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情与法”关系作文一、题目回顾: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17年 10月 8日凌晨,杭州市余杭区发生一起盗窃案。三名嫌疑人在盗窃得手后,见一名醉酒女子落水,遂将其救起,获警方表扬。10 月 10日凌晨,三人因盗窃犯罪被之前见过他们的警察抓获。从见义勇为的好人陡然变成了盗窃分子,让人五味杂陈。事件被报道后,各种议论也纷至沓来。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二、作文导写:1、这则材料是 2017年 10月份的一则新闻,当时引起舆论的极大争论。作为作文材料的话,宜写成新时评类的作文。2、尽
2、管材料中有议论纷纷的话,但材料中已经给了我们主题提示“获警方表扬”、“被之前见过他们的警察抓获”。这两句话本身就表达了警方的立场“善必扬,恶必惩”,这样不难确立中心。3、这则新闻素材包含了很多道德与法律之间纠结择取问题,事实上,事情发生后,社会各界争论很大。作为高三学生,我们不必过多的从法律专业的认可上去辩论。 只要保证宣扬正能量,考虑道德和法律的合理性,能自圆其说就可以。4、有的同学从反面立意,“见义勇为可以将功折罪”,如果能自圆其说也未为不可,但不易得过高分数。三、教师下水作文奖罚分明,为法律和道德正名三人前一刻还是窃人钱财的盗贼,后一刻却变身见义勇为的好汉。有人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3、”,三人见义勇为的“功”可以弥补窃人钱财的“过”;也有人坚持,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救人值得表彰,盗窃必须受到惩罚。我对后者的观点深表认同,“让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当下,对于类似的社会事件,奖罚分明方能重塑道德的新风,彰显法律的公正。提议“将功补过”者显然是把道德和法律合二为一、混为一谈了。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两难案例海因兹偷药,海因兹的妻子病危,而他却无钱支付高额的药费。在药商既不肯降价,又不答应延期付款的情况下,为救妻子的性命,海因兹破门而入偷了药。海因兹为了维护妻子生命的尊严而迫不得已选择了盗窃,那么,他应不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呢?显然,海因兹必须受到法
4、律的惩罚,才能维护社会安定、维持法律正义。的确,在规范公民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上,道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当下的中国,公民素质、社会文明已有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无疑是我们今天最理性的选择。上述新闻事件中,抢劫行窃应交法律审判,见义勇为应由道德表彰,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也许等到将见义勇为立法,“将功补过”才有可能,在当下,还是奖罚分明既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又能凸显道德的力量。奖罚分明,有助于公民树立法律意识、提升道德水平。此三人先盗窃后救人,“一半是小偷,一半是好人”,只有对其见义勇为郑重表彰,才能激发他们更多的善举;同时,只有让他们接受
5、法律的惩罚,才能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法律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杀了曾为他出谋划策、视为知己的马谡,如此奖罚分明,为的就是正军纪,定人心。相信此件事情如能奖罚分明,处理结果一经公布,公众对于法律定会多一分敬畏,对善举定会有更多赞赏。奖罚分明,我们的社会才能践行公正、实现法治。“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精神的应有之义。让见义勇为的善行得到表彰,让偷盗犯罪受到应有的惩罚,是非清晰,奖罚分明,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文明和谐。一千多年前,诸葛亮曾告诫后主刘禅“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奖罚分明就是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最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