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按章节分课时逐题解析必修二第课第二次工业革命.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75099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按章节分课时逐题解析必修二第课第二次工业革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按章节分课时逐题解析必修二第课第二次工业革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按章节分课时逐题解析必修二第课第二次工业革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按章节分课时逐题解析必修二第课第二次工业革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按章节分课时逐题解析必修二第课第二次工业革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第 8 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3)由表 1 可以推知,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表 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比例 78% 74% 72%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从表 1 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 1 不符,故 A 项错误;英、美、法

2、、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 B 项正确;从表 1 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故 C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表 1 内容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B2(2015浙江文综21)下图是美国 18211920 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 2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美国历史

3、上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向美洲移民是必然,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39 至 1945 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在欧洲战场,美国不受影响,因而很多欧洲人为躲避战火而移民到美国,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为了开辟市场,向美洲移民,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3(2015北京文综37)(36 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材料二 16 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 18 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

4、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2 分)【考点】(2)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析】(2)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其中的历史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政治方面,英国通过殖民确立了世界政治优势;二战后,使用英语的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二战后,使用英语的美国也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导者。文化上,英语文化随着殖民者的铁骑扩展到全球,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强化了

5、英语的国际语言地位。【答案】(2)原因:英国由单一民族语言演变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近代以来英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3 -政治:英国通过殖民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政治优势。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技术和经济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成为“世界工厂”。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主导者。文化:英语文化首先在英属殖民地传播,并逐渐扩展到全球。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强化了英语文化的优势地位。(12 分)4(2015山东文综40)(16 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世

6、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摘目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版)第一编 1500 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年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 年(一)优势的基础第十章 科学革命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一、政治革命的格局二、英国革命三、启蒙运动四、美国革命五、法

7、国革命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 4 -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 年版)(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6 分)【考点】(3)史学理论史学观念(全球史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3)依据材料二中“第一编 1500 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年;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 年”可以看出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结合材料二中“(一)优势的基础”可以看出它既是西方自身

8、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答案】(3)说明: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6 分)5(2015天津文综13)(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1901 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

9、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2)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6 分)【考点】(2)八国联军侵华;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地位,由材料二中“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处于屈辱的服从地位;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这个时期的世界背- 5 -景来看,即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其影响的角度来考虑。【答案】(2)地位:屈辱的服从地位。(2 分)原因:19 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

10、资本,瓜分世界:资木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 分)6(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 +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点】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

11、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如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内容,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评分说明:论证 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一等(129 分)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

12、密。二等 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6 -( 85 分) 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 40 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7(2015浙江文综39)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 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 分)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

13、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 19 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 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10 分)【考点】(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概述,依据材料二中“启蒙思想的继承者”并结合所学美国 1787年宪法内容从权力制衡和调和中央和地方矛盾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发明创造,结

14、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关于美国的发明创造从“爱迪生、贝尔、福特以及德雷克”等人的发明回答。【答案】(2)概述: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4 分)发明创造: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创建第一个发电厂;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 7 -第一辆汽车;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6 分)8(2015重庆文综13)(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9 世纪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4 分)【考点】(1)两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1)19 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

15、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9 世纪中后期中国被迫卷入西欧列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1)状况: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4分)9(2015江苏单科23)(15 分)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 1914 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材料二 流水作

16、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材料三 1921 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 15 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8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

17、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4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2 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考点】(1)两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3)两次工业革命【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到 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并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分析,得出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第二小问影响,据

18、材料一“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得出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据材料一“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得出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据材料一“1914 年”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2)据材料二中“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得出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据材料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得出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3)结合所学,从大机器生产的人性、非人性或兼而有之等角度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如据材料一中“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

19、售价降低了三分之- 9 -二”,据材料二“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据材料三“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等得出大机器生产的人性,如据材料三“15 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得出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答案】(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2 分)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2 分)(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1 分)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1 分)(3)略。(9 分)10(2015广东文综39)(27

20、 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1819 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 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 世纪 80 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1)概述 1819 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8 分)- 10 -【答案】(1)状况:经济上,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建立了以西欧为主导的世界市场。(4 分)政治上,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工人运动兴起。(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