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年秋季开学,意味着很多幼儿由家庭走向社会,幼儿从这一刻起,就迈出了家庭的狭小天地,而真正走进了充实灿烂的集体生活。然而,幼儿初次离开亲人,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将面临许多不适应:没有亲人,只有陌生的老师和同龄的小朋友;没有人整天围着自己转;吃点心,玩玩具不能随心所欲。面临着陌生环境对自己的挑战和冲击,他们的反应是哭闹, 拼命地哭喊、尖叫,不让父母离开,无视老师的安慰,拒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或者会静静地坐在活动室的一角,默默地伤心流泪,不理不踩其他小朋友,也有的会拒绝进食。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幼儿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亲人分离是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
2、生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应。幼儿刚入园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一般说来,孩子眷恋父母,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的天性或本能。依恋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表现。一定的依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日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由于孩子过分的依恋而产生的分离焦虑,会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那么,长时间处于消极的焦虑状态,会严重地影响幼儿身心发展。对于入园焦虑的干预措施有很多,所有的措施都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三个问题:不安全的认知、负性情绪和逃避的行为。并且,这些措施都需要家园双方的密切合作。下面,笔者就针对新生入园焦虑的各种现象进行逐一分析。案例一:选择性缄默QQ 小朋友在刚进幼儿园的一段时
3、间几乎不说话,虽然她在家里话很多。一整天,她只是在向老师提要求时才说最简单的话,如:“我想尿尿。 ”但她似乎非常注意观察老师和别的小朋友,她看人的眼神非常专注,几乎是紧盯着对方,尤其注意观察老师的言行。她会记住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许多细节,回家后详细地复述给父母听。她告诉妈妈她害怕幼儿园,不想上幼儿园,她说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不想说话。分析:个体原因这是一个因为入园焦虑而产生“选择性缄默”的孩子。她的语言发展很好,但是她担心交流会给自己带来意外的麻烦。她默默地观察周围,揣摩老师的要求,行动小心谨慎,循规蹈矩。这种对新环境的不良适应如果没有得到矫正,将会发展成为“社交恐惧症” 。孩子对新鲜刺激的反应速度
4、与程度是不同的。有一些孩子天生容易过度兴奋或者退缩,对新环境的刺激反应过分的敏感,这种稳定的特质是引发入园焦虑的危险因素。QQ 就是这样一个敏感的孩子。她不习惯幼儿园里的集体活动规则,害怕因为做错事情而被老师批评,对集体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约束感到很不适应。这可以从她回家对父母口述的幼儿园生活看出来她把同班孩子受到批评的次数和原因一次不漏地记在心里。由于害怕批评,她开始拒绝上幼儿园,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早上入园前都表现出痛苦的样子。家庭影响通过观察老师发现,QQ 的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过分关注,行动上过度保护。孩子对父母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家里几乎寸步不离地跟着母亲,晚上要求与父母同睡,平时缺少
5、独自面对外界环境的机会,缺乏应付外界环境变化的心理承受力,所以孩子在离开父母时非常痛苦。为了保护自己,孩子在面对新环境的时候小心谨慎,沉默寡言,惟恐做错事情。干预措施:(1)安全认知大力鼓励孩子,抓住任何时机表扬她,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知道老师喜欢她。(2)行为强化为了强化孩子的正行为,老师经常找机会与孩子谈天交流。当孩子说话时,老师就及时地告诉她“你的声音很好听” ,鼓励孩子多发言,和孩子聊天。 0案例二:爱哭闹“我要妈妈!”我要回家,妈妈不要我了” 。这是 AA 在幼儿园说的最多的话。刚来幼儿园 AA 就比别的小朋友爱哭,别的小朋友来幼儿园的第三天就能在大人离开后的一会后停止哭闹,自己
6、玩玩具了,还能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了。可 AA 在早晨来园时不停地哭闹,他象膏药一样粘着妈妈,不让妈妈离开,离开妈妈后就要阿姨抱,或者一直站在那里左右摇晃身体,时不时的前后摆动小手 。 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他吵着要老师打电话。 “老师,给我妈妈打电话好不好,老师,打电话” 。他这样反反复复的强调着。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AA 又开始哭闹了,不肯吃饭,不停地走来走去,不停地前后摆动着自己的小手,嘴里反反复复的说“我要妈妈,妈妈来接,妈妈不要宝宝了” 。 到了午睡的时间,AA 不愿意入睡,说妈妈要来接的,要在窗口看着,而且如果老师把午睡室的窗帘放下的话,他马上扑过来大叫:“不要关牢,拉起来” 。因为 AA
7、 很多次能看到妈妈在窗口看着他。我尝试着去抱抱他,和他说说话,玩一会玩具。转移他离开妈妈的那种焦虑情绪,也试图和他讲道理的等方法,但是效果并不好。分析:AA 的行为是典型的依恋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依偎、追随等。2-3 岁是孩子依恋感最强的时期,也是孩子处于依恋关系明确期。在此阶段中,孩子对特殊人的偏爱变得更强烈。AA 的爸爸在杭州工作,在家的时候,主要是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走到哪,他就跟到哪。一步都没有离开过妈妈,也很少很别的伙伴在外面玩耍,甚至睡觉的时候还要妈妈抱着睡。所以当他进了幼儿园,离开了熟悉的家人后,并
8、没有转移依恋的目标。经过分析,我和配班老师认为:在 AA 的焦虑中,妈妈的态度是关键。干预措施1、做妈妈的工作:请 AA 的妈妈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 AA。(1)AA 的妈妈在送完孩子后因为舍不得 AA 哭,AA 一哭,妈妈就妥协让步。会使宝宝形成习惯,久而久之,哭就成了要挟妈妈的手段,孩子的分离焦虑不但不能很好的解决,反而有可能加重。所以轻松孩子入园后马上我们老师要求 AA 妈妈离开,而且不要在窗户外面偷看。(2)妈妈要注意多问一些正面的话题,如在幼儿园里有什麽高兴的事啊,和小朋友们玩过哪些好玩的游戏啊,讲一讲班里有意思的故事等。最好不要问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想妈妈了。本来孩子就觉得离开
9、父母受了很大的委屈,再一强化,很可能使告诉他(她)幼儿园及所在班级的名称,并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描述给孩子。带孩子一起来幼儿园参观,看看幼儿园里漂亮好玩的玩具,有空就来玩一会玩具。多多熟悉环境和教师,使幼儿园对孩子来说不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2、我们的工作:从每天抱在手里过渡到每天只在来园和离园时抱一抱,在一日活动中允许孩子牵着我的衣角,跟着我。在游戏活动中,从我陪在他身边玩过渡到我在他视线范围之内,他能与同伴一起玩。 案列效果:从不愿意来园到现在能离开妈妈的怀抱,让妈妈早点来接。从一整天跟着老师左右摆动身体要老师打电话到现在可以在老师的视线里活动,从不愿入睡到现在能自己去睡觉了
10、,从不要吃饭到原因让老师喂饭,再到愿意自己动手吃饭。在 AA 妈妈的配合下,我们看到了 AA 的进步。反思:安全的依恋,和孩子在活动中有逐渐建立安全感,使他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去探索、学习,可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智力发育。在成人后对是否对人人信赖、是否自我信任,并能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与人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决定在于老师和家长间的配合。因为我们是孩子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港湾。 案例三:孤单FF 到幼儿园来的第一天,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眼泪时不时地要往下掉,显得很孤单。第二天哭得没有那么利害了,但是还是独自一个人静静地坐,不去与别的小朋友玩。如果发现有人在看着她,她会移开目光,或低
11、下头。分析:FF 是个较为内向的孩子,一时间离开了家,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会感到不适应,对陌生的环境,她感到害怕,不敢主动去接触周边环境。 干预措施:1、和蔼的态度,宽松的环境。FF 是个较为内向腼腆的幼儿,我们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她产生安全感、信任感。每天来了都对她笑一笑,拉一拉她的手,摸摸她的头,每天主动找她聊聊天,说说一些轻松的话题,让她感受到老师在关注她,老师喜欢她。后来,FF 看到我在关注她时,也能对着我露出腼腆的笑容,偶尔也能对我说上那么几句话了。2、注重同伴的快乐感染力。我特意在 FF 的座位旁安排几个小朋友如:小峰和芳芳,他们是性格开朗的小伙伴。有时他们在开玩笑,
12、FF 在一旁也会看着他们玩游戏,静静地笑,后来有时也会插上简短的几句。我觉得让别的小朋友去感染她,使她开心,让她在同龄人中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3、发现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在操作活动时,我发现 FF 能用雪花片拼出好看的花朵,立刻在全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她。在洗手过程中,我发现 FF 能自己把袖子推上去,而其他小朋友还需要老师的帮助,我找到了她的闪光点,立刻在大家面前表扬、鼓励她,我们可以感觉到她的情绪较为愉快,也不怕与别人的目光交流了,有时还对我微笑,有时还静静地依偎在我身边。案例四:新生入园的第一天,教室里到处都是哭声,VV 在妈妈的陪同下也来了,他似乎充耳不闻其它幼儿
13、的哭声,很快地把班上的玩具汽车都找了出来,不一会儿,二三十辆汽车整整齐齐地摆成了一条龙,这时,仕贤走过去拿了一辆汽车(显然,他也想玩汽车)没料到宜宾拿起另外一辆汽车就往他身上打。老师加以制止,VV 不再打了,但也不理睬其他人,继续玩他的汽车,子弦自己从玩具筐了拿了一辆汽车,没想到宜宾看到了,就跑过来要抢,嘴里还嘟囔着说:“汽车,我的。 ”子弦不给,他就抢,两个人就在活动室里绕起圈来打起来。吃饭前,大伙收玩具了,VV 拿着玩具,不肯收,满脸的不高兴。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VV 喊着“110 车,110 车”跑过来,原来,RR 正拿着一辆警车在玩,VV 正准备抢,老师制止他,拿了另一辆车给他玩,他不
14、要,推开了。老师批评了他。过了一会了,YY拿了一辆公共汽车,VV 又要有所行动了,老师用眼睛盯着他,说不行,老师告诉他可以去跟她商量交换,可以去拿其他没人玩的玩具,不能抢小朋友的,宜宾扭过身子不理老师。第三天,VV 来园时哭了,不让妈妈走,说:幼儿园不好玩。分析:经过与家长的了解,知道:宜宾的爸爸是个独子,四十多岁时才有了这个儿子,家里人都很宠爱,这孩子从小就爱玩汽车,家里每一次买玩具都是汽车,汽车就是他的宝贝,有时新的汽车晚上睡觉还要抱着。家里就他一个小孩,在家都是他说了算。平时就是和妈妈呆在一起,爸爸上班较忙,没空管他,妈妈有时做事,他就自己玩汽车,常是呆在自己家的套房里,较少与邻居孩子一
15、起玩。对儿童来说,幼儿在家犹如一只自由翱翔的小鸟生活得比较自由、随性,从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一下子过渡到有一定规则的集体环境中,自然加深他们入园的不适与焦虑。而在幼儿园孩子们要过集体生活,而集体生活客观上要求大家要在各项活动具有一定规则意识,这对于他们又是一个挑战,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宜宾自我中心意识强烈,霸占玩具的欲望较强,刚来幼儿园的好奇和新鲜感一过,他感到来幼儿园得受约束很难受,才在第三天说不喜欢上幼儿园。干预措施:1、强调规则,小步递进。我通过语言,眼神,肢体语言等各种方式,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告诉 VV 什么能做,什么不行,使 VV 逐渐明白了上幼儿园得要遵守一些规则。2、利用讲
16、故事、榜样示范法,教给他交往的方法。我知道宜宾想要玩时,不会与人商量,沟通,直接就抢,有时就用讲故事的方法,与班上幼儿讨论怎样做才对,班上有些孩子较好地与人交往,我们也把这典型的身边事例让幼儿学习,VV 对待自己想要的玩具经过了:从直接就抢向同伴说:“给我玩一下好吗”问完后,不管人家答应不答应,就要拿走向同伴说:“给我玩一下好吗”问完后,得到同伴的答应才拿。有时,同伴不同意,他会跑来跟我说:“他不给我。 ”那么,我们会引导他去玩别的玩具。3、做好家园互动,加深与家长的沟通。我们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分析“VV刚开始喜欢上幼儿园,为什么过了几天才哭着不来”的原因,家长听后觉得很有道理,继续坚
17、持送他上幼儿园,鼓励 VV 遵守规则,适应集体生活,我还建议家长增加玩具的种类,不要只是局限在汽车,可以适当地扩宽玩具种类。同时,提醒家长要注意教给宜宾一些与人交往的方式,在双休日要抽出空带宜宾与同龄人一起玩,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感受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乐趣。过了一段时间,来告状 VV 抢玩具的现象明显减少了。VV 也不说“我不上幼儿园” ,而是说:“我喜欢上幼儿园 ”。因此,教师应该对于不同的幼儿所表现的分离焦虑,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要分析幼儿焦虑的原因,是有生活自理上的困难、身体上的不适、交往方面的疑虑,还是其它方面的因素,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教育。同时做好家园工作,只要家庭和幼
18、儿园保持一致教育和良好合作,孩子一定会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较快地度过入园焦虑期。 案例五:过度依恋YY 刚入园,她一进教室,就哭:“我想妈妈。 ”妈妈一走,她就会找上一个老师,抱住大腿就要往上爬,嘴里说:“抱抱,抱抱。 ”老师还得做事,不可能总抱她,但她看到没法抱了,就还是跟着老师,拉着老师的手,她喜欢单独跟着一个老师或阿姨。老师要是抱抱她,她就不哭了,或者哭得小声了,要是老师抱别的小朋友,她又会使劲地哭,她的书包像是宝贝,整天背着都不嫌累,一说要拿走书包就哭。分析:YY 的父亲是个地质勘测队员,有时会较长时间在外工作,没法经常回家,双方的老人又没法帮助带小 YY,YY 从出生开始就一直由妈妈
19、自己专门带,从未离开过妈妈,对妈妈的依恋较为强烈。 干预措施:1、肢体接触,安定情绪。克劳斯肯内尔假说表明,孩子与大人之间的早期皮肤接触会促进依恋关系的早期发生,YY 进入了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离开了母子,恐惧、忧虑等情绪油然而生,情感上如断乳期一般无法适应。我能理解 YY 主动要求老师抱抱的想法,肌体的皮肤接触,寻求保护,我尽量满足了 YY 的要求,抱抱她,使她感受到类似母亲般的爱抚,感到安全,满足 YY 的情感需要,让 YY 对我产生亲切感和依恋感,从而缓解入园焦虑,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2、利用玩具与游戏,转移注意力。由于 YY 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好像老师是她一个人的,霸占着老师,
20、不能抱别人。我假装手酸,用夸张的口气说:“老师的手酸死了,你下来自己坐会儿。 ”然后可以用好玩的玩具吸引她的注意力,使其暂时忘却不愉快的情绪。也可以用游戏可以帮助 YY 尽快与同伴熟悉起来,如:开火车游戏,就让她接在老师身后的第一个位置,YY 也能愉快地进行游戏,渐渐地,她也能接纳同伴了,找到安全感、归属感。 3、逐渐她转移对书包的依恋。离开了父母,YY 把情感的表达对象转向了自己的书包,爱背书包是她的恋物表现。我并不用急于要拿走她的书包,过一些时间,再与她商量,背着书包太重了,拿下来才好休息。或让书包去开火车(小朋友的书包排队开火车) ,或让书包去上“书包幼儿园”放学时再去接它。这时的她对我
21、有了亲近感和信任感,她也能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 案例六:懒惰KK 小朋友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刚开学时,她还很嫩,很爱哭,因此,我们特别宠她,特别照顾她。连脱裤、穿裤都是在我们的帮助下完成。一连过了两个月,我们认为孩子们有能力自己穿裤脱裤了,不过就 KK 小朋友还是很习惯的一直对我们说: “老师,我要小便。 ”我常说:“好的,你自己脱裤子吧,KK 现在长大了,可以自己脱裤子了,对吗?”可是她把我们的话当作耳边风,还是一直站在那里,一直这样等着,希望老师能帮他脱裤子。不过最后看她还是站着不动,我们还是无可奈何的给她脱了。就这样几次以后,她用同样的招术得到了我们的帮助,这样下去一定会形成孩子极大的
22、依赖性。并不是为她好,而是害了她。因此,我们两位老师商量了下,最后干脆硬下心来,谁都不帮她。虽然有几次她还是无可奈何的自己脱裤子、穿裤子,但是后来发生一件让我们都意想不到的事情。结果,她干脆不告诉老师要尿尿了,直接尿在裤子上。从那以后,她也经常被她奶奶批评。她奶奶也经常跟我们说:“老师,请你们帮她脱裤子吧,她穿的多,脱不掉的。 ”当时我的心真的一阵冰凉。要想改变这个孩子,我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还是要慢慢的来,让她逐步接受老师的要求才是最理智的方法。最后,我们即满足了她的要求,又提出新要求,我们帮她脱外面比较厚的裤子,她自己脱里面的裤子。同时在她成功后进行表扬,她也在老师的表扬下逐渐喜欢自
23、己穿脱裤子了,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在 KK有飞速进步时,我也找了她奶奶进行了交流沟通,希望能进一步得到她的帮助,告诉她在家里也要给予 KK 自理的机会,并加以表扬,使她感觉家里跟幼儿园里都感觉她很能干,体验自理的乐趣。分析:通过上述生活片断,我们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存在着普遍的一个现象生活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还是家长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性。 学前谷-中国学前网版权所有,采集或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http:/ 干预措施:1、父母繁忙,孩子暂由上辈抚养给孩子带来了不利因素。爱孩子不仅是金钱的投入,更需要时间和感情的投入。父母要多花点时间抚养、教育孩子。孩
24、子与父母的关系是谁也不能代替的,甚至连爷爷奶奶也如此。但 KK 就是因为父母忙于工作,而长年在外,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将孩子托付给了奶奶抚养,奶奶的过分溺爱,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认为孩子不会,就要包办代替的想法,一直制约着他们的行为。长辈们的疼惜,跟现实社会也息息相关,如今都是独生子女,不管是父母或是上辈,都希望下一代能比别人家的孩子更聪明,更有出息,更有前途。作为长辈难免会倍加疼爱自己的孩子,不过过分的疼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伤害,导致很严重的依赖心理。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不要因为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给长辈们抚养。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
25、人格品质和能力的。孩子最需要的还是父母的爱,即使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您的孩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跟您的孩子沟通,才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心理发展。2、家园配合,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孩子上幼儿园后生活在两种环境里,幼儿的独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儿园中靠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他们生活中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家里的,如果 KK 的奶奶不重视这点,总是包办代替,那么 KK 自我服务能力就得
26、不到提高,这也给老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正如新纲要所说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家园之间的配合,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教师要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和配合。作为家长更应要有耐心。要给孩子足够的练习时间,当孩子希望独立做某事时,成人要有耐心,不要随便给予帮助,尽量让孩子“自己
27、的事情自己做” 。3、教师及时的关心和帮助,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对于多数孩子来说,上幼儿园是他们第一次离开亲戚进入集体生活,在这一期间,许多孩子会因主要抚养者的离开而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如哭泣、打人,这是他们对新生活暂时的不适应。孩子刚入园,教师应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能力弱的孩子体验失败、产生消极的情绪,多发现、多肯定他们的优点,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尽早采取措施加以纠正。KK 小朋友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孩子,由于她年龄最小,因此,在刚入园时,她得到了我们老师的百般疼爱和帮助,渐渐的她不再害怕来幼儿园了,同时也跟我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这良好时机的到来,我们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在帮助她的基础上,
28、让她初步学习自己也来脱一脱裤子,在尝试的成功背后还获得了老师的大力表扬。最后 KK 终于改变了懒惰心理,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正如新纲要中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那么再懒惰的孩子也会在我们给予的机会下获得勤快的成功表现。孩子的懒惰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所以作为教师,作为家长要引起重视,不要什么都依顺孩子,为了能让他们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去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就请放开双手,实现家园共育,让孩子自己去成长吧!因为你的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学前谷-中国学前网版权所有,采集或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