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育教科室工作总结范文作为市教科研基地学校,教科室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发挥集体智慧,努力克服困难,以精益求精的实干精神,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主动承担更多责任,学校教科研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现将一学期来,教科室的工作罗列概述如下:三个“注重”、三个“提升”、三个“推动”。一、在科研管理上落实了三个“注重”。注重真做实干。组织开展课题申报、论文撰写、校本教研修、师徒结对、课题展示等教研活动。在课题撰写的指导过程中,手把手地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如何进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如何确定子课题,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如何制订课题实施,如何开展过程性研究,如何进行中期管理,如何撰写
2、结题报告等。除此之外,教科室还联动叶燕芬名师网络工作室、醇美语文工作室,组织开展校际教科研活动,内容涉及如何提高教科研品质,教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教科研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教科研与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使用等。注重过程监控。教科研管理最重要的不在计划和总结,而在于过程性研究。为了防止敷衍和应付,本学期教科室加大了期初、期中监控力度。作业本检查是一传统性检查,本学期听取部分老师的建议,过行了期中集中检查与期末随班抽查的尝试,并结合督导董建芬校长的指导,对作业批改的要求进行细化与。本学期组织了一次校级论文评比,鼓励年轻教师参与、学习,使学校教科研后续力量得到有效提升。注重教研实效。关注各学术团队一周一个
3、下午的教研活动时间中所进行的教研主题,期初通过学科大组长、学术团队长会议布置落实了本学期教科研重点,下发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本,要求制定详尽的计划与听评课人员,通过将活动简讯发布到校园网“教研之声”平台,期末进行书面总结,盘点本学术团队活动情况,进行自我认定、评价与并部门评价相结合,在期末的会议上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其次是通过“之江汇教育平台”进行网络教研,每位老师发布 10 个资源,点击互访达到 100 次以上,本学期学校活跃度为 178.6 分,61 位老师的空间成为活跃空间,探索着校本教研网络化的新途径。二、在研究品位上实现了三个“提升”。本学期来,在教科室引领下,各教研团队课题管
4、理上有了较高水平的提高,研究品位也在不断提升。科研意识明显提升。现在,不少团队在自身内部已形成了“申报立项开题论证中期汇报结题鉴定”循环发展的良好质态。教科室将“已有课题不按期结题,新课题不予申报立项”的制度坚决贯彻到底,使市、区级课题,特别是校级课题的结题率达到了 100%,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数量明显增多,为提高本校教科研品位奠定了坚实的塔基。获奖级别明显提升。本学期有一项市级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和美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获市级二等奖,一个教改项目小学情趣小古文教学的实践研究获市二等奖,两个教改项目获市三等奖,此外还有三项教教改项目送教区级评奖。拓展性课程XX 安全教育课程正在申报市级
5、精品课程。在美术教师基本功比武中,傅怡萍老师荣获市级一等奖;区级优质课比赛中,周可心老师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市级比赛。科研质量明显提升。本学年教科室秉承“用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组织进行了校级评文评比,更收到各学科论文 38 篇,经评委会评比出一等奖 17 篇,二等奖 17 篇,并送交区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区给评比,现有一篇论文直送市级比赛。另共计有 3 篇论文在全国、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三、在作用发挥上凸显了三个“推动”。本学期教科研的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了整个教育集团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为打造 XX 教育品牌做出了贡献。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无论是书圣校区的和美课程,还是迪荡校区的全融合
6、课程,无不体现着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以课堂教学为展现形式多次登上市、区级教学研讨活动的现场,叶燕芬校长引领下的微课程、陈骏教师的市级精品课、冯凤老师牵头的微课制作两校区成为了教改成果的展示园。推动了教师专业成长。教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在本年度的教研活动中,许多年轻教师得到了提高,论文与课题报送量有所提升,参与继续教育的热情不断提高,涌现出不少教科研先进个人。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本学期由教科室牵头,本着传承与发展、探寻学校历史与着眼未来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在两校区开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课程建设,书圣校区继续行走着传统文化路线,迪荡校区在先烈精神指引下以开拓创新为开发原点,形成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教育集团文化。相信,在领导的关心与全校老师的支持下,我们教科室一定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丰富活动形式,把教研、科研有机融合,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努力为学校老师们走专业化成长之路,丰富和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综合素质创设良好氛围,搭好台子、当好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