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登封实验高中高二年级必修三一、二单元试题1 淮南子载:“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其寓意主要体现了A道家的“无为”思想 B法家的 “变革”主张C墨家的“ 节用”倡议 D儒家的“礼制”要求2战国时期,荀子宣扬“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南面而听天下,生民制属莫不振动服从以化顺之” 。庄子也主张“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 。这反映了当时A道家放弃了任性无为 B重建社会秩序的诉求C君主专制成社会共识 D儒家与道家趋于合一3从汉朝起,历年二千,儒学成为中
2、国文化的基干。其间或兴或衰,却没有一个学派或宗教,能夺取它的正统地位。儒学的不败原因有A严格拥护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B其它学派缺乏特长C统治者历来尊重儒学 D儒道佛鼎立,儒守中立4董仲舒说:“事应顺于名,名应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他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他提出的这一理论A使民间封建迷信思想氛围更为浓厚 B促使汉武帝在全国大力推行神学教育C鼓励人们遵从道家提倡的顺其自然 D便于汉武帝假借“天”来巩固统治5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从汉至唐, 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 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
3、” ,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民本思想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6宋代叶梦得在石林家训治生要略中提到:“人之为人,生而已矣。人不治生,是苦其生也,是拂其生也。 ”将家训文化提升到治生思想的高度。以下对宋代家训文化发展的原因探究具有说服力的是A宗法“家国同治”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B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统一要求超越前代C社会发展推动士人阶层认识自我的结果D治家思想受时代风尚的影响发生新转型7朱熹朱子语类中讲:“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先已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 、 “直
4、待有了君臣父子,却旋将这道理入在里面” 。以下解释忠实于材料原意的是A理是万物之源,存在于人的心中 B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与天地同理C格物致知是认识天理的必由之路 D天理与人心本质上没有根本区别8朱熹说:“千五百年之间,正坐为此,所以只是架漏牵补过了时日。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 ”朱熹此语的主要目的是A复兴分封制和宗法制 B重建儒家信仰以实现政治清明2C强调士大夫的道德修养 D倡导建立书院以推进学术自由9宋元之际的理学家许衡曾于途中饥渴难当,遇一棵结满果实的梨树,同伴争相摘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劝他取食,他却答曰:“非吾之所有,取之不义。”同伴进
5、而劝解道:四周房倒屋塌,梨主已不复存在。许衡则说:“梨虽无主,难道我自己的心也没有主吗?”这反映了A理学制约了人的追求 B理学家追求孔颜之乐C心学激励人积极上进 D不容动摇的道德信念10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 ,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 “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C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 D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11下列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中不正确的是 A 梭伦颁布解负令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针对着农民面临的债务纠纷 B 亚里士多德倡导中道 孔子推崇中庸
6、理性是人们生活实践的准绳? C 两宋以来,城市商品经济繁荣;意大利等地的工商业城市兴起 资本主义萌芽成为时代主流 D 明清时不拘成法、风格奇特的画家群体出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开创艺术新时代 打破传统桎梏,创造多彩成就 12李贽承认个人私欲, “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 “天尽世道以交” ,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B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C封建专制统治己走向衰落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萌发13明末清初,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个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的活跃局面。以下对这一时期思想家的主张及评价正确的是
7、 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挑战了正统理学 黄宗羲主张建立“天下之法”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君权 顾炎武“众治”主张实质是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王夫之的“循天下之公”标志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顶峰A B C D14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可以推断A追求神仙成为士人普遍风气 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C尼姑社会地位已经高于道士 D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15某一时期社会思潮认为“人
8、与动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这样的:禽兽在很大程度上为感官所驱动,很少考虑过去或未来,只是为眼前而活着;但是人却看到万物的原因,理解原因和结果的相互性质,作出类推,因而很容易审视其一生的整个过程,为生活的行动做必要的准备。 ”该思潮最有可能是3A斯多亚学派倡导的理性 B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C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 ” D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16公元前 5 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 4 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
9、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17 论真理中记载了普罗泰戈拉留传下来的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据此判断:普罗泰戈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A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B是否民主和强盛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18安提丰(公元前 426 年 公元前 373 年) 认为: “自然给予一切人以应有的补偿,这是人人都看得到的:所有的人也有能力获得这种补偿。在这些方面不可能像区分希腊人还是野蛮人一样作出区分,我们大家都用嘴和鼻子呼吸,用手
10、拿吃的东西。 ”这主要体现了A “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 B对人人平等的肯定C坚决捍卫自然规律与法则 D对人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视19下列对中外历史人物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观点 理解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此学说奠定了中国民主思想的基础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是基督教统治下人类意识的第一次 觉醒 C “认识你自己” 该思想成为 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 源头 D “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 该学派主张人人平等,要求废除奴隶 制度 20 “1317 世纪,意大利美第奇家族( 著名富有家族 )同一些伟大贵族家族一起推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
11、最著名的艺术赞助人。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都与之密不可分。这些有才华艺术家在其家族资助和庇护下,创造了大量的传世杰作。 ”结合所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B富有家族资助是文艺复兴兴起的因素之一C艺术家创作突出个性,充满浪漫主义风格D意大利文化艺术发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1以支持路德教的诸侯和信徒为一方,以罗马教廷及其追随者为另一方,德意志发生宗教内战。1555 年内战双方签订和约,路德教成为合法宗教。由此可见,马丁路德改革成功原因之一是A宣扬“因信称义” ,信徒众多 B符合了资产阶级的时代需求4C罗马教廷军事实力并不强大 D与封建王权实现了暂时
12、结盟22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 ,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 ,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chu)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 B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C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D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23 “(16 世纪以后 )新教徒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从通过理解自然发现上帝揭示给他们意图的职责,这好比他们身负通过阅读经文获取上帝意愿的知识的职责。”这说明新教伦理A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B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C颠覆了基督教神学 D促进了新兴君主国的形成24孟德斯鸠说:“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
13、教互相容忍。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 ”这段话A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C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25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这反映了先哲们A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 B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C反宗教的思想 D法制的思想26
14、有学者认为:“在康德那个时代,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从自然王国中发现真理,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千年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欧洲启蒙运动源于对宗教神权的“觉醒”B新文化运动旨在“背叛 ”封建纲常礼教C启蒙思想家因“觉醒” 与“背叛”的矛盾而求索D思想启蒙的历史蕴涵着“觉醒”与“背叛”的变奏27 “我们的时代是最幸福的时期,皇帝、国王、王子富有人情味地从他们令人敬畏的高位上走下来。宗教扯去了它牧师的外衣,直接以其神圣的本质出现。人与人之间的热爱和思想自由正在成为最高原则。 ”材料中“我们的时代”A
15、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 B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灵为中心C开启了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D设计了“理性王国”的政治构想28 “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以致有时某人的体力虽然比另一人强,或是脑力比另一人敏捷;但这一切总和加在一起,也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到使这人能要求获得人家不能像他一样要求的任何利益,因为就体力而论,最弱的人运用密谋或者与其他处在同一危险下的人联合起来,就能具有足够的力量来杀死最强的人。 ”霍布斯这段话A体现了人人平等 B凸显了社会契约C诠释了人民主权 D强调了智力作用29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来5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
16、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 ”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A知道应该怎样思考 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C自主开拓精神家园 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30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著作社会契约论中谈及民主制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一种神明的人民,他们便可以用民主制来治理。但那样一种十全十美的政府是不适于人类的。 ”他认为A真正的民主制从来就不曾有过,而且永远也不会有B人类能够建立一种十全十美的政府C政府应该用民主制来治理人类D遵循社会契约精神的政府是十全十美的政府31(24 分)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
17、,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材料二 明清(注:1368 1840 年) 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制度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
18、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三 1979 年到 1981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轨时期,中共从此告别频繁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的时代,集中致力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现代化目标。从这里开始,中国逐步放弃从苏联接受过来的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萧冬连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6 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欧洲在思想领域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 ,并结合史实论证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的观点
19、。(12 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概括新时期我国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所做的努力。(6 分)32(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 世纪末叶以后,一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6表示怀疑,甚至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优越性也提出异议。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好传来了中国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观念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
20、、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材料二 大约从 18 世纪中后期开始,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兰克(17951886)认为国人是永远静止的人民,因而他对英国以强权打开中国抱着一种欣赏与喝彩的态度。其他德国文化人也几乎都小觑中国,蔑视儒学, “孔夫子”在德文中竟然常被人们有意与“糊涂虫”谐音混用。英国散文家汤姆斯德昆西(17851859)在他的作品 一个服鸦片的英国人的自述 中则带着更加厌恶的口吻描述中国。他说:“我经常想,如果被迫离开英国而住到中国去,生活在中国的社会和景物里,我一定会发疯。 ”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
21、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7 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 18 世纪中后期开始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谈谈你对 17 世纪以来欧洲人的中国观所发生变化的看法。(8 分 )7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先自度其足”与“无为”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是典型的刻舟求剑的拘泥做法,不能随形势变化,故“市罢,遂不得履” ,故 B 项正确;材料中“郑人有且置履者” ,没有涉及买贵或买便宜的履,故 C 项
22、错误;材料中“吾忘持度”与“礼制”要求无关,故 D 项错误。2 【答案】B 【解析】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主张,不可能放弃,故 A 项错误;“天子者势位至尊生民制属莫不振动服从以化顺之”说明荀子主张民众应当顺从君主的统治, “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说明庄子主张服从君主对天下的统治,而君主要有德,由此体现出两者对重建社会秩序的述求,故 B 项正确;题干中只提到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主张,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共识,故 C 项错误;战国时期儒家和道家并未趋于合一,故 D 项错误。3 【答案】A 【解析】从西汉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两千多年不败的原因是:儒家思想不
23、断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和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是维护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工具,故 A 项正确;儒学也不断借鉴、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故 B 项错误;正是因为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而统治者才重视儒学,故 C 项错误;儒学在佛、道的冲击之下吸收佛、道发展为理学,与题意无关,故 D 项错误。4 【答案】D 【解析】董仲舒这一思想是针对加强君权提出的,与民间封建迷信无关,故 A 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推广的不是神学,故 B 项错误;董仲舒吸收了道家学说加以借鉴改造,形成了新儒学,不是道家,故 C 项错误;该理论把皇权与上天意志联系起来,加强了皇权的神秘色彩,增加了权威性,有利于
24、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故 D 项正确。5 【答案】C 【解析】重文轻武观念是在宋代兴盛,但不足以解释孟子地位的提高,故 A 项错误;从战国时期,民本思想即被儒家所提倡,历代王朝也实行民本思想,不足以解释孟子地位的提高,故 B 项错误;南宋时期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把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并进行注解写成四书章句集注 ,程朱理学成为南宋的正统思想,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故孟子的地位不断上升,故 C 项正确;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 “发明本心”并未占据正统地位,不足以解释孟子地位的提高,故D 项错误。6 【答案】C 【解析】材料涉及的是宋代“家训文化” ,与“治国
25、”无关,故 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宋代家训文化,与君主专制无关,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家训文化已提升治生思想高度,究其原因更多是自我修养的结果,故 C 项正确;D 项新转型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87 【答案】B 【解析】理是万物之源,存在于人的心中是心学,故 A 项错误;材料“有此理,便有此天地,只待有了君臣父子,却旋将这道理入在里面”表明君臣父子之理等同于天地之理,故 B 项正确;格物致知是认识理的方法,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C 项错误,陆王心学谈人心,注重内心反省,朱熹没有涉及到人心问题,故 D 项错误。8 【答案】B 【解析】由“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没有分封和宗法制,故 A
26、项错误;所传之道应理解为真正的儒家思想,因“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故要求其重建儒家的信仰,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只是从历史的长河的更替中来论述重建儒家信仰的重要性,没有涉及士大夫,故 C 项错误;朱熹倡导建立书院的目的是教授学生,以重建儒家信仰意思,并非推进学术自由,故 D 项错误。9 【答案】D 【解析】材料故事体现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道德修养的深刻影响,未提及对人的追求的制约,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孔颜之乐,故 B 项错误;材料虽是关于心学的故事,却未提及鼓励人上进,故 C 项错误;材料“非吾之所有,取之不义”体现儒家道德观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故 D 项正确。10 【答案】C 【解析】
27、在宋代之前精耕细作的农业就需要更多男性,故 A 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思想的解放,提高妇女的地位,不是降低妇女的地位,故 B 项错误;宋朝理学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到了南宋时期,朱熹的思想“存天理,灭人欲” ,他的思想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影响到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故 C 项正确;军队人员增加与女性地位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故 D 项错误。11 【答案】C 【解析】梭伦颁布解负令是为了解除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公民,王安石实行青苗法是为了限制商人、高利货者对农民的盘剥,符合结论“针对着农民面临的债务纠纷”的逻辑关系,故 A 项正确,与问题不符;亚里士多德倡导的中道与孔子推崇的中庸,都强调过犹不及的道
28、德尺度,理性行事,与结论“理性是人们生活实践的准绳”有正确的逻辑关系,故 B 项正确,与问题不符;两宋时期虽然商品经济繁荣,但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与结论“资本主义萌芽成为时代主流”没有相应的逻辑关系,故 C 项错误,与问题相符;明清时不拘成法、风格奇特的画家群体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反传统反封建的表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开创艺术新时代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禁锢,与结论“打破传统桎梏,创造多彩成就”有正确逻辑关系,故 D项正确,与问题不符。12 【答案】B 【解析】李贽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李贽的思想代表的是当时市民阶级的利益,故 A 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材料“天尽
29、世道以交” ,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相符,故 B 项正确;虽然明清之际封建专制统治己走向衰落,但与材料中李贽表达的思想无关,故C 项错误;李贽的思想的出现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李贽是封建知识分子的代表,故 D 项错误。13 【答案】B 【解析】根据教材知识,李贽的主张包括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追求物质享受是人的自然权利,提倡个性自由发展,否定“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故项正确,黄宗羲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故项正确,顾炎武主张
30、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众9治”的主张,故项正确,王夫之主张世界是物质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的,其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代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故项错误,选择 B 项符合题意。14 【答案】B 【解析】追求神仙是部分士人的风气,不能代表普遍,故 A 项错误;“贾敬热衷追求神仙” 、死后“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 、 “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分别体现了道教、佛教和儒学的影响,故 B 项正确;“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 、 “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体现了佛教、道教的
31、并存,看不出尼姑社会地位已经高于道士,故 C 项错误;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主流,低于释道传统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15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出人通过了解万物的规律,就可以作出类推,进行理智的生活,符合古希腊斯多亚学派认为贯穿万物永存不朽的是理性,人都具有理性,人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等观点,故 A 项正确;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作用,与材料中观点不符,故 B 项错误;因信称义是指信徒通过信仰上帝就可救赎,材料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启蒙运动的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否定一切权威,与材料中“人却看到万物的原因,理解原因和结果的相互性质,作出
32、类推”不符,故 D 项错误。16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 ,均以人及人性为研究的主题,此为人文精神,故 A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悲喜剧的社会影响,故 B 项错误;题目中悲喜剧研究人的优点和缺点,应为辩证看待人,并非自己的文化,故 C 项错误;悲喜剧研究的中心是人的情感,与认知社会能力无关,故 D 项错误。17 【答案】D 【解析】据普罗泰戈拉的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可知,他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因此 A 项“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33、与普罗泰戈拉的思想主张不符,故 A 项错误;普罗泰戈拉的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 ,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但是不能得出强盛也是“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 ,故 B 项错误;“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强调对个人的约束,与普罗泰戈拉的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不符,故 C 项错误; D 项“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体现注重个人权力与价值,与材料中普罗泰戈拉的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相符,故 D 项正确。18 【答案】B 【解析】基督教出现于公元一世纪左右,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所有的人也有能力获得这种补偿” “不可能像区分希腊人还是野蛮人一样
34、作出区分”突出了对人人平等的肯定,故 B 项正确;题意主张的是人人平等,并非捍卫自然法则与规律,故 C 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对人的地位和价值的论述,故 D 项错误。19 【答案】C 【解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而不是奠定中国民主思想的基础,故 A 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的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不是基督教,故 B项错误;“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是对理性的推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 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源头,故 C 项正确;“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强调人生而平等,但不要求废除奴隶制,故 D 项错
35、误。1020 【答案】B 【解析】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A 项错误;“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艺术赞助人。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都与之密不可分。这些有才华艺术家在其家族资助和庇护下,创造了大量的传世杰作”表明富有家族资助是文艺复兴兴起的因素之一,故 B 项正确;艺术家创作突出个性,充满浪漫主义风格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C 项错误;意大利文化艺术发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D 项错误。21 【答案】D 【解析】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信徒众多,题目中问的是得到诸侯国支持的原因,故 A 项错误;路德教是跟封建王权合作,故 B 项错误;德国
36、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教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势力占据主导地位,故 C项错误;马丁路德路德宗教改革内容中主张教随国定,王权高于教权,符合德国各诸侯国加强王权的需求,故大力支持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罗马教权展开了军事斗争,故 D 项正确。22 【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宣言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神学,宗教改革要求摆脱罗马教廷权威,故 A 项正确;宗教改革主张建立强大的世俗王权,故 B 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古典文化没有很大的差异,故 C 项错误;无论文艺复兴还是宗教改革,均没有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故 D 项错误。23 【答案】B 【解析】材料“每一个个体都有从通过理解自然发现上帝揭示给他
37、们意图的职责”重在强调理解自然的重要性,与挑战教皇权威无关,故 A 项错误;根据“通过理解自然发现上帝揭示给他们意图的职责”可知新教伦理促使人们去理解自然、研究自然,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故 B 项正确;新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 “颠覆”的说法不正确,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民族和主权问题,无法体现对新兴君主国的促进作用,故 D 项错误。24 【答案】A 【解析】材料第一句论述了宗教自由与法律的正向关系,后半段论述了二者的反向关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宗教自由必要性,故 A 项正确;相互依存强调彼此互为前提,密不可分,与材料不符,故 B 项错误;后半段论证宗教迫害造成的后果影响,故
38、C 项错误;法律服务宗教,结合材料主体“孟德斯鸠” ,有悖常理,故 D 项错误。25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可知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故 A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反宗教的思想,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法制的思想,故 D 项错误。26 【答案】D 【解析】材料即提到欧洲启蒙运动在宗教迷信中“觉醒” ,又提到中国新文化运动砸碎封建纲常礼教的“背叛” ,A 项表述只谈到欧洲的启蒙运动,没有涵盖中国的启蒙,故 A 项不符题意;B 项表述只涉及到中国的启蒙,没有涵盖欧洲的启蒙,故 B 项不符题意;题干中讲的是中西两条线,一是欧洲启蒙的“觉醒” ,另一是中国启蒙的“背叛” ,没有讲这两线的交织与矛盾,故C 项不符题意;据材料可知,思想启蒙的历史既蕴含了欧洲启蒙运动的“觉醒” ,也蕴含了中国思想启蒙的“背叛” ,故 D 项符合题意。27 【答案】D 【解析】材料“皇帝、国王、王子富有人情味地从他们令人敬畏的高位上走下来”表明是反对封建制度才让皇帝、国王、王子从令人敬畏的高位上走下来,这个时代是启蒙运动时代,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是智者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