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1248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5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常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文化常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文化常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文化常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文化常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二 文化常识知识清单知识 1 称谓常识 知识 2 文集命名常识 知识 3 官职常识 知识 4 科举常识 知识 5 地理常识 知识 6 宗法常识 知识 7 礼俗常识 知识 8 历法常识 知识 9 刑罚常识 知识 10 服饰器物常识 知识 11 古代音乐常识 知识 12 古籍注释体例常识 知识 13 史传文常见词语汇编知识 1 称谓常识1姓名称谓常识(1 )直称姓名用于自称。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 )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 )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例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 )尊者对卑者称名。例如:求

2、,尔何如?(论语 )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例如:夫子何哂由也?(论语 )(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称字。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 )称号。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 )称谥号。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 )称斋名。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称官名。例如: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韩愈为“韩吏部” 。称爵名。例如: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 )(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 (

3、谭嗣同传 )(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 。例如: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职业+人名。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 )姓+之+人名。例如: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 )封地+人名。例如: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2谦称、敬称、平称、贱称常识(1)谦称王侯自称。例如: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 )臣子自称。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一般人自称。例如: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4、 ) 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 )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 )女子自称。例如: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并序 )(2)敬称称君王。例如: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 )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例如: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 (海瑞传 )称师长。例如:夫子哂之。 (论语 )称朋友、尊长。例如: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史记陈涉世家 )(3 )平称例如: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 )(4 )贱称例如: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 )3 “号”称常识(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5、。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曰文 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睿德曰武 柔质慈民曰惠 圣闻周达日昭 圣善闻周曰宣 行义悦民曰元 安民立政曰成 布纲治纪曰平 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曰桓 聪明睿智曰献 温柔好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近内远礼曰炀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怀 在国遭忧曰愍(2)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第一个皇帝的谥号都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3)年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6、(4)尊号、徽号“尊”为尊敬, “徽”为美好。 “尊号”和“徽号”都是为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皇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 。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现代也有赠送徽号这种情况,但性质和内容已不一样,如孙炳文曾赠给郭沫若一个徽号“戎马书生” 。4年龄称谓常识(1)襁褓 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语出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 ”后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 指两三岁的儿童。例如: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

7、者。 (孟子尽心上 )(3)齿龀龆龀 指儿童换牙时,即五六岁。例如:有遗男,始龀。 (愚公移山 )(4)总角垂髫 指幼年儿童。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5)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例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 )(6)笄年 指女子十五岁。例如: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缡。 (白居易对酒示行简 )(7 )束发成童 指男子十五岁。例如: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项脊轩志 )(8 )冠加冠弱冠指 男子二十岁。例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9 )而立之年 三十岁。(10 )不惑之年 四十岁。(11 )知命 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五十岁。(12 )花

8、甲 花甲子 六十岁。天干地支按顺次组合为六十个记序名号,自甲子到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或花甲子。(13 )耆艾 古指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例如: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荀子致士 )(14 )古稀 七十岁。例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 )(15 )耆耋 指高寿,老年。耆指六十岁以上,耋指七十岁(一说八十岁) 。(16 )耄耋 指高寿,老年。耄指八十岁(一说九十岁) 。(17 )期颐 一百岁。例如: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苏轼次韵子由东亭 )知识 2 文集命名常识1以“地名”命名常识(1 ) 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2 )

9、昌黎先生文集 作者韩愈,因昌黎韩姓为郡内望族,世称韩昌黎。(3 ) 孟襄阳集作者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4 ) 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5 ) 亭林诗文集 作者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6 ) 小仓山房文集作者袁枚,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小仓山。2以“书斋”命名常识(1 )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 “聊斋”是其书室名。(2 ) 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 “饮冰室”是其书室名。(3 ) 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 “惜抱轩”是其书室名。(4 ) 七录斋集作者张溥, “七录斋”是其书室名。3以“谱号”命名常识(1 ) 王文公文集作者王安石,谥文。(2 ) 欧

10、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谥文忠。(3 ) 诚意伯文集作者刘基,封诚意伯,谥文成。(4 ) 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文正。4以“名号”命名常识(1 ) 诚斋集作者杨万里,号诚斋。(2 ) 庸庵全集作者薛福成,号庸庵。(3 ) 随园诗话作者袁枚,号随园主人。(4 ) 稼轩长短句 作者辛弃疾,号稼轩。(5 ) 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号文山。(6 ) 方望溪先生全集作者方苞,号望溪。(7 ) 南雷文定全集 作者黄宗羲,号梨州,又号南雷。(8 ) 震川集作者归有光,号震川。(9 ) 洪北江全集作者洪亮吉,号北江。(10 ) 樊川文集作者杜牧,号樊川。5 以 “字”命名常识(1 ) 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

11、字太白。(2 ) 魏叔子文钞作者魏禧,字叔子。(3 ) 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6以“官职”命名常识(1 ) 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尚书右丞。(2 ) 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官至工部员外郎。(3 ) 高常侍集作者高适,官至散骑常侍。(4 ) 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5 ) 高太史大全集作者高启,官至翰林院国史编修。7以 “年号”命名常识(1 ) 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2 ) 嘉祐集作者苏洵,此集为宋仁宗嘉韦占年间编辑。第二部分 专题十二享化常识 l 229知识 3 官职常识1常见官职(1 )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

12、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 、门下省(审议) 、尚书省(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省、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

13、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院国史编修。(2 )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

14、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2表示官司职变动的词语(1 )授官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后汉书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后汉书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 )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后汉书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延祐、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元史贾鲁传 )除:任

15、命,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授:授予官职。如: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元史贾鲁传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传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元史贾鲁传 )(2)免官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 )(3

16、)升官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 ,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的礼节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降官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贬:降职。

17、如: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 )放:驱逐,流放。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 )左除、左降、左转、左授、左宦、左迁: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 )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 (白居易自题 )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 (新唐书裴延龄传 )出、出宰:离开京城外调。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后汉书张衡传 )出宰山水县,读书松桂林。 (韩愈县斋读书 )罢:解除,免去官职。如:明年,大司空李通罢,以成行大司空事。 (后汉书马成传 )免:免职。如:遂免丞相勃,遣就国。 (汉书文帝纪 )废:废黜,放逐。如: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史记吕太后本纪 )黜:贬退。

18、如: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国语晋语一 )(5 )调官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迁东郡太守。 (汉书王尊传 )徙:一般的官职调动。如:徙齐王信为楚王。 (史记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 (汉书袁盎传 )转:调动官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后汉书张衡传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问相。 (后汉书张衡传 )(6 )兼、代兼:兼任。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 (

19、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暂时署理职名。多指官阶低的人署理官阶高的职务。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簿,守高密令。 (三国志王修传 )领: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 (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7 )辞官悬车:辞官居家。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陈太丘碑文序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20、 (宋史包拯传)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后汉书 )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如: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后汉书张衡传 )乞身:古代认为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请求退职为“乞身” 。如:故山桃李半荒榛,粗报君恩便乞身。 (苏轼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 )请老:告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如: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左传襄公三年 )移病:上书称病,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如: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 (汉书公孙弘传 )(8 )其他视事:任职。如:是时,茂陵守尹公新视事。 (汉书游侠传 )下车:官吏初到任。如:自明府(对郡守的敬称

21、)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后汉书刘宠传 )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人任为官。如:绍惧不自容,将解褐,故咨之于涛。 (世说新语 )知识 4 科举常识明清科举简表项目内容科别院试 乡试(秋闱) 会试(春闱) 殿试考场 学政巡回案临考 场(府、县) 京城和各省城贡 院(省城) 京城贡院(礼部) 皇宫(宫殿)主考人 各省学政 中央政府特派官员 钦差大臣 皇帝参加者 童生(儒生) 生员及监生 举人 贡士中者名称 生员(秀才) 举人 贡士 进士日期 三年之内 两次子、卯、午、酉年八月桂榜乡试次年三月,杏榜会试同年四月金榜第一名 案首 解元 会元 状元第二名 榜眼第三名 探花知识 5 地理常识1地区名

22、常识(1 )江表 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例如:江表英豪成归附之。 (赤壁之战 )(2 )江东 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例如:亮兄瑾也,避乱江东。 (赤壁之战 )(3 )关中 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例如: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 )(4 )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例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鸿门宴 )有时“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例如: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货殖列传)(5 )河北与河南 分别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6 )中国 指中原地区。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7

23、)三江 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如: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 )2政区名常识(1 )九州 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 (己亥杂诗 )(2 )八州与八荒 泛指中国。例如: 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 )(3 )郡 行政区域。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例如: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过秦论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过秦论 )(4 )国 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例如: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张

24、衡传 )(5 )道 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例如:陈明选下骑搏战,至兵备道前被杀。 (阎典史传 )(6 )路 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例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省 本是官署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简称省。例如:以此省此府此县而憎彼省彼府彼县。(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8 )县地方基层行政区域。例如: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 (海瑞传 )3山川、关隘名常识(1 )江 指长江。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25、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2 )河 指黄河。例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过秦论 )(3 )崤 指崤山。例如:崤有二陵焉。 (左传 )(4 )函 指函谷关。例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秦论 )(5 )岱 指泰山。例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望岳 )(6 )五岳 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例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梦游天姥吟留别 )(7 )四岳 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8 )四渎 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9 )大泽 指云梦、洞庭、彭蠡(今鄱阳湖) 、具区(又名震泽,今太湖) 。(10 )五湖 一般指具区、

26、洮涌(即太湖附近的洮湖和涌湖) 、彭蠡、青草(在洞庭湖东南) 、洞庭湖。4,别称常识(1 )南京 又称建康、建业、金陵、江宁、白下、石头城等。例如: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桂枝香金陵怀古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石头城 )(2 )杭州 又称临安、钱塘、武林等。例如: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临安春雨初霁 )(3 )福州 又称三山。例如:白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指南录后序 )(4 )镇江 又称京口。例如: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 (指南录)后序 )(5 )开封 又称东京。例如:余读 东京梦华录 武林旧事记 。 (柳敬亭传 )(6 )扬州 又称广陵、淮

27、上、江都、维扬。例如: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扬州慢淮左名都 )(7 )苏州 又称姑苏、吴郡。例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8 )武汉 又称夏口、江夏。例如: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赤壁赋 )(9 )北京 旧称燕京、大都、北平。5其他(1 )三都 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都晋阳和京都长安。(2 )两都 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 “两京” 。(3 )三辅 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区,因为是管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故合称“三辅” 。知识 6 宗法常识1宗法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它包括

28、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这种制度是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贵族世袭统治服务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保存。2嫡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正妻所生的儿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 。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3宗子指嫡长子。依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要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应受小宗的尊敬。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 。4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生的儿子。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袭,诸侯的君位也如此。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5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包括长子

29、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小妾所生的庶子。6亲戚在古代。 “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以称“亲” ,父母列儿女也可以称“亲” 。前者如送东阳马生序:“其将归见其亲也。 ”后者如左传隐公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杀掉谋杀国君的儿子石厚时,说石碏是“大义灭亲” 。 “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使用频率极低。汉代以后, “亲”主要表内亲, “戚”表外亲。 “亲”与“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7六亲泛指亲属。但具体说法不一:按左传说,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

30、、婚媾、姻娅;按周易说,指父子、兄弟、夫妇;按汉书说,指父母、兄弟、妻子;等等。8三党指父党、母党、妻党,亦即父族、母族、妻族。9考妣旧时父亲死后称“考” ,母亲死后称“妣” 。 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如项脊轩志:“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10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照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世、四世、六世居左,为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为穆。后由宗庙的次序,又推广到坟地葬位和祭祀时的排列顺序,后又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11丧服旧时居丧时穿戴的服饰。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称作“五服” ,包括“斩衰” “齐衰”

31、“大功” “小功” “缌麻” 。丧服制度反映了男尊女卑的观念,也反映了血统亲疏的等级。习惯上以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12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分别为几个月和五个月。如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13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如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4太庙天子的祖庙,如伶官传序:“人于太庙,还欠先王,而告以成功。 ”15三纲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即“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的合称。意思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最先由汉代董仲舒提出,后经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加以系统化,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套封建教义。16五常(1 )即“五伦” ,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这些人伦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五伦中君臣关系居于首位,故又叫“大伦” 。如论语微子:“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2)即“五行”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3)指仁、义、礼、智、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生产营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