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的调查分析.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50580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的调查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的调查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的调查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和形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有具体内容”,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人手”。小学作文的训练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小学阶段的整个作文训练要求。从“内容入手”才能达到学生作文“有具体内容”,“从内容人手”就是让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生活,了解、认识要写的内容,在表达之前,对作文材料有所选择。然而当前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学生作文中较普遍地存在着说假话 、写空话、错字连篇、词不达意、句子不连贯不通顺、意思表达不清楚等不良现象,有的甚至出

2、现抄袭的现象。其原因、结症在哪里?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是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经过研究分析认为: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选材能力。只有解决了“写什么”言之有物的问题,才有可能进行“怎么写”言之有序的训练。而且选材能力的培养贯穿着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有计划、有层次的训练过程。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和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对学生作文材料来源作调查分析,研究对策。 二、调查对象: 邱隘实验小学 4-5 年级学生(共 408 名) 三、调查方法: 问卷法、访问法和观察法 四、问卷的编制和调查结果 为了全面真实了解情况,我从行为、实事、态度几方面设计编题,根据小学生实际

3、而采取了封闭问卷形式。附调查表如下: 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调查表 姓名: _ 班级: _ 时间: _ 1、 你订有作文类刊物吗? 有 ( ) 无 ( ) 2、 你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和经历的主动写成作文吗 ? 写( ) 不写( ) 3、你是否有写日记的习惯? 有 ( ) 无 ( ) 4、活动前老师就布置要写作文,你认为怎样? 喜欢活动害怕作文( ) 讨厌作文玩不开心( ) 2 5、你作文中所写内容是: 自已经历的( ) 看到或听到的( ) 看书获得的( ) 注:请在表中的括号里打“”,每题只选一项,要真实填写。 此表设计上姓名旨在和平时情况对照。几个问题的设计是想了解学生在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方面

4、获取作文材料的情况,和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认识的敏锐程度,以及积累表达方面的情况。 调查结果: 题号 问卷结果 1 订有刊物的 188 人占 46.1 % , 没订刊物有 220 人占 53.9%。 2 主动写作文的 93 人占 22.8%,不主动写作文的人占 77.2 % 。 3 写日记的 107 人占 26.2% ,不写日记的 301 人占 73.8% 。 4 喜欢活动害怕作文的 334 人占 81.9 % ,讨厌作文玩不开心的 74 人占18.1% 。 5 写自己经历的 118 人占 28.9% ,写自己看到或听到的 132 人占 32.4 % ,看书获得的 158 人占 38.7% 。

5、五、调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从如上调查结果及座谈和察看作文情况来看,学生作 文材料贫乏,内容空洞的原因便一目了然。关键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视而不见,不会发现捕捉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更不要说对事物的敏感和认识分析了。 1、学生作文材料的来源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作文材料同样也源于生活。他们的生活内容、生活范围决定了其习作的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生活在家庭、学校之中。社会活动较少,对社会现象也只是表面的感知,用自己的是非观做简单的评价。正是由此习作中才显出童真童趣,学生眼中的世界反映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小学生作文材料 来源范围、写作

6、内容和文章类型如下: 来源范围 写作内容 文章类型 家庭 长辈、同辈、同学、老师、各行各业 写人 学校 参观、游记、活动、游戏、各类事情 记事 社会 植物、动物、器皿、物品、任何物体 状物 自然 环境、现象、风景、风情、大千世界 写景 3 由此可见,学生习作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在他们的生活圈内写作素材并不贫乏。可以说眼前即材料,身边即作文。只要动笔,生活这座室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为什么作文效果不如人愿呢?归根结底还是学生不会选材,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 2、选材能力构成因素 选材能力 是一种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括对事物的敏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思维等因素。概括起来由以下

7、几方面组成: 选材能力: 感知事物能力 观察事物能力 分析认识事物能力 积累材料能力 筛选剪裁的能力 在这几项能力之中,感知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没有感知人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而感知性又是因人而异的,表现在灵敏程度的不同。观察是分析认识事物的前题,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就抓不住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也就无法认识其本质意义。积累是写作的基本功,没有积累就无法选择,更谈不上对事物的深入研究,写 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筛选剪裁是运用材料的能力。显而易见选材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气呵成,而是一个有阶段,有层次的训练过程,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各阶段要明确训练重点。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从

8、这次调查结果看,高年级作文训练仍要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特别是对刚进入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应如此。 A、培养良好写作习惯,训练感知观察捕捉材料的能力。 习惯的养成可使人终生受益。大凡作家都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三十卷,就是日积月累用树叶写成的巨著。从调查看学生主动作文和有日记 习惯者甚少,这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的作文训练每册篇文章,太少。而且在教学当中读、写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到基础训练时才讲作文,再加上指导不得法,作文效果便可想而知了。学生对身边能发生的事,常常是熟视无睹吗?其实并非如此。调查中可知,作文中写自己经历的、看到、听到的所占比例并

9、不少,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同样表现出关切、热情、激动。然而,事情过后也就烟消云散了。4 这是符合儿童观察、思维特点的:无意识占了主要地位,观察事物时常常是被动的,受情绪支配的,缺乏精细的分析、辨别,粗略而笼统地一看了之。因此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 一是情景观察法。即创造一个实物情境或模拟情景,指导学生用一定方法进行观察,练习表达。如老师可以开展一次和水果亲密接触的活动,让学生看看、摸摸、闻闻,再把皮剥了,让学生看看、数数、尝尝学生面对鲜明的观察物,思维特别活跃,想象特别丰富,发表欲望也特别强烈,语言表达也会流畅许

10、多。对于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指导学生再观察,再认识,是否多此一举呢?如果从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掌握,良好的观察习惯的养成的角度来看,这也许就不是问题了。诚然,学生作文的基础是表象,并不是形象,观察的功夫也要在日常生活的日积月累中形成,但这与 情境观察中的观察指导并不矛盾。 二是素描作文法。即以观察实物为途径,以片断和简短的篇章作为形式,将描写和记叙结合来反映生活的一种训练形式,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在于观察与作文的结合,迅速将观察的结果定型,有助于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典型表象。 三是随机观察法。要求学生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随机观察,及时发现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意义和有趣的事物,并

11、与日记紧密结合,让学生及时的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勤写多练,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使学生在纷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价值的写作材料,学会捕捉写作素材 。如眼下正值春蚕生长的季节,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一时机鼓励全体同学开展养蚕活动,把每天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写下来。学生通过亲身体会,自然能写出丰富生动的文章来。 B、开展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 写作与生活之间存在着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写作源于生活,即使是作文中的想象和幻想也源自生活素材的原型启发。写作应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徐鹄老师就积极提倡实用作文的观点,而且写作本身就是生活,写作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叶圣陶先生认为:“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

12、展,是一种享受。”丰富学生的生活,是作文材料来源的根本。当前, 由于观念的滞后效应、“应试”环境的残存、社会育人意识的淡薄,大多数学生还是整天围着课本转,没有机会观赏自然风光,没有时间参加有益的活动,没有精力阅读好书好报,生活是那样单调,有人感叹是“灰色的童年”。丰富学生的生活不仅是作文材料积累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丰5 富学生的生活。 首先,我们要创造各种活动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如夏令营、郊游等传统活动以及假日小队、手拉手活动等现代活动都是很好的形式。在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如开展包汤团 、赛车比赛、小小服装

13、设计师、蔬菜娃娃制作等活动。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调查中可看出:学生既喜欢活动而又怕作文,这种心理是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究其原因:一是理解认识和教学艺术问题。过分地、单一地将活动的目的理解为单纯为了作文。而于活动前大加强调,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二是对作文的要求过高,不能正确理解作文训练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单元性,对每篇作文都以综合指标去衡量。学生作文只是习作练习,不是文学作品。不能要求过高、十全十美。要针对年级作文训练要求进行,达到本次训练要点即可。因此,在我们开展各类实 践活动中,首先要端正认识:活动不是为单纯的作文而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在活动前大加强调,而活动中不加指导。要

14、克服学生惧怕的心理负担。巧妙地,有艺术性地加以引导,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观察习惯。其次,要准确把握作文训练要求,根据情况因人而异,逐步提高。活动一定大力开展,只有生活丰富了,才有取不尽的材料,写不完的内容。通过活动,学生获取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训练“怎么写”才能得心应手。作文“从内容入手”无庸置疑,目前的观察文、情境文、读写文,都是很好的方法,这是在一 定思想理论指导下的结果。作文源于生活,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无法训练“怎么写”,抛开内容大讲技巧更不可取,只有把握作文教学规律,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其次,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共识,为孩子营造一个比

15、较宽松的学习氛围,创造更多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尤其是家长,可利用假期时间多陪孩子外出活动,如:游览名胜古迹、旅游胜地,参观工厂等等,增长见识,增加阅历,打实生活的底子,打实作文的底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停。” C、扩大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 从 调查看学生阅读量小且面窄,仅局限在语文课本中,这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除了教师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这些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如让学生

16、编写制作6 “好书推荐卡 “,由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作好后,挂在 教室的图书角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 “好书推荐卡 “人人制作,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每月由学生自己评选出 “最佳推荐奖 “和 “优秀推荐奖 “。这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制作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开展,体现出作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其次,结合课文内容,多方面搜集信息,补充知识,编写制作 “百科知识卡 “。很多学生在

17、对课文学习后并不满足于课文中有限的知识提供,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 图 书、报刊杂志、网络搜集获取相关信息来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材料的积累作准备。最后标明信息来源、制卡人姓名,还可以粘贴图片,绘画插图以配合知识内容,图文并茂。“百科知识卡”可布置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一栏,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 “双卡制作”的活动把阅读、收集、摘抄、写作、绘画等多方面结合在一起,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日积月累,为作文做好语言和素材的准备。 总之,大量的阅读,特别是熟读诵记一些名

18、家名文,使之化为一种内部的积极语言,形成语言规范,学生作 文时就不会再担心没有“好词好句”,也不会出现言之无序的情况了。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一代大师,如是说,那只有多读、多看了。多读多看不仅能丰富写作材料,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别人的方法。平日我们常说:“作文功夫在文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不去多读,平时无积累,作文何以倾吐?何况我们的小学生不可能什么都要去经历体验一下,可以说阅读是小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习观察、表达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开展读书、评书、心得、竞赛等各类活 动,从培养兴趣入手,逐步养成习惯,教会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摘记方法。在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的同时,还要在辅导精读上下功夫,精读名家经典,学习方法,掌握规律,以达到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