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杨氏干涉实验英国物理学家、医生,光的波动说的奠基人之一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1829)一、实验装置 1801年,杨氏首次用分波阵面的方法实现了光的干涉。他把单个波阵面分解为两个波阵面以锁定两个光源之间的相位差从而获得光的干涉。杨氏用叠加原理解释了干涉现象,在历史上第一次测定了光的波长,为光的波动学说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S线光源,G是一个遮光屏,其上有两条与S平行的狭缝S1、S2,且与S等距离,因此S1、S2 是相干光源,且相位相同;S1、S2 之间的距离是d ,到屏的距离是D。SdDxOP干涉条纹I光强分布同振动方向、同频率、有恒定初相差的两个光源所发出的两列光波的叠加。为简化计算,设光源是单色的G考察屏上某点P处的强度分布。由于S1、S2 对称设置,且大小相等,认为由S1、S2 发出的两光波在P点的光强度相等,即I1=I2=I0,则P点的干涉条纹分布为其中代入,得表明P点的光强I取决于两光波在该点的光程差或相位差。二、干涉条纹的计算P点合振动的光强得P点处出现明条纹 相长干涉即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P点有光强最大值或当即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