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纺织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困境及财税政策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15161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纺织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困境及财税政策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纺织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困境及财税政策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纺织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困境及财税政策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江纺织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困境及财税政策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公共事业管理浙江纺织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困境及财税政策对策研究纺织工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支撑。纺织业也是浙江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但是浙江纺织产业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明显存在资源消耗与环境成本大的问题。开展节能减排不仅是纺织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促进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有着重要意义。节能减排正成为浙江省纺织企业的重中之重,即节约纺织原料和能源,减少纺织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质的排放。浙江纺织企业节能减排面

2、临的困境及财税政策对策研究分析当前浙江省纺织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困境及财税政策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不足,提出促进纺织企业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建议。一、浙江纺织企业节能减排的必要性纺织企业资源消耗成本很大,春华在最受国外纺织企业推崇的节能减排技术提到,全球性能源危机以及居高不下的能源价格促使许多纺织企业将能源库存保持最大化,但纺织企业却在有效利用能源上十分滞后。在纺织业的能源消耗中,纺纱占34,织布占23,化学加工占38,约有5属于其他消耗。需求方式上,动力占主导地位,热能消耗在化学处理中占主导地位。纺织厂的热能消耗主要在两方面,水加热和烘干加热。与此同时,纺织业的水资源消耗也十分巨大,间接消耗能源更大

3、。倘若能降低水消耗,也就等于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核能的利用正处于方兴未艾时期,一时间无法取代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因此纺织生产成本上升的趋势很难抑制。为此,能否创新或优化传统加工方法,开发以节能为目的的新技术则至关重要。陆立军也在浙江建设“纺织强省”的态势与对策基于SWOT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的劣势分析中讲到,浙江许多纺织企业历来非常重视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陷入“一流设备、二流技术、三流产品”的尴尬局面。有设备,但是利用效率不高,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二、现行的促进纺织企业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的不足龚辉文“绿化税制”国外税收政策调整新趋势中

4、的绿化税制(GREENINGTAXSYSTEM),1是近年来随着环保税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日益流行的新概念。其基本含义就是使税制整体上利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符合环保要求,通过对传统税制进行全面系统的“绿化”调整,来体现税收的环保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对于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税收政策最能够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它对于鼓励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鼓励自主创新的作用十分明显,是促进科技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政策工具。然而,我国现行财税政策在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上还存在许多不足。1、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财政投入不足。贾敬全在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财税

5、政策研究指出国际经验显示,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115,只能大体控制污染加剧,达到23,才能逐步改善环境。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的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已达到21和40,而我国目前用于环保的总投资仅占GDP的13,其中还包括企业投资、民间投资以及其它资金,真正的财政资金不到1。2、激励性财税政策手段单一,难以完全发挥其应有的政策力度。马海涛、程岚在论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中提到,我国以往的激励性财政政策手段却非常单一,除了预算内的财政资金直接支持节能减排项目研发和技改外,少有其它手段,难以发挥多种政策工具相互补充的组合效果。在税收优惠方面,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延期纳

6、税等没有得到使用,仅仅依靠税收减免这一鼓励性的政策来促进节能减排。3、财税政策中存在逆向激励问题。所谓逆向激励,就是激励效果与进行激励的初衷背道而驰,更加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马海涛、程岚在论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中还指出,那些不顾环境资源代价获取经济高速增长的地区,反而因为其严重破坏环境而得到用于治理的转移支付;而那些花费大量地方财政收入用于环境保护的地方政府,却因为生态环境状况良好,而得不到这些中央转移支付资金。长此以往,就形成了那么一种错误认识“污染的多、消耗的多,政府给钱;污染的少、消耗的少,政府不管”。这种逆向的激励政策,促使环境污染、资源耗费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4、资源税体系尚未建立

7、,环保税种缺失。孙哲在中国节能减排财税政策的思考一文中指出,目前中国资源税的征税范围仍然仅是针对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和盐类,范围过窄。森林、土地、水等可再生资源未被纳入资源税体系内,计税依据和税率也无法体现资源的价值,从而实现补偿。同时,税收制度中缺少环境保护的专门税种,目前仅对排污行为征收排污费,征管难度大且成本高,缺乏预算监督机制调节作用发挥空间有限。三、提升纺织企业节能减排水平的财税政策建议21、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何利辉、唐海秀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与建议中提出,完善政府预算投入政策,在经常性预算中,设立节能支出科目,安排相应的节能支出预算。在建设性预算中,加大财政的节能投资力度

8、。同时,要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设立中央对地方的节能专项拨款。除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外,中央财政还应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适当支持,以减少地方政府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阻力。有条件的政府间转移支付,专项拨款,通常明确规定政府拨款的用途,并要求地方政府在地方预算中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2、促进节能减排分税收政策。孙哲在中国节能减排财税政策的思考中提出建议,建立绿色财政收入核算体系,中国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是税、利、债、费四大类,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绿色的财政收入核算体系是在计算财政收入时考虑扣除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的净收入,有

9、助于体现经济活动的真实成本。同时各地方政府应该将绿色财政收入作为政府信息进行公开。刘霞玲在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中提出建议,加大对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的税收优惠可允许企业预先按收入总额的一定比例提留技术引进开发准备金,在投资发生前税前扣除,并允许在以后若干年内用于技术开发引进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若准备金在允许使用的年限内未使用,再补缴企业所得税并给予一定的处罚,以促进企业采用新技术。再是加大对技术转让的税收优惠,促进高技术人才进入中小企业建议对企业出让技术和个人的技术转让所得,全面实行低所得税税率。出让技术的企业将技术转让收入与其他收入分开核算,分别适用不同税率。贾敬全在促进节能减排目标

10、实现的财税政策研究中提出建议,对能耗产业和耗能行为开征能源税。以投入量为计税依据,对于国家需要重点保护或限制开采的能源资源,提高能源税税额标准,尝试采取从量定额征收与从价定率征收相结合征税办法。开征环境保护税。将一些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高能耗产品纳入征税范围,以具有污染物排放行为的污染性企业为纳税人,以污染物排放量为税基,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污染的不同机会成本采取有差别的税率。四、对相关文献的评述综上所述,节能减排是浙江纺织产业的当务之急,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众多学者的研究普遍认为节能减排是促进纺织产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类文献分析表明,纺织产业节能减排面临一系列挑战,而现行

11、的财税政策在促进纺织企业节能减排方面存在不足,众多的学者分析了这些不足,并且根据这些问题纷纷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建3议。浙江省纺织产业一定会解决这个瓶颈问题,进一步健全纺织产业的节能减排机制。参考文献专著1武普照环保产业投资问题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102苏明,傅志华中国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3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促进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研究M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期刊4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015卓勇良如何解读浙江省的产业结构J中国中小企业,201066陆立军浙江建设“纺织强省”的态势与对策基于SWOT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J水

12、力发电学报,201017刘霞玲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J学术论坛,2009118春华最受国外纺织企业推崇的节能减排技术J中国纤检,200889章新蓉政府对企业的科技投入应采取有偿方式J企业经济,2008310马海涛,程岚论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J财经论丛,2010211贾敬全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612何利辉,唐海秀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与建议J财经研究,2009,1613曹勇智,西康生浅析纺织行业内开展节能减排工作J济南纺织化纤科技,2008314孙哲中国节能减排财税政策的思考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415袁赛南节能减排促纺织业可持续发展J纺织工业与技术,20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