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阳 節遥 知 兄 弟 登 高 处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目 录節 日 起 源 民 俗 活 動著 名 詩 詞 民 間 傳 說節 日 起 源節日起源易经中重九阳数丰收祭天古代的祭祀大火星仪式“ 重阳” 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 阳爻为九 。在易经中,把“ 六” 定为阴数,把“ 九” 定为阳数,又为“ 极数” ,指天之高为“ 九重” 。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 两九相重” ,故曰“ 重九” ,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 重阳” 。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 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 重阳”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有现存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