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15160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公共事业管理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大学生作为一个代表着“未来”和“希望”的群体,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日渐增大。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改革,扩大招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的人群基数也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也是一些大学生问题被放大,而其中大学生犯罪问题则是一个引起全社会关注和反思,希望于尽快改善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是通过越轨理论的视角来阐述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的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治理目标及具体的措施建议。一、国内外研究近况翻阅资料,我国最早提到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文章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袁纯清在北京的一个法学杂志上发表的大学生违法犯罪浅

2、析和周振明在上海社会报上刊登的一名大学生的堕落,之后大学生犯罪问题便陆续引起重视。而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国内高校改革加剧,高校扩招等因素,大学生犯罪问题更是被放大,呈现出并且数量递增,类型变多,严重性增强的趋势。由此关于大学生犯罪问题的这一课题被真正放到了台面上。在国外,对于大学生犯罪问题并没有单独的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而是把大学生纳入青少年里面进行研究。但是对于大学生的越轨行为,国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提及,堪纳斯(LGCAIMS)指出,“对学生不端行为的性质、范围和各种影响以及教师对学生不端行为可能作出的反应进行的研究,已经成为本世纪应用教育的重要研究和写作领域,其中,教育心理学和

3、教育社会学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威森(WWAYSON)等人也指出,“自本世纪60年代初起,纪律和操作问题已经成为公众讨论的主要问题。这种关心是世界性的”。因此,大学生的越轨行为已经受到了学者的高度关注,系统研究和充分认识大学生越轨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二、大学生犯罪问题的研究特点(1)研究的地域以局部地区为主。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在城市流入地开展研究,通过局部的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状况来反映全国的概貌,大规模、全局的统一调查有些少。如盛跃明等人在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预防对江苏省65名在监大学生罪犯调查的思考中以江苏省为例,郑学刚的当代大学生教育活动中的越轨行为研究以华中1农业大学为例。他们在具体的

4、所在地展开资料收集、分析、总结归纳,提出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治理目标、方法。(2)研究理论角度主要根据社会越轨理论从大学生得生理、心理和社会着手。如张国兴在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成因及预防中提到,“研究越轨行为的理论视角主要有三个生物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和社会学视角。生物学家将越轨归因于人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如遗传特性、体型、性染色体的构造等)。心理学家则将越轨归因于越轨者的心理即个人特性(如个性类型说、社会学习理论等)。社会学视角与上述两种视角不同,它认为越轨行为得以发生与现实社会情境所包含的各类社会变量有关。由于社会学越轨理论集中于对社会环境的分析,因此又被称为关于情景的理论”。(3)研究

5、的视角以家庭、社会、政府角度居多。家庭结构影响,家庭教育影响,是否有家暴现象,学校思想教育的影响,学校管理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影响,社会网络负面因素影响等。不同学者有各自不同的建议,如陶重任在其当前我国大学生违反犯罪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中提出通过现在大学生已经成为依赖的网络平台,以“网络辅导员”的形式,去除一些影响不好的网络信息,建设一个和谐、权威、正直并且具有普遍公信力的校园网络平台,以供学生使用,减少大学生接收不良信息引导的机会。三、研究的不足(1)我国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基本是在恢复70年代末80年代初恢复高考制度以后的事情,基础比较薄弱,相对的可以供以研究的数据实例较少

6、。(2)研究的理论体系大多是借于国外对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体系,且没有自身比较成熟、系统的研究架构。(3)各相关学科都有学者以本学科理论为视角在探讨和研究相关问题,但又不够深入、准确,很多论文都是泛泛而论。(4)研究成果中,各种解决改善的方法措施大相径庭,没有从根本上比较创新的方法,且投入实际的成果少之又少,效果又不佳,不能有效抑制逐年上升的大学生犯罪数量。四、大学生犯罪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董金权在其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变量分析基于越轨社会学主流话语的理论整合中认为,流动人口教育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首先,社会解组论和社会控制论的理论假设基本上是相同的,只不过它们关注的问题正好相反而已,前者解释人

7、为什么会越轨,后者在解释人为什么不越轨。2其次,我们来看结构紧张理论。该理论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文化目标和合法手段之间的张力将促使人们选择越轨和犯罪来加以应对。结构紧张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大学生当中的一些“工具性犯罪”现象,即一些处于边缘地位的大学生无法通过合法途径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服务及其它目标,他们便以盗窃、代考、作弊等非法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愿望。第三,我们来看亚文化论。亚文化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目前大学生团伙犯罪增加、大学生犯罪社会化(即大学生与校外青年合伙犯罪)现象也可以解释某些大学生“发泄性犯罪”现象处于边缘化状态的大学生对学校、社会极度不满,在一种亚文化的熏陶下,从事犯罪活动以宣泄自己的

8、情绪。第四,萨瑟兰的差异交往理论体系被广泛应用于青少年(包括大学生)犯罪研究,其思想与中国的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非常契合。第五,女权主义理论关于男女两性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在导致大学生走向越轨和犯罪方面的重要性的论断,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父权制原型观念和实践仍然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来说,也具有相当的适用性,尤其是它为我们关注大学生性越轨和以女性为对象的暴力犯罪,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第六,对于中国社会这样一个较为保守、宽容度较低,且原型观念盛行的社会来说,标签理论恰恰指明了我国社会在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斗争方面长期存在的重大弱点即整体社会对初级越轨者的排斥,和社会控制机构对越轨者的敌意回应,将使越了轨

9、的大学生很难重返正常世界。而在黄晶晶,乔中国撰写的大学生犯罪的社会解析及教育对策一文中提出解决目前问题的一些对策,对于我们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一)正确发挥政府功能,加强政府对大学生的控制影响力。政府作为政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是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机构,它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职能。(二)深化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首先,在家庭法律教育中,作为一家之长的家长的法律行为,是大学生法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最生动最有效的行为教程。其次,社会在宣传各种舆论新闻的同时,也应适时适宜的宣传法律,这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接受能力,也是让大学生认

10、识到法律为何物及其现实意义的一条途径。3(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加强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外,更要开发利用更多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式。(四)加强高校校规校纪的执行力度,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为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必须建立严格的适合大学生需要的宿舍管理制度、作息制度、考勤制度、请假制度、保卫制度、教学管理秩序、后勤服务管理制度等并付诸实践。本文主要通过了解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数据分析,以越轨理论作为依据,从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角度,通过大量的案例和资料收集,结合自身的理论研究和资料分析,对大学生越轨犯罪进行归因并对这个问题的提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型建议。参考文献1杨明光转型期我国大学生行为失范研究评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6第3期2盛跃明,毕霞,刘江,唐国红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预防对江苏省65名在监大学生罪犯调查的思考社会J2004第1期3熊娟浅谈越轨理论法制与社会J20096下4郑学刚当代大学生教育活动中的越轨行为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