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毛 泽东 思想形成和 发 展的社会条件是什么?答:(1)20 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 泽东思想 产生和形 成的时代背景。(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 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 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3)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为毛泽东思想的 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4)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人与传播, 为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如何把握毛 泽东 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答: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 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等内容。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 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如何科学 认识 毛 泽东 思想的 历 史地位?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 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在毛 泽东思想指 导下,我 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了在中国 这样一个人口众多、 经济 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 伟
3、大的社会变革。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一方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方面又完全是中国的,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支柱,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第二章什么是新民主主 义 革命的 总 路 线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 义 革命的 领导权问题 ?答: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 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 别新旧两种不同范
4、畴的 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 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 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无产阶级 及其政党 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 须建立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 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无 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一 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无产阶级 要保持在 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 须建立和
5、发 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 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 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 大的革命武装,是保 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 无产阶级 政党的建设,是 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 义 基本 纲领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 垄 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 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 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民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如何 认识 中国革命走 农 村包 围 城市、武装 夺 取政
6、 权 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 义 ?答:(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道路的理 论,是毛思想中最具独 创性的理论。(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践的开始。毛从理论上分析认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 红色政权 产生和存在的最基本原因;良好的群众基础、向前发展的革命形 势、相当力量正式 红军的存在和中国共 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主客观条件。(3)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武装斗争的战略基地;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4)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道路的必要性在于:第一,中国的半
7、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性质,决定了在内部没有民主,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没有和平斗争的条件,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第二,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 问题, 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 军,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又占据中心城市,革命只能在农村 发动集聚力量,最后 夺取政权 。 (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道路的理论有重要意义:第一,在实践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被证明是中国革命走向 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第二,在理论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 论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第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 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 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
8、典范。如何理解新民主主 义 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答: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 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 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第三章为 什么 说 新民主主 义 社会是一个 过 渡性社会?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究其本质仍然属于 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推翻的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后 民族资产阶级仍存在, 生产资料私有制 也没有废除,而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就是 生产资料公
9、有制,所以 说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过渡性社会。怎 样 理解党在 过 渡 时 期的 总 路 线 ?答: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 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 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 实现 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 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 统一,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 著特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 设与 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其实质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 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如何 认识 我国社会主
10、 义 改造的基本 经验 ?答: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实践证明,党 坚持社会主义 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 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 法积极引导、逐步 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 展造成破坏,而且促 进了生产 力的
11、发展。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 论是资 本主义工商业, 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 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 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 对资本家实行 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 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 们的认识,保 证了改造的顺利 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 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
12、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如何理解中国确立社会主 义 基本制度的重大意 义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 20 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
13、中国 现代化建设取得的 辉煌成就,都离不开 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 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 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 极影响。占世界人口 14 的 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为 其他相对落后的国
14、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 ,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 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第四章党在中国社会主 义 建 设 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 论 成果?答:(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 的口号,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 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
15、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 是主要的) 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4)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如何 认识 党 对 社会主 义 建 设 道路初步探索的重大意 义
16、?答: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 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党 对 社会主 义 建 设 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 经验 教 训 ?答: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 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 应,不能急于求成。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 义法制。5.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 门来搞建设,要借 鉴和吸收人 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第五章如何 认识邓
17、 小平理 论 形成的社会 历 史条件?答:1、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邓小平精辟地分析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形势,以此为立论的基础,以 这种时代眼光和世界历史眼光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发展思路,从而形成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 基础。邓小平理论就其根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而言,它与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 泽东思想属于同一个思想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 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 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 史依据。中国社
18、会主 义胜利和挫折的 历史经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都要求我 们:要使社会主义充满 生机和活力,必 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的实践,是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 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根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新的社会实践,二是人民群众迫切的理论需要。如何把握 邓 小平理 论 的主要内容?答:(1)政治理论邓小平认为为了完善体制,需要做到党政分开。长期以来中国对于“执政党“ 理念的 误解是造成党政长期不分的原因。举美国的例子,共和党在美国执政,但这并不表示共和党中央机关可以干 预联邦政府的运作,政
19、府和党负担的是不同的职能。由于长期以来党政不分使得中国各 级政府、党委运行效率低下,政府 职能不明确等弊病。邓小平曾认为学校、企业当中不需要党组织。邓小平认为应该适当扩大社会主义民主。(2)经济理论邓小平关于经济的理论,概括起来 讲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邓小平主张恢复市场的功能。 邓小平认为, 计划经济不利于 调动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同时统购统销的方法不是按照需求,而往往是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 进行分配。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非常重要的上游资源产品的价格总是被压低,以便使下游产业获取利润,而在市 场定价下面,这种情况将会得到改观。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或者计划经济并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
20、。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的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丧失了自主性, 对人才以及 资源的不合理运用造成了企业效率低下,利润率难以提高,科技含量也始终很低,因此邓小平希望建立和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相似的股份制企业制度。(3)军队建设理论邓小平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的 历史时期的具体国情、军情创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这一理论是邓小平 军队建设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新时期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注重质量建军,走精兵强国之路,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提高后勤保障能力。这一理论对中国新时期军队建设起着决定性影响。如何 认识邓 小平理 论 的 历 史地位?答:邓
21、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 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 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 泽东思想的继承和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 结晶。第六章如何把握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 历 史条件?答:(1)、国际背景.进入新的世纪,我们的国际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在加世纪的百年历史中,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既有辉煌,也有严重挫折.我们一定要吸取
22、 苏共解体的教训,必须始终不渝地加强 党的建设.我们党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只有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以保持先进性,才能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化解风险,因势利导,更好地巩固、加 强和发展我们 的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2)、国内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还 将进一步发展.旧的平衡打破之后新的平衡尚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之中,人民内部矛盾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怎 样 准确把握 “三个代
23、表 ”重要思想的核心 观 点?答: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 坚持党的先进性,本 质在 坚持执政为民,这“三句话”是“ 三个代表”科学内涵的精神实质,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继“七一”讲话之后对“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新概括、新阐发。我 们要联系实际全面理解、正确把握 这“ 三句话”,真正做到在理 论上十分清醒,在政治上十分坚定,在行动上十分自觉。如何 认识 建立社会主 义 市 场经济 体制的重要性?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依据这一理论,我党在中共十四大明确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
24、标,进行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探索.而这一举措,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衡运行.3)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理解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 历 史地位?答:1、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 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 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
25、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 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 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 21 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 强和改进 党的建设、推 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 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 “基”、 “源”,说到底是人民群众的支持
26、和拥护。“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七章如何理解科学 发 展 观 形成 发 展的社会 历 史条件?答: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坚持以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基于 对当今世界形势的科学分析和我国发展大势的敏锐把握,在切 实解决 现实问题、深刻 总结国内外发展进程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 大实践的必然产物。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入思考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紧紧抓住本世 纪头 20 年的 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面建 设惠及十
27、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它既是一个经济更加发展的社会,又是一个民主更加健全的社会;既是一个科教更加进步的社会,又是一个文化更加繁荣的社会;既是一个社会更加和谐的社会,又是一个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 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对“发展是硬道理
28、”的思想已经牢固树立,但也有一些同志存在着对发展的片面性理解,出现了一种错误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丰富实践经验 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历程,也是我们 党对发展规律的探索过程。 新中国成立 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提出要以 实现工业化为核心,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提出坚持统筹兼顾等方针原则,推 进经济 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和科学 审视 国际形势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随着各国发展实践的推 进,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从以工业化为目标
29、的 “增长第一”的经济发展导向转到提倡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转到突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从不惜以破坏资源、 环境、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的一时繁荣转到主张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指导下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我们党始终高度重 视发展的问题。 发展是贯 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党进行了 长期不懈的思考和探索。如何把握科学 发 展 观 的科学内涵和精神 实质 ?答: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
30、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 展,不断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惠及全体人民。第二,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 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 进步。第三,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 统筹城乡、统筹区域、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第四,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环境相
31、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又一代永续发展。如何理解科学 发 展 观 的 历 史地位和指 导 意 义 ?答: (一) 历史地位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体 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 规律认识的深化, 创造性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为什么发展、怎 样发展的问题, 为推 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科学 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与时俱进的,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是我们党和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 们进一步深化对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的认识, 对于更好地学习、掌握、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更加自觉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为指导,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 远的意 义。(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在多维视角下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内涵的当代阐释,是超越后发展的发展困境并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 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全面深化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指 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