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课观课量表(3 组)课堂教学观察表一:(全程监控)视角观察点 课堂观察记实准备课前准备了什么?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怎样准备的?学优生和学困生差距是什么?任务完成的怎么样?(数量/深度/ 正确率)倾听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讲课?倾听多少时间?(某时段)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发言?认真程度如何?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 回应)?多少人发生这些行为?互动有哪些互动/合作行为?参与提问/回答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有哪些讨论方式?学生参与热情如何?描述学生的情感行为。自主自主学习的时间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参与情况如何?自主学习形式(探究/整理笔记/ 阅读/ 思考/练习)自主
2、学习有序吗?描述当时情况达成学生清楚本节课目标吗?多少人清楚?课中有哪些依据(观点/作业/ 表情/ 板演/演示)证明目标达成?课后抽测或者巩固小结情况怎样?课堂教学观察表二:(教学设计)学校 班级 科目执教人 课题 课型观察人 单位 时间观察主题 “目标导学”教学设计项 目 活动设计 整体效果 等级环节一导入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环节二模块四:环节三总结拓展:总评: 建议: 课堂教学观察表三:(学生课堂发言)学校 班级 科目执教人 课题 课型观察人 单位 时间观察主题 学生课堂发言观察内容讲 台一、发言面观察记录学生总人数发言次数发言人数发言面 从数据中读出:_二、学生发言质量评价(举例):
3、 _总评与建议:_说明:1. 记录学生发言的次数,叫到一次,在其相应的位置上划一笔,也可用箭头记录,主动发言记向上的箭头,被叫发言记向下的箭头。2. 学生之间的自由辩论,小组讨论后的发言人发言,或离开座位的表演和活动,可用符号“”表示,还可用符号“”表示教师在教师里行走的路线图,从而正确反映出教师的顾及面。课堂教学观察表四:(资源应用)时间、 地点 课题观察者资料 姓名 年龄 教龄 单位观察中心 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性、适切性、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课程资源的生成观 察 内 容 统 计(划 “正”或勾)A、课本 B、影象资料 1、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资源种类C、课件E、其他D、网络时机资源种类课前 解决
4、问题时表达观点时阐述重点时突破难点时课后A、课本B、影象资料C、课件D、网络2、课堂教学中各类资源使用的时机E、其他作用资源种类提供资料表达观点阐述重点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建构知识A、课本B、影象资料C、课件D、网络3、课堂教学中各类资源使用的效果(打分 5 分制)E、其他观察记录4、课堂教学中各类资源的服务对象作用资源种类为学生的学为教师的教为表演为记录生成型资源为资源而资源A、课本B、影象资料C、课件D、网络(打分 5 分制)E、其他5、学习中生成的资源学生作品 师生共同建构的资源新生成的问题 其他作用资源种类为学生的学为教师的教为表演 为记录生成型资源为资源而资源A、课本B、影象资料C、课件
5、6、各类资源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打分 5 分制)D、网络作用资源种类复制复述重组为电子文稿用资料构成新作品作为讨论论据,变成自己的话说出不会应用资源A、课本B、影象资料C、课件7、学生应用各类资源的情况(记录应用次数)D、网络课堂教学观察表五:(综合评价)学校 班级 科目执教人 课题 课型观察人 单位 时间观察主题 课堂教学总体观察与评价类别 项 目 观 察 项 目得分简评1. 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符合课标和学生实际,准确、具体、可操作。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新颖、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环节 整节课主线明了,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由易到难,由零化整。4. 学法指导
6、 教学中适时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和策略。5. 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有层次性,由简到难,由机械操练到意义操练,层层递进。6. 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融合传统和现代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手段使用合理、直观、有效。7. 互动方式 师生、生师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方式灵活多样。8. 教学评价 评价手段多样化、灵活性,语言具有鼓励性,手段可操作性。9. 顾 及 学 生 面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后进生。10. 情感渗透 教学中适时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11. 时间分配 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师生双方的时间分配合理。教师12. 板书设计 板书突出重点,简单明了,书写规范,
7、布局美观,给予学生清晰的学习支架。13. 课堂用语 语音语调标准,口语流畅,语言具有亲和力、感染力。14. 教师教态 教态落落大方,举止文雅得体,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辅助教学,能调动和调节课堂气氛。15. 教学机智 机智应对教学中临时出现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16. 学习态度 学生有良好的听课习惯,求知欲强。17. 活动参与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大胆地展示自己。18. 课堂秩序 学生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氛围和谐。19. 知识理解 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学生20. 实际运用 学生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总评与建议说明:每项得分分 ABC 三等级,分别赋值 5 分,3 分,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