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巩固练习基础知识识记1.给下列加红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瘫痪( ) ( ) 砸碎( )( ) 憔悴( )( ) 泼洒( )侍养( ) 暴 zo( ) x叨( ) ju 别( )2.将成语补充完整。(1)喜出( )外 (2)翻来( )去(3)恍然大( ) (4)名( )其实3.解释下列句中加红的词语。(1)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2)(我)憎恨一切美好的事物,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4.按课文内容填空,然后背诵。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5.文学常识填空。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_,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 命若琴弦 务虚笔记
2、,散文集_ 病隙碎笔等。运用能力提升6.仔细体会下面句中加红的词语,理解母亲当时的心理。(1)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2)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7.作者借助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刻画出一位_的母亲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母亲_之情。8.从例句以外的 23个大写英文字母中任选 1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例句:A 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B 是两个连接的心,是友谊;C 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仿句:_9.(2013 北京)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给友人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走呵 走呵跌倒是一次纪
3、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你会纵情欢笑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是呵 是呵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 ,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B.诗中的“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 ,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 “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内同步阅读双腿瘫痪后,我的
4、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5、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
6、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0.结合文章内容,体会第段中加红的“忍”字,说一说母亲忍受的是什么。11.分析第段加红句子,为什么“我”的回答让母亲喜出望外?12.文章结尾写“
7、我”观赏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3.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课外拓展阅读(2012 黑龙江哈尔滨)母亲的心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
8、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 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
9、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摸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
10、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选文略有改动)14.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段的主要情节。15.阅读文章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16.第段加红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17.阅读第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 “母亲说,
11、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我 ”想 吃 螃蟹(1) (2) 母 亲 捞 起 螃蟹 (3)(2) “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18.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附加题19.(2015湖北黄冈中考)语文实践活动。2014年 3月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首次被列入国家层面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高度。(1)阅读下边图表,在横线上写出调查结论
12、。2015年 3月,某中学文学社对全校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分析下表,你得出的结论是:_阅读内容 认同率玄幻武侠 35.1%时尚娱乐 32.5%文学经典 15.0%时事先锋 17.4%(2)下边两幅漫画的题目都叫“读书”,请仔细欣赏,任选其中一幅,分析漫画告诉我们的道理。我选_幅,它告诉我们:_。(3)请仿照下面画波浪线 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
13、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读_,我_;读_,我_。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识记1.tnhun zsu qiocu p sh 躁 絮 诀2.(1)望 (2)覆 (3)悟 (4)副3.(1)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 (2)憎恨:厌恶痛恨。4.淡雅 高洁 深沉 烂漫5.史铁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我与地坛运用能力提升6.(1) “悄悄” “偷偷”表现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 ,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2) “央求”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7.坚强、无私、伟大 深深的愧疚、怀念8.示例:D 是一把竖琴,是快乐;S 是曲
14、线,是优美。9.B项错在作用分析。这两句诗强调的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并非表现对“同甘共苦的友谊赞美之情” 。课内同步阅读10.母亲忍受的是自己的病痛和儿子不幸遭遇的双重折磨。 解析:运用品析字词作用公式法,联系上下文即能知道母亲忍受的是自己病痛的折磨和儿子双腿残疾带来的折磨。11.“我”同意“看花” ,说明“我”消沉的情绪有所好转。让“我”能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母亲的心愿,她这一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解析:运用立足原文答题法。答阅读题的方法之一是立足原文,找出关键词句,可引用原文,也可在原文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组织语言表述,但勿脱离原文。本题可联系原文从“我”和母亲两
15、个角度来分析人物心理,回答母亲 “喜出望外”的原因。 “我”愿意看花,说明“我”将要走出心灵的阴影,母亲想让“我”生活得更好的愿望也将实现,所以母亲 “喜出望外” 。12.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解析:运用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法。景物描写主要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另外,还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作用。本题结合母亲已去世的情况及母亲的话“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体会到此处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内心的变化所起的作用。13.示例:从母亲忍受肝疼折磨可
16、以看出母亲的性格坚韧、顽强。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表现出了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解析:运用人物形象分析法。根据事例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母亲常常肝疼却毫不叫苦,心中仍惦念着儿子。由此看出母亲的坚强、乐观、关心和爱护儿子的特点。课外拓展阅读14.(1)母亲翻找螃蟹 (2)母亲发现螃蟹 (3)母亲放下螃蟹 解析:本文以物(螃蟹)为线索展开情节的。段记述了“我”想吃螃蟹的原因;段写母亲翻找螃蟹;段写母亲发现螃蟹;段写母亲捞起螃蟹,又几次三番地放下螃蟹。15.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解析:用文本中的内容来回答提出的问
17、题,一般都比较浅显、直接,只要找准问题所在段落,考虑全面作答即可。段交代了原因:母亲在“我”大病初愈后精神状态极佳, “我”想吃螃蟹,母亲便义无反顾去为“我”找螃蟹。在交代原因的基础上,爱子心切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彰显。16.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解析:此题旨在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浏览全篇,把握主旨,是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前提。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确定文句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然后再借助关键词的含义分析整个句子的深层含义,以点带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8、。此题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达了经过艰难寻找之后的母亲在捉螃蟹时的矛盾心理,从而真切地再现了母亲那颗善良之心:作为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要爱,对别人的孩子也要爱。只要是母爱都是一样的,哪怕是动物界中的母爱。17.(1) “咬牙”是因为母亲做出带走螃蟹的决定非常艰难;“闭眼”是因为母亲不忍看自己亲手将母蟹捉走的情景。(2)母蟹挣扎的“沙沙沙”的声音,加重了母亲心中的负罪感,使她后悔带走了母蟹,于是急于送回。解析:只有真正地走进原文,站在作者的角度,才能理清作者的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达到和作者对话、和文中人物对话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对文本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解答任何题目。 (1)第段通过
19、对母亲“咬牙” “闭眼”等神态的描写,再现了母亲决定抓走母蟹时那种矛盾心理和对儿子的爱;(2)母蟹“沙沙沙”的求生之声是细节描写,既写出了母蟹在失去子女的一刹那的痛苦举动,又写出了这一痛苦举动正在深深刺痛着母亲那颗善良的心,促使她要做出伟大的举动。18.一是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 解析:如果文题只是一个词或短语,标题本身就是题眼,就要准确、全面理解该词或短语的含义,不仅要理解标题的字面义,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出其内在深层义。文章一开始就是从母亲的爱子之心写的,做出的举动也是如此。但是随着情节的进一步深入,随着那爱子之心的进一步揭示,母亲的那颗爱子之心又得到
20、了提升, “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在世上也只有母亲才最能懂得做母亲的心吧!”也恰是对这一主题升华的揭示。因此,文章以“母亲的心”为题是有着深刻含意的。附加题19.(1)读玄幻武侠、时尚娱乐等类作品的快餐式阅读在中学生中流行,不重视经典阅读的现状亟待改变。(意近即可)(2)甲幅:读书能使我们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帮助我们看到外面更加精彩的世界。或: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要关注窗外事。乙幅:读死书会束缚人们的手脚。或:不会活用知识的人是可怜的。(意近即可)(3)示例:读冰心的诗歌,我感悟了纯真细腻的情感;读培根的随笔,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读傅雷的家书,我学到了谦虚严谨、积极向上的做人道理;读高尔基的小说,我拥有了战胜坎坷命运的力量;读鲁迅的诗集,我获得了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坚韧意志;读陆游的诗词,我树立了忠诚爱国、抗敌立功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