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复习提纲(2018.1.4).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1462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2018.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2018.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2018.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2018.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2018.1.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三文化生活早晚读知识提纲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一靠实践二靠教育);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能

2、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 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2) 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3、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3文化与综合国力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和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4、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A.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应树立正确的“三观”3文化对个人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

5、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2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综合认识文化的作用(1)从社

6、会作用来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注意: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不同的作用,其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技、教育、人才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在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

7、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对个人的作用文化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

8、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一个民族的文化能被其他民族和国家认同接受)。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没有世界文化百花园的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从部分构成整体的角度看)所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尊重文化多样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

9、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

10、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4为什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每个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3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5.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成文化传播的途径)6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传媒)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

11、为大众传媒。意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7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1)意义: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2)青少年要怎么做?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特点及其影响(1

12、)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表现在: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3)传统文化的特点: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C.

1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4)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2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内容,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所以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的兴起、教育活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影响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更替,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2)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

15、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极大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等特定功能,在教化与培养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教育是人们在有限的生涯中获得人类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4. 综合认识教育的作用:人的素养不是天生的,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

16、济相互交融。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传播与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现代化建设中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第五课 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17、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文化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基本途径之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基本途径之二)坚持正确方向,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尊重人民的

18、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满足人民的利益和文化需求。要推动文化内容、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补充)3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创新能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文化消费需要。4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

19、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5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第二单元注意熟记五对关系: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A 文字是文化的5基本载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B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A.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21、,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重要标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包容性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22、中积极成分。 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各族人民风雨

23、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怎么办)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

24、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文化“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6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为:A.满足文化需要,充实精神生活;B.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C

25、.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D.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A.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B.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的名义,迎合低级趣味;C. 有些媒体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如何看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1)落后文化:A.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B.表现:常常

26、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C.措施: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腐朽文化:A.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 “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B.危害: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C.措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2)存在的原因: A.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B.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D.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

27、图等现象。(3)如何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如何净化文化环境的措施):文化生产者: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生产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先进文化产品。文化消费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选择健康有益的、先进的文化。文化管理部门 :A 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B 大力弘扬主弘律(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倡导多样化, ;C 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

28、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补 D 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3发展大众文化(1)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我国的主导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为什么要倡导大众文化: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怎样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见第九课第 3 点)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6 为本课“走中国特

29、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容,7、8、9 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 为何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也可作为如何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

30、力的方向;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文化强国的关系: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7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5.关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内涵: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

31、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表现: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开展工作。6.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或者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走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具体措施见前题)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32、大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7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9.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A.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B.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精神。C. 必须深化文

34、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我们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7.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1.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

35、质和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建设为重点)82. 综合课文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的论(P105-10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对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想承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核心价值

36、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核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炼和集中表达,相比于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炼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当代中华文化的“魂” ,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2)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7、,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4.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一、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第二、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第三、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

38、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扶正却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5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统一关系。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a.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反对迷信,崇尚科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b.缺乏科学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可以促进知识文化修养。a.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

39、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b.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c.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96.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生产营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