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摘要】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学 习方式转变” 的课题研究旨在正确认识和掌握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探讨全新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究学 习活动的操作性策略,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从单一、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向丰富、活泼、主 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促 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并形成个性特色。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知识激增、信息爆炸的时代,贮存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学会如何寻求和获得知识将更有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
2、各国就都在努力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改革的方向。因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教学观念相对落后,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单一。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中,接受式学习一统天下,在接受式学习方式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无意义的接受学习。(2)划一。即所有的学生采用相同的学习方式,不少学生缺少个性化的学习方式。(3)机械。学习方式机械而缺少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缺少创新与探究,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依然主宰着学生的学习活动。(4)被动。即学生
3、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学习方式的运用几乎完全是依照教师的“要求”与“布置”,缺少问题的发现与探究,你讲我听、你写我抄、你问我答、你出题我作业,跟着老师转,变成贮存知识的“容器”。(5)缺少合作,学习以个人独立作业为主,很少采取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总之,学生的学习活动缺少自主性,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个性,课堂上缺乏生气,学习中缺少乐趣。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严重在2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也必将越来越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生活。因此,进行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既顺应世界学习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与必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核心概念,在实践中理
4、解,在理解中提升,我们认为这些概念正在逐步清晰化。二、课题概念的界定1. 学习方式关于学习方式,一般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的态度、应用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活动形式等各种因素的总和。 2. 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课题中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针对小学生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转变传统的单一的、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和实践能力。三、课题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也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解决学习问题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消失。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实践意义1、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根本的转变,达到四个具有:具有主动的学习精神;具有灵活丰富的学习方法;3具有探究的学习能力;具有合作学习的习惯。2、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做
6、到四个学会:学会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学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会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学会帮助、推动学生创造性地学习。3、提高学校新课程实施的实效,实现三个形成: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形成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他倡导教学方法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组织;他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一种辅助者与学习主人的关系;在教学管理上,他提倡应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2、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
7、是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我国掀起的教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派认为,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转4变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应当在教学中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彻底摒弃以教
8、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正确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4、群体动力理论:勒温及其弟子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积极互赖(合作)产生积极互动,个体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努力。消极互赖(竞争)通常产生反向互动,个体之间相互妨碍彼此取得成功的努力。我国有学者认为,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在合作性
9、的交往团体里,上述不同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 5、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潜能结构由七种智能要素组成:a 语言智能 b 逻辑教学智能 c 空间思维智能 d 肢体运动智能 e 音乐智能 f 交际智能 g 内省智能。这七种智力因素同等重要。而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发,学校的教育是开发智能的教育,应选择和创造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学生,促使其发展。五、课
10、题研究的内容1.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受用。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课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地丰富完善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并向深度和广度拓展。52.小学生学习方式优化策略的研究。学习是一种全面的心理活动,是个体内部认知系统、动力系统和自我调控系统协同活动的过程。研究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探明其认知发展、动力机制和调控机制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典型性的学习情境,提炼出自我调控的学习模式、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并探索优化的标准、条件和指导方法
11、。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接受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两大类。3.小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一起交流,共同分享,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和社会行为。根据当前的教学实践,我们要把研究的重心放在自主探究的条件、内容及相关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等方面,让学生在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与倾听表达,学会勇于竞争与分工合作,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4、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课堂教学是一个“最顽固的堡垒”。如果学生学习的机械被动局面不改变,再加上新近出现的一些追求浮华的“课堂秀”,那么,不仅学生学会学习、发
12、展个性将成为空话,甚至连知识的掌握也不能真正到位、真正落实。夸美纽斯早就讲过:“如果学生不会学习、不愿学习,那还是教师的错处。”其实,学生之所以不愿学、不会学,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即不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怎样达到学习的目标。如果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学习活动也就会开展起来。所以,我们将进行以教学目标启动和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流程是:确认学习任务以自我建构为主要形式的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这样一种学习流程,将会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方面,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开展专题作业的研究。“专题作业”是以解决实际问
13、题为目的。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操作、问题讨论、资料查阅等形式去获取信息,解决实6际问题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会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综合应用的层面。在这一层面中,学生的学习、创新潜能会得到充分的释放。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方法1文献资料法。重视理论学习,积极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教学信息,研究中外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使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2调查分析法。 借助访谈、问卷、测试对教与学的现状调查,找出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第一手材料,便于进行个案总结。为研究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打下基础。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由一批既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的
14、教改经验的教师组成,课题组每两周活动一次,理论学习与教改实践交叉进行,课题组成员轮流上实验课。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主要措施:1、课题研究以新课改为思想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目标指南,以转变教师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实验为突破口,以转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为研究抓手。这部分主要采取实验研究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相结合。2、课题研究从现实存在问题人手,以教师为主体,立足解决本校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问题,将新课程倡导的探究、自主、
15、合作学习融入教学中。构建符合不同学科的教学方式作为本研究质的追求。3、课题研究具有多元性、发展性、开放性、合作性、生成性、可操作性和主体性的特点,通过研究,能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营造开放自由、尊重个性、宽松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7七、研究的过程和步骤(一)准备阶段(2006 年 3 月2006 年 11 月) 1.确定课题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学校教育发展需要,广泛听取专家意见,三易其名,最后将课题名称确定为新课改背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 2.制定方案课题研究人员通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 新课程怎样教及相关新课程改革的文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以新课改倡导怎样的
16、学习方式?为什么新课程特别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制订了“新课改背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并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等进行全面的论证,开展学习方式转变的学习研讨活动。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3.准备开题继续对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组织学习现阶段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前期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在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及研究内容等方面达成共识,进一步分析和理清相关研究问题的概念,完成开题报告。(二)组织实施阶段:(2006 年 12 月2008 年 6 月)1.开展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从 2006 年 12 月开始,课题组开展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对象是我校 16
17、年级的学生,涉及调查内容 16 项,共发调查问卷 868 份,收回调查问卷 867 份,回收率为 99.9%;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有关班级和老师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使课题参研人员较好地完成了调查任务。2.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校教科室及时组织人员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情况,检查课题研究计划以及课题研究活动资料,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同时,根据课题研究状况,及时安排人员到外地参加学习培训,汲取新经验,收集8新信息,不断充实我们的研究内容。每次检查和派出人员学习之后,学校都提供机会让课题组教师交流学习收获,指导课题研究。3.邀请名师,理论指导。我校先后举办了 2 场小学新
18、课改新理念讲座,来自全县各小学 600 余名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聆听了市教科所张徐健主任、县教科室陈书圣主任的专题讲座。就如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进行了交流研讨。同时我们还派实验教师对全镇教师进行了就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改革课堂教学理念与方法等进行专题培训,共计上示范课10 多节,开展专题讲座 6 场次,培训教师近 800 人次,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为深化研究、顺利推广课改实验成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课题研究收集了数据,积累了资料。4.总结完善,不断发展。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我们及时对课题组研究情况进行了中期检查,督促课题组撰写课题阶段研究报告,要求提高实验教师对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认识,
19、研究完善并改进教学方式,认真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探讨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三者的相互促进作用。第二、探讨教师教的愿望与学生学习的需要两者关系是否保持一致。第三、探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谁占主导地位的问题。(三)总结结题阶段:(2008 年 7 月2008 年 11 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研究总结结题的工作内容和步骤,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的框架,确定执笔人选以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任务的落实办法等。要求各成员围绕学习方式转变进行教学研究,形成和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及时进行交流。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举行校、县范围内的课堂教学示范观摩,及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阶段小结。
20、申请专家鉴定、结题,并对结题后课题深化、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思路,进行讨论。八、课题研究的成果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如下成果:91.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1)学生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教师已从学生学习的支配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探索的促进者;从学生学习的评判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课堂上不仅敢于发表见解,有时还对教师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评价教师的示范。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这样说“我认为”、“我还有一种想法”、“我们小组讨论后觉得”、“我是这样来学的”等自主性较强的语言。
21、(2)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在意倾听同伴的意见,进行交流磋商,增强了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据对 120 名学生进小组学习中,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不但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也能注行抽样调查分析,99.8%的学生愿意交往;89.8%的学生敢于交往合作;89.2%的学生敢于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又对个别性格孤僻的学生及时进行了心理矫治,使他们合了群。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3)学生的探究能力获得发展。在老师搭建的平台上,学生能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学生在积
22、极的课堂环境下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学得好,记得牢,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明显。通过两年实践研究,我们把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人格特征上实验班学生其独立性,敢为性、探 索性等指标呈现出一定差异。而怀疑性,克制性,乐群性等指标差异则更加明显。在性格类型上实验班学生其外向性也呈明显差异。实验班学生在四年级与五年级相比,情绪稳定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 学生的综合成绩显著上升。10下面是某一实验班学生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成绩抽样检测表:实验前侧成绩对比表(2006 年 11 月 20 日)人数 平均分 优秀率 标准差 差异对比班 52 83.4 38.4%
23、14.1四实验班 51 82.6 36.3% 16.7 P0.1实验中侧成绩对比表(2007 年 11 月 16 日)人数 平均分 优秀率 标准差 差异对比班 52 78.4 37% 13.5五实验班 51 85.1 56.8% 9.8 P0.05实验前侧成绩对比表(2008 年 10 月 18 日)人数 平均分 优秀率 标准差 差异对比班 52 77.2 35% 10.5六实验班 51 87.3 60.2% 4.5 P0.01 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发展。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意志,探究知识的意识,兴趣和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还发现他们的这种探 究意识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并延伸到课外。项目班级年级项目班级年级项目班级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