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农村建设中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2011年 1月 15日一、研究背景、意义 2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1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2005年 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并在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指出,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根据这一要求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建设。一、
2、研究背景、意义 2 2农业科技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2 2 1保障国家粮食供给的需要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未来保障粮食安全供给的任务仍很艰巨。 2007年,虽然我国粮食总产突破 5亿吨大关,但考虑到 2030年我国人口达 16亿高峰时,预计粮食需求总量将达 6 4亿吨这一现实,我国粮食单产只有保持在 2的年递增率的基础上,才能满足未来的需要。面对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现实,面对实现如此巨大的增产目标,一方面要稳定粮食面积,稳定、完善和强化农业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也必须从强化科技、完善设施、优化结构、转变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入手,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实践表明,稳定粮食面积难
3、度很大,扶持政策有限,不可能年年出台新政策,只有发展创新农业科技,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才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一、研究背景、意义 2 2农业科技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2 2 2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传统农业的发展,在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给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目前,我国农业资源环境的状况,已难以支撑高产优质农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农业化学品不合理投入导致土壤和水源污染;农作物秸秆利用不当带来大气污染;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加剧了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更重要的是威胁了国家生态安全。因此,从新农村建设角度考虑,
4、需要加速对土壤、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节水、节肥、节药、节地等技术产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现有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一、研究背景、意义 2 2农业科技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2 2 3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化在当前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2005年,我国农机总动力 6 79亿千瓦,机耕、机播、机收率仅有 50 7、 31 2和 22 7罾。农业信息化目前还存在 “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分散、信息
5、化人才缺乏 ”等困难,农业数据库开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农业信息化新兴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对我国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研究背景、意义 2 2农业科技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2 2 4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大都是农业产值的 3倍以上,而我国还不到80;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大都在 90以上,而我国还只有 20 30;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和加工的食品占食品消费的总量大约为 80,我国还不到 30固。发达国家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劳动力远多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而我
6、国恰恰相反。可见,应占农产品价值绝大部分的附加值,在我国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问题而失其所得或被转移他处,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的比较效益,成为严重影响农民收人水平稳步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求生产技术层面上的无公害化、生产方式的标准化和精深加工环节的优质化,这三个方面均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持,农业科技领域需要继续研究完善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需要研究制定严格实用的标准体系,需要推进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技术创新,还需要逐步推进高新农业技术的应用。一、研究背景、意义 2 2农业科技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2 2 5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他们是推进农村生产力
7、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也是确保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据统计,截止 1998年,我国农民受教育状况是:在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 盲占 9 56,小学文化占 34 49,初中文化占 4499,高中文化占 9 1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只占 1 46,平均受教育程度为 74年,而发达国家则达 12年以上 。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对新技术不理解、掌握和应用困难,导致他们仍然固守传统的小生产的技术工艺,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既是一种物质力量,又是一种精神力量 ”圆。因此,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样离不开农业科技,用农业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无疑是提高
8、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手段。一、研究背景、意义 3 2我国传统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特点3 2 1在运行方式上,采取的是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政府除了制订有关农业推广发展政策外,还直接负责制订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管理,国家财政是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主要来源和依靠。3 2 2在组织结构上,采取的国家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多部门协作的农业技术推广在我国,乡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该机构比较健全,推广人员多,技术力量雄厚,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除此而外,科研、教学、科协、生产资料和一些为农服 务的群众性组织也从事有关的农业推广工作 。3
9、 2 3在服务内容上,属于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一般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注重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忽视了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3 2 4在组织管理上,采取的是双重领导模式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既受同级农业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同时又受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而且由于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权大于推广机构上级的业务指导权,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组织领导功能较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较多的是围绕农业行政部门的工作来开展,为行政领导部门负责 。一、研究背景、意义 3 4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我国现行农业科技
10、服务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市场化格局的逐步形成,传统体系所依存的计划经济土壤正在消失,现行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3 4 1对工作目标的挑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农技推广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是推广农业增产技术,促进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农技推广工作强调农业产量的增加,但在实现过程中却往往忽视对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一种典型的 “见物不见人 ”的推广。今后,我国传统农业要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表面上看,是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但核心问题是提高中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及其组织化程度。因此,今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必须把提高农
11、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业竞争力作为其基本目标,把技术推广工作融入到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过程中,即工作目标要实现从 “物 ”到 “人 ”的转变 。一、研究背景、意义 3 4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3 4 2对工作职能的挑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技推广的基本职能是组织重大技术推广和执法监测工作。在服务范围和工作重点上体现为 “三个为主 ”,即以增产为主,以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技术为主,以产中技术推广为主。当前,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农业生产必须实现 “五化 ”,即组织化、标准化、优质化、无公害化和产业化。很明显,传统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职能、服务领域很难适应 “五化 ”的工作要求。因此,必须重新界定其职能,进一步调整和拓宽工作领域。