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十月底,跟随校领导前往北京学习,聆听了俞_等几位国内名师的精彩展示课,以及吴_等几位大师的点评和报告,使我受益匪浅。印象比较深的是俞_老师的平均数和强_老师的圆的认识。俞_老师的平均数,首先是出示课题“平均数”。让知道平均数的学生在一边,并问他们什么是平均数?说不明白的回去坐着,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出示一个题目:小明 60 米跑了五次,分别是 15s、10s、12s、14s、12s,第六次跑 60 米是多少 s?有的学生说:15s 太慢,10s 太快,12 秒正好。有的学生说 14s 也行。学生对 12s 和 14s 进行了讨论,然后学生说 13s 正好。学生就问:1
2、3 在这组数据中没出现过?俞老师老师通过在黑板上竖着摆放吸铁石,竖着 5 个表示 15s,竖着 2 移动,让它们平均起来,正好是 13块,而且一样高。俞老师说,13 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学生问:13s 出现过,为什么可以?另一名学生说:平均数不一定是出现的数。前五次没有跑 13s,并不代表以后不能跑 13s。通过这个题给学生讲解了平均数的算法,后进行了练习。课结束后,吴_老师问学生,老师直接给你算平均数的公式不久完了,为何还要上这节课?学生的回答有:通过举例子和生活的联系,使得自己更加明白平均数的作用。如果直接给公式,就感觉很生硬,不太明白。然后老师给学生说明了一下 13 是怎么来的,平均数
3、是虚拟的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平均数是虚拟的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学生虽然以前接触过,但老师通过让知道平均数的学生讲什么是平均数,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了解平均数不真正意义上的平均数,还需要学习。再次老师通过竖着摆放吸铁石,直观的看出和理解平均数。强_老师在课前先和同学们进行了课前交流。师:老师手里有个东西,生:系着绳子的球。然后老师拿着绳子的另一端,手不动。让小球在空中旋转。小球的轨迹是什么?生:圆。师:怎么画?学生说了各种方法。师: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通过微课出示了正确的画法。师:那怎么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学生经过讨论,一根绳子绕一个点一周。然后师生画圆。学生发现:老师用绳子画的
4、很圆,而学生用松紧带画的不圆。老师问为什么?松紧带长度不定。得出了定长。老师问学生:圆和以前学习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圆进行了定义,圆心、半径和直径。然后进行了练习,通过练习得出它们的特点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并强调出在同一个圆中。自己以前讲过圆的认识,通过对比感触很多。原先的课,是直接教学生圆的画法,然后找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和特点。而强老师首先是圆的画法,老师通过演示和互动得出画圆定点、定长、旋转一周。再次圆的特点,半径、直径、边线的特点讲的很透彻,是学生自出探究得到的,而不是老师告诉的。通过学习,受益匪浅:一是告诉学生公式和学生自主探究出公式,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二是对于一些知识点,多让学生去说去做,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识点就会闪现出来。三是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尤其是图形的学习。小学生想象能力比较差,通过操作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四是对于数与代数这块,学生理解计算方法的算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五是平时教学中注重化曲为直和割补法等方法的渗透,不要等着用时才让学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