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海洋地理 第1课时 海岸带和海气作用教案1.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75103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海洋地理 第1课时 海岸带和海气作用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海洋地理 第1课时 海岸带和海气作用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海洋地理 第1课时 海岸带和海气作用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海洋地理 第1课时 海岸带和海气作用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海洋地理 第1课时 海岸带和海气作用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海洋地理 【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1)海底地形海底主要地形类型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2)海水温度与盐度海水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3)海一气相互作用海一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海洋和海岸带(5)海岸与海岸带 海岸类型及其特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油气资源、锰结核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前景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

2、在的问题及对策(1)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海洋开发(2)海洋旅游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海洋地理的二轮复习可以从三个角度把握重难点问题:有关海洋地理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可以结合必修模块中的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去把握,有关海洋地理中的人文地理部分,可以借鉴区位地理理论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去评价和分析。此外,从资源和国土观念出发,维护国家权益,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一直是海洋地理的热点问题。高考命题关注点主要有:以海洋科学考察为背景资料,考查相关海洋知识;从世界某海域入手,判读该海域的地形、分析地形的原因,或者从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世界重大的地质灾害为切入点,用海底扩张说

3、、板块学说解释灾害的成因;以海陆轮廓图为切入点,考察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海水运动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世界某海域域地形图为切入点,或是分析海岸类型、特征及利用,或是根据近几年气候变化状况给出的数据为素材,考查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问题和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分析海洋各类资源和海认识海洋认识海与洋认识海岸与海底地形认识海洋水体认识海气相互作用开发海洋海岸带的开发 海洋资源的开发 海洋能的开发 海洋空间的开发保护海洋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维护海洋权益2洋旅业的开发;以世界区域地图或海洋污染事件为背景,集海洋自然地理特征、海洋环境保护及海洋权益的保护为一体进行综合考查。【知识构建

4、】【教学目标】“海洋地理”跨地理科学与海洋科学,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本模块包括“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开发”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海洋权益”四部分内容。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海洋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了解海洋是蕴藏着丰富资源的宝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面对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环境问题事关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从全球普遍关注的海洋维权问题入手,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海洋国情,深刻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以培养学生的海洋权益意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二轮复习中, “海洋地理”的教学

5、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具体复习时可将海底地形类型和海岸类型进行对比。2.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注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3.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借助地理环境整体性观点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采用比较法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重难点分析】1、复习重点:海洋地理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必修模块中没有交叉的知识点上,高考对海洋地

6、理的考查重点也应该放在具有海洋地理模块特色的内容上。如海岸带的类型及海岸带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海洋灾害的防治问题等。2、复习难点:海洋地理的考点及内容因与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结合度较高,如海岸带的类型与等高线线地形图的结合,风暴潮、海啸的成因与天气系统、地质作用的结合,海-气相互作用与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关联,海水性质的判读及描述与纬度位置、洋流因素等的结合这些难点的落实解决也是对必修模块内容的复习巩固,因此,复习时,可结合具体的资料充分分析,化解疑难。【课前准备】主要突出“回归原理、夯实考点”的目的,对在建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把握重点和难点。方法上可

7、采用对主干知识的类比、与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的联系等。可将 2010-2016 年江苏卷中的海洋地理部分的考题完整的做一遍,浏览考点,同时列出存在的主要疑问和困惑。【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情诊断1.结合地理图表和资料示范引导学生分析可能涉及1.讨论海洋地理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1.让二轮复习更有针对性,针对自己掌握的知3的考点和考试方向。2展示近三年的海洋选修模块的考题的完成状况,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缺漏。合作解决部分问题。2.结合考纲,寻找近三年海洋地理考题中的高频考点,尝试了解考题的出题方向。识体系有所侧重点复习。2.培养自主学习能

8、力,通过对考纲和课本的阅读,自我构建并完善知识体系。考向分析从世界某海域入手,判读该海域的地形;以海陆轮廓图为切入点,考察海水的温度、盐度;分析海洋各类资源;综合考查海洋环境保护及海洋权益。以高频考点为切入点,结合热点问题和典型例题,检查考点掌握情况,完善知识体系。1.增加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2.提高复习效率。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学习目标,归纳重难点知识。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2.寻找关键词关键词。明确目标,提高对考点的能级要求的掌握程度的理解。 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考点诠释 1:结合图 1,对比分析海底地形和海岸类型的特征,重点掌握海岸和海岸带开发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向。 教学内容 教师活

9、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海底地形和海岸1总结判读海底地形的主要方法。2引导学生学会描述海底地形及海岸地形的特征。3结合板块分布图引导分析海底地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4.根据资料分析并归纳海岸的开发和利用。1结合海底地形剖面图和等深线地形图分析判读海底地形。2描述海底地形及海岸地形的特征。3了解海底地形分布的一般规律。4.了解海岸及海岸带的开发和利用。1.加强对海底地形及海岸类型直观印象。2结合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开发的观点理解海岸及海岸带的开发和利用。探究活动 1:绘制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比较海底地形类型及海岸类型,结合实例说明海岸带开发的主要方式。海底地形主要五类,海岸类型主要有四类,在特征的描述上

10、有明显的差异,海岸类型在特征描述上着重坡度的陡缓、组成物质的差异,同时对特征的理解也是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图 14图 2供知识储备。该考点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海底地形分布规律是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2.海岸具有多种类型,根据海岸的物质组成,可将海岸分为四种类型: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淤泥海岸和生物海岸。根据动态特征可分为侵蚀海岸、淤积海岸、平衡海岸。(1)基岩海岸:独特的岬湾地形,沿岸有众多的岛屿,常在海湾一带形成海阔水深、利于避风的天然良港。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2)沙质海岸:主要由砾石和沙子组成,往往形成沙堤

11、、沙坝、沙丘等地貌,海滩多宽阔平坦,常形成天然的优质海滨浴场。(3)淤泥海岸:海岸带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大多数淤泥海岸土质肥沃,适宜开展滩涂农业、水产养殖以及生态旅游(在江苏省沿海广泛分布) 。(4)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具有很强的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又是鸟类及潮间带动物的栖息地,物种丰富。因此,红树林海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热带基岩海岸边缘常发育珊瑚礁海岸,对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起到良好作用。3.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主要以滩涂资源开发、港口建设及其相关产业发展为主,涉及渔业、港口运输、水产养殖、旅游开发等许多方面。4.海洋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12、:围垦农田、开辟盐田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河口围堵会引起洪水泛滥。港口建设应准确预测腹地范围、腹地内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港口与腹地的输集运条件、港口吞吐量。港口建设和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应减少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探究活动 2: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 1。【典例剖析 1】帕劳是美丽的西太平洋岛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界处由一个大堡礁和许多小岛礁构成,图 2 是帕劳的地理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帕劳群岛地处太平洋岛弧链,东临深海沟,形成这种岛弧海沟地形的原因是_ 。此处地壳运动相对活跃的表现形式是_。(2)帕劳的海岸类型主要是_。除热带雨林外,岛上还有少

13、量红树林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主要有_ 、_。(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帕劳可重点发展的产业是_和_。(4)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帕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_。答案: (1)板块碰撞挤压 多火山、地震 (2)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 抵御风浪对海岸的侵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旅游业 渔业 (4)控制旅游规模;适度捕捞;严控污染产业的发展思维点拨:该题综合性考查了海底地形及其成因,海岸类型及利用和保护的价值,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第(1)题结合板块构造示意图可得出答案,第(2)题必须全面分析和理解生物海岸的生态价值,第(3)题结合“岛国”等信息较易解答,第(4)题应该从资源、经济和生态

14、等角度思考问题。考点诠释 2:结合图 2、图 3、图 4 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5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海水性 质1总结判读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因素。2根据资料分析并归纳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1掌握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图并总结分布规律。 2解读文字资料,提取区域信息。1.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和析图的能力。2.进一步提升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探究活动 3:绘制世界海平面海水盐度及温度分布示意图,结合实例综合分析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利用图 3、4、5,理解海水温度、盐度分布规律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合区域特征分析不同海域的海

15、水温度和盐度的差异。该考点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 35,但不同海区盐度高低不一,总的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度和低纬度递减。分析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方法: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其次,近岸海区考虑河川径流量的大小;高纬度海区还要考虑结、融冰的情况。 (如图 4、5)2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热量支出主要通过海面辐射和海水蒸发。收支基本平衡。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如图 3、5)季节变化上,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水平方向上,同一时间,不同海区,高纬

16、水温低,低纬水温高。同一纬度上,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低。在垂直方向上,从表层到深层,水温降低,1000 米以下变化小。海水对气温具有调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幅度比陆地的小;海洋上的气温变化幅度比陆地上小。原因是海水热容量大于陆地热容量。考点诠释 3:结合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理解海 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的水、热平衡的影响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海气1展示热点区域及相关资料。1掌握海气作用的主要过程。1.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图 5图 3 图 46120M520159603大 陆表 层 海 水 温 度( )25相互作用2.分析厄尔尼诺

17、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说明地球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2.理解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对比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及拉尼娜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探究活动 4:结合图示,分析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说明地球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厄尔尼诺年份,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东流。一方面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海水上涌减弱或停止,水中营养物质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由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温度升高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

18、严重影响。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降水减少,导致旱灾。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地球各圈层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而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又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探究活动 2: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 1。【典例剖析 1】图 6 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1)指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 M 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对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由南向北,纬度越来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多;近岸受

19、(秘鲁)寒流的影响,比同纬度其他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更低。(2)若表层海水温度升高,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若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思维点拨:第(1)题,根据图中海陆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判断该海域位于南美洲西海岸,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受纬度位置及洋流的影响。第(2)题,该海域,即南美洲西海岸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即厄尔尼诺年份,沃克环流圈减弱,太平洋东侧上升流增强,降水增多,反之,降水减少。 探究活动 5: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 2。【典例剖析 2】图 7 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图 67图 7(1)海峡成为世界著名航运通道的有利条件是 、

20、。该海峡南侧海岸类型以 为主。 (3 分)(2)海域和海域相比,海水盐度更低的是 ,其主要原因是 。 (2 分)(3)海域的海底地形是 ,形成的原因是 ,附近海域可能发生破坏性巨大的海洋自然灾害是 。 (3 分)(4)图示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特点是 、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 航道条件好(风浪小) 淤泥质海岸(2) 处海域淡水注入多(3)海沟 大洋板块俯冲(挤压)至大陆板块之下 海啸(4)海洋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热量多 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 蒸发量大,海洋向大气输送水汽多 上升气流强烈,大气降水丰富思维点拨:第(1) 、 (2)题,根据图中海陆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判断该海域地理位置的特征,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受地表径流的影响。第(4)题,考查方向新颖,要求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理解和运用。 【重点图像】8【图像解读】有关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首先应该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差异。图 8 表示大西洋海水盐度水平方向的规律,既有总体的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的特征,又有同一纬度近海地区受洋流、河流径流影响产生的差异。图 9 表示大洋海水平均盐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结合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特征,判别处 a、b、c 分别道标高纬度、赤道及副热带海区海水盐度垂直变化规律。图 8图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