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争做新时代的好老师历史的指针再一次指向 9 月 10 日,第 30 个教师节如约而至。值此,让我们把深情的关爱和深厚的祝福献给人民教师,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达最真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教师,对广大教师提出做一个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的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关心爱护和殷切期望,为广大教师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兴国必重教,重教必尊师。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转折的重要部分,教师节的设立,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尊重,体现了教师
2、群体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唱响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时代旋律。在深入改革开放和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关心和尊重教师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科教兴国、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把对教育和教师工作的重视提到了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和教师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指针。风雨春秋,春华秋实。30 年来,广大教师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背负着人民群众的期望,在教书育
3、人的岗位上,呕心沥血,默默耕耘,言传身教,勇于创新,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些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英雄教师、教书育人的模范,用行动诠释着人民教师的职业内涵,在全社会树立起了崇高的师德标杆,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赖以及全社会的尊重。30 年来,我国教师的地位不断提高,待遇不断改善,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深入人心,教师日益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也是教育过程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在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今天,在攻坚克难、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国梦新的历史征程中,教师的重要地位和奠基作用更加突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更加凸显。肩负时代使命,实现宏伟目标,广大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徳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一名新时代的好老师。做新时代的好老师,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教师前行的精神动力,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5、度自信以及价值观自信,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全过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做新时代的好老师,就要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承担着立徳树人的神圣使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不仅要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更要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教师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首先自己要立德。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
6、魅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人生标杆。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新时代的好老师,就要具备扎实学识。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广大教师要成为一名知识丰富、业务精湛和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必须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质量,以自己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清泉。做新时代的好老师,就要
7、具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育人是爱心的传递。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离不开仁爱之心。广大教师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改革创新,投身教育发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辉煌必定属于人民教师,我们国家和民族必将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做新时代的好老师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
8、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9、。 总之,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正如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明确指出一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能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 每一位学生有他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
10、爱和理解,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肯定。只有让师爱扎根于育人的土壤,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爱去和学生沟通,建立起师生间的真挚情感,才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诲。因此,我们对学生要真诚相待、真心关爱,用师爱的真情去感染他们、帮助他们,用师爱去换取学生的尊重与理解;用师爱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师爱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我们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
11、,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并紧紧围绕新时期师德素质要求和师德规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做新时代的好教师在第 33 个教师节里,习总书记来到北师大,看望这里的教师和学生。他在同北师大师生代表
12、座谈时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习总书记这段谈话阐述了两层意思,一是做一个好老师的重要性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二是做一个好老师的四条标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前者是对好老师工作的肯定,后者是对新时期所有老师提出的四点希望。习总书记的话很恳切,很朴实,也很到位,是值得新时期的老师认真思考和践行的。做老师不易,做一名好老师
13、更难。但国家和人民需要好老师,学生和家长需要好老师,作为老师就应用习总书记的“四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辱使命,成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成为春蚕,吐丝不止,死而后已;成为园丁,修剪花木,绿树成荫,硕果累累。坚定地理想信念是做好老师的精神支柱。老师的辛苦是众人皆知的,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虽有寒暑假,但大部分时间是在开会学习;老师的待遇是不高的, “清水衙门”里“丘八一个” ,除了几个死工资外,基本没有其他收入;老师的活动天地是狭小的,成天就是教室办公室家里连根转,交往的圈子也很小,除了学生还是学生,连最基本的人脉资源也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工作、生活,没有坚定的理想
14、信念是很难立足的,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都有转行的想法,而且很多老师转行要不了几年就功成名就,要么成为一方“诸侯” ,要么成为教育界的领导,俨然成了教师的“爷”了。要是没有做好老师的理想信念,没有扎根教育,教书育人思想准备,是做不好老师的,你看那些常年从事教育的老师,哪一个不是未老先衰,干瘦如柴,白发苍苍,只有那些在教育上混日子的人才红光满面,大腹便便。那些扎根教育的老师,视校如家,视学生如子女,视教书育人如事业,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的工作辛苦,反而以苦为乐,想我自己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每天晚上都是零点以后才睡觉,经常熬通宵,早上 6 点以前还必须按时起床,一天工作满满的,还要抽时间进修业务,平时工作
15、很忙,节假日学生走了,清闲下来,心里空荡荡的,反而不习惯了。这可能就是理想信念的力量,这是做好老师的精神动力。这就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作为一个好老师既要精于“授业” 、 “解惑” ,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良 好的道德情操是做好老师的思想基础。老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古人说:德高为范。强调的就是老师要有好的道德情操,过人的品德修为。习总书记也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如果老师的价值观出了问题,道德情操恶劣,缺乏社会责任感,那时很难带出品学
16、兼优的学生的,家长也是不可能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这样的人手上接受教育的,国家未来的人才也是不可能让人这样的人来培养的。由此,我想到了汶川地震是的“范跑跑” ,在大难来临时丢下自己的学生只顾自己逃命,还大言不惭地说,除了自己的女儿谁也不救。过后遭到全国人民的讨伐,这样的人是不配做老师的。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师的道德情操高了,学生潜移默化,道德情操也会提高,老师的道德情操差了,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偏离人生正确的航向。特别是在当今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老师的道德修为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每一个老师都应不断地修炼自己的道德情操,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正自
17、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扎实的学识是做好老师的关键。古人说:学高为师。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扎实的知识是根本,是关键。人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好老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必须不断专研教育教学业务,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时刻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瞄准国内,放眼世界,成为学科的领头雁。我们有些老师为何宝刀不老,成为教育界的常青树,这些老师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永不满足,而有些老师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记忆力的衰减,很快退推出了教师的舞台,成为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主要就是这些老师安于
18、现状,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新时期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以“十倍速”的速度更新,一般人不学习就会落后,更何况是教师呢?仁爱之心是做好老师应具备的优秀品质。习总书记指出: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更何况老师面对的是未成年的或是年轻的学生,他们思想千差万别,行为各式各样,若果不能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他们,让他们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就会扼杀他们的天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没有棱角
19、。现在的不少学校说是在搞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只是在围绕高考的指挥棒在转,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什么也不让干,甚至连体、音、美等课程也不上,更不用说参加劳动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怎么经得起风吹雨打,怎么会有个性。我们一些老师只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只喜欢领导干部的子女,只喜欢有钱人的子女,对一些有缺点的学生和易犯错误的学生,不做细致的工作,要么放任自流,要么讽刺挖苦,要么驱逐回家,这些做法都是有违教育的初衷的,更是不负责任的。我们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就是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就是要爱生如子,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的老师要用自己的仁爱之心,让每一位学生在
20、学校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为社会、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一起做新时代的好老师吧!做新时代的好老师教师难当,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求职的激烈竞争,引发了家长们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们希望孩子素质好,会学习,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这也给老师这个职业以无形的压力。亲爱老师们,新的世纪已经向我们走来,我们又以何种姿态去迎接他们呢?当好新时代的老师应该做到:一、以人为本,交流意识强于传授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师的传统地位已经动摇,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了。当今是知识狂炸的时代,是知识共享的时代,知识的交流已经不只局限于课堂、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的存在已经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流通的格局。知识就像地摊上的廉价商品一样,任由你取舍,且取之不尽。因此,有些知识学生也许比老师知道的更多,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所以,老师的任务就应从知识的单向传递逐步向师生交流的方向转化,这也是新课程的理念。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也要确立自己对知识的主导、引导的地位。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师生毕竟有区别,在教师学生的交流中,老师不能放弃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