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分析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向阳学校 杜立华 我在农村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长期以来深受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难以提高这一问题的困扰。带着这些问题,我在节假日、平时的工作中家访了许多学生家庭,对农村学生的课外生活、家庭教育等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与学校老师及学生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我发现:农村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我想通过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和分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全社会对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视。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政府在财力、政策上的投入与关注,而且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家长们的支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
2、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 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得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纵观现阶段的农村家庭教育不乏存在以下三个现状:一、“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缺失,管理难度大。我校“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较多,而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带的现象非常普遍,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
3、严重。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过去家庭条件差,当时的父母极少宠爱孩子,现在祖父母把那一份宠爱加倍地给予了第三代,造成了溺爱。有些祖父母在带孙子孙女时担心出差错,所以对孩子百依百顺。同时,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农村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隔代教育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而家长为了生计而长年奔波在外,他们忽视也忘记了更重要的事情对子女的教育。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满足了子女对金钱的需要,孩子就会好好学习,自己
4、也尽到了责任。可他们不知失去的家庭教育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孩子被扭曲的心灵和形成的孤僻、任性、倔强的心理已很难矫正,“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观念在孩子的大脑中萌芽,要靠金钱、溺爱来补偿给子女只会适得其反。二、代管家长文化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滞后是造成农村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脱节的根本原因。在家庭教育中,没有意识到教育具有隐性,想不到自己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言行,行动鲁莽,语言粗俗,在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家长的风范,受父母影响,孩子慢慢也滋长了一些不良的想法并体现于言行举止上。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
5、村家长的大脑中根深蒂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绝对权威,家长主义、命令主义等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严重束缚了家长的教育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没有不疼爱子女、不期待子女成才的父母,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家庭更是将一切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期待他们能跳出“农门”,光耀祖宗。他们是想让孩子学好,但没有具体的行动,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任其自然。农村家长素质低、习惯差,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对孩子成长负面影响很大。家长在农闲时沉湎于搓麻将、打扑克、喝酒,很少看书读报。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对精神文明投入太少,有的是一片空白。因此,孩子的作业经常没完成,孩子也容
6、易犯错,一旦孩子犯错,家长则严加管教,轻则痛斥一顿,重则狠打一顿。家长对子女的关爱、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可他们对子女的爱、期望、教育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三、家长与孩子、学校缺乏交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步。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同时,农村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提供孩子吃穿,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在农村,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教育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培养和教育孩子属于学校
7、的应尽之责。家长不主动与学校沟通,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不闻不问。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和协调,致使学校教育工作很难取得成效。在市场经济时代,农村的家庭教育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农村教育的支持作用。本来家庭是人才的诞生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人来到人间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可是当下的农村家庭教育不仅根本没有担当好教育者的角色反而是在湮没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放任自流,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成功的未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一、
8、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孩子成长的良好氛围。农村留守孩子问题已成为关系到我过国社会转型时期综合发展的一个特殊问题。温家宝总理曾指示“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要求各级人员都要关心那些流动和留守的孩子。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亲子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趣味,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孩子成长的氛围,应争取通过政府部门和一些社会组织,开展关注留守孩子的专项活动,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当父母的照顾与关心缺失时,适当地补偿留守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和接受道德教育的需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家庭和对其监护人的教育指导和培训工作。
9、二、举办“家长学校”,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举办定期的家庭教育讲座,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帮助家长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环境。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认真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三、加强家校交流,建立互通机制。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没有家庭配
10、合的学校教育永远不能完成教育任务,没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孤掌难鸣”,两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可以通过适时召开家长会或让教师家访,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能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在家长没有意识到两者配合协调的重要性时,学校有责任主动和家长联络,从学校走出去加强和家长的交流,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教育。我们认为学校应该制定一个具体的和家长交流联系的方案,形成学校制度性的决策,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作为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将学校的温暖、教育理念带给学生的家长,以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农村的家庭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家庭、学校、和
11、社会的共同关注,只有这样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的和谐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如何, 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1) 注重品德教育, 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这方面家长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塑造一个对家庭负责、对人生负责的学习榜样,影响和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 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情趣。要让孩子爱学习、自觉学习。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互补与延伸, 家长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 并严格检查, 保证质量,对孩子不懂的问题,要引导他自己思考、独立完成,提高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校外,让孩子自主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增加个人魅力。 (3) 要注重孩子的全面成长。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害怕孩子吃苦,也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不让他们做家务。实质上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要想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必须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光是学习要努力,还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 力,而不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