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部分 政治知识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情分析:20052011 年期间考马哲题目 12 道,主要分布在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划分和矛盾定律的基本了解。知识点一: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1、 主观唯心主义 :认为 人的意识 是世界的本源,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典型命题: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万物皆在吾心中;心包万物,心包万理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庄子:万物与我为一;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既是宇宙;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的立法。2、 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物质世界时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 “客观精神” 派生的。典型命题:老子:道是天地
2、之根,万物之母程颐:万物皆是一理;朱熹:理在物先,理在事先;黑格尔:绝对精神。(二)唯物主义:(三种形态)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认为 某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是世界的本源,直观,无理论依据。典型命题:中国古代:五行说;西方,德谟克利特:原子论。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认识
3、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3、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包括 三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 科学社会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石: 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2知识点二:对立统一规律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不可分割)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注意:1、 对立
4、统一规律即矛盾定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2、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3、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任何具体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5、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二节 党 史考情分析:考试大纲中将党史
5、列为单独的门类,除 07 年没有考查,历年均有考题。党史侧重考查考生对党的历次会议及重要文章的了解。考点具有重复性,如 05 年考查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1 年对这一知识点再次考查;发刊词 在 06、11 年分别考查。一大立党,二大立纲,三大国共要合作,四大领导工农忙,五大纠陈,八七枪杆出政权,古田军队要增强,遵义军事与组织,瓦窑堡一起来抗日,洛川全面来抗战,减租减息是关键,六届六中马中化, 七大确定毛领导,七届二中转城市,三中一化三改阶段和路线,十三大终于研究好,后来(十四大)市场经济有目标,小平思想成指导,十五大跨世纪,十六大三代表,三中科学发展观,四中和谐最重要3知识点一:大事件(一)中
6、国同盟会成立:(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时间1905 年;地点日本东京;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提出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孙中山在 民报发刊词 中,把同盟会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二)辛亥革命时间:1911。性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结果:A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D 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三)新文化运动1915
7、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次年改名为 新青年 )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口号:民主、科学。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使新文化运动进入后期。 李大钊 是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四)五四运动1919 年 5 月 4 日: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迈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二:重要会议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中共一大1921 年7 月上 海浙江嘉兴(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二大1922 年7 月上 海分
8、析了国际形势,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中共三大1923 年6 月广 州 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广州 会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中共四大1925 年1 月上 海 大会着重讨论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中共五大1927 年4 月汉口 批
9、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这次代表大会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4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1927 年南昌汉口湖南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坚决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八七会议后,瞿秋白开始担任中央领导工作;枪杆子里出政权秋收起义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古田会议 1929 年 福建上杭 军队要增强遵义会议1935 年1 月遵义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10、;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瓦窑堡会议1935 年12 月陕北瓦窑堡 决定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洛川会议1937 年8 月洛川 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七大1945 年4 月延安 论联合政府提出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确毛领导七届二中全会1949 年3 月西柏坡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共八大 1956 年北京 分析了国内形
11、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12 月北京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十二大1982 年9 月北京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式确立。报告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领域的基本任务,确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十三大1987 年10 月北京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12、段的理论:A 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经济建设(核心) 。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5南巡讲话1992 年北京1、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核心)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4、计划、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和社会性质无关5、标志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十四大1992 年10 月北京
13、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5 年 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十五大1997 年9 月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1999 年 西部大开发十六大2002 年11 月北京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十七大2007 年北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4、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知识点三:重要文章著作名称 发表年份 主要内容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 年 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井冈山的斗争 1928 年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 年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反对本本主义 1930 年 首次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发刊词 1939 年 提出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39
15、 年 1、 毛泽东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精辟的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本依据”。2、 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和领导权等问题,指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的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6新民主主义论 1940 年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政治纲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反对党八股 1943 年 延安整风时期重要著作。延安整风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邓小平指出,把列宁建党学说发展的最为完备的是毛泽东。论联合政
16、府 1945 年 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947 年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948 年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 年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论十大关系 1956 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
17、针,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 年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一:邓小平理论1、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1980 年,邓小平首倡,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到1992 年后,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经济区内地中心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 年我国正
18、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6、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7、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首先解决香港问题。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但不具有外交权和国防权)两岸进程:1979, 告台湾同胞书 。1982 年,三通。通商、通航、通邮。1992,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7知识点二:三个代表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19、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 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知识点三: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0、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 中心 ;二是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 目标 。第二部分 法律知识法的特征: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法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是以权力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中国法的渊源有较为明显的特点,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以成文法为主要的法的渊源的传统。而成文法的表现形式在不同历史时代则不尽相同。中国现时成文法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法的执行:法的执行的广义是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
21、法的执行的狭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人们把行政机关称为执法机关,就是在狭义上适用执法的。法的适用,通常称为司法,以国家名义来行使,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法的效力,即法律的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通常,法的效力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法的实施,也叫法律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第一节 宪 法核心价值:限制国家权力 保障公民权力国家性质,即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决定
22、政体,政体服务于国体8知识点一:我国的国家机构(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的立法机关。2、组成和任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 5 年。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1 )立法权:宪法修改权和监督权: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 1/5 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 2/3 以上的多数通过。 基本法律的制定权和修改权: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2 )监督权: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3、(3 ) 重大事项决定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4、召集与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 1/5 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1、性质和地位 :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也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2、组成和任期:由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和委员若干人组成,组成人员实行专职制(不得担任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职务)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任
24、期为 5 年。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3、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职权立法权:宪法解释权和宪法监督权; 立法权和法律解释权。重大事项决定权:有权决定宣布战争状态; 决定全国总动员和局部动员; 决定全国或个别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等。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人大代表的权利: 3需集体行使提出议案的权利, 提出质询和询问的权利,9个人的权利言论免责权(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刑事豁免权(非经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
25、可,人大闭会期间非经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工作便利权和物质权利。(二)国务院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1、组成与任期: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每届 5 年,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2、 国务院的职权:立法权: 行政法规制定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国务院有权决定省级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划分;批准市县级建制及区域划分(注:省政府批准乡级建制及区域划分)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国的国家元首,包括国家主席和副主席1、任期: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任期是 5 年。国家
26、主席、副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2、国家主席的职权: 公布权 任免权 外事权 授予荣誉权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1、中央军委的任期:中央军委每届任期为 5 年,没有届数限制 2、中央军委的责任:中央军委主席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不汇报工作。(五)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最高审判机关1、任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任期为 5 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2、 领导体制: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六)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是行使国家最高检察权的机关 。1、任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任期为 5 年,连续任职不超过两届2、领导体制双重领导体制: 下级人民检
27、察院在接受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 的同时,还要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3、任免由上级人大决定。知识点二: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1 、立法的效力大小如下(附图例解释):(1 )宪法法律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2 )宪法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3 )本级地方性法规 本级地方政府规章;(4 )省级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5 )省级地方政府规章 较大的市的地方政府规章。102 、立法裁决(1 ) 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冲突:先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适用地方性法规;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裁决。(2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
28、政府规章之间:国务院(3 )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 与省级人民政府的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省级人大常委会(4 )改变、撤销:(机关性质同异)1.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2.人大对本级人大常委会撤销:1.人大对政府2.上级人大常委会对下级人大常委会第二节 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限制行政权的法律。调整对象: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内部、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关系。特点:主体地位不平等、数量多、无统一法典、易变性。基本原则:1.行政合法性: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行政合理性:符合法律精神、符合情理3.程序正当性:知识点一:行政主体(一)行政机关: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1、派出机关: 政府派出,有主体资格市辖区:街道办事处 县政府:区公所 省级政府:地区行署2、派出机构:职能部门派出 ,授权才有(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3、内设机构:授权才有(商标评审、专利复审)(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1、被授权的企业组织(如某些公用事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