗

24、争,主要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故 B 项正确;袁世凯 窃取革命果实,只是民国 时期专制的表现之一,故 C 项错误;材料 强调民国时期的政治斗争,与英雄人物的 历史作用无关,故D 项错误。15.解析:选 A 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且自此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故 A 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非整个封建制度,故 B 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 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C 项错误;改朝换代只是表象,且多用于封建社会,不能说 是主要意义,故 D 项错误。16.解析:选 B 据材料“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所以组织政治罢工以

25、树立武装暴动的中心力量,是准备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的主要策略”可得当时中共中央决议是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唯一正确路线,故 B 项正确。17.解析:选 B 19271937 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故 A 项错误;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改 变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政策,实行“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措施, 调动 富农、地主抗日的 积极性,故 B 项正确;宣传中共社会经济政策不是材料措施的主要作用,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土地政策的调整,没有涉及增加物资 ,打破日 军经济封锁的内容,故 D 项错误。18. 解析:选 C 材料反映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大力

26、加强对中国的援助,主要原因是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大部分的兵力,有力地支持了美国的太平洋战场。19.解析:选 D 根据材料“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 尔执行鲶鱼行动 ,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可知,南京谈判破裂而引起的国共关系紧张和一触即发的内战,这些都引发了美国的高度关注并对中共给予了有限的支持和帮助,故 D 项正确。20.解析:选 D 材料中没有提及 1954 年宪法制定时的国际形势,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的宪法有一些是资本主义宪法,故 B 项错误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五四宪法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

27、验,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不合题意,故 C 项错误, D 项正确。21.解析:选 C 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故 A 项错误;1949 年 9 月,第一届政治 协商会议的召开,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 B 项错误;1954 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故 C 项正确;2011 年 3 月 10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故 D 项错误。22.解析:选 C 单单实现自身独立的印度并不能代表整个亚洲地区的实际情况,故A 项错误;日内瓦会议仍然主

28、要是由世界五大国支配的,且其中依然存在着很强的霸权主义色彩,故 B 项错误;召开于 1955 年的万隆会议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与的亚非会议,为实现亚非人民的自我决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故 C 项正确;不结盟运动正式兴起于 1961 年,它所针对的并不仅是亚洲,而是一 场 世界范围内的不结盟的运动,故 D 项错误。23.解析:选 B “求同存异”是在 1955 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新中国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状况,所以提出了材料中的观点,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

29、与“一边倒”不符,故 C 项错误;中苏关系逐渐恶化是 50 年代中后期,故 D 项错误 。24.解析:选 C 中加建交取决于国家的利益, C 项符合题意。A 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1972 年,中美关系 缓和后才出 现欧美对华政策的变化,B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改革开放后,意识形态对抗才逐渐淡化,D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25.解析:第(1)问,中国设立两个抗日纪念日,一方面是彰显对广大革命先烈的缅怀;另一方面则是以史为鉴,警示国人要珍惜并维护和平,同时还要对近年来日本极右翼势力的沉渣泛起保持高度警惕。第(2)问,从对抗日战争的“研究主旨”和“两个战场的地位”去分析变化;从政治、 经济、外交等方面分析 阐 述近代中国在抗战期间积累的现代化新因素。答案:(1)目的: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