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河南发改委.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90624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河南发改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河南发改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河南发改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河南发改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河南发改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河南省 “十二五”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 ”资源综合利用指 导意见、 “十二五” 农 作物秸 秆综合利用 实施方案和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促进我省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现状(一)固体废物排放情况。 “十一五” 期间 ,随着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各类固体废物排放量也高速增长。据测算,工业领域,2010 年全省产生固体废物 10714 万吨,综合利用量8380 万吨,处置量 1770 万吨。2010 年新增赤泥 1400 万吨,粉煤灰 1900 万吨,工业副产石膏 500 万吨。2010 年

2、全省有将近1000 座尾矿库,总库存约 7.2108 吨。 农业领域,农业生产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 8000 万吨、畜禽粪便 13000 万吨。社会消费领域,随着城镇化加快发展,每年新增建筑垃圾 6000 万吨以上,产生废金属、废电器电子、废塑料、废橡胶等废旧商品超过 3000万吨。(二)综合利用现状。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把推进大宗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治理环境污染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着力开展重点工程和项目示范,培育壮大资源 2 综合利用产业,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1、规模逐步扩大。2010 年,我省铝土矿、金矿、

3、钼矿等优势矿产共伴生资源总回收率 30%,全省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 69%。粉煤灰、硫酸渣等工业废渣综合利用量达到 3000 万吨,利用率达到 65%。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重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 1950 万吨,利用率达到 6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 6300 万吨,利用率超过 75%。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达到 80%以上。全省涌现出一批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2、技术明显提升。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在冶金、建材、电力等行业攻克了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豫光金铅自主研发的液态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技术,终渣含铅降到 3%以下;巩义市

4、天祥耐材有限公司自主开发超强度石油支撑剂生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赤泥、废耐火砖等固体废弃物规模化、高值化利用。一批先进适用的综合利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工业废物利用方面,重点推广粉煤灰和煤矸石制砖、脱硫石膏制纸面石膏板、珍珠岩尾矿制保温墙体材料等技术;农业废弃物利用方面,重点推广林业三剩物生产中(高)密度板、秸秆、畜禽粪便制沼气和有机肥等技术。废旧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建成投产长葛青山金汇不锈钢产业有限公司年产万吨再生不锈钢系列产品、金阳铝业有限公司利用再生铝年产 5 万吨铝板带箔等一批废金属精深加工利用项目。 3 3、法规政策日趋完善。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 河南省

5、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有关部门制定了河南省实施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细则、 河南省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和热电联产认定实施规程等,颁布实施河南省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审核方法、建材产品中固体废弃物掺加量的测定方法等地方标准。4、效益日益显现。2010 年,全省综合利用产值达到 74 亿元,就业人数超过 30 万人。通过节能利废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促进我省“ 禁 实” 工作任 务提前完成,合 计节约 耕地 18 万亩。煤矸石和沼气综合利用年发电量 212000 万千瓦时,相当于节能 68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 172 万吨、二氧化硫 1136 万吨。秸秆和林业三剩物代木 300 万立方米

6、,相当于少砍伐林木 10 万亩。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我省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少环境污染、带动社会就业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措施。虽然“十一五 ”期间我省 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 积极成效,并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与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在经济发展中的分量较低,没有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二是综合利用企业普遍小而散,缺乏大型骨干和龙头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弱;三是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资源综合利用共性和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四是综合 4 利用配套政策还不健全,

7、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各项投入急需加强。二、面临的形势河南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人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铝矾土、钼、天然碱等优势矿产资源后备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我省煤炭、钼、铝矾土等矿产资源持续超强度开采和重化工加快发展,能源和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已十分突出。据测算,我省煤炭开采静态保障年限仅为 65 年,铝土矿静态保障年限不足 8 年,钼矿静态保障年限不足 20 年。同时,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排放大量固体废物,不仅占用了宝贵土地资源,还严重污染了环境,特别是尾矿库溃坝和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8、给当地居民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十二五” 时 期,是我省全面 实施建设中原 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随着新型镇城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资源环境约束将更加突出。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减少原生资源消耗、缓解资源短缺问题,有利于减少废物排放、促进环境污染状况改善,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合理利用资源和减轻环境污染两个核心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5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

9、国策,以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坚持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和产业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实施重点工程,完善政策措施,着力打造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培育骨干企业,提升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和技术水平,壮大资源综合利用规模,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二)基本原则1、坚持宏观指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调动市场主体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资源综合利用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的内在驱动力。2、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

10、广应用,依托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骨干龙头企业,通过技术集成和产业化示范,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迅速形成产业优势。3、坚持示范带动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以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实施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带动资源综合利用向规模化、高附加值利用发展。积极探索跨区域、领域实现资源综 6 合利用的有效模式,形成企业、园区、基地、区域等互动发展、协调推进的格局。(三)主要目标1、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到 2015 年,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4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75%;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 70%,废钢利用率达到 85%以上,再生铜、铝、铅占当年总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

11、40%、30%、4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 85%。2、综合利用规模不断壮大。到 2015 年,培育 10 个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 20 家骨干企业,综合利用产值超过 150 亿元,成为资源循环利用新兴产业。3、综合利用技术显著提升。在共性和关键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利用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建成一批省级、国家级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四、主要任务(一)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1、规模化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积极推进煤矸石、粉煤灰大掺量、规模化利用,形成煤电粉煤灰建材和煤矸石电/建材等梯级利用产业链,打造一批规模化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示范基地和产业集群。煤

12、矸石。在大中型矿区,稳步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继续扩大煤矸石制砖、水泥等新型建材和筑基 7 铺路的利用规模。探索煤矸石生产增白和超细高岭土、膨润土、聚合氧化铝、陶粒、无机复合肥、特种硅铝铁合金等高附加值利用途径。引导大型矿业集团研发适合不同地质条件和矿井开拓方式的井下充填置换煤技术并推广应用。到 2015 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 85%以上。粉煤灰。鼓励电厂完善除灰系统,基本实现粉煤灰干排。推广粉煤灰分选和粉磨等精细加工,开发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粉煤灰提取无机纤维、粉煤灰空心微珠分级提选等技术。继续推进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及其制品、陶粒等利废建材生产应用。探索粉煤灰土地复垦、采空区回填、沉陷区

13、治理等生态利用途径。到 2015 年,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90%。2、集约化利用工业副产石膏、化工废渣和冶金废渣。重点推进工业废渣梯级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形成工业废渣有价元素建材等梯级利用产业链,建设大型工业废物多产业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工业副产石膏。支持工业副产石膏替代天然石膏的资源化利用,重点推广脱硫石膏、磷石膏用作水泥缓凝剂以及生产纸面石膏板、石膏砌块、石膏商品砂浆等新型建筑材料。开发超高强石膏粉、预铸式玻璃纤维增强石膏成型品、高档模具石膏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展化学法处理磷石膏的技术攻关,推进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磷石膏制硫铵、碳酸钙等先进技术产业化。到 2015 年,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达

14、到 90%以上。化工废渣。鼓励利用电石渣采用干法工艺生产水泥和新型建材, 8 氨碱废渣用于锅炉烟气湿法脱硫,硫铁矿制酸废渣用于水泥生产,合成氨造气炉渣热能回收利用。鼓励化工废渣与下游建材产业结合,生产高档建材产品。冶金废渣。以钢渣提铁及尾渣深度整体利用为重点,推广钢渣自解及稳定化、钢渣微粉和钢铁渣微粉应用、钢铁渣微粉作水泥和混凝土掺合料等技术,扩大钢渣在路面基层材料、采矿充填胶凝材料及建筑材料中的应用。以有色冶炼渣提取有价金属及整体利用为重点,发展铅电解阳极泥提金银技术、锌渣提银技术,氧化铝赤泥低成本脱碱技术与装备,综合回收赤泥多种有价组份技术,开展含重金属冶炼渣无害化处理及深度综合利用。到

15、2015 年,赤泥综合利用率超过 6%。3、高附加值利用尾矿和共伴生矿。开展铁矿、铝土矿、铅锌矿、钼矿等尾矿再选,分离提取有价金属,尾矿生产高附加值建筑材料。推广尾矿低能耗再磨再选技术,铅、锌、银多元素伴生尾矿清洁综合利用技术,黄金尾矿硫化物深度分选及有价组分提取技术。开展尾矿无害化生产农用缓释肥、土壤调理剂应用等示范。在资源枯竭矿区重点鼓励尾矿回填和尾矿库复垦。到2015 年,尾矿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25%。(二)扩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1、农作物秸秆利用“五化一体系”建设。按照“先农后工、先饲后肥”的思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和肥料化利用,因地制宜开展秸秆能源化、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形成布局合理

16、、多元利 9 用的秸秆产业化利用格局。到 2015 年末,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1)秸秆饲料化。大力推广秸秆“过腹还田” ,针对建设畜产品生产大省的需要,鼓励养殖场(户)和饲料生产企业利用秸秆生产优质饲料,建设秸秆青贮、氨化设施,形成“种植业秸秆养殖粪便还田” 、“种植业秸秆 养殖沼气/ 沼渣/沼液生物质能/还田”的循环模式,实现农业和农村能流、物流的生态循环。到 2015 年,秸秆综合利用中饲料化率达到 32%以上。(2)秸秆肥料化。优先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提高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水平。鼓励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提高秸秆收获还田、秸秆留茬还田的

17、机械化水平,积极探索秸秆反应堆技术。大力推广过腹还田、过池(沼气池)还田、醇肥(乙醇联产有机肥)还田。到 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中肥料化率达到 35%。(3)秸秆能源化。在秸秆资源丰富地区发展纤维乙醇,实行乙醇、沼气、发电、复合肥联产。因此制宜发展秸秆沼气、固化成型燃料等。在农村新型社区优先建设一批秸秆沼气工程,建设一批沼气集中供气试点。到 2015 年,秸秆综合利用中能源化率达到 20%。(4)秸秆原料化。积极发展秸秆生产板材、木糖醇和活性炭,鼓励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以秸秆为原料的非木纸浆,引导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生产包装材料、餐具和编织品。到 2015 年,秸 10 秆综合利用中原料化率达到

18、 10%。(5)秸秆基料化。依托我省良好食用菌生产基础,筛选出适宜在不同作物秸秆上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为技术重点方向,大力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产业,形成“种植业秸秆食用菌菌渣生物质还田”的循环模式。到 2015 年,秸秆综合利用中基料化率达到 3%。(6)建设秸秆收集体系。以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县、乡(镇)人民政府监管,建设若干秸秆收贮中心,形成“ 一点 对多源” 的多 级秸秆收集贮运体系。以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为纽带,一头连接千家万户,一头连接秸秆利用企业(用户),形成“多点对多源 ”的收集贮运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建设秸秆存储设施。积极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2、畜禽粪便“两化”利用。着力推进畜禽粪便能源化、肥料化利用模式,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到 2015 年,畜禽粪便资源化率达到 95%以上。(1)畜禽粪便能源化。以实施沼气工程为核心,全面提高畜禽粪便利用水平。鼓励大型龙头企业依托畜禽养殖集中区和大型养殖基地,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支持畜禽养殖小区开展集约化沼气工程建设,建设中型沼气站,实现养殖基地集中制沼气,沼气供应农户,沼渣、沼液用于农田,继续推进户用沼气工程。到 2015 年,畜禽粪便沼气利用率达到 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