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包括中国自 1840 年至 2007 年的历史时期。可分三大部分:上篇讲中国主要讲旧民主主义革命(13 章 );中篇讲新民主主义革命(47 章);下篇讲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810 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0 年-1949 年】1840 鸦片战争-1919 年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 年五四运动-1949 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领导阶级不同【五四前是资产阶级领导;五四后是无产阶级领导】中
2、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分为下述五个时期: 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1919 年 5 月1923 年 12 月)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 年 1 月1927 年 7 月) 。 【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 年 8 月1937 年 7 月)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4、抗日战争时期(1937 年 7 月1945 年 9 月) 。5、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 年 9 月1949 年 10 月)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1922 年 7
3、 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3 年 6 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1925 年 1 月中共四大,提出中国工人阶级应当领导民主革命的主张。1927 年 8 月 7 日中共在汉口召开会议(“八七会议” )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1928 年 7 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军事上- 取消了军事教条主义,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组织上- 取消了王明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1935 年 12 月瓦窑堡会议,正式制定了
4、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1937 年 8 月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的思想。1945 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1949 年 3 月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各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具有临时宪法作用。1954 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 年中共八
5、大在北京召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2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1997 年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 年中共了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发生两次重大转移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1927 年,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影响,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6、第二次工业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 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从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生了哪两次重大挫折 1、1927 年国共合作的失败,也就是所谓大革命的失败。标志:上海四一二反革命事变 原因:陈独秀右倾错误2、1934 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标志:长征的开始 原因: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1931 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
7、,即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政策,降低了农民租率,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打击了不法地主,团结了地主中的开明分子,为全民抗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解放战争时期,1946 年 5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简称五四指示. 该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1947 年中国共产党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
8、均分配土地。在进行土地改革时,党执行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改运动的开展,为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1政治上:战前领土完整、主权独立,战后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国家。2经济上:战前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战后自然经济解体,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同时客观上又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转变为半封建社会。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地主阶级、农
9、民阶级、工人阶级、中国资产阶3级(中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或大资产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小资产阶级) 、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等生了变化。二、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性质、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2)关系:相互交织和交替作用。例如:下列事件中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反帝运动、辛亥革命。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2)认
10、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认清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近代中国一切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多项选择题目:在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下,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变化是(BD)A、出现了租界;B、独立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C、自然经济迅速解体;D、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题目: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规定了(ABCD)A、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C、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D、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1)中国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失去
11、了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控制中国的一切,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3)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但在社会经济中仍占统治地位,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4)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展,但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不占主导作用;(5)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平衡;(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加上官僚资本主义) ,中国人民日益贫困;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
12、民富裕。2相互关系:第一个历史任务是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它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它要解决的是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以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第二个历史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条件;后一个任务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4问题与思考:1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来论证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虽然在客观上会刺激落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本质上却是落后国家走上独立发展资
13、本主义的阻碍力量。提示:(1)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2)这种在客观上发生的作用也是有限的。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屐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从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了中国,最终从中国获得了最大的经济利益:在政治
14、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了中国神圣的主权,在中国割占领土,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和外交权等许多特权;在经济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和精神伤害。因此,所谓帝国主义“侵华有功”完全是一种谬论。2结合中国近代和世界历史。论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伟大
15、意义。提示:要回答(1)弱国能否战胜强国侵略者;(2)中国不抵抗侵略能否实现变革自强;(3)中国人民要不要抵抗外国侵略。3毛泽东是如何分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及其这一分析的意义。提示:(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如下特点:(略)(3)只有认清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才能预见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总之,只有认
16、清近代中国基本国情,才能科学地把握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地解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的统一。提示:(1)由于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近代中国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如果不反对帝国主义,就无法打倒封建主义,因为帝国主义是封建主义统治的支柱和后台;不反对封建主义,就无法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因为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的工具和社会基础。 (2)只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
17、阶级民主革命,才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才能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得统一。5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说明为什么民族独立是现代化的前提与条件。提示:如何认识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51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与逼签不平等条约:从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到 1919 年五四运动的近80 年间,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1840 年到 1842 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定,成为中国沦为半殖
18、民地的开端。1856 年到 1860 年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签定,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的演变。1894 年到 1895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定,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进一步加深。1900 年到 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定,使帝国主义彻底控制了清政府,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2)不平等条约严重侵犯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资本一帝国主义主要采取直接割占中国领土、在中国领土上划分势力范围、在中国城市里设置租界以及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等手段,侵犯中国领土主权。 (第一个在中国上海设立租界的国家是英国)(3)凭借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勒索
19、巨额赔款: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凭借这些不平等条约,列强不仅割占了大量中国领土,还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2政治控制政治控制是资本一帝国主义巩固和扩大军事侵略所攫取的在华权益的保证,这种控制是在外国侵略者与中国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的前提下实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一方面,英法联军全部撤离北京,维持了清政府原有的统治地位,并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另一方面,清统治集团中负责外交的恭亲王奕沂等人对外国侵略者不再心存疑虑,表示愿意遵守不平等条约,愿意“借师助剿” ,让外国侵略者帮助镇压太平天国。于是外国侵略者支持奕沂一派发动“辛酉政变” ,帮助奕沂、慈禧太后
20、掌握了朝廷大权。中外反动势力由此公开勾结起来。(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外国驻北京公使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利用领事裁判权,庇护在华不法外国人,使其不受中国法律的管束,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进入中国政府机构的外籍人员干涉甚至操纵中国内政、外交,最典型的人物就是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外国侵略者或直接出兵镇压,或指使中国政府镇压,或通过条约明令禁止反抗。(3)通过扶植、收买代理人。资本一帝国主义先后扶植清政权、北洋政权中的实力人物和派系,如奕沂集团、曾国藩的湘系、李鸿章的淮系、袁世凯的北洋军阀及其后的皖系段祺瑞、直系冯国璋和奉系张作霖等军阀。3经济掠夺经济掠夺
21、是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主要目的。除了在战争中直接掠夺中国大量的金银珠宝、艺术品和其他珍贵文物外,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战后通过不平等条约全面控制中国社会的经济活动(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倾销洋货和输出资本。(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4文化渗透6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西方传教士在这方面充当了主要角色。有的传教土披着宗教外衣直接参与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如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在鸦片战争前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搜集中国军事情报,鼓吹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鸦片战争期间,他充当英军翻译;战后
22、又参与条约谈判等。(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逐步深入中国城市乡村,设立教会,建立教堂,发展教民;还办报纸、办刊物。除了传教外,还散布, “种族优劣论” 、 “黄祸论”,制造“侵略有理论” ,企图使中国人民服服帖帖地任凭西方列强宰割。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从鸦片战争起,中国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就为抗击入侵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中法战争时期,香港中国工人罢工、商人罢市;马关条约签订后,刘永福黑旗军和台湾义军的抗
23、日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等。(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在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取得过局部战斗的胜利,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大沽之捷,中法战争中的镇南关大捷等;也涌现出了一批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如鸦片战争时期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满族)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提督史椿荣、乐善(蒙古族) ;甲午战争中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2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1)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就出现了“边疆危机” ,英国从印度入侵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从越南入侵广西;俄国从中亚入侵新
24、疆;日本吞并琉球,入侵我国台湾。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日本还辽,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到 19 世纪末,各国在纷争中划定了各自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俄国长城以北;英国长江流域;法国广东、广西、云南;德国山东;日本福建。(2)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最终并未得逞,一方面因为各国之间矛盾重重,最后只得妥协,共同维持清政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代理人,以确保它们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另一方面的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特别是大规模的义和团反帝斗争,狠狠地教训了外国侵略者,八国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土地广阔
25、,民气坚劲,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实为下策。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近代中国近,80 年的反侵略斗争都以中国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根本原因在于:一是社会制度的腐朽,表现为:长期闭关锁国,封建统治集团昏庸愚昧;军队腐化,武备废弛;投降妥协、避战求和思想占上风;敌视和压制人民群众,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主要表现为武器装备的落后。而前者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多项选择:从 1840 年的抗英战争起到抗日战争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无不失败,其根本原因是A、社会制度腐败;B、反动势力强大;C、经济技术落后;D、反侵略力量弱小2民族意识的觉醒7(
26、1)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林则徐首先开眼看世界,编四洲志以让更多国人了解世界,接着魏源编海国图志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艰难前行,早期维新思想萌芽并发展起来,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成为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作之一,主张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建议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
27、同走上历史舞台,发出了“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的呐喊。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以“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思想向国人敲响了“亡国灭种的警钟。与此同时,孙中山开始组建“兴中会” ,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在斗争中逐步觉醒。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农村,土地兼并在继续加剧,战争赔款使农民负担进一步加重,鸦片继续大量输入,白银外流,银贵钱贱,农民生活更加困苦不堪。在这样的背景下,1843 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宣传和组织群众,经过七八年的准备,于 1851 年 1 月在广西桂
28、平县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此后两年间,太平军出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路打到江苏南京。1853 年 3 月定南京为首都,并改南京为天京。接着,太平军又进行北伐和西征,北伐失败,但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到 1856 年上半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2)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提出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革方案天朝田亩制度 。基本内容:意义:局限: P41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洪仁玕 1859 年从香港来到天京后向洪秀全提出的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基本内容: P42 评价: (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1856 年 9 月发生
29、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领导人之间争夺权利的斗争日益尖锐的结果,是天京政权逐步由劳动者政权向封建专制政权演变的结果。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力量和军事力量,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不理朝政,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虽取得过重大军事胜利,但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率领的洋枪队的联合进攻下,太平天国辖区不断缩小。1864 年 6 月,洪秀全病逝。7 月,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最终失败。2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局限(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P43(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P44失败的原因:二、洋务运动的兴衰1洋务事业的
30、兴办19 世纪 60 年代初,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准备借助洋枪洋8炮更有效地镇压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由此兴起。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恭亲王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主张:引进、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借助洋枪洋炮镇压农民起义,解除内忧;同时希望借此增强海防、边防,抵御外患,以此挽救清政权的统治危机。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运动的内容(1)兴办近代企业:首先在“求强”的口号下兴办军用工业,然后为“求富”同时兴办民用工业。1861 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是洋务派创办
31、的最早的军事企业。1865 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最大的兵工厂。1865 年李鸿章杂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 年左宗棠杂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1867 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 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局。从 19 世纪 70 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创办民用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航运、铁路、电讯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这四个企业都由李鸿章主办,都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办法。这些民用企业具备了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性质。注意:1872 年李鸿章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是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起点。
32、1872 年陈启源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产生的标志。(2)建立新式陆海军:京师和沿海主要城市的陆军装备都改用洋枪洋炮,同时聘用外国教练。新式海军建有四支: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是主力,规模最大,由李鸿章长期经营。(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学堂有三种:翻译学堂:培养翻译人才所设的学堂,如同文馆;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和西医等技术人才所设的各种工艺学堂;军事学堂:培养新式海军人才设立的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与此同时,洋务派还派遣官费留学生,如幼童留美,严复等留英留法。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33、对中国早期工业的产生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某些作用。尽管洋务派主观上并没有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但客观上为“自强” 、 “求富”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发展成为中国的早期工业,特别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基本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使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传统的轻商思想、夷夏观念开始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开始受到重视;(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本身的封建性。洋务派虽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开明派,但他们并不要求变革封建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他们的目的是通过兴办洋务加强封建政权的统治力量。在旧的生产关系的严重束缚下,代表新生产力的近代工业根本
34、不可能顺利成长。洋务运动对外的依赖性。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从机器设备、原料、技术,一应事项都依赖外国,很大程度上成为外国军火厂的附庸。民用企业对外同样有依赖性,但更多的是受制于外国资本主义。而洋务派本身对外抱妥协求和的态度,不敢对外国侵略进行坚决9的抵抗。洋务企业本身的腐败。表现为企业受封建官府控制,管理腐败,商股遭侵吞,以及封建垄断性等。问题与思考:1如何运用现代化理论,从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层面分析中国早期现代化延误的深层原因。提示:中国传统政治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容纳能力与现代化领导力量的构成问题。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的启动机制问题。中国传统教育文化机制对摄取外来科学技术知识的抵
35、触与对社会变革的抵制。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经济现代化,还包括政治、社会、教育以及人的现代化等。洋务运动中实行采西学、制洋器的器物型现代化是无法使中国通向富强之路的,其自身也难以取得成功。联系当代实际,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应该注意什么?如何克服我国当前改革中遇到的困难,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为什么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洋务运动的破产又说明了什么?当今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洋务运动时期的民族工业相比,具有哪些优势?3关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问题,从“中体西用” ,到“全盘西化” ,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决方式。
36、请结合中国近代史上对于中西文化的不同解决方式,我们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该如何处理中西文化。三、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1戊戌维新运动(1)历史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威胁,遭遇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另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形成,并为获得发展要求打破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束缚和压迫。(2)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维新派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主张变法改良的一批知识分子。他们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代表。维新派的维新活动主要有:一是向皇帝上书。康有为个人曾多次上书,并于 1895 年发起在京会试举人的“公车上书”
37、 。二是著书立说。宣传变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具有代表性的有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谭嗣同的仁学 ,严复译著天演论 。三是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如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日本政变考 、 俄彼得变政记 、波兰分灭记等书;四是办学会。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五是办学堂。如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等。六是办报纸;如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 、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 ,以及湖南的湘报等。维新派希望光绪皇帝及其帝党接受他们的主张,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3)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维新派的变法主张遭到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的抵制。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
38、以下三方面展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学校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在思想上的第一次大交锋,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束缚的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10(4)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自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开始,到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前后共 103 天,史称“百日维新”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准许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等。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局、铁路总局、矿产总局,提倡兴办实业;裁撤驿站,设立全国邮政局;
39、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等。军事方面:训练海、陆军,陆军改练洋操;裁减旧军,力行保甲等。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立学校,-开办京师大学堂;设立译书局;允许自由创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1898 年是农历戊戌年,这年推行的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扼杀变法,史称“戊戌政变” 。政变发生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六位维新志士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新政措施只有京师大学堂保留下来。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P5152(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P525
40、3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 P5254 问题与思考:1有人说,戊戌变法的失败是由于“急于求成” 、企图“一步到位”造成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2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探索中国出路时一次次遭到失败,其原因何在?他们的失败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19041905 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俄国战败,日本势力从此侵入中国东北南部地区。19031904 年,英国派兵入侵西藏。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辛丑条约签订后,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民众的负担,各
41、级官吏又趁机大肆盘剥,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20 世纪初,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了各种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1901 年 4 月,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 。随后几年内陆续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鼓励留学,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考试;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等。清政府推行“新政”的一些经济、文化措施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废除科举考试。但其目的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是迫不得已的,其破产是必然的。之后,满汉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空前尖锐,社会革命的形势日趋成熟。(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有了初步发展,同时要求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也更加强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骨干力量则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在国内新式学堂或欧美、日本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对于中国的出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最早孙中山希望用改良手段改造中国,1894 年他曾上书李鸿章,结果石沉大海,于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